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兴旺  王娜  索全伶 《有机化学》2009,29(2):292-296
为了寻找新的发光材料并研究β-二酮对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我们合成了一个新的β-二酮配体: 1-苯 基-3-(对苯乙炔苯基)-1,3-丙二酮(HPPP), 并用HPPP、邻菲罗啉(phen)分别与Eu(III)和Tb(III)反应, 合成了两个新的三元稀土配合物: Eu(PPP)3phen和Tb(PPP)3phen, 通过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对三元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发现β-二酮配体对配合物的发光有较大影响,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β-二酮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C15H13NO2),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L主要以烯醇式存在。以L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Eu,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磷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稀土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优于稀土铕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配体L与Tb3+间能级差较匹配,分子内传能效率高;phen对配合物的荧光敏化效果优于bipy,表明第二配体的刚性和共轭性越大,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3.
新型稀土Eu,Tb(Ⅲ)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L)为第一配体,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IP中的氮原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L吸收能量。通过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与发光强度成正比,配合物Tb(L)3IP的各项荧光性能均优于Eu(L)3IP。  相似文献   

4.
稀土-姜黄素-菲啰啉配合物荧光和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稀土与姜黄素和1,10-菲啰啉的稀土三元配合物和稀土与姜黄素的稀土二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差热分析、 IR 、 UV-Vis 和1H NMR方法, 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分别为: REL3L′及REL3 · 2H2O (RE=Sm, Eu, Dy, L=姜黄素, L′=1,10-菲啰啉). 同时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性质, 结果显示稀土三元、 二元配合物都表现出配体(L)的特征发射且发射强度大于配体(L), 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于二元配合物. 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稀土三元、 二元配合物对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都表现出很好的抑制作用, 而且稀土三元配合物REL3L′对所选菌种的抑菌性明显强于稀土二元配合物REL3 · 2H2O和配体姜黄素.  相似文献   

5.
新型铕,铽(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β-二酮配体1-(4-溴苯)-4,4,4-三氟丁烷-1,3-二酮(BPT),并合成了相应的新型稀土Eu,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 NMR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技术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BPT中存在着酮式-烯醇式互变;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BPT中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形成了配位键。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BPT吸收能量。荧光光谱显示Eu(BPT)3Phen的发光强度较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BPT的最低三重态能级与Eu3+的5D0能级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6.
三元配合物的形成可明显改变单一配体配合物的性质,它们在分析、分离化学中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由于Ce(Ⅳ)的强氧化性致使其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较为困难。我们曾合成出三价稀土与1,10-二氮杂菲-1-氧化物(PhenNO)及乙酰丙酮(Hacac)的三元配合物。作为该工作的继续,本文研究了Ce(Ⅳ)、Th(Ⅳ)与PhenNO及Hacac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经典Claisen酮酯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官能团配体6-对甲基苯甲酰乙酰基-2-吡啶甲酸(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H2L为配体合成了铕的二元配合物和1,10-菲咯啉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其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铕(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615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8.
1-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报道了在无水乙醇中合成卜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哕啉与稀土氯化物三元固态配合物的方法。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NMR谱、热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学性质、溶解度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Edmondson和Mrozinski分别在1965和1983年合成了不饱和烯酸铜(Ⅱ)与单齿氮配体配合物,用EPR、IR和磁化率等数据确定其组成为双核配合物,其中羧基为二齿配体,α,β-不饱和烯酸铜(Ⅱ)与二齿杂环氮形成的三元配合物迄今未见报道,本文以甲醇作溶剂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室温下培养了单晶,用化学法和各种近代测试手段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及结  相似文献   

10.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2-吡啶甲酰苯甲酰甲烷(HPBM),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HPBM主要以烯醇式存在.以HPBM作配体采用溶液析出法合成了Eu(Ⅲ)的二元配合物,并以邻菲罗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两种新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与EuM3+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且显示Phen和TPPO对配合物有较强的敏化作用.发射光谱表明三种配合物均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7F2发射.三种配合物中Eu(PBM)3(TPPO)(H2O)2发光强度最高,是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红色高亮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乙醇-水溶液中稀土与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甲酰甲酸及1,10-二氮杂菲的配合反应。合成了固态配合物。经化学分析与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n_2L_3P_2·nH_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 NMR谱、差热分析、溶解度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Ln_2L_3P_2·nH_2O为双核结构(L为四齿配体,P为二齿配体)。  相似文献   

12.
8-羟基喹啉-邻菲罗啉-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年来 ,稀土三元配合物的种类和数目增加很快 ,有关具有特殊性质和结构的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报道日益增多 ,这些研究促进了稀土配位化学的发展。稀土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荧光性质的研究很多 ,其中以Phen的稀土配合物研究占有较大的比例。我们知道 ,稀土离子与氮的亲和力小于与氧的亲和力 ,因此在水溶液中 ,作为弱碱性的氮给予体 ,即有机含氮杂环配体难与水竞争而取代水 ,故难以得到稀土含氮杂环化合物。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人们利用非水溶剂为介质 ,合成了稀土与Phen的配合物[1 ] 。由于Phen含有较大范围的的共…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几种新型的稀土(钆,铕,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的二元、三元配合物.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同时以低温磷光光谱确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24330cm-1,研究了配体与稀土离子的能级匹配.详细讨论了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如发光性能和配体与稀土离子之间以及有机配体之间的分子内能量传递机制,结果发现,铽的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1,10-邻菲咯啉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用华法林(W)、阿魏酸(FA)与La,Nd,Ce,Eu的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4个三元稀土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在生理条件下测试了该三元配合物的全血凝血时间(CT)、复钙时间(R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生物相容性,并与稀土华法灵、稀土阿魏酸二元配合物及配体的抗凝血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个三元稀土配合物均具有比二元配合物和配体更好的抗凝血性质.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4个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宫颈癌细胞(He La)的活性无明显影响.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考察了三元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可以与HSA相互结合从而增强药物的血溶性,避免了阿魏酸被氧化而失去原有的药效.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合成的8种4,6-二甲基嘧啶-2-硫代乙酸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LnL3.nH2O,其中HL=4,6-二甲基嘧啶-2-硫代乙酸,Ln=La,Ce,Pr,Nd,Sm,Eu,Gd,Tb,n=4或5。在配合物中配体羧基脱去质子后采用螯合双齿的方式与稀土离子形成配位键,同时,配合物中含有4或5个结晶水。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部分配合物对常见的HL-60人白血病细胞、BGC-823人胃癌细胞、Bel-7402人肝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6.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4-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4'-meothoxybiphenyl-4yl-)-4,4,4,-trifluoro-butane-1,3-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配体,与EuGl3反应,合成了一种三元配合,Eu(MBPTFA)3Phen.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蓝色发光材料;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的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Eu3 离子,强烈敏化Eu3 发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Eu3 的5Do-7F2发射.这对寻找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电郅发光器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β-二酮烃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配体3-苄基-2,4-戊二酮(BPD),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确定.以BPD为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与稀土铕离子制备了配合物,并对其C,H,N的组成百分比按实验分子式[Eu(BPD)3Phen或EuC48H50N2O6]作了测定和计算.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配体进行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检测其荧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Drew首先以银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配体L. 但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却未见报道. 在本文中, 为了研究大环配体合成中稀土离子所起的作用, 以稀土离子钇为模板, 制备得到配体(L), 同时合成了配体与稀土元素的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仪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配体与稀土离子有较好的配位能力, 并与稀土元素形成了双核配合物. 同时在合成配体L的过程中, 发现加入稀土模板离子有助于产率提高, 反之, 若不加模板离子, 其产率将大大地降低, 产物多为聚合物. 因此, 在此类配体合成中, 选择适当模板离子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合成2-丙酰-茚满二酮-1,3及其Eu(Ⅲ)的二元、三元固态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用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低温磷光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能有效发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3—二氯异丁酸,邻菲咯啉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与羧酸形成的多元配合物有许多特殊的结构[1]和发光性能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羧酸及邻菲咯啉与稀土形成的三元配合物中,邻菲咯啉作为获光中心具有“天线效应”[2,3],研究此类稀土多元配合物可以为探索新的光致变色材料提供有用的信息。据文献[1]报道,稀土与邻菲咯啉及羧酸的多元配合物有单核和双聚二种结构,据我们对文献[2~11]的分析,发现形成哪一种结构与反应物是一次性同时加入,还是先制得二元配合物然后再加入另一个配体合成三元配合物的反应过程有关。先制取羧酸稀土二元配合物再加入配体phen一般易得到单核三元配合物[5~9]。本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