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3-phenyl-1-ureidonitrile(PUN)有机单体薄膜上进行了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研究.通过在STM针尖和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衬底之间施加一系列的电压脉冲,在薄膜上写入了一个稳定的5×6信息点阵,信息点的大小是0.8nm.电流电压(I-V)曲线表明,施加电压脉冲前后薄膜的导电性质发生了变化.信息点的写入机制可能是强电场作用下引发的PUN分子的局域聚合,从而导致薄膜由高电阻态向低电阻态转变. 关键词: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有机薄膜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相似文献   

2.
超分子有机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军 《发光学报》2003,24(1):I001-I002
利用超分子有机薄膜技术能制成新的传感分子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和生物分子器件等,受到跨学科高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描述了超分子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研究组在近20年工作中,利用LB膜技术,在光电器件、气体传感技术和光学非线性,特别是在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生物体系提供的信息,模拟合成功能分子,建造有组织的分子组装体,以便用来研究依赖于分子排列的生物物理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给体-受体型有机太阳电池光敏层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驹  郑建邦  赵建林 《物理学报》2007,56(5):2868-2872
针对有机给体-受体型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基于薄膜中的光学干涉效应和激子扩散理论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了有机层厚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限制有机光敏层厚度来控制由光学干涉效应引起的局部光子密度(光强度)的分布,进而优化有机层的吸收效率和激子扩散效率,以此达到提高器件光伏效率的目的.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有机太阳电池 给体-受体 优化设计 激子  相似文献   

4.
Tb~(3+)-有机配合物作为发射层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孙刚,赵宇,于沂,李文连,钟国柱,虞家琪(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1引言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EL)自从Tang[1,2]发表了高效、高亮度双层结构器件以来,因其驱动电压低,可制?..  相似文献   

5.
彩MOCVD技术以Al2O3为衬底在GaN膜上生长了InxGa1-xN薄膜。以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InxGa1-xN/GaN/Al2O3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合金层的组分,厚度,结晶品质及发光性能等信息。研究表明:在以N2作主载气的情况下,有机源的载气对InxGa1-xN膜的In组分和生长速率影响很大,生长温度为760℃时,以70ml/min的N2作有机源载气得到的InxGa1-xN膜的In组分为0.10,生长速率为6.0nm/min,而以70ml/min的H2作有机源载气得到的InxGa1-xN薄膜的In组分为0.06,生长速率为10.6nm/min.本文首次报导了载气中含有少量H2能增大InxGa1-xN薄膜的生长速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L-B薄膜是一种一维有序的类晶有机薄膜,由于这种薄膜制备方法上的特点,使它具有其它薄膜技术无法实现的独到之处。本文对这一薄膜的制备方法、结构、重要的光电性质和一些潜在的应用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长有机薄膜的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讨论了外延材料的纯化过程和杂质对外延薄膜结构的影响 ;从理论和实验观点评论了薄膜的生长性质和膜的有序结构。超高真空有机分子束外延技术是一种多用途的高技术 ,可以生长有机、无机、有机 /无机混和的薄膜结构。这种薄膜结构是未来光学和电子器件有希望应用的新一类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8.
L-B薄膜是一种一维有序的类晶有机薄膜,由于这种薄膜制备方法上的特点,使它具有其它薄膜技术无法实现的独到之处。本文对这一薄膜的制备方法、结构、重要的光电性质和一些潜在应用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制备了有机单体薄膜对硝基苯腈p-nitrobenzonitrile(PNBN).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PNBN薄膜上进行信息记录点的写入,通过在STM针尖和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之间施加电压脉冲,直接观察到了信息记录点写入前后薄膜发生的局域结构转变.信息记录点的写入机制主要是这种纳米范围结构变化所导致的薄膜由高阻态向低阻态转变,高阻态对应0,低阻态对应1. 关键词: p-nitrobenzonitrile(PNBN)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制备了新型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L-苹果酸脲(ULMA)的晶体薄膜,该薄膜保持了晶体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FTIR和XRD测试表明薄膜与ULMA晶体具有相同的组成与晶体结构. 热分析显示ULMA具有确定的熔点,是一种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有机晶体,其蒸发温度低于底物尿素和L-苹果酸的分解温度. 在真空条件下,ULMA的分解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将加大,从而说明PVD法制备ULMA晶体薄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只要将加热温度控制在蒸发温度与分解温度之间,就可以制得ULMA晶体薄膜.  相似文献   

11.
有机分子束外延技术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长有机薄膜的技术及基研究进展,讨论了外延材料的纯化过程和杂质对外延薄膜的影响;从理论和实验观点评论了薄膜的生长性质和膜的有序结构。超高真空有机分子束外延技术是一种多用途的高技术,可以生长有机、无机、有机/无机混和的薄膜结构。这种薄膜结构是示来光学和电子器件有希望应用的新一类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过程的动态观测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钧  廖良生 《发光学报》1998,19(2):169-175
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失效的全过程进行了显微动态观察,发现器件工作时,有机层/金属界面形成的气泡逐渐变大变多,最终导致器件完全失效,气泡不仅含有水汽,还存在大量有机气体。  相似文献   

13.
有机复合薄膜中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气中工作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真空蒸发方法制备的有机复合薄膜上,通过施加电压脉冲法做出了信息点阵,信息点大小为1.3nm.电流-电压特性表明:存储区表现为导体特性,非存储区为绝缘体特性.信息存储实验表明:相邻两个信息记录点的间距可小于2nm,信息存储密度可高达2.5×1013bit/cm2.对信息存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发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方红  刘旭 《光学学报》1998,18(2):17-222
从有机电致发光薄膜的发光机理出发,通过以Alq薄膜器件、PVK为空穴传输层和Alq为发光层的双层 及PVK掺荧光材料Perylene的双层薄膜器件的研制,从器件的电致姚谱、电流密度-电压特性、亮度-电压特性的曲线的测试结果,计算分析了器件的流明效率、量子效率,并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与发光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能级理论分析了器件的姚特性随器件的结构不同所具有的规律。实验表明,加入PVK  相似文献   

15.
范希智 《光子学报》2005,34(8):1190-1194
制备了以分散橙25为客体的掺杂型有机聚合物PMMA薄膜样品,对之进行了全光极化研究,极化使薄膜产生诱导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种子光的强度越大,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达到的饱和值越大;种子光的位相差、相对强度比、光场强度等因素影响薄膜的二阶非线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王子群  刘星元等 《光子学报》2000,29(Z1):396-398
本文以有机薄膜Perylene:PS为增益介质,在透明导电薄膜ITO衬底上,实现了在光泵浦条件下光增益放大。观察到的放大自发发射峰位于478nm,光谱半高全宽为7nm。  相似文献   

17.
<正> 波片是研究偏振光的重要光学元件,在激光实验中更常使用。通常它是用单轴双折射晶体(如石英)或便于剥制的双轴晶体(如云母)精细加工制备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有机薄膜作1/4波片的方法,即在实验室中对工厂生产的大面积均匀的有机薄膜进行测量,挑选所需波长的1/4波片。一、有机薄膜1/4波片原理很多高分子有机薄膜,如涤纶薄膜、聚丙烯薄膜等,在加热拉伸成膜的过程中,其线度  相似文献   

18.
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文平  刘云圻 《物理》1997,26(11):649-653
从有机薄膜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原理以及用作场效应管的有机材料种类等几个方面对这种新型的电子器件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光转换有机白光发光二极管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一种有机白光发光材料,采用热熔法制备出有机薄膜(核黄素、蒽酮衍生物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研究结果表明:核黄素、蒽酮衍生物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配比和制膜的加热时间对有机薄膜的发光光谱具有一定影响;得到了从绿光到红光的宽带光谱;用此薄膜封装成白光发光二极管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属有机分解法(MOD)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SrTiO3薄膜。所制备的薄膜是晶格常数为a=b=c=3.90?的多晶结构。通过测量190—1100nm波段内的透射光谱,采用包络方法计算了薄膜的光学常数(折射率n和消光系数k)。结果表明,采用MOD方法制备的薄膜的折射率大于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溶胶—凝胶和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薄膜的折射率;薄膜的折射率色散关系满足单振子模型,其中振子强度S0为0.88′1014m-2,振子能量E0为6.40eV;薄膜的禁带宽度为3.68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