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280-500K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n-C_(12)H_(25)NH_3)_2CdCl_4的热容。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发现一个固-固相转变,其相变温度,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2.4±0.1)K,(48.35±0.33)kJ·mol~(-1)和(145.5±1.0)J·K~(-1)·mol~(-1)。结合已发表的(n=C_(12)H_(25)NH_3)_2MCl_4(M=Mn,Zn)的相交参数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对其相变的影响。[MCl_4]~(2-)配位方式的不同被认为是该类配合物的相变热参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280-500K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n-C~1~2H~2~5NH~3)~2CdCl~4的热容。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发现一个固-固相转变, 其相变温度, 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2.4±0.1)K,(48.35±0.33)kJ.mol^-^1和(145.5±1.0)J.K^-^1.mol^-^1。结合已发表的(n-C~1~2H~2~5NH~3)~2MCl~4(M=Mn, Zn)的相变参数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对其相变的影响。[MCl~4]^2^-配位方式的不同被认为是该类配合物的相变热参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志英 《化学学报》1987,45(4):317-321
在280-500K的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计测定了(n-C12HxNH3)2MnCl4的热容.发现了两个固-固相变,固ID→固II和固I→固II.前者的相变温度、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0.6±0.1K,47.78±0.29kJ.mol^-^1和144.5±0.9J.K^-^1.mol^_^1,后者的对应相变热参数分别为334.5±0.1K,5.96±0.05kJ.mol^-^1和17.82±0.15J.K^-^1.mol^-^1.报道了该物质每隔10K的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的低温热容和热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自行合成并提纯的2-氨基-4,6-二甲氨基嘧啶 在78-394 K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有一个固-液溶化相变,其 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以及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70.97 ± 0.02)K,(29853. 91 ± 9.25) J·mol~(-1)和(80.45 ± 0.03)J·mol~(-1) · K~(-1)。通过分 步熔化法得到样品的纯度为0.9984 (摩尔分数)和绝对纯样品的熔点为371.031 K。 在热容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了该物质每隔5K的热力学函数值。DSC技术对基固-溶熔 化过程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与热容试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张志英  杨孟林 《化学学报》1989,47(11):1041-1047
在280-500K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n-C~1~2H~2~5NH~3)~2CdCl~4的热容。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发现一个固-固相转变, 其相变温度, 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2.4±0.1)K,(48.35±0.33)kJ.mol^-^1和(145.5±1.0)J.K^-^1.mol^-^1。结合已发表的(n-C~1~2H~2~5NH~3)~2MCl~4(M=Mn, Zn)的相变参数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对其相变的影响。[MCl~4]^2^-配位方式的不同被认为是该类配合物的相变热参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相变焓储存太阳能等低温热能的研究中,人们已发现无机水合盐类物质有凝析、过冷以及熔化后液体易漏出等缺点.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开发固-固相变低温储能材料.(RNH_3)_2MX_4(R=长链正烷基,M=Mn,Cu,Co,Ni,Fe和Zn等二价金属,X=Cl或Br)在300—380K间有相变焓很大的固-固相变,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固-固相变低温储能材料.我们在第Ⅰ报中报道过(n-C_(12)H_(25)NH_3)_2MnCl_4的绝热量热学研究结果,本文将报道(n-C_(12)H_(25)NH_3)_2ZnCl_4(1)在280—500K间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热参数.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_2T_(β-N-EAES)PyPBr_4(简记为H_2P~(4+))与Gu(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探讨高氯酸钠对Cu(Ⅱ)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缔合平衡常数K_0=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Ⅱ)P~(4+)]/dt=5.55×10~5γCu~2+γH_2P~4+γ(3)[ClO_4~-]~3[Cu~(2+)][H_2P]_总/(1.00+10~(2.02{H+}+10~(4.36{H~+}~2)、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 =50.31kJ·mol~(-1),活化熵变△S~ =-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_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288—343 K的温度范围内,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DHDECMP(溶于DEB)自0.25—5摩尔硝酸介质中萃取铀(Ⅵ)的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 据此, 用外推法首次获得了该萃取体系离子强度为零时的萃取热力学参数: K_t(1.15±0.10)×10~3, △H_t~0=27.5 kJ·mol~(-1), △G~0=-17.5 kJ·mol~(-1), △S°=33.5 J·mol~(-1)K~(-1).  相似文献   

9.
张志英  杨孟林 《化学学报》1988,46(3):281-284
研究了四氯合锌(II)酸正十二烷铵(C12H25NH3)2ZnCl4(1)]在280-500K间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热参数. 据报导(RNH3)MX4型化合物在300-380K间有相变焓很大的固-固相变, 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固-固相变低温储能材料, 本文为(1)的应用提供了精确的热数据.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二烷醇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仪测定了广谱抗病毒药物正二十二烷醇在78-400 K温区的热容. 根据实验测定的热容数据,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出热容对温度的多项式方程, 得到其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熵分别为340.844 K、85.07 kJ·mol-1、249.6 J·K-1·mol-1. 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计算了其在80-400 K温区每隔5 K的热力学函数[HT-H298.15]和[ST-298.15]. 用DSC、TG热分析技术进一步考查了该物质在400-900 K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选择烟酸和氢氧化钡作为反应物, 利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 借助于球磨技术, 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水合烟酸钡. 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确定了它的组成和结构为Ba(Nic)2·3H2O(s). 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直接测定了此化合物在78-400 K温区的摩尔热容. 在热容曲线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吸热峰, 通过对热容曲线的解析, 得到了相变过程的峰温、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27.097±1.082) K、(16.793±0.084) kJ·mol-1和(51.340±0.164) J·K-1·mol-1. 将该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摩尔热容(Cp,m)对温度(T)的多项式方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它的舒平热容值和各种热力学函数值. 另外, 依据Hess定律, 通过设计合理的热化学循环, 选择体积为100 mL、浓度为0.5 mol·L-1的盐酸作为量热溶剂, 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分别测量固相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焓, 利用溶解焓确定固相反应的反应焓为⊿rH0m=-(84.12±0.38) kJ·mol-1. 最后, 利用固相反应的反应焓和其它反应物和产物已知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出水合烟酸钡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fH0m[Ba(Nic)2·3H2O(s)]=-(2115.13±1.90) kJ·mol-1.  相似文献   

12.
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仪)上, 采用扫描热焓法测定物质的热容, 实验精度达到±1%左右. 在190-410 K温度区间内, 测定了四氯合金属酸(Ⅱ)正十八铵(n-C_(18)H_(37)NH_3)_2MCl_4(M=Mn和Zn; 简称C_(18)M)的热容. 同时测定了C_(18)M的固-固相变焓和相变熵. 本文报导了C_(18)M每隔5 K的热力学函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烟酸盐类化合物或配合物由于优越的吸收率高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使其在化妆品、药品和食品等领域作为营养添加剂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这类化合物的基础热力学数据极其缺乏,从而限制了这类化合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深入开展。为此,本论文利用室温固相合成方法和球磨技术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Cu(Nic)2•H2O(s),利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表征了它的结构和组成,利用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准确地测量了它在78-400 K温区的摩尔热容。在热容曲线的T = 326-346 K温区观察到一个明显的固-液相变过程。利用相变温区三次重复实验热容的测量结果确定了此相变过程的峰温、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Tfus=(341.290 ±0.873) K, DfusHm=(13.582±0.012) kJ×mol-1, DfusSm=(39.797±0.067) J×K-1×mol-1。通过最小二乘法将相变前和相变后的热容实验值分别拟合成了热容对温度的两个多项式方程。通过热容多项式方程的数值积分,得到了这个化合物的舒平热容值和相对于298.15 K的各种热力学函数值,并且将每隔5 K的热力学函数值列成了表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Pt(TMDACP)I_2]和[Pt(TMDACP)(Cl-Ac)_2](TMDA是1,2,2-三甲基-1,3-二氨基环戊烷,Cl-Ac是氯乙酸根)的配体交换反应,测得20±0.1℃二级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分别为(8.67±0.37)×10~(-3)mol~(-1)dm~3s~(-1)和0.572±0.008。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两种固态稀土丙氨酸配合物[Ho2(Ala)4(H2O)8]Cl6和[ErY(Ala)4(H2O)8](ClO4)6 (Ala为丙氨酸),用量热和热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用全自动高精密绝热量热计测定了在78~377 K温区内的低温热容.对于[Ho2(Ala)4(H2O)8]Cl6,在214~255 K温区内发现一固-固相变,其相变温度为235.09 K.对于[ErY(Ala)4(H2O)8](ClO4)6,在99~121 K温区内也发现一固-固相变,其相变温度为115.78 K. [Ho2(Ala)4(H2O)8]Cl6固-固相变焓为3.02 kJ• mol-1,相变熵为12.83 J•K-1•mol-1; [ErY(Ala)4(H2O)8](ClO4)6 固-固相变焓为1.96 kJ•mol-1,相变熵为16.90 J•K-1•mol-1.同时,用TG技术在40~800 ℃温区研究了两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由TG/DTG曲线分析可知, [Ho2(Ala)4(H2O)8]Cl6从80 ℃到479 ℃热分解分两步完成, [ErY(Ala)4(H2O)8](ClO4)6从120 ℃到430 ℃热分解分三步完成.  相似文献   

16.
用停止-流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Eu~(2+)与二甲酚橙(XO)间快速电子转移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级数(n=2)、几个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_(278K)=5.7×10~8L·mol~-·s~(-1),k_(s38K)=1.01×10~9L·mol~(-1)·s~(-1))、活化能(E=7.6×10~3J·mol~(-1)),以及指前因子(A=1.5×10~(10)L·mol~(-1)·s~(-1)),并判断出其为溶液中扩散控制型反应。根据实验现象与测试结果,提出了Eu~(2+)与XO的反应分别在Eu~(2+)相对过量和在XO过量时的反应机理,并判断了各反应步骤速率常数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4-硝基苯甲醇(4-NBA)在78 ~ 396 K温区的摩尔热容。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及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36.426 ± 0.088) K, (20.97 ± 0.13) kJ×mol-1 和 (57.24 ± 0.36) J×K-1×mol-1.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从热容值计算出了该物质在80 ~ 400 K温区的热力学函数值 [HT - H298.15 K] 和[ST - S298.15 K]. 用精密氧弹燃烧量热计测定了该物质在T=298.15 K的恒容燃烧能和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 (C7H7NO3, s)=- ( 3549.11 ± 1.47 ) kJ×mol-1 和 (C7H7NO3, s)=- ( 3548.49 ± 1.47 ) kJ×mol-1. 利用标准摩尔燃烧焓和其他辅助热力学数据通过盖斯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该物质标准摩尔生成焓 (C7H7NO3, s)=- (206.49 ± 2.52) kJ×mol-1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自行建立的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的精密溶解量热装置,并用量热标准物质光谱纯氯化钾和美国国家标准局提供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对仪器进行了标定,在25℃所得实验结果:KCI溶解焓为17518±15 J·mol~(-1);TRIS与0.1 mol/L HCI的反应焓为-29729±31J·mol~(-1),与文献值吻合,检验了该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α-氨基-α-甲基-1,3丙二醇从280K到其熔点间的热容和相变, 首次发现该物质在352,89和353,72K处有一个双叉型固-固相变, 并准确测定其熔点为384,08k。双叉型固-固相变和固液相变的相变焓经测定分别为(23,46±0.29)和(2.78±0.05)KJ,mol^-^1提出了"比例分配法", 用以解释两个相变温度极其接运的一级相变的相变焓, 并据此估算组成双叉型相变的两个固-固相变的相变焓分别为(5.00±0.75)和18.46±0.75)KJ,mol-1, 讨论了形成双叉型固一固相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四氯合铜酸二烷基铵相变的热分析和红外光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SC和TG研究了(n-C_nH_(2n+1)NH_3)_2CuCl_4(n=7-12)(记为C_nM)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固-固相变。由红外光谱讨论了C_9Cu三个相的性质。发现C_nM的热稳定性呈奇偶效应; 主相变峰温随链长增长而升高; 相变总ΔH和ΔS也随链增长而加大; 当n≤9时, 高温相为部分无序相; 而n≤10时, 高温相为构象无序相。C_9Cu的主相变主要源自链间堆积结构变化。而在307.7 K的相变主要与烃链有序-无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