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邻苯二甲酸酐,乙酰苯胺为原料,二氯乙烷为溶剂,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制得2-(4′-乙酰氨基苯甲酰基)苯甲酸(1),1在酸性条件下回流,除去乙酰基得到2-(4′-氨基苯甲酰基)苯甲酸(2)。通过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对1和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佳的Friedel-Crafts反应条件为:邻苯二甲酸酐20 mmol,n(邻苯二甲酸酐)∶n(乙酰苯胺)=1∶1,n(邻苯二甲酸酐)∶n(AlCl3)=1∶3,于45℃反应2 h,收率70.4%。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系列Hβ分子筛催化剂Cat T(T为焙烧温度)和系列负载型催化剂CatR550[R=H2SO4(a),(NH4)2S2O8(b)和(NH4)2SO4(c)]。以邻苯二甲酸酐(2)和乙苯(3)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2-乙基葸醌(1)为探针反应,考察了T和R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焙烧温度为550℃;最佳R为c。以Cat550为催化剂对合成1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at550用量及r[n(2)∶n(3)]对酰化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2 40 mmol,n(2)∶n(3)=1∶25,Cat550用量2.0 g,于250℃反应5 h]下,2的转化率为30.6%,1的选择性为33.8%,1的收率为10.3%。以Catc550为催化剂,在c(c)为1.75 mol·L-1时,在相同的最佳反应条件下,2的转化率为39.0%,1的选择性为43.4%,1的收率为16.9%。  相似文献   

3.
以没食子酸,正己醇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没食子酸正己酯。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没食子酸100 mmol,n(没食子酸)∶n(正己醇)=1.0∶4.5,对甲苯磺酸1.0 g,反应温度110℃~120℃,反应时间6 h,酯化率76.9%。  相似文献   

4.
以固体超强酸SO4^2-/ZrO2-Fe2O3催化合成醋酸异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绪鹏  万玉保  胡国和 《合成化学》2005,13(3):284-286,303,i004
以合成醋酸异戊酯为探针反应,筛选出制备固体超强酸SO2-4 /ZrO2- Fe2O3 (SZF -1 )的最佳工艺条件为:ZrOCl2·8H2O9. 7g, FeCl3·6H2O16. 2g, 常温陈化24h, 0. 5mol·L-1 H2SO4 (15mL·g-1 )浸泡5h, 550℃焙烧3h。以SZF 1为催化剂合成醋酸异戊酯的反应条件为:异戊醇200mmol, n(异戊醇)∶n(醋酸) =1. 0∶1. 3, SZF -1 1g(反应物总质量的3% ), 环己烷15mL, 回流反应3h, 酯化率93. 47%。催化剂连续使用6次后酯化率仍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微波合成工艺条件。以邻苯二甲酸酐和尿素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反应溶剂,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考察微波辐射温度、原料摩尔配比和反应溶剂量(相对于原料邻苯二甲酸酐的摩尔比例)三个因素对邻苯二甲酰亚胺收率的影响,得出其最佳微波合成条件参数组合并建立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合成最佳反应条件为n(邻苯二甲酸酐)/n(尿素)/n(DMF)=1∶1.25∶1,微波144℃下搅拌回流反应1min得到的产物收率最高(96.28%)。  相似文献   

6.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肉桂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2CO3作催化剂、PEG 400作相转移催化剂,对肉桂酸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最佳条件为n(苯甲醛)∶n(乙酸酐)∶n(碳酸钾)=1∶3.25∶1,10mLPEG 400/0.1mol苯甲醛,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140~150℃,收率可达77.4%.  相似文献   

7.
以四氯化锡为催化剂,松油醇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酸松油酯。最佳反应条件为:松油醇50 mmol,n(松油醇)∶n(乙酸酐)=1.0∶1.4,四氯化锡250 mg,于30℃反应5 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松油醇的转化率为94.1%,乙酸松油酯的选择性为93.3%。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结果法制备了催化剂Na12[WZn3(H2O)2(ZnW9O34)2](CatZn)。以1,2-丙二醇(1)催化选择性氧化制备羟基丙酮(2)为探针反应考察了CatZn的催化性能。在最佳反应条件[1 50 mmol,n(CatZn)∶n(1)=0.06,n(H2O)∶n(1)=1.4,n(H2SO4)∶n(1)=0.15,于70℃反应1.5 h]下,收率43.85%,选择性68.87%。  相似文献   

9.
以苯酚、三氯氧磷为原料,以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合成了氯化磷酸二苯酯;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原料配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影响反应收率的几种因素的排序为: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70℃、反应时间15h、原料配比(n苯酚∶n三氯氧磷)2∶1、催化剂用量0.8g(相对于苯酚的质量分数为4.25%).与此同时,采用加水后处理方法可以提高产品收率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了三氯化铕、三氯化镧、三氯化铈和三氯化镨4种镧系盐催化剂化学选择酯化香草醇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氯化镧为最佳催化剂,当n(香草醇)∶ n(酰氯)∶ n(三氯化镧)=1∶ 1∶ 0.005时,辛酸香草醇酯、癸酸香草醇酯及月桂酸香草醇酯的收率可分别达87%、85%和71%.  相似文献   

11.
以氯化铜、钼酸铵、苯酐、氯化铵、尿素和NaY分子筛为原料,采用苯酐-尿素法制备了酞菁铜/分子筛复合物CuPc/Y.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金属钯担载在CuPc/Y上制备了Pd-CuPc/Y催化剂,并在醋酸水溶液中考察了其催化甲烷选择氧化合成甲醇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催化性能与反应温度、溶剂中CH3COOH与H2O的混合比例、对苯醌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在0.5%Pd-0.5%CuPc/Y添加量0.5 g、CH3COOH与H2O体积比4∶1、对苯醌用量1 000 μmo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150 ℃的条件下,甲醇的最佳生成量为1 840 μmol.Pd-CuPc/Y催化剂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但由于催化剂流失和催化剂表面的钯粒子聚集的原因,循环使用后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有所下降.Pd-CuPc/Y在醋酸溶液中催化甲烷选择氧化合成甲醇是亲电取代反应和活性氧物种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Beak et al[1 ] reported that the acylation of ethylidenecyclohexane( EDC) using zincchloride as a catalyst gave 3 -( 1 -cyclohexenyl) -2 -butanone( CHB) in good yield.However,it is pity that they provided only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reaction conditions,and no information on comparison of activities of various catalysts. Itis well known thatconventional Zn Cl2 catalyst leads to a great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whichcould be mainly overcome by use of the solid catalysts as we have …  相似文献   

13.
树脂;多元羧酸酐;光固化;碱显影;羧基化环氧丙烯酸酯合成及在光成像阻焊油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次氯化血红素在乙酸酐、氢溴酸体系中脱铁制备次卟啉的新方法。 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以及乙酸酐和氢溴酸与次氯化血红素的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讨论了其脱铁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当次氯化血红素与氢溴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6.3∶61.2,温度为100 ℃,反应2 h时,脱铁产率高达96.3%。 合成了一系列金属次卟啉配合物,考察了溶剂对卟啉配合金属难易程度及金属离子对卟啉S带和Q带的影响。 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UV-Vis和IR表征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交联聚苯乙烯在三氯化铝催化下与乙酸酐进行乙酰基化反应,得到交联聚苯乙烯乙酮树脂;研究了溶剂,温度,时间,试剂和催化剂用量对乙酰基化反应的影响。交联聚苯乙烯乙酮树脂进一步与三氯化磷作用,经冰醋酸处理,水解得到α-羟基膦酸树脂;溶剂,温度和时间对膦化反应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丁二酸酐为起始原料,经醇解和酰化反应制得丁二酸单乙酯酰氯(3);3经甲烷磺酸催化与氨基硫脲环合合成了重要药物中间体——(5-氨基-[1,3,4]噻二唑-2-基)-丙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确证。运用正交试验对环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反应条件为:3 132 mmol,n(氨基硫脲)∶n(3)∶n(甲烷磺酸)=1∶3∶3,于110℃反应3 h,总收率51.3%。  相似文献   

17.
以H3PW12O40和AlCl3·6H2O为原料合成AlPW12O40,以此为催化剂研究苯甲醚与乙酸酐的酰基化反应,其主要产物为对甲氧基苯乙酮.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酰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苯甲醚0.1 mol,苯甲醚与乙酸酐物质的量比为1∶1.5,催化剂用量1 g,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100℃,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69.80%.考察了不同反应底物及不同酰化试剂对反应的影响和不同磷钨酸盐的催化效果,比较了不同加热方式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铝的催化活性最好,微波加热合成目标产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许慧斌  王伟  陈平  兰鲲 《合成化学》2016,24(6):483-48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BA-15负载磷钨酸(HPW)催化剂HPW/SBA-15(Cat),其结构和性能经XRD, IR和NH3-TPD表征。将 Cat 应用于2-萘甲醚(1)和乙酸酐(2)的傅 克酰基化反应,考察了不同负载量的催化剂、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对2-萘甲醚酰基化反应的转化率和主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t40 0.05 g,反应5 h,n(1) :n(2)=1:4,反应温度120 ℃时,1的转化率为92.59%,主产物2-甲氧基-1-萘乙酮的选择性达99.22%。  相似文献   

19.
以氯甲烷(2)为原料制备甲基氯化镁格氏试剂;以三氯化镓为催化剂,甲基氯化镁与1,1,1-三氟丙酮(3)反应,经水解制得1,1,1-三氟-2-甲基-2-丙醇(1).产物结构经1 H-NMR、13 C-NMR、19 F-NMR及MS表征;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和放大重复性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溶剂为正丁醚、格氏试剂浓度3 ...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 in the phthalic anhydride/urea process was elucidated by employing 14N, 15N or mixed nitrogen donors and enriched 63Cu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pigment. Both EPR spectroscopy of the magnetically dilute complex and IR spectroscopy of oxidative fission product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inner chelate sphere. The range of superhyperfine interaction detectable by the EPR method was analysed by means of copper phthalocyanine labelled with 13C at positions 1, 4, 6, 9, 11, 14, 16 and 19. The results confirm a reaction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the formation of phthalonitrile a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