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9年 Meinwald等 [1] 从一系列雄性蝴蝶的“hair pencils”中分离得到一组信息素成分 ,包括一类新颖的开链倍半萜骨架化合物 1— 3.尽管这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香叶醇相似 ,但利用香叶醇为原料进行合成的报道 [2~ 5] 还不多见 .本文以香叶醇为原料 ,报道了化合物 3的一条简便、高立体选择性的合成路线 .其关键反应步骤是 2 ,3-环氧醇的碘代重排反应和烯丙基烯基醚的克莱森重排反应 .a.Ac2 O,Pyridine,r.t.,2 h,yield 98% ;b.Se O2 ,t-Bu OOH,CH2 Cl2 ,r.t.,3 h,yield 73 % ;c.VO( acac) 2 ,t-Bu OOH,reflux,2 h,yield 90 % ;d.Ph3…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电导、pH滴定法研究了乙醇-水溶液中希土与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乙醛酸(简称H2A)的配位反应.合成了15种新的希土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水份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HA)3·nH2O(RE=Ce、Pr、Sm、Tm、Lu、n=1;RE=La、Nd、Eu、Gd、Tb、Dy、Ho、Er、Yb、Y,n=1-2).并对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稳定性、紫外光谱、溶解性及摩尔电导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4.
用电导滴定法研究了乙醇-水溶液中稀土与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甲酰甲酸及1,10-二氮杂菲的配合反应。合成了固态配合物。经化学分析与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Ln_2L_3P_2·nH_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1H NMR谱、差热分析、溶解度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Ln_2L_3P_2·nH_2O为双核结构(L为四齿配体,P为二齿配体)。  相似文献   
5.
Tb(Ⅲ)—BPMPHD—CTMAB体系荧光性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13个(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酮-4-基)-甲酰甲酸、1,10-二氮杂菲稀土元素三元固态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L_2P·nH_2O(RE=Y、La、Pr、Nd、Sm、Pr、Eu、Tb、Dy、n=3;RE=Ho、Er、Tm、Yb,n=4)。通过红外光谱、H’NMR谱、紫外可见光谱、差热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1984年董学畅等首次合成了4-酰代双吡唑酮类螯合剂,但对碳链较短的双吡唑酮尚无报道。1988年我们合成了丁双、戊双吡唑酮,制备并表征了其一些配合物,观察到这些配合物中Sm、Eu、Tb和Dy均具有各自的特征荧光光谱,其强度远大于相应的单吡唑酮配合  相似文献   
8.
Sinulariol-D,Sinularial-A和Sinularic Acid-A前体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9步反应合成Sinulariol-D,Sinularial-A和SinularicAcid-A的前体化合物(E,E,E)-2,6,10,14-四甲基-2,3-环氧-16-苯硫醚基十六碳-6,10,14-三烯-1-醇(15)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把CCl4中的Mn2O7加到稀土氧化物中制备了稀土高锰酸盐. 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 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摩尔电导率, 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谱性质试验了高锰酸镧对苯甲醇的氧化能力, 表明比高锰酸钾有更强的氮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Leucamide是从澳大利亚海绵中分离的海洋活性环肽[1],含有极其罕见的4,2-噻唑-甲基噁唑串联结构单元,类似结构在具抗菌活性的Microcin B17和抗癌药物博来霉素中也存在,并且该结构单元与DNA的特定部位结合,可能是产生生物活性的主要原因.因此Leucamide A独特的4,2-噻唑-甲基噁唑串联结构单元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