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四极质谱法和顶空-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对鱼腥草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运用保留指数结合准确质量测定,分别从鱼腥草茎和叶中鉴定出49、39种挥发性组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鱼腥草茎和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别较大。鱼腥草茎以α-蒎烯(12.24%)、β-蒎烯(22.42%)、月桂烯(11.98%)、乙酸冰片酯(10.97%)、甲基正壬酮(10.83%)为主要成分,而鱼腥草叶则以月桂烯(39.48%)、(Z)-β-罗勒烯(26.52%)、癸醛(10.35%)、桧烯(4.43%)、甲基正壬酮(2.44%)为主。结合保留指数和准确质量测定能显著提高质谱定性的准确性,有利于解决质谱检索时定性不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法提取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挥发性成分,用自动质谱去卷积鉴别系统对数据进行解析。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化合物保留指数定性分析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共分离出103个组分,定性鉴定了其中的80个,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4.03%。藿香正气口服液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倍半萜烃类(51.71%)、萜醇类(24.70%)、单萜烃类(10.59%)和醛类(2.49%)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烟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测定,通过谱库检索和匹配度定性结合色谱保留指数方法鉴定烟叶中挥发性成分,并引入离子阱二级质谱对谱库检索匹配度差距小、含量低,背景干扰大的物质准确定性.采用谱图检索结合二级质谱定性共鉴定144个化合物,其中104个化合物在烟草挥发性成分的文献中已有报道,报道中有9个化合物是通过二级质谱定性,其余40个化合物还未见报道.结果表明,离子阱二级质谱定性的引入提高了对未知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合于烟叶这类复杂植物体系的化学组分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RI)对高良姜水蒸气蒸馏法(SD)、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UA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所制备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51,46和60个挥发性组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的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D法≈SFE法UAE法,UAE法虽耗时少、能耗低,但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难去除,所得挥发油品质较差。SFE法可得到部分SD法无法得到的化合物,如2-羟基-1,8-桉叶素、二苯基庚烷类等。另外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γ-杜松烯等高沸点组分比例,SFE法所得高于另两种方法;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樟脑和α-松油醇等低沸点组分比例,SD法所得最高。同一批药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似,但部分成分与组分比例因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存在差异,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功效需求选择不同提取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香青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香青花与叶中的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获得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11.L标准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香青花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物质,相同成分有15种,花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3.46%)、环氧化葎草烯II(8.97%)、Ar-姜黄烯(8.50%)、δ-杜松烯(6.99%)等;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葎草烯(17.47%)、α-蒎烯(15.17%)、Ar-姜黄烯(8.27%)、(E)-石竹烯(6.06%)等。采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鉴别香青花与叶挥发油中的同分异构体,提高了药用植物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定性的准确性,为香青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顶空进样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墨旱莲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对墨旱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保留指数对其分析鉴定。结果检测到60个组分,鉴定出33个可能的组分,占挥发性成分的70.0%。该研究为墨旱莲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对陈皮-青皮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化学计量学多元分辨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进行挥发油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分别在陈皮、青皮和药对陈皮-青皮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7、27和23个成分,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三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3.64%、96.45%和85.28%,共有化合物19种;主要化学成分为D-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和α-法呢烯.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并借助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对川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采用子窗口因子分析法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从而获得每一组分的纯色谱和质谱。依靠每一组分纯质谱在NIST质谱库进行相似性检索而定性分析,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分析。在川芎挥发油中共分辨出6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检索得到其中56个组分的定性定量结果,占总含量的87.67%。该方法增加了可鉴定化合物的数目,提高了定性的准确度,能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安徽安庆、浙江金华、河南嵩县和河南驻马店4个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成分为β-细辛醚、γ-细辛醚、α-细辛醚和顺式-甲基异丁香酚.这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时间及相对含量可作为石菖蒲鉴别和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低温冷冻液液萃取(LTF-LLE)/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香蕉果肉及果皮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采用低温冷冻液液萃取对香蕉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别鉴定出香蕉果肉及果皮中含有39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果肉果皮所含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及相对含量上有一定差异,果肉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丙酸乙酯(11.88%)、乙酸异戊酯(9.45%)、棕榈酸(8.71%)、丁酸异戊酯(7.79%)、乙酸仲戊酯(5.29%),果皮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丁酸异戊酯(22.85%)、棕榈酸(15.91%)、硬脂酸(6.86%)、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6.83%)、亚麻酸(6.34%),果肉果皮所共有的成分有异戊醇、乙酸异丁酯、丁酸、异戊酸、乙酸仲戊酯等19种物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湖南产厚朴叶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95%。主要化学成分为α-、β-和γ-桉油醇,含量分别为13.10%、28.21%和14.67%。此外,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还有α-蒎烯(2.96%)、芳樟醇(1.71%)、丹皮酚(1.88%)、石竹烯(2.04%)、佛术烯(3.60%)、α-瑟林烯(3.84%)和[1AR-(1Aα,4α,4Aβ,7Bα)]-1A,2,3,4,4A,5,6,7B-八氢化-1,1,4,7-四甲基-1H-环丙烯并[E]奥(1.34%)。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可提高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所得结果可为厚朴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沙棘挥发性成分的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HS-SPME法和水蒸气蒸馏法(SD)的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50 min,解吸时间为7 min,平衡时间为20 min条件下,HS-SPME法鉴定出76种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0.19%,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酮类;而SD法提取物共鉴定出56种组分,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1.98%,主要成分为酯类。2种方法共有组分为20种。两种方法提取的沙棘挥发油组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HS-SPME法更适合沙棘挥发性组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中药挥发油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C-MS联用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6种中药挥发油进行分析,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法进行了分辨,同时计算了各组分的程序升温保留指数,通过质谱库定性.得到共有成分32个.结果表明,保留指数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与质谱库结合用作物质的定性.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研究泽兰中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中药泽兰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人工解析质谱图及计算机谱库检索相结合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SFE法提取的产率为0.78%,共鉴定75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植醇、石竹烯氧化物、十六酸、亚油酸、葎草烯等,比文献报道的该挥发油成分多且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松香芹醇、蒲勒烯、马鞭烯酮、香芹酮、十六酸、亚油酸、葎草烯、十六酸乙酯、亚麻酸等多种成分未见报道。与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泽兰挥发油进行比较,后者提取的产率为0.12%,从中鉴定出5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氧化物、柠檬烯、α-蒎烯、葎草烯、月桂烯等。SFE与SD得到的成分仅有31种相同,其它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紫云英蜂蜜香味成分的方法。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化合物保留指数定性分析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从紫云英蜂蜜中分离了68个组份,定性了其中的49个,占总峰面积的92.24%。紫云英蜂蜜香味的主要成分为醛类(61.2%)、醇类(14.29%)和酯类(2.38%)。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HS-SPME-GC-O-MS)联用的方法研究酒花中的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和风味,并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进行比较,定性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1号酒花中的香气活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HS-SPME法最为适合,该法共鉴定出71种成分,占总峰面积质量分数的97.93%,以月桂烯、β-石竹烯为主要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共22种,其质量分数达88.73%,醇类及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1.98%,3.42%。采用该方法对3个不同的酒花品种定性并嗅闻,能够嗅闻到的香气活性成分共计34种,包括碳氢化合物(包括萜烯)类7种,醇(酚)类11种,酯类10种,酮类2种,未知化合物4种。嗅闻结果表明,在1号、2号、3号3种酒花中分别嗅闻到了26,23,16种香气物质,其中重要的香气活性成分为β-香茅醇、β-石竹烯、里那醇、香叶醇、α-萜品醇、β-香茅醇、橙花醇、橙花椒醇、香叶酸甲酯、辛酸甲酯、乙酸香叶酯等。  相似文献   

17.
以产自河北的侧柏叶为原料,采用四种固相微萃取纤维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质联用进行分析,共分离出112种成分,采用质谱与保留指数进行定性,鉴定出87种成分(四种萃取纤维的提取物中都鉴定出的成分有59种),其中烯烃类51种(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烷烃类4种,芳香烃类3种,醇类18种,醛酮类3种,酯类4种,醚类3种,吡嗪类1种;另外采用质谱初步定性出1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有(1R)-(+)-α-蒎烯、(+)-3-蒈烯、D-柠檬烯、β-水芹烯、δ-松油烯、β-榄香烯、石竹烯、顺式-罗汉柏烯、葎草烯、大根香叶烯D、δ-杜松烯、柏木脑等。对比所得结果可以发现,CAR/PDMS(85μm)的萃取纤维对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MAE-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烟草中挥发性成分。通过质谱标准谱图检索与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的二维定性方法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我国湖南、贵州和云南省以及从津巴布韦等产地的烟草中分别定性检出24,28,27,2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酮类、醇类、酸类、杂环、烷烃类等6大类化合物,以酯类和烷烃类为主。不同产地烟草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其相对含量差异较大。MAE-HS-SPME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绿色环保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陈房姣  苏越  郭寅龙 《化学学报》2014,72(1):95-104
后目标分析法用于中药挥发性成分分析,可对复杂基体实行快速、准确、宽范围的分析,成功解决了化合物因共洗脱、柱流失等干扰无法定性的问题.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的结果运用图谱检索结合保留指数和准确质量的后目标分析方法从盐益智仁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119个化合物. 通过保留指数推算保留时间,结合窄质量窗口提取离子色谱图的后目标分析方法降低了背景干扰,提高选择性,有利于复杂基体中痕量成分的分析,又鉴定出3个目标化合物. 此外,由串联质谱推测化合物裂解规律,辅以二级质谱中碎片离子准确质量,又鉴定出一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艾叶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HS-SPME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HS-SPME的最优参数为: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0.8g、萃取温度75℃、萃取时间50min、平衡时间30min、解吸4min。经GC/MS分析,共检出196种化合物,利用质谱解析结合保留指数定性确定结构132种,占易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01%。其中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3-氨基吡唑、桉油精、β-杜松烯、顺-β-松油醇、3-甲基-2-丁烯酸-4-硝基苯基酯、3,6,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甲基-3-(1-异丙基)-2-环己烯-1-酮、3-甲基-2-丁烯酸环丁酯。本文结果为艾叶易挥发性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