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Melitz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认为,企业的出口行为选择是由其生产率差异决定的,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下,构建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决策模型,并基于中国2009年1718家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对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企业异质性理论的结论.其中,总体研究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出口,与Melize的结论是吻合的;企业资本越少、员工人数越多企业出口可能性越高;企业盈利状况也与出口选择指标正相关;东部地区企业明显更倾向于出口.行业研究显示,行业因素和国家政策在企业出口行为决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碳生产率测评本质上是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测评的具体标准联系于所设定模型的帕累托有效解.模型的不同,甚至求解方式的差异,都可确立不同的绩效测评标准.基于这一考虑,针对性构建了一个双目标规划问题,利用其像集确定问题的全部有效解,从而得到碳排放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有效对应关系,并设定其为碳生产率测评的一个参照标准.利用该标准,就1978-2014年间中国碳生产率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的中国碳生产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与传统碳生产率测评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航空运输企业是高排放高污染行业,研究其能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BM-DEA模型,利用2010年到2015年能源投入与能源产出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和欧盟共16家航空运输企业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看欧盟航空运输企业能源效率优于中国企业;动态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航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欧盟企业则更为平缓,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综合效率变化指数的变动情况基本保持一致,而欧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则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波动保持一致;在不考虑环境因素情况下会高估TFP增长率以及技术进步增长率.中国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和管理,才能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的Tapio分析模型,研究了北京地区1999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呈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强脱钩,2004年为扩张性耦合,其他各段时间都属于弱脱钩状态.呈现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较高的能源效率.此外,结合中间变量分析可以得到,北京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主要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的结果,减排技术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新能源的开发,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参照资源消耗及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定量表达式-IGT方程和IGTX方程,分别推导出资源脱钩指数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数方程.根据脱钩指数,将二氧化碳排放与GDP脱钩程度分为绝对脱钩、相对脱钩和未脱钩三种程度,并构建了假设相对脱钩和假设绝对脱钩区间.以辽宁省1995-2012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增长量为对象,分析了二者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除了1997和1999年二者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其余年份均未脱钩.运用假设脱钩区间模型,分别计算达到相对脱钩和绝对脱钩状态的二氧化碳年排放理想值,并与现值进行比较,得到各年节能减排的压力值.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脱钩的压力相对较小,减排压力在0-1671万t之间,占基准年碳排放量的0%-12.23%;绝对脱钩的压力较大,减排压力在320.77-4899.84万t,占基准年碳排放量的2.35%-23.94%.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产业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教据包络分析法(DEA)结合Malquist指数分解对中国汽车产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1998年~2005年的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的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距;Malquist生产率指数构成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正增长的趋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的拉动;内资企业近年来技术进步明显,成为拉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外资企业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以及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反映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了城市化和碳排放的短期和长期脱钩关系.脱钩研究表明除1996-2001年为弱脱钩或强脱钩外,其他年份基本为扩张性负脱钩;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冲击,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均对碳排放产生正向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具有交互作用,经济增长有利于降低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联网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我国2006—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Granger原因,物联网产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效应,并且这种促进效应短期较弱而长期较强,体现出逐步释放的特征.最后对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宗义  徐俐 《经济数学》2013,30(1):74-80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附加技术创新变量的增广生产函数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影响企业生产率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工业上市公司生产率从总体上受制于技术创新投入,按所有制分类后,国有企业的生产率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民营企业生产率与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进一步引入企业规模和产出的一期滞后项后结果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合理安排陕西省城乡居民家庭减排规划,引导居民实施低碳消费,实现低碳发展.利用LMDI因子分解和Tapio指数法分别研究城乡家庭直接与间接碳排放驱动因素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①城乡居民家庭碳排放与居民消费支出总脱钩逐渐趋于弱脱钩关系;②家庭人均收入引起的城乡居民家庭直接、间接碳排放量与居民消费支出是“增长连结→扩张负脱钩”;家庭规模引起的城乡居民家庭直接、间接碳排放变化量与居民消费支出是“弱脱钩→强脱钩”;家庭户数引起的城乡居民家庭直接、间接碳排放变化量与居民消费支出是“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扩张负脱钩关系”;③除农村家庭直接碳排放变化量外,能源消费强度和家庭消费率引起的城乡居民家庭直接、间接碳排放量与居民消费支出都是“弱脱钩→强脱钩”,能源消费结构和家庭消费结构引起的城乡居民家庭直接、间接碳排放量与居民消费支出都是从较理想的脱钩状态发展为扩张负脱钩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省"十二五"规划工业产业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如何在碳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成为湖南省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构建低碳约束下湖南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计算并选取湖南省无低碳约束和有低碳约束下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本文设计无低碳约束、弱低碳约束和强低碳约束三种情景模拟,分析不同的低碳约束条件对湖南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本文结论如下:1)无低碳约束条件下,湖南省主导产业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碳生产力较低的行业,低碳约束条件下,湖南省主导产业包括食品制造业等碳生产力较高的行业.这表明,考虑低碳约束条件,湖南省主导产业由碳生产力较低的行业向碳生产力较高的行业转变.2)情景模拟结果表明,一些传统支柱型产业仍是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中需重点发展的产业,且随着低碳政策的深化和节能减排目标的扩大,战略性产业如医药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心,而公共投资是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率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因此,本文以吉林省为例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定量评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率,并进一步应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分析了公共投资与农业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的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建立中国物流业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运输方式、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人口等6种因素对物流业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是拉动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在研究期间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运输方式对碳排放增长也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虽然表现出拉动作用,但效果微弱.而物流发展因素则对物流业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大力推进物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物流发展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同时,优化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以铁路为主体,水运和管道为支撑,公路和航空运输为辅的低碳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针对我国制造企业生产和碳排放现状,在设定经济发展速度所决定的制造企业限额碳排放约束下,构建了基于“黑箱”问题的碳排放量-环境政策模型,研究政府如何制定碳税和补贴相结合的复合调控政策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量。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企业产量、产品价格与调控政策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基于“黑箱”问题的碳排放量-环境政策能够在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维持企业的发展,单位碳税和超标碳排放量并不是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是总趋势可以看出,超标的碳排放量与单位碳税是正向关系;不同情境下的单一制造企业或不同情境下的多个制造企业的单位碳税和补贴不同,政府可以设置差异化碳税和补贴;碳税和补贴的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变化幅度在-1%和1.5%之间,说明可以在降低碳排放量和满足生产量的同时使现实生活中产品的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运用BP内生结构突变点检验、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模型和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85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探讨经济增长、城镇化、技术创新、贸易开放与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均碳排放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人均碳排放,技术创新与人均碳排放显著负相关,而贸易开放会引起环境恶化。短期来看,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而其他变量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均不显著。此外,基于VECM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实所有解释变量均为人均碳排放的Granger原因,且经济增长、贸易开放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针对我国制造企业生产和碳排放现状,在设定经济发展速度所决定的制造企业限额碳排放约束下,构建了基于“黑箱”问题的碳排放量-环境政策模型,研究政府如何制定碳税和补贴相结合的复合调控政策以控制企业的碳排放量。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分析企业产量、产品价格与调控政策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基于“黑箱”问题的碳排放量-环境政策能够在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维持企业的发展,单位碳税和超标碳排放量并不是一定的线性关系,但是总趋势可以看出,超标的碳排放量与单位碳税是正向关系;不同情境下的单一制造企业或不同情境下的多个制造企业的单位碳税和补贴不同,政府可以设置差异化碳税和补贴;碳税和补贴的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变化幅度在-1%和1.5%之间,说明可以在降低碳排放量和满足生产量的同时使现实生活中产品的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碳排放问题近年来备受各界学者所关注。为评价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碳排放绩效,本文结合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SBM-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碳排放效率测算及动静态分析,该模型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变量的影响,使得测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呈整体上升态势,且存在东部>中部>西部差异化特征,内部管理对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明显,加大东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入及技术交流频度,有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0~2010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对空间区域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各省份的经济发展均为各地区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诱因之一,这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较高关联度的结论保持一致.北京、辽宁、吉林等16个省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而天津等其他14个省市碳排放总量还将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所以弹性系数为正值,这点隐含说明当区域经济水平较高时,该区域也将拥有更多优势条件来减低碳排放,实现碳减排最终还是需要依赖于发达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对环境约束下中国1997-2009年30个省级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进行了重新估算,并通过技术创新者研究,分析了推动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的地区.研究发现:忽视非期望产出的传统Malmquist指数方法会低估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高估物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环境约束下我国物流业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效率偏低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另一方面是我国物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所致,物流环境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个别省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收敛性检验表明,研究样本期内,全国以及三大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