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实验化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实验化学“课前知识传递,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反思提高”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为实验案例,通过翻转课堂在学习目标、活动主体与教学流程上的教学设计,详细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并全面评价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陈素清  梁华定 《化学教育》2020,41(24):30-36
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一核心、二目标、三探索、四构建”的教学策略。实施结果表明,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核心知识,以“具有解决复杂制药工程、化工工程、材料工程的化学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2个具体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教学、课程思政等3种教学改革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衔接的立方书、立体化线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及过程和结果相融合的SPOC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体系4种教学举措,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岩  郭玉鹏  李根 《化学教育》2020,41(18):15-18
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开设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为例,介绍学科导论课程“三全育人”初衷,探究学科导论课程“三全育人”路径。坚持内容为王,挖掘育人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期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科导论课程各环节,助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4.
江玉安 《化学教育》2022,43(19):21-25
校本课程“化学传奇”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化学史文章。校本课程从“化学传奇”升级到“化学阅读”,化学阅读的内容拓展了,阅读形式升级了:由文章阅读升级为视频观看和整本书阅读,阅读的时间由校本课程的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阅读时段由校本课程季扩展为高中全学段。学生的阅读活动,也由教师规定阅读内容升级到学生在推荐书目内自主选择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5.
钱丰清  樊敏 《化学教育》2022,43(17):1-6
血橙因果肉颜色呈血红色而得名,血橙果肉的颜色深浅取决于花色苷的含量。该含量容易受温度、光照、空气湿度、pH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从果肉“红色”的形成、“红色”的深浅程度、血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3个方面对血橙的“红色”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科普血橙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刘竟男  宫丽红 《化学教育》2020,41(13):11-16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化学2》为研究对象,将化学教科书中“潜台词”分为文字中的“潜台词”、表格中的“潜台词”、插图中的“潜台词”3类,对教科书中“潜台词”的作用与功能、类型与呈现知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振  于丽波 《化学教育》2021,42(8):23-27
河西学院“工程化学”教师组建设了面向河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5学分的“工程化学”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录制了44个视频知识点,讲解了物质的化学组成与聚集状态、化学反应与能源、水溶液中的化学、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设置了11次作业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线并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3个专业班级的教学实践,发现线上视频学习、课后作业、线上教师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作用,还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杰  魏影  魏标  苗慧  杨松  陈水生 《化学教育》2022,43(8):86-90
针对当前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云班课”,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实验“三三三”翻转教学新模式,即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三个课堂”:自学课堂、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等;理论课堂里包含“三个环节”:个人汇报、小组活动和测试点评等;学习效果评判有“三个评价”:自学评价、参与评价和动手评价等。以有机化学实验中“环己烯的合成”为例,采用该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以学定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能发挥出线下传统课堂的优势,实现了将“知识内化”的时间拉长,达到对学生线上自学“知识传授”掌握度的有力检验的目的,更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完成在知识传播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9.
白凤华  薛辉  郭艳 《化学教育》2021,42(8):17-22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实施来培养具有跨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以“化学与文物考古”课程为例,归纳出了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和实践经验,特别是此课程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接触到了跨学科素养形成所依赖的跨学科内容,从而为高校培养具备综合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提供重要抓手。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可为高校交叉学科融合的通识选修课程的建设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霍利军  倪健领 《化学教育》2021,42(24):17-22
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我校于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即“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中对化学专业采取的培养新举措,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化学知识、熟练化学技能和胸怀空天报国理想的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这也将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高分子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针对“强基计划”背景下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采用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启发式和拓展式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顾晔 《化学教育》2021,42(13):109-112
科学史奠基者乔治·萨顿在《科学史导论》第二卷的第一部分对我国宋代酿酒著作《北山酒经》予以了简要描述,出现了“spirits”“distillation”等字样;而《北山酒经》被众多学者认为其描述对象是发酵酒(黄酒)。本文从东西方蒸馏技术和相关著作的文本分析对《科学史导论》中提及的蒸馏技术和蒸馏酒存在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铁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化学性质活泼,能够形成多种应用广泛的物质及材料,富有发展潜力。简述了铁元素的发现与性质,并重点介绍了铁的功能与应用。其中铁的应用主要围绕铁及其化合物在医学治疗、能源材料和环境保护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自从钌元素问世以来,钌元素的合金和化合物在各类材料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简要介绍了钌元素的发现、钌合金和无机化合物/金属-有机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抗肿瘤药物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香涛  石明亮 《化学教育》2022,43(21):56-60
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域下进行中和反应教学,首先以常规实验为载体,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和反应的外在表现,然后以模型、动画为载体,从微观视角了解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再以数字化实验为载体,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理解中和反应的内在本质,最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验中和反应的应用价值。这样设计,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梁俊  肖锡林  刘婧靖 《化学教育》2021,42(16):33-37
基于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组合,将“雨课堂”优秀的教学互动和全周期记录学习活动表现的功能与“腾讯课堂”网络直播高峰期画面卡顿少、师生可以语音互动的优点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了有机化学课程的线上教学设计,并在教学班级中进行了广泛实践。实践证明,“雨课堂”直播为主和“腾讯课堂”为辅的双平台联用教学模式能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菲律宾能源救星”创设探究情境,以“水动力”盐水灯发光之谜展开项目式学习探究设计之旅,在项目任务推进中对“水动力”盐水灯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展开深入探究,重建学生对原电池的模型认知;设计并制作“家庭版”水动力灯,最终回归到指导抗震减灾等社会场景中去,加强学科与真实情境的结合与应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At present, compared with bovine milk,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donkey milk caseins is at a relatively early stage progress, and only limited data are related to its genetic polymorphism. In this work, the heterogeneity of donkey caseom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proteomic approach, based on one- (PAGE, UTLIEF) and two-dimensional (PAGE → UTLIEF) electrophoresis, stained with either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or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bodies, and structural MS analysis. These combined methodologies allowed the contemporary identification of donkey αs1, αs2, β and κ-CN with their related heterogeneity due to phosphorylation (αs1, αs2 and β-CN), glycosylation (κ-CN) and incorrect splicing of RNA in mRNA (deleted forms of αs1-CN and β-CN). The results achieved showed 11 components for κ-CN, six phosphorylated components for β and αs1-CN and three main phosphorylated components for αs2-CN, each accounting for 10, 11 and 12 P/mole. At this regar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the expressed protein corresponding to the only available donkey αs2-CN cDNA sequence was determined. Furthermore β-CN was found in homozygous and heterozygous state for the occurrence of a genetic β-CN variant having a MW value 28 mass units higher than the common β-CN phenotype.  相似文献   

18.
An overview of recent quantum chemical studies on all-metal aromatic compounds is presented. Novel classes of inorganic molecules containing bond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a common ring-shaped electron density are reviewed. The mechanistic insight gained for the aromatic character of all-metal aromatic molecules is discussed and the predictive nature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 methods particularly those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is highlighted. The indicators of aromaticity (aromaticity criteria) - structural, magnetic, energetic and reactivity-based measures - many of which are accessible through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are also outlined herein.  相似文献   

19.
章宗穰 《电化学》2015,21(3):299-301
2014年秋,Springer出版社刊印了《Modern Aspects of Electrochemistry》系列丛书的第58卷,书名为《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 该书由美国军队研究实验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的三位科学家T. Richard Jow, Kang Xu, Oleg Borodin 及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的Makoto Ue 共同担任本卷编辑. 知名电化学家J. O’M. Bockris和B. E. Conway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共同主编了《Modern Aspects of Electrochemistry》的第一卷,并由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 Press)于1954年出版. 2006年之后,Bockris和 Conway二位先驱因年事已高而不再参与丛书编辑工作. 目前的丛书主编为R. E. White和C. G. Vayenas. 《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质》一书对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所使用的电解质的种类、特性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不仅引述了相关领域的近几年重要文献,还对此进行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述,颇有参考价值. 近年来所出版的与锂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相关的中英文书籍种类繁多,但专门论述电池中所用电解质的书籍却极为少见. 特此向本刊读者推荐和作一简略评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