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XRD、N2 physical adsorption、XPS、NH3-TPD和吡啶吸附IR等技术,对碳酸二甲酯和丙醇气固相合成碳酸甲丙酯的TiO2/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TiO2/Al2O3表面的Lewis酸中心是反应的催化活性位,酸性主要来源于Al2O3,TiO2起修饰作用,有利于选择性生成碳酸甲丙酯.随着Ti负载量的增加,TiO2在Al2O3表面由高度分散状态向晶态转变,其比表面积逐渐降低,但是TiO2/Al2O3的表面酸性质没有受到显著影响,L酸量先是增加,而后略有下降.当Ti负载量为5%时,DMC的转化率及MPC的选择性分别达到54.3%和88.1%.  相似文献   

2.
对介孔SiO2及硫酸根促进的SiO2样品进行了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建立了硫酸根促进前后的SiO2表面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吡啶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SO2-4/SiO2表面酸性产生的机理.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 SO2-4/SiO2表面不存在Lewis酸中心,原位红外谱图中表征Lewis酸性的特征峰对应于氢键吸附吡啶的环振动,这种氢键作用因SiO2表面的硫酸根促进而得到加强. HSO-4螯合结构为SO2-4/SiO2表面Br(φ)nsted酸中心,其酸强度强于表面磺酸基团修饰的介孔SiO2材料SO3H-MSU, 而弱于HZSM-5. SO2-4/SiO2的酸催化活性源于其表面的Br(φ)nsted酸性.  相似文献   

3.
SO3/γ-Al2O3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结构与酸性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酸中和法制备了活性γ-Al2O3,并在其表面负载SO3得到固体酸催化剂SO3/γ-Al2O3,用XRD,TG-DTA,FT-IR,NMR,NH3-TPD等对其进行了结构和酸性研究.结果表明:在SO3/γ-Al2O3的制备过程中形成少量的Al2(SO4)3,同时SO3与γ-Al2O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强的Br(oe)nsted酸位,根据^1H/^27Al双共振(TRAPDOR)MAS NMR与FT-IR实验结果提出了Br(oe)nsted酸结构模型.SO3/γ-Al2O3表面存在两种不同强度的酸中心,其酸强度大于分子筛HZSM-5,但弱于传统的固体超强酸SO4^2-/γ-AL2O3.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负载型纳米ZrO2/Al2O3,复合载体,并将不同量的氧化钕、氧化镨掺杂到负载型纳米ZrO2/Al2O3复合载体中以调变ZrO2的表面性能.同时以此复合载体负载SO42-制备SO42-/REXOY-ZrO2/Al2O3催化剂.运用XHD、BET、NH3-TPD、原位红外技术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酸中心种类等进行表征,并以α-蒎烯异构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适量的稀土掺杂会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ZrO2的粒径,从而增加催化剂表面SO42-的配位吸附量,提高表面酸中心数和酸强度,增强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对介孔SiO2及硫酸根促进的SiO2样品进行了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建立了硫酸根促进前后的SiO2表面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吡啶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SO42-/SiO2表面酸性产生的机理.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SO42-/SiO2表面不存在Lewis酸中心,原位红外谱图中表征Lewis酸性的特征峰对应于氢键吸附吡啶的环振动,这种氢键作用因SiO2表面的硫酸根促进而得到加强.HSO4-螯合结构为SO42-/SiO2表面Brφnsted酸中心,其酸强度强于表面磺酸基团修饰的介孔SiO2材料SO3H-MSU,而弱于HZSM-5.SO42-/SiO2的酸催化活性源于其表面的Brφnsted酸性.  相似文献   

6.
ZrO_2酸碱性质的TPD表征Ⅰ.单组分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H3、吡啶、Et3N、CO2和苯酚为探针,用TPD-MS方法对ZrO2催化剂的酸碱性质进行了表征.ZrO2上碱性探针(NH3、吡啶和Et3N)的脱附温度远低于在强酸性SiO2-Al2O3上;而酸性探针CO2的脱附温度远低于在强碱性MgO上的结果.为ZrO2的弱酸弱碱性质提供了证明.NH3吸附IR结果表明ZrO2表面配位不饱合Zr4+为酸(Lewis酸)中心.NH3、吡啶和Et3N与这些酸中心作用的方式和能量分布相似.NH3和CO2的TPD谱图均存在三个脱附峰,且相应脱附峰的温度范围相近.表明ZrO2的酸中心和碱中心具有匹配相当的酸、碱强度,ZrO2为典型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在苯酚的TPD过程中,ZrO2的特征表现为对苯酚的强吸附和对苯酚分解的高活性.文中结合IR结果,对与NH3和CO2的脱附相联系的表面吸附物种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掺杂Al对无定形层析硅胶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固体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Cl/SiO2-Al2O3催化剂,并考察了它在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Al制备的SiO2-Al2O3载体仍保持了硅胶的无定形结构,比表面积降为200m2/g,但表面酸性明显增强,具有B酸中心.CuCl不仅分散于SiO2-Al2O3载体表面,而且与载体表面的B酸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形成了表面Cu 物种,使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为148m2/g,且两种Cu 物种共同构成了催化活性中心.当CuCl/SiO2-Al2O3催化剂的Si/Al比为5,在500℃焙烧时,催化剂上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分别达到74%和1.27g/(g.h).  相似文献   

8.
H2SiW12O40—La2O3/γ—Al2O3催化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杂多酸催化剂H2Si12O40-La2O3/γ-Al2O3,用于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用N2吸附、吡啶吸附外光谱、NH3-TPD、XRD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杂多酸负载量、浸渍时间、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H2SiW12O40负载量为10%-16%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300℃,质量空速为1.6h^-1时,甲醇转化率达85%,二甲醚的选择性为99.9%,加压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H4SiW12O40-La2O3/γ-- Al2O3催化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杂多酸催化剂H4SiW12O40-La2O3/γ-Al2O3,用于甲醇脱水制备二甲醚.用N2吸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H3-TPD、XRD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杂多酸负载量、浸渍时间、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H4SiW12O40负载量为10%~16%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在常压下反应温度为300℃,质量空速为1.0 h-1时,甲醇转化率达85%,二甲醚的选择性为99.9%;加压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SiO2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的甲苯与乙酸酐酰化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SiO2负载12-磷钨酸(PW)为催化剂,对甲苯与乙酸酐(AA)的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XRD、BET、TGA和NH3-TPD等对PW/Si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W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PW/SiO2的酸性、PW在SiO2上的分散状态以及酰化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影响。PW的负载量40%(按质量计)、焙烧温度300℃制备的PW(40%)/SiO2催化剂,其PW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好,酸量及酸强度适宜,对甲苯与乙酸酐的酰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130℃,催化剂/乙酸酐(质量比)2.2时,催化反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超细CuO/ZnO/TiO2-SiO2的表征和CO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铜、锌质量分数不同的超细Cu/ZnO/TiO2-SiO2催化剂。通过BET、TPR、XRD及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前驱体CuO/ZnO/TiO2-SiO2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微反装置,考察催化剂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ZnO/TiO2-SiO2催化剂比表面较大(240 m2/g~590 m2/g),孔径分布单一,晶相组成为CuO。随着铜、锌质量分数的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最可几孔径增大; CuO微晶结晶度增大,同时微晶尺寸逐渐增大至20 nm。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当氧化铜、氧化锌质量分数各为25%时,在260 ℃,2 500 h-1,CO2∶H2=1∶3(mol比),2.0 MPa的反应条件下,甲醇时空收率为0.126g/(h·g)。  相似文献   

12.
以TiOSO4和SiO2溶胶为原料, 采用沉淀法用氨水调节pH值制备TiO2和TiO2/SiO2催化剂. 制备的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 N2吸附(BET), 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分析. XRD谱图显示纯TiO2中锐钛型和金红石相共存, 且金红石相含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 但是, TiO2/SiO2催化剂只有锐钛型. 扫描电镜发现制备的催化剂呈类球形, 颗粒间相互交叠, 粒径在10-25 nm之间. TiO2和TiO2/SiO2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随pH值升高略有增大. SiO2的添加会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说明催化剂的表面酸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 TiO2/SiO2的表面酸量比相同pH值制备的TiO2大. 红外光谱分析说明Si掺杂和高pH值有利于催化剂表面生成更多的羟基. TiO2和TiO2/S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pH值升高而明显增强. TiO2/SiO2的光催化活性优于TiO2. TiO2/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γ-Al2O3、Al2O3、Al(NO3)3·9H2O为Al源,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系列Pt-S28O2-/ZrO2-Al2O3催化剂,并利用XRD、FT-IR、BET、H2-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Al源种类对Pt-S28O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Al源种类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Al源制备的催化剂均能够稳定ZrO2四方晶相,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除以拟薄水铝石为Al源制备的催化剂外,其他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均有所提高。以Al(NO3)3·9H2O为Al源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超强酸,表现出最佳的异构化性能,在反应压力2.0 MPa、氢烃物质的量比4∶1、质量空速(WHSV)1.0 h-1、反应温度220 ℃条件下,异戊烷产率达到59.5%。  相似文献   

14.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二步漫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CeO2含量的Ni-Mn-K/Al2O3多元体水煤气变换催化剂。采用BET,XRD,TPD和TPR等方法,考察了CeO2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的掺杂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活性,其中以掺杂7.5%CeO2提高活性最为显著。CeO2的加入使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有所提高,使催化剂捕获H2O分子并使其解离成O和-OH的能力增强,提高了CO的吸附量。此外,CeO2的加入使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活性中心数变化不明显,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的分布微小变化并不是改变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锆钛复合氧化物为载体, 制备整体式Mn基催化剂并研究其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氮氧化物反应中的性能; 用BET、XRD、储氧量(OSC)、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与以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相比, 以ZrO2-T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更稳定的晶相结构和较多的储氧量, 并具有较强的低温氧化性能和较高的表面Mn含量, 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 在700 ℃焙烧后, Mn-Fe/ZrO2-TiO2在高空速55000 h-1条件下, 仍具有较好的起燃温度(182 ℃)和NO的转化率(78%), 并具有较强的抗水性能, 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醋酸锰为前驱物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Ox/TiO2催化剂,用WO3对载体进行改性制得一系列MnOx-WO3/ Ti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拉曼光谱(LRS)、原位红外(FT-IR)光谱等表征技术进行相关的微观表征分析,同时在模拟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的反应条件下对催化剂的脱硝反应活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添加5%的WO3拓展了载体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热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Brnsted酸位,拓宽其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活性温度窗口,对MnOx/TiO2催化剂有很好的改性作用;先钨后锰的负载顺序优于先锰后钨;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催化反应速率提高,催化剂表面NH3吸附峰呈减弱或消失趋势,故催化剂脱硝活性温度曲线呈中间高、两头低。  相似文献   

17.
Palladium(II,0) complexes were anchored on dicyano-functionalized MCM-41, producing new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of the Heck reaction, which were synthesized via two-step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MCM-41. The developed catalysts demonstrated easy separation after reaction, and reusability. BET, XRD, FT-IR, ICP-AES, H2 chemisorption as well as XP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catalyt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NaCl与Hg0对V2O5-WO3/TiO2SCR脱硝催化剂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纳米级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采用浸渍法模拟催化剂NaCl中毒,吸附法模拟单质汞Hg0作用于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技术表征分析了NaCl和Hg0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已有的研究分析,提出两者对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aCl的添加会造成催化剂表面团聚黏结,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且NaCl负载量越大,对催化剂毒害作用越大。Na会中和催化剂的Brønsted酸性位(V-OH),最终形成-V-O-Na及Cl-V-O-Na,造成催化剂失活。Hg0对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及物相组成没有影响,并主要通过吸附在催化剂的V活性位上使其脱硝性能有所减弱。当NaCl和Hg0同时存在时,吸附的Hg会与NaCl中引入的Cl结合,形成HgCl、HgCl2,并部分取代-Na,最终形成-V-O…Hg及-V-O-Hg-Cl。  相似文献   

19.
纳米负载型V_2O_5-WO_3/TiO_2催化剂碱中毒及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制备了陶瓷颗粒为骨架的纳米级V2O5-WO3/TiO2(C)催化剂。采用浸渍法模拟碱金属中毒,研究了中毒及再生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运用XRD、FT-IR、H2-TPR、XPS技术表征分析了碱金属对催化剂的失活作用。实验表明,碱金属能使催化剂活性降低,钾的毒性大于钠。FT-IR结果显示,催化剂以Lewis酸作为活性酸位。H2-TPR、XPS结果表明,钾的加入降低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主要影响了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采用单纯的水洗方法并不能提高催化剂活性,而酸洗再生后催化剂在较高反应温度下活性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