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型白杨素-7-氨基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波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 7-二羟基黄酮和磷酰化氨基酸酯为原料,利用磷酰化反应将磷酰化氨基酸酯引入到白杨素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的白杨素-7-氨基磷酸酯衍生物. 通过DEPT、1H-1H COSY、13C-1H HSQC和13C-1H HMBC等2D NMR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其ESI MS/MS质谱裂解规律.   相似文献   

2.
克林霉素磷酸酯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抗菌类药物. 本文对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了1H、13C、31P NMR检测,通过DEPT、1H-1H COSY、13C-1H HSQC、13C-1H 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和NOESY谱证实了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另外,对克林霉素磷酸酯的飞行时间质谱(TOF-MS)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应用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HMBC等多种NMR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确证了一种新的六氢喹啉衍生物2,7,7-三甲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3-羧酸甲酯的结构,并对它的1H、13C信号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4.
笼状β-碳苷酮衍生物的NMR研究及结构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碳苷酮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β-碳苷酮的笼状缩酮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 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确证,并对它们的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5.
阿普唑仑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药物. 本文对阿普唑仑进行了1H、13C NMR检测,通过DEPT和1H-1H COSY、13C-1H HSQC、13C-1H 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的1H、13C 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NMR数据证实了化合物中亚甲基上2个氢的磁不等价性. 讨论了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峰,并对阿普唑仑的TOF MS的裂解途径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6.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1H NMR, 13C NMR, DEPT, HSQC, HMBC)确定了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FTY720 (2-氨基-[2-(4-辛基苯基)乙基]-1, 3-丙二醇盐酸盐)的结构,准确归属了它的1H, 13C信号.  相似文献   

7.
α-山竹黄酮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维1H NMR、13C NMR、DEPT、二维HMBC、HSQC、1H-1H COSY、ROESY对1, 3, 6-三羟基-7-甲氧基-2, 8双(3-甲基-2-丁烯)-9-口山酮(α-mangostin、α-MAG)的1H、13C原子进行了指认归属.  相似文献   

8.
一种螺[4.5]癸烷衍生物的NMR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1H NMR,13C NMR,DEPT, 1H-1H COSY, HSQC, HMBC),确定了3,4-双(-4-甲基苯基)-1-羟基-7, 4′-二氧代-1′, 2′, 3′, 4′-四氢苯并[h]双环[3. 4]壬烷-2-螺-2′-萘-1′-酮的结构,准确归属了它的1H, 13C信号,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对硝基甲苯、3, 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重氮化水解,亲核取代反应,最终合成了新的化合物4-[(E)-2-(3, 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苯氧基乙酸乙酯,用1H 和13C NMR及多种二维核磁共振谱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完成了1H 和13C NMR的归属,给出了分子中各氢,碳原子的准确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0.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l icariside 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2″-O-rhamnosyl 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的1H、13C NMR数据,通过DEPT和1H-1H 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1.
维库溴胺合成中的6个中间体均为雄甾类化合物,我们以重要中间体2β,16β-二(1-哌啶基)-5α-雄甾烷-3α, 17β-二醇为例,使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并结合1H NMR, 13C NMR, DEPT, 1H-1H COSY, HSQC, HMBC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方法,详细归属了其所有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利用ROESY确定了其相对构型. 根据相同方法,归属了其它5个中间体的13C NMR数据,为它们的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维库溴铵合成工艺的中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姚雪军  朱广 《波谱学杂志》2008,25(4):447-452
二维异核NOESY(HOESY)内在的低灵敏度限制其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利用1H探测(反式探测)可以提高其灵敏度.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预饱和二维13C-1H HOESY实验,利用异核之间的NOE增强效应,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1H探测HOESY谱图中经常有严重的t1噪声,可以通过脉冲梯度场相关选择和相位循环压制,得到改善的13C-1H的NOE相关谱图.  相似文献   

13.
环维黄杨星D为自黄杨木中提取精制的有效生物碱,临床上已长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提取、分离并纯化环维黄杨星D,用1D, 2D NMR技术 (COSY, DEPT, HMQC 和 HMBC)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并且首次对环维黄杨星D的1H NMR 和13C NMR 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同时通过NMR数据确证了环维黄杨星D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兰索拉唑的NMR分析及其在溶液中的互变异构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1H NMR、13C NMR、DEPT、19F NMR、HSQC、HMBC)完成了常温下兰索拉唑氢谱和碳谱的全归属. 在此基础上,通过变温实验对兰索拉唑氢谱和碳谱中出现的宽矮峰进行了解释. 常温下,兰索拉唑存在Ⅰ和Ⅱ式两种构型,且两种构型间不断翻转互变,使部分谱线变宽变矮.当温度升高时,翻转互变加快,宽峰变窄;当温度下降时,翻转互变减慢,在丙酮溶液中-70 ℃翻转互变停止,兰索拉唑以一种构型存在,氢谱中不再出现宽矮峰. 对-70 ℃的兰索拉唑氢谱进行了归属,与常温下氢谱和碳谱归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从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叶中分离得到三个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5,7,3′,4′-四甲氧基黄酮(化合物1)、5,7,3′,4′,5′-五甲氧基黄酮(化合物2)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化合物3). 应用1D和2D NMR(包括1H-1H COSY、HMQC和HMBC)对这三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认了三个化合物中甲氧基的连接位置,并对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