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华罗庚先生是数学家,也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这样评价一点儿也不奇怪,很多中国数学界的人物都出自他的栽培,这些人后来不少改行搞了计算机.所以,中国计算机界也和华先生有渊源.华先生在数学上屡有创见,或许因为他有个特点,想的事情和别人总是不一样.有一天,他忽然问身边几个人:你们多大岁数了?正好陆汝钤在旁边,他一看华先生瞅他,赶紧回答:"我28岁".28岁的陆汝钤,已经进了中科院数学所,成了熊庆来  相似文献   

2.
记得我第一次与钟善基先生相识 ,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读本科三年级时 ,距今已有 1 9年了 .钟先生是教我们“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的老师 .钟先生给我们上课的那一幕幕仍旧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他用标准的北京话、洪亮的男中音为我们授课 ,先生的授课具有大量详实的论据 ,实例生动 ,分析透彻 ,使我们饶有兴趣和至今难以忘怀 .不久后 ,我考取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 ,成为钟先生的弟子 .从此 ,进一步加深了我对钟先生的了解 .虽然 ,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很悠久 ,但是 ,数学教育学科的系统研究起步很晚 .可以说 ,钟善基先生是我国数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2010年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子.华先生自学成才的传奇人生不断激励着我国年轻一代的成长,他的关于数学学习和思想的精辟论述也为我国数学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国外的一些数学教育理论也不断地涌进,这些理论是否适合中国的数学教育国情尚待研究,但根植于本国数学教育的理论是急待开发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谨以此文,纪念关肇直先生百年诞辰自1959年至1966年,我师从关肇直先生,期间有许多密切的接触.关肇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可惜他英年早逝.数十年来,每当我回顾起那段往事,真是点滴在心头,历历在目,先生的音容宛在.1959年,我自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到当时位于北京市玉泉路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数学系(5911).当时数学系正处在"三龙"时代的第二期.所谓"龙"就是把一般大学数学系的各种基础课程(分析、代数、几何、函数论、微分方程等等)由一位教授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我1959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当时叫应用数学与电子计算机工程系,1964年后更名为数学系.实际上我在高考之前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核物理与原子核工程系,后更名为近代物理系.我知道高考时物理没有考好,也许是数学考得比较好,就把我调剂到了数学系.当时大概在校内调剂是不用征求本人意见的,服从分配就是了.现在也记不清当初录取通知书有没有写上被数学系录取,反正能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已经是很高兴很知足了.  相似文献   

6.
傅种孙先生的教育思想赵慈庚(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00875)《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第一集将傅种孙先生评为数学教育家.然而那篇通传对于他的教育思想著墨有限.现在就我之所知作一点补充.1933年春节,我们几个学生到傅先生家拜年,那时他和程廷熙先生合租了和平...  相似文献   

7.
正萧树铁先生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念,他的音容笑貌还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回想起他为重建清华数学系呕心沥血的工作,他为我国应用数学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他为高校数学课程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回想起与他共事二十多年的岁月春秋。我们为数学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数学家而惋惜,我更为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而悲痛。我和萧先生相识是他1981年来清华工作以后。他的几个留清华工作的老同学都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老师,我们也都尊他为师。他一来就听了很多教师的课,了解和熟悉情况。他担任系主任后对青  相似文献   

8.
念恩师     
钟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无尽的悲怆和思念.先生给我留下最珍贵的财富是他那诲人不倦的高贵师德.记得那是在1955年,我们第一次去中学参加教学实习,我既有些兴奋,也有些紧张,教案怎么也写不好;在先生耐心的指导下修改了三次才算定了下来.预讲时又手忙脚乱,掌握不好层次,先生就手把手的一点一滴地教我如何切入课题、如何启发学生、如何突出重点,乃至板书的格式都一一点明,使我受益匪浅.先生这次启蒙式的教育使我明白了教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开始懂得教育事业的艰辛与神圣.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我去沈阳出差期间遇见先生.那时人…  相似文献   

9.
<正>钱敏先生1927年3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4年到1948年在金陵大学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约四年,于最后一年转入数学系,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留校任助教.1951年至今,先后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曾任中国数学会《数学进展》主编.钱敏先生一生的研究兴趣是在数学物理.他早年专攻泛函分析和线性算子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概率论和动力系统两方面,其对应的物理问题是统计力学的非平衡定态问题及系  相似文献   

10.
怎样把中国建为数学大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先从我个人说起:我1929年入天津南开大学,1930年数学系毕业。那时我的老师姜立夫先生是极少数有博士学位的人,现在听说在台湾的数学博士在二百人以上,全世界的中国数学博士当超过了千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使中国的数学发展,使在二十一世纪的数学史上,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区域,自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1.
陈省身 《数学进展》1991,20(2):129-134
一、引言 先从我个人说起:我192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1930年数学系毕业。那时我的老师姜立夫先生是极少数有博士学位的人。现在听说在台湾的数学博士在二百人以上,全世界的中国数学博士当超过千人。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使中国的数学发展,使在廿一世纪的数学史上,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区域,自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新知识出版社出版)1955年第2期上,有李锐夫先生作的一篇通论“近代数学的发展”(为方便以下简称“通论”)我觉得李先生在这篇“通论”里,对于数学发展的观点是反映了一些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点的.我想有必要在此提出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康乃尔大学华裔教授王宪钟先生于1978年6月25日逝世。他的逝世是数学界一大损失。王宪钟先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科学事业,曾于1972、1973和1977年三次回国探亲、讲学。他逝世的噩耗正是在我国科学院和他商洽于1979年回国讲学中传来的,这就使我们尤其感到悲痛。今天我们发表这篇介绍他的生平和工作的短文来纪念他,表示我们对他的哀悼和怀念。王宪钟先生于1918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193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部,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4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得哲学博士,1947—1949年在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任职,1949年,去美国在大学任教,王宪钟先生十分朴实,对人热情诚恳,谦虚平易。王宪钟先生的数学工作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纤  相似文献   

14.
忆"吴龙"     
1958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华罗庚先生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并亲自给数学系1958届学生上课,华罗庚计划将所有的基础课放在一起连续教三年,创导了所谓的"一条龙"教学法,他主持的这一届教学过程后以"华龙"著称.1959年入学的数学系学生的基础课是由时任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的关肇直负责教授,称为"关龙",1960届数学系学生的基础课由学部委员吴文俊主讲,称为"吴龙".三位数学家的教学各有特色,并称"三龙".本文就笔者所亲历的"吴龙"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15.
张必胜 《数学通报》2020,(1):5-9,27
章用是民国时期的数学史家,他对西方数学发展史有深入地学习,同时,他对中国传统数学也有深入地研究.他早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后来回国从事数学科研和教育工作,先在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本文通过挖掘史料,考证其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历史记录,还原其完整的学术人生历程,从而展现他一生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丁夏畦先生1928年5月出生于湖南益阳,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系统所、应用数学所、武汉数学与物理所研究员,武汉数学物理所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和数值分析等,特别是在偏微分方  相似文献   

17.
董光昌先生1928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浮梁县,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历任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和高等学校工科应用数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并创办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1957–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进修,1978年晋升为教授.由于成绩突出,1981年由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他在1979–1981年期间赴美国Courant数学研  相似文献   

18.
李忠 《数学通报》2003,(11):F002-F002,1
北京数学会成立于 1 933年 .回顾北京数学会70年 ,我们可以从一个小的侧面看到我国数学研究与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的历程 ,看到几代老一辈数学家为把我国数学事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所作的不懈努力 .大家知道 ,我们中华民族在古代数学上有着辉煌的成就 ,数学是中华民族所擅长的学科 .我们在近几百年落伍了 .西方的现代数学是在 1 9世纪开始传入中国 .1 9世纪末 ,我国开始兴办了大学 .比如 ,1 898年成立了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的前身 ) .1 91 3年京师大学堂的‘数学门’(数学系 )正式招生 .这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数学系之一 .清华大学算学系也…  相似文献   

19.
我们怀着无比怀念与崇敬的心情,回忆我们敬爱的老师闵嗣鹤教授平凡而又光荣的一生. 先生字彦群,1913年3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奉新.他祖父是位前清进士,定居北京.祖父对他十分钟爱,竞不让他上小学,亲自教他识字,学习古文,希望他以后学文学.他极为好学,自学了小学课程,并在解算术难题上显露了才华。1925年考入北师大附中,此时他的学习兴趣已倾向于数学了。1929年夏,同时考取了北大和北师大理预科,考虑到学费低离家近,他选择了后者.1931年升入数学系,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校学习期间就发  相似文献   

20.
<正>按:今年是华罗庚先生逝世30周年,特转发已故丁夏畦院士在纪念华先生诞辰100周年时所撰文章,表达我们的深切怀念.还是在解放前,华罗庚就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谁都知道中国有个华罗庚.新中国成立后,正因为有了华罗庚,才有了新中国数学的蓬勃发展,才有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广阔领域,才有了一代代茁壮成长的以陈景润为杰出代表的新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是公认的中国数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