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层状复合氢氧化物(Magnet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LDH)为前驱体, 通过对原位反应系统液相数据的拟合与固相样品的表征, 研究了0~50 ℃条件下MLDH与氟尿嘧啶(5-FU)的离子交换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MLDH及离子交换产物MLDH-FU为以六方晶系为主并混杂微量氧化铁的复合磁性晶相; MLDH-FU离子交换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加快, FU, OH-和Cl- 3种客体的浓度变化分别服从二级、 零级及一级反应速率模型, 反应活化能依次为12.69, 27.88和3.580 kJ/mol. 固相表征参数的变化与液相动力学过程、 主-客体结构调整及MLDH-FU粒子陈化过程相符; 离子交换限定在LDH层间, 不涉及层板内部秩序, 不改变前驱体的结构与形貌特征, 具有侧向非断层反应习性, 是交换剂在MLDH外周经吸附亲和、 侧向进攻、 层间置换及柱撑模型转换再到新的插层客体主导调整及晶粒发育陈化的有序过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将水溶性的抗高血压药物巯甲丙脯酸组装到Si-MCM-41的孔道中,药物组装量达33.99%[m(药物)/m(载体)];用XRD,IR和固体紫外法对药物组装体进行了表征;通过测定组装体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中的释放速率,表明制得了巯甲丙脯酸/Si-MCM-41缓释释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组装法在水溶液中制备羟基喜树碱(HCPT)-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纳米杂化物.先利用微通道反应器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n2Al-NO3 LDH纳米片,然后与羧酸盐型HCPT在水介质中共组装,制备了HCPT插层LDH的纳米杂化物.利用酸处理,可将层间HCPT由非生物活性的羧酸盐型转化为生物活性的内酯型,这对高生物活性HCPT-LDH纳米杂化物的绿色制备具有重要意义.共组装法制备HCPT-LDH纳米杂化物,耗时短、载药量高、分散性好,且利用原料配比可方便地调控载药量. HCPT分子在LDH层间以其长轴倾斜于层板呈双层排列.所制备的HCPT-LDH纳米杂化物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颗粒内部扩散是药物释放过程的控速步骤.药物释放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可以用于构筑LDH基药物输送-控释体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亲水性药物阿霉素(DOX)以及疏水性药物喜树碱(CPT)的复合纳米纤维. 先用巯基封端的普朗尼克(F127)修饰纳米氧化锌(FZnO), 再将FZnO负载盐酸阿霉素(DOX@FZnO), 最后将DOX@FZnO与CPT一起纺入聚乳酸-乙醇酸(PLGA)纤维中. 体外药物释放结果表明, 复合纳米纤维能够减小亲水性药物的突释, 减缓药物释放速率, 延长药物释放时间. 体外细胞活性结果表明, 双载药复合纤维比单载药复合纤维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 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5.
药物释放环境对层状复合氢氧化物载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为载体用离子交换法制取乙酰苯甲酸(ASP)的插层复合物LDH-ASP, 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和固相XRD、FT-IR、TEM、TG-DSC及BET-N2比表面积表征, 研究了药物释放环境对载体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释放环境pH为4.30-6.89时, 载体的层状特征减弱但晶体类型不变; pH为2.48-4.30时, H2PO-4对LDH的嫁接反应引起层状化合物向复杂磷酸盐转化; 随环境pH由6.89降低至2.48, 载体纯度下降, 晶态性征减弱,微孔吸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10-羟基喜树碱-癸二酸-LDH杂化物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插层法成功制备了10-羟基喜树碱(HCPT)-癸二酸(SC)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C柱撑LDH杂化物(SC-LDH), 再在乙醇介质中将HCPT插入LDH层间形成HCPT-SC-LDH纳米杂化物. 依据SC和HCPT的分子尺寸和纳米杂化物的通道高度, 推测SC分子在层间可能为双层排列, SC分子两端的羧基同时键合在同一个LDH层片表面上; HCPT分子插入(或溶入)SC分子碳氢链形成的疏水区中. 所制备的纳米杂化物既可稳定HCPT的内酯环, 又可明显提高HCPT的溶解度, 还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 其释放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组装技术在玻碳电极表面构筑了肌红蛋白-纳米氧化铝模板-金胶复合组装体,研究了该纳米复合组装体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组装体结构致密稳定,固定在组装体中的肌红蛋白在0.2 mol/L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于-0.21 V(vs.Ag/AgC l)附近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为肌红蛋白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的特征峰。带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能为蛋白质分子提供具有生物兼容性的微环境,从而有利于其电子传递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芦丁的相互作用以及p H对其作用的影响,考察了包合物的体外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六、七元瓜环可以与芦丁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物,八元瓜环与芦丁形成1∶2的包结物。包结平衡常数分别为3.6×10~5L·mol~(-1)、2.1×105L·mol~(-1)、1.9×10~(10)L~2·mol~(-2)。芦丁原药,Q[6]-芦丁、Q[7]-芦丁、Q[8]-芦丁包结物在人工胃液(p H=1.2)中60 min内的累计释放度分别为60.19%、46.71%、49.57、32.54%,在人工肠液(p H=6.8)中的累计释放度分别为73.76%、48.58%、51.32%、33.58%,且缓释曲线非常相似。实验结果表明,瓜环-芦丁主客体包结物的体外累积释放度明显低于芦丁原药,瓜环Q(n=6、7、8)对芦丁均有明显的体外缓释作用,且Q[8]对芦丁的缓释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磊  张赟星  汪小琴 《应用化学》2018,35(7):781-787
为设计新型布洛芬缓释体系提供实验依据,以氯化镁、氯化铝、布洛芬(IBU)及淀粉等为原料,采取共沉淀-焙烧还原法及冷冻-解冻法,制备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布洛芬插层复合物(LDH-IBU)、淀粉凝胶-布洛芬复合物(淀粉凝胶-IBU)及层状双氢氧化物/淀粉凝胶-布洛芬插层复合物(LDH/淀粉凝胶-IBU)。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上述3种复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它们在模拟人体环境条件下的缓释性能。 结果表明,3种复合物中的IBU在不同的缓释介质中都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复合物释放速率大小为:LDH/淀粉凝胶-IBU>LDH-IBU>淀粉凝胶-IBU;在pH值为6.6和7.4以及0.9%生理盐水3种缓冲介质中释放速率依次减小。 释放动力学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齐延新  黄宇彬  金宁一 《应用化学》2020,37(11):1340-1342
为了制备可缓释释放的黄体酮纳米胶束新剂型,构建了两嵌段聚合物载体聚乙二醇-聚丙烯基缩水甘油醚(PEG-PAGE),组装成胶束,对黄体酮担载,考察不同条件下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筛选出最佳比例,并进行体外释放研究。 结果表明,该胶束能够担载黄体酮,载药量为4.26%,包封率为21.30%,48 h内累计释放达61.31%,能够有效地延缓黄体酮的释放,为黄体酮纳米剂型的开发提供了实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mPEG-PLGA)作为载体,采用溶液透析的方法共同装载抗癌药物吴茱萸碱和Fe3O4 磁性纳米粒子.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体外释放实验、普鲁士蓝染色、体外毒性实验和磁靶向研究,综合评价了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性能. 结果表明,磁性药物载体胶束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能够实现药物缓释,具有磁靶向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方法将抗生素类药物诺氟沙星(Nor)插入到Mg-Al-LDHs层间,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药物-无机复合材料. 借助XRD, FTIR, UV-Vis, TG-DTA和ICP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Nor-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NO3-, 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的Nor-LDHs. XRD表征得到Nor-LDHs的层间距为1.29~1.33 nm, 并与根据PM3半经验分子轨道法优化计算得到的Nor-三维尺寸进行比较, 推测客体Nor-是沿短轴方向以单层垂直交替的方式排布于层间, 与主体层板通过氢键与静电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该超分子结构诺氟沙星-水滑石复合材料与诺氟沙星相比, 其热稳定性、耐酸性及缓释性能均有大幅度提高, 缓释实验数据符合Bhaskar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包油包水(W1/O/W2)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载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的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微球,通过核磁,红外,GPC,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PLGA载药微球的结构,表明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8μm.而体外模拟释放表明,此PLGA载药微球能实现PTHrP1-34长达25天的持续释放.并通过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等检测负载PTHrP1-34的PLGA微球缓释系统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THrP1-34浓度为1×10-9mol/L时对MC3T3-E1增殖促进效应最大,且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缓释系统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基于环糊精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Na-CD-MOF),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研究了Na-CD-MOF的细胞毒性和载药及体外释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新合成的Na-CD-MOF对5-FU的负载量最大为1.18g/g,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Na-CD-MO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绿色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5.
热解-还原法制备单分散Fe3O4亚微空心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共芹  官建国  王维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2):1958-1962
在用模板法水解FeCl3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共-丙烯酸)/Fe2O3[P(St-co-AA)/Fe2O3]核壳粒子的基础上, 于N2环境下热解内核直接得到了单分散的磁性Fe3O4亚微空心球. 用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并测试了空心微球的结构形貌、成分以及静磁性能. 结果表明, P(St-co-AA)/Fe2O3核壳粒子在热处理过程中, 由于内核热解生成的有机小分子将Fe2O3 壳层同时还原为Fe3O4, 从而生成了粒径和壁厚均匀的单分散Fe3O4亚微空心球. 该空心微球在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50.91 A·m2·kg-1、3.97 A·m2·kg-1和2.33 kA·m-1.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3-氨基-5-巯基-1,2,4-三唑(TA)修饰金电极。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3-氨基-5-巯基-1,2,4-三唑是通过形成S-Au键而组装到Au电极表面。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在该自组装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4.5的0.1 mol/L BR缓冲溶液中,膜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在2.0×10-6~1.9×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4.0×10-7mol/L。  相似文献   

17.
(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对甲氨蝶呤的复合和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氨蝶呤(MTX)为模型药物,研究了PAMAM与MTX的复合及体外释放.1H-,13C-NMR数据表明MTX与PAMAM树状大分子形成复合物是由于MTX羧基和PAMAM树状大分子外端氨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复合物在pH=7.4,10 mmol/L Tris-HCl中非常稳定,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效果.当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增加时,会破坏PAMAM-MTX复合物的稳定性,缓释作用部分或全部失去,说明PAMAM树状大分子与MTX之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静电作用.UV测得每个G5.0 PAMAM、G4.0 PAMAM树状大分子分别能复合271、4个MTX分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镍铝水滑石(NiAl - LDH),将NiAl - LDH与聚苯乙烯磺酸钠(PSS)通过层层自组装法构筑了PSS/NiAl - LDH多层膜电极,并将其用于葡萄糖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和SEM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NiAl -LDH具有典型的水滑石特征峰及形貌.紫外-可见光谱表明:NiAl - LDH可与PSS均匀有效地组装构筑多层膜.电化学研究表明:NiAl - LDH修饰电极能有效地催化氧化葡萄糖.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在5.0×10-7~6.6×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响应,灵敏度为8.9×10-4 A·L·mol -1,检出限(S/N=3)为2.8×10-7 mol/L.  相似文献   

19.
费-托合成Fe1-xO基熔铁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用于费-托合成的Fe1-xO基熔铁催化剂,考察了其在n(H2)/n(CO)=2,温度573 K,压力1.4 MPa和空速为12?600 h-1下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与Fe3O4基熔铁催化剂相比,Fe1-xO基熔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F-T合成反应的活性、较低的WGS反应选择性和较强的加氢能力. XRD结果表明,经F-T反应后的熔铁催化剂存在Fe5C2和Fe3O4两种物相,但Fe1-xO基熔铁催化剂中Fe5C2的晶粒尺寸小于Fe3O4基熔铁催化剂中Fe5C2的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 NMR等技术研究七元瓜环(Q[7])、八元瓜环(Q[8])与盐酸他克林(THA)的主-客体包合作用及pH敏感释药性能。测得Q[7]-THA、Q[8]-THA体系作用的包合比分别为2∶1和1∶1、包合平衡常数分别为1. 85×10~4L·mol~(-1)和1. 98×10~4L·mol~(-1)。在pH=1. 2、pH=4. 0、pH=6. 8介质中,包合物Q[7]-THA的400min体外累积释放分别为49. 58%、53. 80%、56. 48%,包合物Q[8]-THA的体外累积释放分别为46. 11%、47. 40%、51. 49%,THA原药的体外累积释放分别为99. 33%、98. 41%、96. 87%。结果表明Q[7]及Q[8]的包合对THA有明显的pH敏感性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