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IV)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单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_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且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调,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复盖度下的丙酮-正己烷、苯-正己烷、甲苯-正己烷和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硅胶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复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逐渐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反组分吸附相看成二组分液相,其中除了形成最低人沸点的丙酮-正己烷体系以外,其它三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基本上都可以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议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8.
硅胶自非极性溶剂中吸附苯甲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⑴测定了0℃、15℃和20℃时硅胶自四氯化碳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等温线为S型的,接近饱和溶液浓度时吸附量急剧上升。用BET二常数公式和D-R方程的类似形式处理了实验结果,最大吸附体积与夺胶比孔容一致。⑵测定了硅胶自四氯化碳-环己烷二元混合溶剂稀溶液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20℃)和各溶剂组成时苯甲酸饱和溶液浓度,等温线是Langmuir型的,吸附量与饱和溶液浓度间有直线关系,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合  相似文献   

9.
氧化叔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D301树脂的叔胺基氧化,合成了大孔交联氧化叔胺树脂.比较D301树脂与氧化叔胺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和水溶液苯酚的吸附性能,发现氧化叔胺树脂对苯酚的吸附量比D301树脂的有明显的增加.为弄清吸附量增加的原因,根据氧化叔胺树脂对正己烷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了等量吸附焓、吸附Gibbs自由能和吸附熵,发现叔胺树脂氧化后,与苯酚的相互作用和吸附的自发倾向增强,但吸附过程仍为氢键吸附.  相似文献   

10.
配制了一种由粗孔球形硅胶和氯化钙组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SiO2·xH2O·yCaCl2,测得了4个不同氯化钙含量的复合吸附剂样品(氯化钙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0.2733,0.384和0.510)、CaCl2和粗孔球形硅胶在25℃、35℃及45℃的水蒸气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平衡吸水量随CaCl2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最大可达到粗孔球形硅胶的10倍。用Dubinin-Astakhov方程回归测得的等温线,求得相应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
用智能重量分析技术(IGA)研究了环戊烷在silicalite-l分子筛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环戊烷的吸附等温线从第一类型过渡为第国类型,在254K和274K温度下吸附等温线呈现滞后环,为第四类型,而吸附等温线在304K、323K下为阶梯形,在354K、423K温度下呈第一类型,其中423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可准确的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本文同时讨论了吸附质分子间以及吸附质和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结构特性、分子筛对吸附质分子的空间位阻、分子筛的能量不均匀表面等对环戊烷在silicalite-l分子筛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大孔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合成了含有悬挂醚键的甲氧基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通过化学分析(氯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证甲氧基负载在聚苯乙烯骨架上,负载量为4.10mmol/g.测定了这种树脂对正己烷中苯酚的吸附等温线,表明其对正己烷中苯酚的吸附是放热的,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降低,且吸附等温线可拟合成直线.通过吸附焓的计算、不同条件下吸附等温线的比较以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确证氢键是甲氧基修饰的大孔交联树脂吸附正己烷中苯酚的主要驱动力,树脂骨架上负载的醚氧原子与苯酚的酚羟基氢原子形成了强烈氢键.  相似文献   

13.
赵振国  张兰辉   《化学学报》1988,46(1):53-56
用经不同温度处理的亲水硅胶(表面总羟基浓度不同)和甲基化硅胶(只含有缔合羟基或不同表面浓度的自由羟基的硅胶)为吸附剂, 测定了自环己烷中吸附环己酮和苯甲酸的等温线, 以及几种硅胶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探讨了表面自由羟基和缔合羟基在溶液吸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柱层层析硅胶为原料,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制得氨基键合硅胶微粒,进而在碱性条件下与二硫化碳反应,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键合硅胶(DTC-SiO2)。以Cu2+为吸附对象,考察DTC-SiO2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Cu2+浓度、吸附时间等影响材料吸附效果的因素,并研究了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温度298K下,DTC-SiO2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Cu2+在DTC-SiO2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啶改性硅胶(PVP/SiO2)、聚苯乙烯改性硅胶(PS/SiO2)、胺化聚苯乙烯改性硅胶(PS-NH2/SiO2)等3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吸附剂对苯胺的吸附行为。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3种吸附剂对苯胺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粒内扩散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在3种吸附过程中液膜扩散为主要速率控制步骤。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式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PVP/SiO2、PS/SiO2对苯胺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二组分气固吸附的色谱测定系统。该系统由迎头色谱系统及普通色谱系统联合组成;通过各种阀门的转换,可以分别测得吸附到达平衡时,吸附相和气相中各组分的吸附量和蒸气压。并详细探讨了影响吸附数据测定的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鹏  李蓉  陈斌 《分析化学》2022,50(2):300-309
以自制的多齿配体功能化硅胶为吸附剂,探究了配体齿数对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齿配体亚氨基二琥珀酸-硅胶吸附剂对铁离子(Fe3+)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为14.4 mg/g.进一步探讨了此吸附剂对Fe3+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了Fe3+浓度、温度、转速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剂的...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基咪唑为配基的内毒素亲和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乙烯基咪唑(VI)在硅胶粒子表面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种以聚乙烯基咪唑为配基的新型内毒素亲和吸附剂. 用FTIR检测样品中咪唑基的特征吸收, 用热重分析法(TGA)测定了PVI的接枝率. 实验发现, PVI在吸附剂中的含量对内毒素的吸附率影响很大. 当PVI的接枝率为2.5%左右时, 吸附剂对内毒素的去除率最大. 在离子强度小于1 mol/L和pH=7的中性条件下, PVI吸附剂对内毒素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 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内毒素在该亲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 其吸附动力学为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用非离子型大孔网状吸附树脂从LY-92原液中分离并纯化抗生素LY-92,摸索了最佳吸附剂,动态吸附的最佳PH,流速,解吸剂的选择及粗品的精制,实验结果表明,选用国产(南开大学)H-103树脂作吸附剂,吸附最适PH为6.5,最佳流速1/3ml/mion,以丙酮,流速为1/7ml/min进行解吸,吸附率为84.2%,解吸率为82.3%,采用H-103大孔吸附剂进一步纯化粗品,能使效价由486  相似文献   

20.
6-氨基青霉烷酸在弱碱性阴离子树脂IRA67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静态法研究了6-氨基青霉烷酸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IRA67上的吸附行为.在溶液pH为8.0,6-APA起始浓度介子3.00mg/m1-20.00mg/ml条件下,测定了25℃时IRA67树脂的静态交换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线,并求得了IRA67树脂的平衡速率常数及吸附等温线方程.分别用Langmuir型和Frendlich型方程对IRA67树脂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回归拟合,结果表明,6-APA在IRA67树脂上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型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