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7篇
物理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杨宇红 《物理通报》2015,(1):41-42,46
人教版对于反冲运动的定义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作用下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向一个方向运动,另一部分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反冲。若将反冲运动的静止理解为取地面为参考系,则非常简单,研究价值也不大。若将静止理解为对任意选取的惯性参考系则适用范围很广,尤其研究多次射击、多次喷气的问题可使计算量和难度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碱熔-蒸馏-滴定法测萤石中氟含量,计算得到氟化钙含量。萤石试样首先用碳酸钠碱熔消解,然后经硫酸-水蒸气蒸馏分离氟,以茜素磺酸钠作指示剂,用硝酸钍溶液滴定测出其中氟含量,并计算得到氟化钙含量。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法验证了萤石中氟的存在形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碳酸钠使用量、硫酸溶液加入量、蒸馏温度和蒸馏时间等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国家标准样品对方法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几个标准样品的碱熔-蒸馏-滴定法结果均在标准值允许误差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0.5%,方法准确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N-(2-甲氧羰基-1-甲基)-乙基-(N′-D-乙酰基吡喃型糖)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糖基硫脲;β-氨基丁酸;合成;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N-(2-甲氧羰基-1-甲基)-乙基-(N′-D-乙酰基吡喃型糖)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糖基硫脲;β-氨基丁酸;合成;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杨宇红 《物理通报》2017,36(11):118-119
物理教学中达成情感、 态度、 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曾蓉  冯志程  SMITH Ray  邵正中  陈新  杨宇红 《化学学报》2007,65(21):2459-2465
采用变温核磁共振技术对壳聚糖/磷酸甘油盐温敏性水凝胶体系的凝胶化过程进行跟踪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壳聚糖中氢和磷酸甘油盐中磷的化学位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壳聚糖中氢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而磷酸甘油盐中磷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在凝胶温度附近, 壳聚糖中H-2(D)的化学位移变化出现转折点, 表明其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了突变. 随着体系中磷酸甘油盐含量的增加或者pH值的增大, 壳聚糖中H-2(D)的化学位移愈加偏向高场, 体系的凝胶温度则越低. 由此, 我们提出如下壳聚糖/磷酸甘油盐温敏性水凝胶的凝胶机理: 随着温度的升高, 壳聚糖通过氨基正离子与磷酸甘油盐形成的静电吸引被破坏, 随之由于壳聚糖分子链间形成大量氢键而发生凝胶化.  相似文献   
7.
综合外加疏水性荧光探针ANS和荧光猝灭等多种荧光分析手段以及远紫外圆二色(far-UVCD)实验,发现在再生丝素蛋白稀溶液中,Cu(Ⅱ)通过与丝素蛋白疏水区域的直接络合从而诱导蛋白质分子发生构象转变,这一过程与乙醇诱导下的丝素蛋白变性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就络合位点而言,除了普遍认为的组氨酸(His)残基外,丝素蛋白分子中的色氨酸(Trp)残基是Cu(Ⅱ)的另一个有效络合点,并且这种络合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杨宇红  邵正中  陈新 《化学学报》2006,64(16):1730-1736
通过一系列光谱实验手段研究了再生桑蚕(Bombyx mori)丝素蛋白在水溶液中的构象转变情况. 由于丝素蛋白含有较多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因此环境pH值对丝素蛋白的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 酸性越强, 丝素蛋白越容易发生从无规线团到β-折叠结构转变; 相对而言, 碱性条件则更有利于丝素蛋白以无规线团结构稳定存在. 特别是当pH在4附近时, 丝素蛋白的无规结构最易发生改变; 而pH为6左右时, 丝素蛋白的结构则较为稳定. 这种变化趋势与沿着成熟蚕腺体中丝素蛋白所处的环境及其状态相当吻合, 由此表明pH值的调节是蚕在生物体中控制其丝素蛋白状态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手段. 这一结果对人工纺制动物丝条件的调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还发现, 在相当宽的pH范围内, 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存在着中间体形态, 表明丝素蛋白的变性过程不符合简单的二态机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IO与CN的双自由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IO自由基的O原子进攻CN自由基的C原子是主要的进攻方式,并形成了中间体1 CIOCN.随后,中间体1发生异构化和分解反应得到热力学上可行的3种产物P4(CINCO),P1(CO+CIN)和P3(NO+CCl).其中P4是主要产物,P1和P3是次要产物.与单态势能面上相比,三态势能面对整个反应的贡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