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全合  何苗 《中学生数学》2010,(3):25-25,24
我们知道,两点间以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长为最短.给定两点A、B及第三个点P,则PA+PB≥AB,当且仅当点P在线段AB上(含A、B)时,PA+PB取得最小值AB,我们称之为三点共线原理.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与线段之和最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1。问题与困惑 引例 已知点P(1,2/3),为椭圆4/x2+3/y2=1上一点,过点P作直线PA,PB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PA,PB的倾斜角互补,则直线AB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不是,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3.
<正>1原题及分析(2023年海淀初三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对于点P和线段AB,若线段PA或PB的垂直平分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则称点P为线段AB的融合点.(1)已知A(3,0),B(5,0),(1)在点P1(6,0),P2(1,-2),P3(3,2中,线段AB的融合点是____;  相似文献   

4.
题目 设P为椭圆x^2/25+y^2/16=1长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斜率为k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PA|^2+|PB|^2的值仅仅依赖于k而与P无关,求k的值.  相似文献   

5.
试题(2012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卷第19题)设P为椭圆x2/25+y2/16=1长轴上一个动点,过P点斜率为k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PA|2+|PB|2的值仅依赖于k而与P无关,求k的值.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已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1)已知:点A、B在直线l两侧,在l上任取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确定点P的位置.(见图1)(2)若点A、B在直线l的同侧,确定P点的位置,使PA+PB的值最小.(见图2)(3)如图3,若P为∠AOB内一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PMN周长最小.  相似文献   

7.
光学和几何学本来就是紧密关联相互渗透的,有些几何问题实际上也是光学问题,现在我们看一个常见的问题。已知,直线l和l同侧的两点A、B,在l上找一点P,使PA PB最小。易知,作B点关于l的对称点B′,连AB′交l于一点,此点即为所求的点P,也就是说PA PB最小。这个问题其实是由A点发出的光线经l上的那一点反射后过点B的问题,PA PB的最小性是极易证明的,当然从光学角度看光走最短路线,这是众所周知的。现把上面的问题深化一下。  相似文献   

8.
题191已知椭圆x24 34y2=1的弦PB过其中心O,点A是椭圆的右顶点,满足PA·PB=0,2|PA|=|PB|.1)求点P的坐标;2)若椭圆上存在两点C,D(异于A,B)且(PC|PC|) PD|PD|)·OA=0,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AB=λCD,说明理由.解1)如图1,由题意知△OPA是以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设P(x,y)则x24 34y  相似文献   

9.
田彦武 《数学通讯》2007,(11):32-32
性质1 如图1,在△PAB中,M是边AB上任意一点,Q是PM上的任意一点,过点Q的任意一条直线交边PA,PB于A′,B′,若→AM=λ→AB,→PQ=t→PM,→PA′=x→PA,→PB′=y→PB,则1-λ/x+λ/y=1/t.  相似文献   

10.
设A、B、C、D是共线的四点,若满足条件面AC/CB=AD/DB,则称A、C、B、D为调和点列,亦称线段AB被C、D调和分割,或线段CD被A、B调和分割,若从共点直线外一点P引射线PA,PC,PB,PD,则称PA,PC,PB,PD为调和线束,为了证明一类竞赛题,我们先介绍调和点列的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11.
1.题目 如图1,设P为x轴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圆E:x2+(y-2)2=1的两条切线PA,PB,A,B为切点,AB与EP交于点M.  相似文献   

12.
1.定理及推论 定理 如图1,在△PAB中,M是边AB上任意一点,Q是PM上的任意一点,过点Q任作一条直线交边PA,PB于A′,B′,若PA=xPA,PB=yPB,  相似文献   

13.
斜率带来的“盲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已知圆x^2+y^2-4x+2y-3=0和圆外一点M(4,-8),过点M作圆的割线交圆于A、B两点,若|AB|=4,求直线AB的方程.  相似文献   

14.
求过定点且与定段相交的直线斜率问题 ,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文将就这类问题归纳总结 ,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实例 :已知直线l过定点P(x0 ,y0 ) ,且与定线段AB相交 ,其中A(x1 ,y1 ) ,B(x2 ,y2 ) ,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先考虑直线PA、PB斜率均存在的情况 .设PA、PB的斜率分别为k1 ,k2 不妨设k1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1640年,费尔马提出如下问题:“在平面上给出A、B、C三点,求一点P使距离和PA+PB+PC达到最小.”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尔马问题”.特别地,点A、B、C三点不共线时,使PA+PB+PC最小的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文[1]把费马点问题推广到“两定点、一条定直线”的情形,下面笔者再对“费马点”问题做出如下推广:推广一在平面内,已知三条定直线l1、l2、l3,在平面内求一点P,使点P到直线l1、l2、l3的距离之和最小.  相似文献   

16.
解析几何中,已知P1(x1,y1)、P2(x2,y2),其间的距离由公式来求,但在涉及到直线与曲线相交等问题时,两点问的距离若用这个公式来求解,会显得复杂,而通过恰当的转化,则简单易求.这里总结常见的距离计算的转化方式,供复习参考.1距离与斜率的转化求直线与曲线相交时两交点间的距离,通常利用韦达定理转化为用直线的斜率k或线的交点坐标.例1椭圆与直线x+y=1相交于A、B两点,C为AB中点,若O为坐标原点,OC斜率为,求a、b.例2已知椭圆,过其左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及其准线的交点从左到右的顺序为A、B、C、D,记.(1…  相似文献   

17.
利用点或线段在坐标轴上的正投影来解题,化两点间的距离(二维)为有向线段的数量的绝对值(一维),思路简捷、运算简便、兹举几 例1 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直线x y-1=0交它于A、B两点,若AB=2 2~(1/2),且 AB中点M与椭圆中S心连线的斜率为2/2~(1/2),求椭圆方程.  相似文献   

18.
<正>1问题呈现(2019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福建省预赛)已知F为椭圆C:x2/4+y2/4+y2/3=1的右焦点,点P为直线x=4上的动点,过点P作椭圆C的切线PA,PB,A、B为切点.(1)求证:A、F、B三点共线;(2)求△PAB面积的最小值.解析(1)要想证明A、F、B三点共线,我们只要求出直线AB的方程,若点F在直线  相似文献   

19.
文[1]中介绍了定理1:已知椭圆x^2/a^2+y^2/b^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已知直线l:x=t(|t|≠a,t≠0),P为l上一动点(P不在椭圆上),直线PA1与椭圆交于另一点M,直线PA2与椭圆交于另一点N,则MN与x轴交于定点.并对它进行了征明.同时文[1]认为用同样的证明方法可得出双曲线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对此笔者存有疑异,觉得“双曲线也具有这样的性质”中有欠严谨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预赛第19题为如下的一个解析几何问题:设P为椭圆x^2/25+y^2/16=1长轴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引斜率为k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PA|2+|PB|2的值仅依赖于k而与P无关,求k的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