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引言时光荏苒,逝者如斯。虞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1年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在眼前。今年是虞先生诞辰100周年,大家都纷纷准备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前辈。我也希望能够为此做点什么。承蒙赵渭江老师推荐,《物理》编辑部要我为杂志写一篇纪念虞先生的文章。作为他晚年的学生,我对他在年富力强的时期为物理学和物理教育界所做的大量工作和重要贡献,了解并不全面,只鳞片甲的,大都是听他的学生我的老师们讲  相似文献   

2.
把历史引进物理教学的乐趣和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在意大利帕维亚召开的“用物理学史革新物理教育”国际讨论会是近年来国际上为讨论物理教育革新问题而举行的一系列会议之一.本文是该会上的一篇发言.本文作者弗伦奇教授曾任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主席,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教育家.他的这篇发言深刻而风趣,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际物理教育界关心的主要问题.故将此文推荐给我国的物理老师.  相似文献   

3.
《物理》2020,(8)
正1勘误8年之前,也就是朗道—栗夫席兹的《统计物理学I》的中译本第二次印刷前,应该卷校审人郑伟谋教授及王超编辑之约,我曾写了一篇不到两千字的"版本说明",刊登在该书序言之后。这篇说明大致介绍了朗道—栗夫席兹《理论物理学教程》的缘起及《统计物理学》一卷的发展沿革,以图使读者对朗道—栗夫席兹教程的起源有一个大致了解。对于撰写这篇短文,我当年颇下功夫,参考过不少历史文献。然而,最近发现我的这篇说明犯了个大错误,不得不在此勘误,以免继续误导读者。版本说明第二段开头的几句话  相似文献   

4.
周光召 《物理》2008,37(5):321-322
1992年5月17日,吴大猷先生在时隔46年后第一次重返祖国大陆,他在李政道教授及其夫人秦惠莙女士陪同下,从台北转道香港来北京.他虽是以个人身份,但当时是海峡对岸来访者中现职最高的人,他那时已87岁高龄了,而且有病在身.我们都感到压力很大,生怕有闪失.我在机场迎接他时,见他虽然坐在轮椅上,但精神很好.除李政道教授夫妇外,只有一位学者谢云生教授作为秘书陪同,并无前呼后拥的随从.那天在北京机场,有很多两岸的记者.他对记者们的提问,谈笑自如.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4日早上8点,我收到一条短信:陆埮老师去世了。简直不敢相信!在我眼中,陆老师一直是一个精力旺盛,工作永不停息的“铁人”。这几年,几乎每个月的25号左右我都会收到他的邮件,帮我推荐Physics Today当期的精品文章供我选择并请相关专业老师翻译成中文在《物理》上发表。就在昨天我还给他发了邮件,请他推荐2015年《物理》的选题,真的难以相信他已经走了!上网搜索,有关先生逝世的消息已铺天盖地。打开存在电脑里的我和陆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时的采访视频,先生和蔼可亲的笑脸让我恍惚觉得他并没有离开。  相似文献   

6.
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I)沈惠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合肥230026)本文写于王福山先生大殓的日子(1993年12月22日).从此,阴阳阻隔,我再也收不到他那热情洋溢的来信,再也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再也聆听不到他的谆谆教诲了。前几天收到的一...  相似文献   

7.
正叶企孙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老师的老师。1945年,我从当时在贵州眉潭的浙江大学转学,插班到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叶先生教我们电磁学。我在浙江大学的物理老师王淦昌教授是1925年叶先生创办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学生。据王先生说,一开始物理系的老师只有叶先生一人,所有的物理专业课都由他一人主讲。我进西  相似文献   

8.
王进萍 《物理》2013,(10):743-745
2013年8月30日下午,突然接到曹则贤老师的电话,告知我刊前主编吴自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已于前日辞世,不禁哀从中来。吴自勤教授生前交代家人丧事从简,不发讣告,不要惊动单位和亲友。一位杰出的学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了。  相似文献   

9.
 去年谢世的张文裕先生,生前一直敬重他的老师卢瑟福,常常怀着深深地感激之情对我们说:“30年代,作为一名学生,我曾有幸在卢瑟福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和从事物理研究,卢瑟福父兄般的关怀与教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不仅在科学研究上,甚至他的为人都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在与同辈人的交往中,他热情地赞扬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在与自己有关的成绩面前诚恳谦让”.我们的张老也是如此,令学生终生敬佩.  相似文献   

10.
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山先生谈海森伯(Ⅱ)沈惠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合肥230026)2对海森伯的不同评价王老师,你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原子能工作》和译的海森伯夫人的书,我部仔细读过,当然,关于海森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现,我听到过不少,但我...  相似文献   

11.
郭建中同志的来信(节录)尊敬的编辑同志:您好!发表《推论合成角动量量子数取值范围的简便方法》一文之事给您添增了工作负担,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刊物的声誉,我这里首先向您们表示深深的歉意.3月份学校陆续收到陈哲、田成林先生的来信,学校领导及时找我谈了话,我也...  相似文献   

12.
相对论问答     
郭汉英教授生前曾为我刊撰写过多篇有关相对论的文章,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兴趣,他曾建议我们就读者来信中所提的问题开展有关的讨论。这次,我们趁选登赵峥教授所著《相对论百问》的机会,请赵教授帮助回答读者来信中所提的一些问题,来开展有关相对论的讨论,作为对郭汉英教授多年来支持我刊的感谢与怀念,以慰他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3.
1903年冬,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教授 (BeguereAntoineHenri1852-1908法国人)三人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另一位女物理学家得到同样的荣誉.到 1963年冬,方有一位美籍德国人梅耶夫人(Mnayer MariaGeoppert 1906-1972),也作为一位物理学家, 同两位教授延森 (Jensen J.Hans Daniel,1907-1973,德国人)与维格纳(Wigner EgenePaul,美籍匈牙利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人,她一生的科学成就,全世界几乎家喻户晓.至于梅耶夫人,只有研究物理学的人才知道.今年是梅耶夫人辞世…  相似文献   

14.
 还是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便知道吉林大学有两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一位是余瑞璜教授,另一位便是吴式枢教授.但始终未见到这位慕名已久的物理学家.毕业后,恰好分到了吉林大学物理系工作,有幸结识了吴式枢教授,因此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吴式枢教授交往.吴式枢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可贵的人品,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是令我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15.
陈哲、田成林同志的来信(节录)《大学物理》杂志主编、编辑先生:我们向你们检举,贵刊1996年第1期刊登的“推证合成角动量量子数取值范围的简便方法”(以下称“简法”)是一篇彻头彻尾的抄袭剽窃他人论文的文章.“简法”一文,是抄袭我们二位教师于1992年8...  相似文献   

16.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的编辑们计划在2010年刊载关于“学物理能做什么”的系列文章,指定我也写一篇凑热闹。这让我想起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某期节目中,主持人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不过问题的表述是:“学物理的人,如果日后不做专门的物理研究,能干什么?”我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应该换个问法:‘一个人,如果他学会了物理,还有什么他不能干的?’” 在试图回答“学物理能做什么”之前,我想回答一下“物理学是什么”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10月7日上午,江向东打来电话问道:“李启斌先生故去了,你知道吗?”我惊讶、语塞:“8月底我们还通过电话呢,怎么……”旋即打电话给先生夫人,得知李先生于2003年9月23日晚上7时17分逝世。大家都很沉痛。一位科学家去了,一位文化人去了。他走得太早。他有许多事情可做,他有许多事情能做,他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是苍天给他的时间太少。他沉稳而温和,一看就是个科学家。但是,我知道,他爱好文学,喜欢写作。3年前,他,一个年过花甲的人,对我说:“现在才知道怎样写文章”。我当即感到,他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非常感谢前来参加为我祝贺生目的集会,特别使我感动的是我的老师沈克琦先生以近九十岁的高龄也来参加今天的会,并为纪念文集撰文.沈先生的文章中对比几十年教育里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很精辟的见解.我过去许多年曾对物理教育,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问题发表一些看法,许多意见实际上是从沈先生那里来的,有些文章也是和他一起写的.  相似文献   

19.
宇称守恒定律是怎样被动摇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本年度二月二十三日的人民日报登载了于敏同志所作的一篇报道(题目与本文相同),报道了我国留美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二位教授如何怀疑了宇称守恒定律的有效性,以及他们的理论如何为我国另一位留美科学家吴健雄副教授所证实后,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国物理学界的广泛重视。这篇短文的目的,便是  相似文献   

20.
正4回到基础研究(1978—1998)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1980)1978年9月,我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事处报到,和导师陈春先先生见了一面。他知道我是1964年的研究生,此次重新考研,不过是想改换门庭而已。他也知道我在考试前已和与他同研究室的庆承瑞老师说好,我到所后和她一起工作。庆承瑞是何祚庥的夫人,原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老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