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具不同结构辛烷基的三种类型亚砜的合成并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与萃取稀土性能的关系.辛烷基的支链化程度对化合物的脂溶性有显著影响.具有两个亚砜基化合物萃取稀土的分配比较高,尤以其间有两个次甲基相隔者更显著.对硝酸及水分子的萃取和稀释剂影响也作了讨论.不同类型的亚砜与硝酸稀土形成不同组成的络合物,连续变法、固体络合物元素分析与差热分析结果均一致.红外光谱研究说明,亚砜基氧原子均参加配位,NO_3呈及配体,镧的配位数可达10。  相似文献   

2.
以亚砜的模型化合物正丁基正辛基亚砜液-液萃取Au(Ⅲ),对萃取剂及萃取配合物的1H NMR、13C NMR波谱特征进行讨论,研究了萃取时萃合物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作者认为有机相中存在Au(Ⅲ)在正丁基正辛基亚砜(BOSO)与配合物之间快速交换的过程,该过程有利于Au(Ⅲ)从水相向有机相转移,也是形成NMR波谱特征的主要原因.核磁共振实验也说明了在两种酸度下Au(Ⅲ)均与亚砜基团中的氧原子配位,但萃取机理有所不同,核磁共振波潜的分析给出了萃取机理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PSO+TBP二元协同萃淋树脂分离富集金、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液液萃取法探索了石油亚砜(PSO)与磷酸三丁酯(TBP)二元中性体系对金的协同萃取,证实B—B体系确有协萃效应。据此合成了PSO+TBP协同萃淋树脂,研究了树脂对金、钯的吸萃行为,进行了柱上操作。通过对树脂的红外、紫外光谱的研究,提出了树脂吸附金的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发展了一种在铁卟啉催化下酮和二甲亚砜(DMSO)以及醋酸铵的环化反应,该反应利用DMSO作为碳源来合成不对称和对称的吡啶化合物,多种酮能够很好地和DMSO反应产生吡啶化合物,产率在30%到85%之间.该方法利用非贵金属和简单酮类化合物来合成吡啶,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在初步的控制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亚砜类物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冶金和合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研究亚砜在贵金属中的萃取机理,实验合成了对称及不对称的亚砜,本文介绍了一种不对称亚砜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并用MS、FT-IR、1H NMR和13C NMR手段确定了它的结构是正丁基正辛基亚砜(BOSO).在合成中,亚砜易氧化成砜,不易控制,在硫醚氧化生成亚砜与砜后,必须有简捷的方法测出它们的含量,以便优化合成条件,减少生成砜的副反应,提高亚砜的产率,并保证所获亚砜的纯度.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亚砜硫含量[1],此方法烦琐,时间长,重复性差;近年来也有用气液色谱[2],其原理是用内标法,实验条件要求是易挥发,难分解的样品,但此方法标样不易获得,并且样品要求高.1H NMR方法的原理是:积分曲线面积与引起该组峰的核数成正比关系,其优点是,不需要引进任何校正因子或绘制工作曲线,可直接根据各共振峰的积分面积的比值,得到两者含量之比,并且在有其他杂质存在且不与亚砜和砜的特征峰相重合的情况下,采用标准加入法可得到亚砜和砜的各自含量.为此,本文介绍了在BOSO的合成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王树涛  王炎  尤宏  梁志华 《色谱》2004,22(5):547-550
利用自制的有机硅树脂胶粘剂和粉状活性炭制成活性炭涂层萃取头。该萃取头富集能力强,对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4种卤代烃化合物的富集率达到13.8~18.7倍;热稳定性好,最高使用温度可达290 ℃;使用寿命长,250 ℃解吸条件下可反复使用140次以上。上述4种化物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方法的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8~0.05 μg/L。采用该萃取头对含有该4种卤代烃化合物的实际水样进行了SPME-GC分析,4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5.5%~104.6%。  相似文献   

7.
王文革  张德春 《应用化学》2013,30(5):511-515
用一锅法合成了4种磺酸酯桥联杯芳烃化合物,用它们作萃取剂,以氯仿为溶剂,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它们对水溶性的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10种金属盐的萃取作用。 结果表明,此类杯芳烃对Cr3+、Cd2+和Co2+等几种有毒有害的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中化合物2a对Cr3+、化合物2b对Cd2+的萃取率分别达到了50.15%和46.48%。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以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为氧化剂合成二硫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反应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并无过度氧化的副产物(亚砜或砜类化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Williamson反应, 合成了9个双环笼状硫代磷酸酯的硫醚衍生物3a~i. 以3b,3c为例研究了硫醚衍生物的还原性, 并合成相应的亚砜化合物4b,4c. 讨论了亚砜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10.
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砜亚胺(Sulfoximine)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原子取代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十年来亚砜亚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含有亚砜亚胺的生物活性小分子合成和天然产物全合成.并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醋酸丁酯和甲苯作混合溶剂 ,溶剂用量与单体混合物的体积相同。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 ,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 ,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PDMS涂层对低级芳烃化合物萃取量进行了比较 ,反映了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聚合物涂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衣康酸双烯丙酯交联的吸附树脂的合成及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衣康酸双烯丙酯作交联剂合成以丙烯酸甲酯为骨架的吸附树脂。按照通常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比表面积、堆积密度、骨架密度。找到了合成吸附树脂的合适条件。用反相色谱的方法研究了吸附树脂的极性,测定了它对几种小分子的吸附热。由此提出该树脂是一种中等极性中等比表面积的大孔吸附树脂。同时,为树脂的极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分子的转动惯量和电偶极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子轨道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推断出较稳定的白藜芦醇分子是平面型分子,然后根据白藜芦醇分子结构特点计算了该化合物的一种稳定异构体的转动惯量,用矢量合成法计算了其电偶极矩,为微波辅助白藜芦醇萃取理论研究提供转动惯量和电偶极矩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薛红艳  申书昌  王文波  安红 《色谱》2003,21(3):285-287
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研究了此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吸附质的性能。用顶空萃取法对水中低级芳烃化合物进行了萃取实验,考察了此高聚物涂层的热稳定性及单体比例与萃取率的关系。将自制涂层与商品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对低级芳烃化合物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黄浩  林华鑫  王敏  廖建 《化学学报》2020,78(11):1229-1234
报道了一种以手性亚砜膦配体/铜络合物为催化剂的苯乙烯不对称硼胺化反应.该方法以联硼酸频哪醇酯(B2pin2)为硼源,以商业可得的1,2-苯基异噁唑为亲电氮源,合成了一类β-氨基硼酸酯类化合物,目标产物可以方便地转化为β-硼酯伯胺化合物,为结构多样的手性氨基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一条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具有双齿配位基团的双亚砜作为金属离子的萃取剂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双亚砜的过渡金属和镧系元素的配合物已有较多研究,而钇的双亚砜配合物却报导甚少。为扩展双亚砜对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的研究,和为双亚砜作为钇与其它稀土元素分离的萃取剂提供基础数据,本文合成了钇的高氯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与高、低熔点的双(正—辛基亚砜)乙烷(α、β—BOSE)和双(苯基亚砜)乙烷(αβ—BPhSE)的十二个配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二(2-乙基已基)亚砜(DEHSO)是带支链的烷基亚砜,其溶解性能优于直链烷基亚砜,对铊(Ⅲ)的萃取化学尚来见报道。 本文研究了DEHSO-煤油溶液在盐酸介质中对铊(Ⅲ)的萃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萃取反应速率快,萃取率随酸度增大而增大,随Cl~-离子浓度增大而降低;温度升高致使分配比下降,由logD与1/T×10~3对画图得斜率为1.95的直线,据此求得萃取反应的焓变  相似文献   

18.
分光光度法研究硫氰酸钼(Ⅴ)络合物的萃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玉珍  何钟林  王立波  曲曾禄 《分析化学》1999,27(12):1474-1474
引 言作者用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水(H_2O)溶液中,用石油亚砜(PSO)-四氯化碳(CCl_4)为萃取剂时对硫氰酸钼(V)络合物的萃取行为,研究了DMSO在该混合溶液中的量对该络合物萃取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发现在DMSO-H_2O体积比为2%且NH_4 SCN溶液浓度达0.1mol/L时,硫氰酸钼的萃取率可达90%以上,表明MoO(SCN)_3这一萃取体系似具有应用价值.2 实验部分2.1 试剂与仪器 除硫氰酸铵溶液用银量法标定外,其余均由试剂直接称量配制成实验所需浓度的溶液,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721-100型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测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9个双环笼状硫代磷酸酯的硫醚衍生物3a~i。以3b,3c为例研究了硫醚衍生物的还原性,并合成相应的亚砜化合物4b,4c。讨论了亚砜化合物的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20.
亚砜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备受关注,学者们一直努力寻找合适的合成方法.综述了亚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