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寄生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和三角帆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且种内分支明显小于种间分支长度。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9.3倍。说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正确鉴定寄生钩介幼虫蚌种,为确定淡水蚌类寄主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根据淡水蟹类模式标本的形态,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采集武夷山地区的淡水蟹类标本进行分类与整理。结果表明武夷山脉地区的淡水蟹种类共计5属(束腰蟹属Genus Somanniathelphusa、华南溪蟹属Genus Hua-nanpotamon、华溪蟹属Genus Sinopotamon、博特溪蟹属Genus Bottapotamon、南海溪蟹属Genus Nanhaipotamon)33种。Somanniathelphusa属淡水蟹只分布于武夷山脉江西侧;Nanhaipotamon属淡水蟹则分布于武夷山脉福建侧;Sinopotamon属、Huananpotamon属与Bottapotamon属在武夷山的江西、福建两侧均有分布。分析武夷山脉淡水蟹分布现状的成因,本文认为是武夷山脉的阻隔作用所导致的生殖隔离,及其局部地理的微生态条件的不同与变化,使此地区多种物种的形成。有些淡水蟹所分布地域的隘口处,均有水系(溪流)相连通,这可能是武夷山脉东西两侧共有种存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池蝶蚌(Hyriopsis schlegeli)原产于日本琵琶湖,1997年引入中国并繁殖成功。实践证明,池蝶蚌的育珠能力强,质量优,已在全国淡水珍珠主产地推广养殖。为了解不同投饵施肥方式所提供的食物和生存的环境,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间对池蝶蚌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9次调查。全年共检测到浮游植物103种(属),不同施肥方式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分别为:未施肥池塘在1.8×105~289.5×105 cells/L之间;施含益生菌发酵有机肥的池塘在12.9×105~705×105 cells/L之间;施发酵后的鸡粪肥池塘在5.4×105~481.6×105 cells/L之间。全年采样中未施肥池塘浮游植物密度显著低于施肥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施含益生菌肥池塘与施发酵鸡粪肥的浮游植物密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益生菌肥用量是鸡粪肥的一半,因此益生菌肥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且对池塘污染小。3种施肥情况的全年群落组成5,6,7月均以绿藻占优势;8,9,10月以绿藻占优势,蓝藻占次优势;11,12和次年3月以隐藻占优势。抚州池蝶蚌养殖基地四季不分明的特点,春较短,冬季较长,夏、秋、冬季分割明显;蓝藻门、硅藻门主要分布秋季,隐藻门主要分布在冬季和早春。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淡水珍珠育珠蚌养殖水域水质因子季节变化规律以及对珍珠蚌生长的影响,以优质淡水珍珠蚌池蝶蚌养殖为对象,2017年6月~2018年5月对两个不同养殖基地进行了为期1年的水质变化监测和池蝶蚌生长观测,分析了部分水质因子与池蝶蚌生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是池蝶蚌最佳生长季节,该季节的养殖水体内悬浮颗粒有机物含量越高,池蝶蚌生长率越高;总碳高且稳定的状态可令生长率值较高,而总氮越稳定越有利;较高的pH值(8.0~9.0)可以较好地保证池蝶蚌生长率的提高;盐度在0.15~0.30范围内,养殖水体盐度越高越有利于池蝶蚌生长;Chl-a在10.00 mg·L-1左右时更适宜蚌的生长,当超过15.00 mg·L-1时则不利于其生长;藻蓝蛋白含量为2506.38~9464.25 mg·L-1,与池蝶蚌生长正相关,能体现池蝶蚌的滤食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特异性引物,对人工选育后的F3代池蝶蚌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双向测序,在10个个体中均得到序列一致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基因序列,长度为681bp;A、T、G、C含量分别为19.4%(132个)、30.4%(207个)、38.9%(265个)和11.3%(77个),A+T含量(58.3%)明显高于G+C(41.7%)含量,与其它淡水珠蚌科种类相同基因片段的碱基含量相似;密码子上4种碱基使用出现偏倚性,密码子第1位上碱基G使用率高达38.8%,碱基T为29.5%;密码子第2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为38.8%,碱基C的使用率低至15.9%;密码子第3位上碱基T的使用率高达48.5%,而碱基C的使用率仅为4%;第3位碱基T的使用率比第二位高,这种递增现象也出现在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的COⅡ上。BLAST结果显示池蝶蚌COⅡ与三角帆蚌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为95%,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这两种淡水珍珠育珠蚌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新疆,有关硅藻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有报道。作者1962年在该地区采到一些淡水藻类标本,鉴定了其中的72号,发现中心纲硅藻共4属,14种,1亚种,5变种,隶属于1科,1目,无疑这些全部是新疆的新记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趋光性装置研究了3种蚌螨趋光性,结果表明Y纹蚌螨 (Unionicola ypsilophora)、弯弓蚌螨(U.arcuata) 和簇刺蚌螨 (U.penicillatus) 的趋光性与光强以及光色有关.在不同光强下,3种蚌螨的趋光性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在1 300,1 000,400和100 Lux光强下3种蚌螨的趋光性差异极显著 (P<0.01);在700 Lux光强下差异显著 (P<0.05).Y纹蚌螨随着光强增加,趋光指数有随之增加的趋势;簇刺蚌螨在光强度为1 000 Lux时趋光指数达到最大;弯弓蚌螨只有在光强度为700 Lux表现为正趋光性,其它条件下均表现为负趋光性.弯弓蚌螨在3种颜色的光照下均表现为正趋光性,其对红光的趋光性反应较黄、蓝光更敏感;簇刺蚌螨只有在黄光条件下表现为正趋光性,在蓝光和红光条件下均表现为负趋光性,并且在红光条件下负趋光性行为相当显著;Y纹蚌螨在红光下表现为正趋光性,在黄光和蓝光条件下表现为负趋光性.由此可见,不同的蚌螨种类对不同光色也具有不同趋向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探讨DNA条形码分子标记作为华溪蟹属(Sinopotamon)淡水蟹类辅助分类工具的可行性。选取分布于鄱阳湖流域的6种华溪蟹属淡水蟹类78个样本,采用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以及ITS2核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同属序列片段,经DNA提取、引物筛选、PCR扩增、产物纯化测序及测序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计算得到的遗传距离和所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华溪蟹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的选择。在本实验涉及的淡水蟹类个体及类群的识别上,16SrRNA和ITS2基因片段不适宜作为DNA条形码标准基因,而COI基因片段结合GenBank部分华溪蟹属序列数据分析,可区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75%的物种。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DNA条形码标准序列,可作为华溪蟹属淡水蟹类物种鉴定的辅助分类工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太湖、巢湖、鄱阳湖中褶纹冠蚌寄生蚌螨的感染调查,发现3个湖泊的褶纹冠蚌中有3种蚌螨寄生,但蚌螨群落组成不同。弯弓蚌螨是巢湖的绝对优势种,优势度指数为99.7%;太湖的优势种是Y纹蚌螨,优势度指数70.3%,次优势种为弯弓蚌螨,优势度指数23.4%;鄱阳湖优势种是Unionicola spp,优势度指数52.4%,次优势种为弯弓蚌螨,优势度指数29.5%。蚌螨在宿主褶纹冠蚌内都呈聚集分布,但3个湖泊中不同种寄生蚌螨的分布参数不同,说明其聚集强度不同。利用卡方对种间关联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中Y纹蚌螨与弯弓蚌螨之间呈负关联关系(x^2=5.95〉x0.05^2 =3,84,V=-0.57),弯弓蚌螨与Unionicola spp.呈正关联关系(x^2=4.22〉x0.05^2=3.84,V=0.48)。由群落相似系数可以看出3个湖泊寄生蚌螨群落相似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池蝶蚌精子具有子弹形头部及细长均匀鞭毛尾,属鞭毛型。全长为254.91±20.03μm;头部子弹形,长为32.33±2.15μm,宽为16.60±3.29μm;鞭毛细长均匀,长为216.67±19.73μm。为了更好的计算池蝶蚌精子的存活率,本研究采用曙红Y染色的方法,观察了精子在生理盐水、池塘水和蒸馏水中的存活时间及运动方式。结果显示,精子在生理盐水中的存活时间最长,可达6h;其次是蒸馏水,约为4.5h;最短存活时间是在池塘水中,约为4.0h。池蝶蚌精子的主要运动方式有快速直线游动、弧线运动和原地转动3种方式。快速直线游动的精子活力最高,其次是弧线运动,精子活力降低后进行原地转动。研究的结果对池蝶蚌家系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铜绿微囊藻对三角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铜绿微囊藻培养浓度下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对三角帆蚌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实验后期试验蚌的排氨率下降明显;三角帆蚌在高浓度蓝藻条件下其代谢O:N比值增加明显,说明其呼吸代谢底物由原来以蛋白质为主改变成了以脂肪和蛋白质为主.研究表明,三角帆蚌能较好地适应低浓度的产毒铜绿微囊藻,但在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条件下会产生较强的胁迫反应.  相似文献   

12.
日本刺沙蚕在杭州市及其郊县的淡水和半咸水水域中都曾发现.本文对其形态、分布和生态习性,特别是在淡水中群游的现象作了 观 察和 描述,并报告了采自淡水的日本刺沙蚕的水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矿质元素的含量,以及用它作幼鲤饲料的初步试验结果,提出了对该资源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 江西水域广阔,水系复杂,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而粘孢子虫主要是鱼类的寄生虫,由于粘孢子虫的危害,经常造成渔业生产的损失。随着水产事业的发展,养殖密度逐渐增大,某些种类的粘孢子虫在我省已有成为流行病的趋势。为此对我省鱼类寄生粘孢子虫进行了初步调查,从而为粘孢子虫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对水体Cr,Pb和Cd的净化与吸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对水体Cr,Pb,Cd污染有明显的净化能力,持续处理12d,能使水体Cr,Pb,Cd含量分别下降83%,77.6%和72%。蚌体的斧足、鳃、外磁膜、体表粘液、肝脏、肠道和生殖腺等组织对3种污染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不尽相同,其中分别以体表粘液、鳃和肝脏最为显著。3种污染物进入蚌体的速度很快,其组织吸收量一般在第3天即可达到较高水平。进入蚌体的污染物,可在组织转移和重新分布。研究结果为生物治理Cr,Pb,Cd等重金属污染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兼并引物结合RT-PCR方法从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血细胞中克隆出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cDNA序列。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了HSP70mRNA在褶纹冠蚌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70cDNA全长为2 664bp,5’非编码区364个核苷酸,3’非编码区383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为1 917  相似文献   

16.
钱塘江河口盐度的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水入侵会对潮汐河口饮用水源地产生影响,河口盐度的合理预测对饮用水源地取水安全和水库泄水抑咸调度有重要意义.以上游流量和下游潮差为控制条件,建立模拟钱塘江河口盐度变化情况的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对输入数据作归一化处理,利用上半年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反复训练,进而后报下半年盐度.模型输出数据反归一化所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盐度数据比较,两者较为一致.表明基于河口盐度与上游流量和下游潮差间映射关系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有效地模拟潮汐河口的盐度变化.利用神经网络方法模拟了上游流量变化条件下钱塘江河口某测站的氯化物浓度.结果显示,当利用上游水库泄水来抑制河口咸水入侵时,采用降序流量过程可更有效地减小盐水入侵对饮用水源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养殖池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淅西北地区淡水养殖池塘沉积物重金属调查研究表明,养殖池塘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分布不均衡,差异也较大,除Hg和Cr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已大大超过土壤本底值.虽然其实测含量都未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值范围,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对养殖水环境、养殖品种存在的潜在污染与危害值得关注.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养殖池塘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质为Cu和Cr,而Hg、Pb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在对乌鲁木齐淡水浮游生物调查中,对原生动物也作了初步研究.为了对乌鲁木齐的原生动物做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从1994年5月~7月在9个样点采集水样,并对分属于植鞭纲、根足纲、辐足纲、寡膜纲、动基片纲及多膜纲等6个纲的109种原生物进行了鉴定.同时对各样点的主要生态因素及浮游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现有的标本和资料,对贮藏食物内的粉螨科,嗜甜螨科,嗜渣螨科,果螨科,薄口螨科,麦食螨科各属的受精囊进行了研究,受精囊形状的差别可作为区分各属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共浸法制备了一系列铂镨催化剂,在微型反应器—色谱仪—色谱数据处理机联合装置上,研究正庚烷在上述催化剂上的重整反应。结果表明: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明显影响;稀土镨改变了负载型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其改性作用随着反应条件和稀土元素含量的不同而异。温度773°K压力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