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不同腌制剂加工的鸡蛋皮蛋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腌制剂对鸡蛋皮蛋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腌制剂加工的鸡蛋皮蛋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用PbO为配料加工的鸡蛋皮蛋中Pb含量明显增高,蛋白和蛋黄的Pb含量达到63.34 mg/kg和42.16 mg/kg;用CuSO4为配制加工的鸡蛋皮蛋,蛋白和蛋黄的Cu含量为34.56 mg/kg和24.55 mg/kg;用ZnSO4为配料加工的鸡蛋皮蛋,蛋白和蛋黄的Zn含量为61.94 mg/kg和55.76 mg/kg。可见用含Pb、Cu和Zn的化合物为配料加工的鸡蛋皮蛋,其蛋白和蛋黄中对应元素的含量明显升高。建议有关部门禁止使用PbO为配料加工皮蛋。  相似文献   

2.
耿奎土  方静 《大学化学》1991,6(2):38-42
从食品的化学组成出发,概要介绍了食品化学在食品加工、貯藏中的重要作用和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对食品色、香、味的改进与提高。说明了食品的风味与烹调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了皮蛋中6种营养元素的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皮蛋蛋白和皮蛋蛋黄中钙、镁、铁、锌、铜和锰。结果皮蛋中含量丰富的营养元素,回收率为97.2%~110.0%,样品进行5次平行测定,RSD为1.87%~5.61%。结论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优点,适于皮蛋中6种营养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征答(27)     
编者 《大学化学》1990,5(5):54-54
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纷陈的视觉世界里.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有些是大自然赋与的,有些则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工程师们利用各种各样的物理原理和化学变化“制造”出来的.其实从物理学和化学来分析,产生颜色的原因只有十几种.您能举出多少种使物体显示出各式各样的颜色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5.
再生丝蛋白是从蚕丝中得到的纤维状蛋白质.基于再生丝蛋白的水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体外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不同的物理及化学条件,再生丝蛋白水凝胶的分子构象可以调节;除了凝胶浓度、化学交联点密度等因素,其凝胶性能还可以通过调节β-折叠构象的含量来控制.本文对再生丝蛋白水凝胶的结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探索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曾蓉  冯志程  SMITH Ray  邵正中  陈新  杨宇红 《化学学报》2007,65(21):2459-2465
采用变温核磁共振技术对壳聚糖/磷酸甘油盐温敏性水凝胶体系的凝胶化过程进行跟踪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壳聚糖中氢和磷酸甘油盐中磷的化学位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壳聚糖中氢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而磷酸甘油盐中磷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在凝胶温度附近, 壳聚糖中H-2(D)的化学位移变化出现转折点, 表明其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了突变. 随着体系中磷酸甘油盐含量的增加或者pH值的增大, 壳聚糖中H-2(D)的化学位移愈加偏向高场, 体系的凝胶温度则越低. 由此, 我们提出如下壳聚糖/磷酸甘油盐温敏性水凝胶的凝胶机理: 随着温度的升高, 壳聚糖通过氨基正离子与磷酸甘油盐形成的静电吸引被破坏, 随之由于壳聚糖分子链间形成大量氢键而发生凝胶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磷脂酶处理天然胶乳,制备脱蛋白胶乳和脱脂胶乳,结合原子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交联密度仪、凝胶色谱(GPC)等仪器对处理前后的天然胶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酶处理后胶乳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宽,金属离子浓度、凝胶含量和交联密度均降低。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与天然橡胶中的蛋白质、磷脂间存在着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力;蛋白质、磷脂在天然橡胶中起到节点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子间交联,增大天然橡胶分子量,形成分子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用有机螯合前驱体的溶胶—凝胶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LaCrO3薄膜。通过IR、DTA TG、XRD、SEM和TEM手段分析了凝胶形成和转化以及LaCrO3薄膜合成过程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螯合前驱体凝胶约在 1 95℃分解 ,在 2 0 0℃、 1h下形成LaCrO3,并且前驱体中络合方式对LaCrO3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LaCrO3薄膜形成过程包含LaCrO3在基片上成核、生长 ,并通过制膜次数增加来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连续陶瓷薄膜 ;提高热处理温度薄膜的颗粒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蛋白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层析法分析了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的集聚体。当用复性液稀释复性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时,会迅速产生可观量的沉淀。沉淀和上清液的不连续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高效凝胶排阻层析分析结果表明,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在稀释复性过程中除了能够复性成天然态蛋白溶菌酶分子外,还会形成可溶的蛋白溶菌酶分子二聚体和三聚体,二聚体和三聚体主要是靠分子间二硫键的错配连接而成的;可溶的蛋白溶菌酶分子二聚体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集聚体沉淀,而可溶的三聚体溶菌酶分子则仍处于复性液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10.
化学运动和物理运动是密切相关的,当作用在分子(或原子)上的热、光、电、磁等物理运动的量,增长到某一程度以后,就会出现化学变化;反过来,化学变化进行的时候,又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物理变化。量子化学和物质结构科学的发展,使许多化学现象,尤其  相似文献   

11.
生物分子凝聚形成生物体内的多种无膜细胞器,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蛋白在细胞内的浓度、调控信号转导途径以及选择性富集特定蛋白质和RNA等。同时,生物分子凝聚相的错误形成与调控会导致多种人类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病毒性疾病等。无序蛋白质在生物分子凝聚相的形成和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无序蛋白在生物分子凝聚相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化学小分子对生物分子凝聚相的调控,探讨了通过靶向无序蛋白进行配体设计来获得调控生物分子凝聚相化学探针及药物的可能性,并展望了揭示无序蛋白及化学分子调控生物凝聚相机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立足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深入挖掘蕴含在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一技能性知识及其学习过程中的观念和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多重表征的联系和大胆突破传统化学方程式计算教学的模式,引导学生感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感悟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和本质,学习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物质的变化观"和"化学的价值观"等基本学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葡萄糖的羟基引入保护基再与聚二氯磷腈反应后用强酸脱保护制得侧链含部分葡萄糖基的聚膦腈,然后测量聚合物与植物外源凝集素ConA混合溶液的透光率的变化来研究凝胶化过程.结果表明,在ConA的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形成凝胶;第二取代基团的水溶性好,葡萄糖的侧基比例大,有益于凝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点击化学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端基分别修饰了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制备了一系列端基为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Glc、MPEG-Man和MPEG-Gal),此类端基为糖的MPEG和α-环糊精(α-CD)混合后能够形成稳定的准聚轮烷(PPR)水凝胶,而端基没有修饰糖的MPEG和α-CD只能形成黏度较大的溶液而无法形成稳定存在的凝胶.通过流变仪测试可知水凝胶的弹性模量高达1.0×105 Pa,远大于文献中通过黏土等增强的PPR水凝胶的强度,我们认为该MPEG端基的糖之间能够形成新的"糖交联"点从而有效提高了凝胶的强度.通过向水凝胶中加入和MPEG端基的糖具有相互作用的苯硼酸半酯聚合物(PNIPAM-co-PBOB)或刀豆蛋白(Con A),发现在凝胶中加入PNIPAM-co-PBOB或Con A后可明显降低PPR水凝胶的强度.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水凝胶的形貌以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发现此凝胶的微观结构和文献中报道的PPR水凝胶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逯桃桃  刘娟  李辉  魏太保  张有明  林奇 《化学进展》2016,28(10):1541-1549
随着超分子化学的日益发展,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作为一种超分子材料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超分子凝胶是由非共价键作用力自组装而成,基于这一特性,当超分子凝胶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光、pH、化学物质、机械力等)时,该凝胶能够产生响应,如溶胶-凝胶转化、颜色变化或荧光变化等。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在离子识别材料、自修复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展现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刺激种类的不同,将超分子凝胶分为以下几类:热敏感型超分子凝胶、化学物质和pH响应型超分子凝胶、光敏感型超分子凝胶、氧化还原响应型超分子凝胶、机械力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和多重刺激响应型超分子凝胶。本文根据上述分类对超分子凝胶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该研究领域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PMMA-TiO2有机无机杂化玻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随着对溶胶凝胶方法的广泛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有时它们被称为ORMOSILS(OrganicallyModifiedSilicates)[1,2]或ORMOCERS(OrganicallyModifiedCerandcs)[2].溶胶凝胶过程通过溶液化学(WetChemistry)的途径来形成无机骨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常压干燥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制备了低密度石英纤维增强Al2O3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氮气吸附-脱附实验比较研究了石英纤维对氧化铝气凝胶孔结构参数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在升温过程中石英纤维/Al2O3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l2O3气凝胶基体及其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初步探讨了DMF对Al2O3气凝胶形貌和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纤维/Al2O3气凝胶复合材料成块性好,纤维与气凝胶基体结合紧密,石英纤维提高了Al2O3相转变温度,适量的DMF有利于形成均匀凝胶网络结构,减小干燥收缩压力.  相似文献   

18.
大气化学     
一、大气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概况大气化学主要是研究大气中固定的和经常变化的组份,及其在大气中、大气-陆地界面、大气-海洋界面的化学变化,以及天然的大气组份和人为组份的化学性质对物理过程的影响。大气化学属于近20年新兴起的边缘学科,它与大气物理学、气象学、海洋学、地球化学、生  相似文献   

19.
凝胶化作用是淀粉改性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探讨了淀粉凝胶化颗粒的结构和结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淀粉的高温成型过程中,凝胶化颗粒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结晶状态则趋于完全无定型化。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麻婆豆腐作为一道有上百年历史、风靡世界的川菜美食,深受人们喜爱。以麻婆豆腐的制作步骤为线,介绍了4个重要烹饪阶段:肉臊炒制、底料炒制、红烧调色、勾芡收汁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与消失或者新产生的风味化学物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化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