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利用大面积位置灵敏气体探测器对35MeV/u 40Ar+197Au反应中形成的裂片进行了符合测量,由此得到了裂变复合核的速度分布.在大质量转移假设下扣除前平衡发射粒子的影响,得到复合核的激发能.另外利用望远镜探测器对反应中出射的轻带电粒子也进行了符合测量,并由后角α,p,d,t的能谱提取了复合核的温度.温度与激发能的关系没有表现出理论预言的相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46.7MeV/A 12C轰击159Tb、197Au和209Bi,测量关联裂片的速度和角度.研究了线动量转移、质量和出平面角分布,提取了核温度.应用级联两体统计衰变理论进行了拟合与解释,结果表明:在入射能约为50MeV/A的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以非完全熔合方式形成了核温度高达4-5MeV的类复合核,其后通过裂变、蒸发级联统计两体衰变而退激.  相似文献   

3.
在45—96MeV 16O和65Cu反应中,用放射化学技术测量了反应余核的激发函数、角分布和微分射程分布.将实验数据和基于复合核统计蒸发模型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进行了比较,指出重余核来自全熔合形成的复合核的衰变.提取了该系统的全熔合截面,得到的激发函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非完全熔合或大质量转移是生成质量数接近靶质量余核的主要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35MeV/u 40Ar+197Au反应中热核的统计发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硅半导体+CsI(T1)闪烁体望远镜测量35MeV/u 40Ar+197Au中发射的轻带电粒子,用能谱斜率方法和双同位素产额比方法提取了核温度参量.研究了热核发射过程中的统计发射规律.  相似文献   

5.
通过58Ni(40Ca,3n2p)反应合成等待点核93Pd,采用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加p-γ符合,观测到了它的β缓发质子衰变,测得其半衰期为(1.3±0.2)s.采用统计模型计算拟合了实验测得的β缓发质子能谱和布居到质子发射体子核不同终态的分支比,指认了93Pd的基态自旋为9/2.用Woods-Xas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93Pd的核位能面,其结果表明93?Pd基态自旋宇称可能为9/2+.  相似文献   

6.
在33.4MeV/u 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33.4MeV/u 17N+9Be反应中,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分析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4.49,0.44和5.5b.  相似文献   

7.
刘祖华  包景东 《中国物理 C》2006,30(12):1175-1179
计算和比较了26Mg+244Cm, 27Al+243Am和32S+238U3个反应系统的俘获截面和复合核270Hs形成截面. 在俘获截面计算中, 考虑了靶核形变效应. 穿越库仑势垒后, 反应系统由熔合谷进入不对称裂变谷. 只有越过不对称裂变谷中的条件鞍点的事件才进入复合核组态. 我们用考虑中子流动和径向运动的二参量Smoluchowski扩散方程来处理中间阶段的动力学过程. 此外, 还计算了经4n蒸发形成超重核266Hs的截面. 研究表明, 入射道的势垒分布, 中间阶段的条件鞍点高度对俘获截面, 复合核形成几率, 以及最终的超重核形成截面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假定在复合核首次和级联γ退激过程中,除包含巨偶极共振模式外,还存在6He,6Li,6Be,7Li和7Be等粒子集团的激发态的退激过程,并据此建立了包括这些过程的γ射线强度函数,计算了入射中子能量在0.01—3MeV能区的中子辐射俘获反应:197Au(n,γ)的反应截面和γ能谱,得到了与实验数据较好符合的结果.特别是,很好地解释了γ能谱中5.5MeV之后的反常突起.  相似文献   

9.
对132MeV 16O+197Au反应产生的裂变碎片和巨偶极共振γ射线进行了符合测量,得到了E=92MeV的高激发213Fr的γ衰变谱和γ角关联谱.观测到复合核巨偶极共振γ角关联谱存在很大的各向异性.利用改进的统计模型程序分析了实验数据,不考虑裂变延迟时,统计模型计算可以很好拟合地实验结果.通过对γ角关联谱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出高激发213Fr核(E=92MeV)的形状从集体长椭球向非集体扁椭球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对A?<10?0核质量区内的核素,研究中子辐射俘获反应中不同反应机制对辐射俘获截面的贡献随靶核质量数和中子入射能量变化的规律.所考虑的反应机制有复合核统计过程和复合核弹性散射道中的辐射俘获及形状弹性散射道中的直接–半直接辐射俘获两种非统计过程.在中子入射能量0.1—20MeV区间,给出了27Al,40Ca,63Cu和93Nb的理论计算结果及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并对呈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30MeV/u 40Ar+112,124Sn反应中的轻粒子同位素产额比随角度和初始激发能的变化关系.对于两个反应体系,均观察到3He/4He和6Li/7Li的产额比随角度的增加而增加,6He/4He和8Li/7Li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小.统计发射的运动学效应不能完全符合实验结果.各种单同位素产额比与靶核的N/Z比有关,表现出同位旋效应,而由双同位素比提取的核温度几乎没有靶核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王宁  李祝霞 《中国物理 C》2001,25(5):399-404
通过用QMD模型研究晕核11Be+208Pb的近垒熔合反应,发现晕核引起的熔合反应中,并存着两种相互竞争的机制:一方面当入射晕核11Be靠近靶核时,由于11Be是弱束缚体系,与靶核的相互作用可使其很容易破裂或少数核子被靶核俘获形成核子转移反应,从而对于熔合表现出压制;另一方面当11Be的少数中子进入靶核并与靶核相互作用而使得靶核有些激发,而使局部半径增大,导致熔合势垒降低,熔合截面增强.用QMD模型计算出的熔合截面与实验值基本符合,垒附近表现出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40Ca+106Cd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40Tb和141Dy,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和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提取了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另一方面, 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这两种核限制组态的势能面, 由此得到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此外用同一方法还计算了143Dy的核势能面, 从中看出143Dy存在有自旋宇称为1/2+的基态和一个激发能为198keV的11/2的同质异能态. 该结果与2003年Eur.Phys.J. A16:347—351中的143Dy衰变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4.
利用40Ca+96Ru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33Sm, 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第二代子核低位态之间的γ跃迁, 并估计出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上述实验数据, 指认了133Sm的自旋宇称的可能范围. 并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限制组态的133Sm的核势能面, 通过对比发现133Sm的自旋宇称可能有两种成分:5/2+和1/2. 这一结果与2001年发表的133Sm(EC+β+)衰变的简单衰变纲图是相容的. 此外用同一方法分析了2001年Eur. Phys.J.A12:1—4中发表的有关149Yb的β缓发质子衰变实验数据, 由此指认了149Y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1/2.  相似文献   

15.
在高激发复合核中同位旋自由度是否守恒给出复合核中库仑相互作用信息及其对复合核衰变的影响.用H.A.Weidenmuller的统计理论可以算出复合核30P中与同位旋有关的能级衰变宽度.它与Hauser-Feshbach公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对穿透因子和总衰变道数的处理中加进了同位旋耦合,并考虑了与同位旋有关的能级密度.  相似文献   

16.
测量了89Y(α,p)92Zr反应的基态和几个激发态的微分截面及89Y(α,α)89Y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利用89Y、92Zr的壳模型波函数对该反应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完全微观DWBA理论分析.具有核芯激发组态的核波函数明显地改善了不同末态的截面相对强度,而对角分布的形状影响甚微.它表明具有核芯激发组态的89Y、92Zr核波函数有较好的实验基础.最后,讨论了89Y(α,p)92Zr反应的截面绝对值问题,揭示了α浅势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前角区复杂碎片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角测量了30MeV/u 40Ar+159Tb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轻粒子和复杂碎片,利用线性动量转移和总横向动量方法对三体符合事件进行了碰撞参数分类.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心碰撞中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平衡类靶核的统计发射,并伴随有非平衡中途成份;而周边碰撞中前角区复杂碎片主要来自于弹核碎裂成份. 在半中心碰撞中则存在类弹、类靶和中途三种成份.  相似文献   

18.
刘建峰  赵维娟 《中国物理 C》2002,26(11):1158-1165
对快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作预平衡修正,即考虑直接–半直接俘获作为统计平衡前1激子态和3激子态的γ发射过程,5个及5个以上激子态的粒子(中子、质子及α粒子等)及γ发射过程用达到统计平衡的复合核过程描述,在中子入射能量3MeV至20MeV能区对40Ca和208Pb的辐射俘获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符合的结果.同时,对统计平衡前后γ发射对(n,γ)截面的贡献及直接俘获、半直接俘获和两者的相干项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祖华 《中国物理 C》2003,27(2):135-137
利用13C(d,p)14C反应实验数据,抽取转移反应重叠函数渐近归一化常数,计算了14C的1和0激发态的最后一个中子的密度分布的均方根半径和在核外的几率.研究结果表明,14C的1和0激发态为中子晕态.  相似文献   

20.
假定11Li,14Be和17B是由N=2Z核芯和两个外层中子组成的三体系统,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间的作用为弱吸引指数势,不足以形成核芯-中子和中子-中子二体束缚态.本文的计算表明,核芯-中子-中子三体系统可形成束缚态,计算结果基本上解释了11Li,14Be,17B的基态能量和异常大核半径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