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且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3.
二组分气体在固体上吸附的研究(IV)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部分石墨化的灯黑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对比了上述四个二组分气体,分别在硅胶、硅烷化硅胶和灯黑上吸附的十二个吸附体系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基本上可以通过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吸附剂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以及各单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纯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1数值的大小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丙酮-正己烷、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并测定了单组分气体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二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的竞争吸附的强弱可以通过其单组分气体在硅烷化硅胶上第一层吸附热Q_1数值的大小预测。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复盖度下二组分气体在硅胶上的吸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不同复盖度下的丙酮-正己烷、苯-正己烷、甲苯-正己烷和正戊烷-正己烷四个二组分气体在硅胶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复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逐渐向下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反组分吸附相看成二组分液相,其中除了形成最低人沸点的丙酮-正己烷体系以外,其它三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基本上都可以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议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不同覆盖度下的甲苯-正己烷、苯-正己烷、丙酮-正已烷和正戊烷-正己烷4个二组分气体在灯黑上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发现它们有着共同的规律: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各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都向上靠近它们各自的气液平衡曲线。因此,基本上可以把二组分的气相与吸附相的平衡看成二组分的气液平衡,4个体系的组成吸附等温线基本上都可以通过理想溶液的相对挥发度方程式模拟得到。  相似文献   

8.
强冬梅  陆婉珍 《色谱》1998,16(3):187-190
以正己烷为流动相,环己烯为改性剂,Ag-SCX柱为分离柱,使不同环数的芳烃组分得到基线分离。芳烃组分的洗脱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与流动相中环己烯的竞争吸附过程,其中不同环数的芳烃与Ag+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数不同。此外,各芳烃组分在Ag-SCX柱上的吸附强度随着芳烃环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施介华  徐秀珠 《分析化学》1998,26(12):1481-1484
采用在硅胶柱(ZORBAX SIL)上,以正己烷:乙酸=70:30:2.5为流动相及UV检测器(254nm)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2-(4-羟基苯氧基)丙酸。在选定的色谱操作条例上,2-(4-羟基苯氧基)丙酸与杂质对苯二酚等之间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改性硅胶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分别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一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胶进行气相改性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改性剂、改性时间对硅胶饱和吸附率的影响,考察了改性硅胶对甲苯、水二组分体系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硅胶对甲苯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长链的硅烷改性剂在60℃、...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硅胶-氰丙基(SiO2/C3-CN,(1 g/0.5 g,6 mL))复合固相萃取柱分离与净化原油中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方法。结果表明:SiO2/C3-CN复合固相萃取柱较单一硅胶(SiO2)小柱的分离效果好,仅使用4.5 mL正己烷和4.5 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洗脱即可实现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完全分离与满意回收(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而单一硅胶小柱存在低环数芳烃化合物(如萘及其甲基系列、苊等)与饱和烃组分的共洗脱现象。通过对原油实物样品的测定,饱和烃和芳烃组分在硅胶-氰丙基复合柱上经正己烷、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的洗脱行为与标准混合液完全一致,该方法实用可靠、流程简单、试剂消耗少、精密度良好(RSD为4.2%~8.5%),适用于石油样品中饱和烃和芳烃组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正硅酸四甲酯(TMOS)为硅源,P123(EO20PO70EO20)为表面活性剂,在p H=6的磷酸缓冲体系中制备了囊泡状二氧化硅材料.利用乙醇萃取脱除模板剂P123,电镜观测结果表明所得二氧化硅具有大孔囊泡结构,N2吸附结果表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容.通过Boehm滴定法确定了硅羟基数量与吸水率呈正相关.用囊泡状二氧化硅材料与商业化活性炭(AC)和硅胶(SG)对水蒸气、正己烷和油气进行静态吸附.在自建的动态正己烷吸附装置上用对囊泡状二氧化硅材料和商业化AC和SG对正己烷进行动态吸附.吸附结果表明,囊泡状二氧化硅材料的静/动态吸附容量和稳定性都远高于商业化活性炭和硅胶.  相似文献   

13.
颉东旭  李树本 《分析化学》1996,24(11):1324-1326
本文报道了N-乙酰-1,6-二氨基己烷的合成及偶联到异丙基甘油硅胶上制备高效液相色色谱柱的方法,并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NADAH及六亚甲基二乙酰胺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几种树脂对西红花糖苷的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研究了硅胶和几种国产吸附树脂对西红花提取物溶液的吸附与洗脱性能,包括树脂的筛选,洗脱剂的选择,并研究了pH,温度和西红花提取物的浓度对西红花提取在SZ-1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SZ-1吸附树脂对西红花提取物的吸附能力较强,洗脱能力为最好,其吸附性能和洗脱性能均优于常用色谱固定相硅胶,SZ-1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1.04g/g,动态吸附容量为0.5-0.6g/g,洗脱率可达98%以上,且吸附速度快,易于洗脱和再生。  相似文献   

15.
用硅烷化处理改性硅胶分离富集痕量元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友华  何应律 《分析化学》1994,22(8):812-815
将硅胶用二氯二甲基硅烷处理后,能降低硅胶对极性物质的吸附,增加其对非极性物质或弱极性物质如5-Br-PADAP等大多数螯合剂的吸附,同时使改性硅胶适应的PH范围扩宽,对金属离子的净化学吸附增大,使用寿命增加。  相似文献   

16.
非水体系中磺酸铜型树脂对苯胺衍生物的配位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磺酸铜型树脂在乙醇和正己烷中对3种芳胺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磺酸铜型树脂在乙醇和正己烷中对苯胺,N-甲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随着吸附质N原子上取代基的增加,吸附的亲和性逐渐减小,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因此,磺酸铜型树脂有望应用于在非小体系中吸附分离或去除某些难溶于水的天然产物如生物碱等物质。  相似文献   

17.
硅胶自非极性溶剂中吸附苯甲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⑴测定了0℃、15℃和20℃时硅胶自四氯化碳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等温线为S型的,接近饱和溶液浓度时吸附量急剧上升。用BET二常数公式和D-R方程的类似形式处理了实验结果,最大吸附体积与夺胶比孔容一致。⑵测定了硅胶自四氯化碳-环己烷二元混合溶剂稀溶液中吸附苯甲酸的等温线(20℃)和各溶剂组成时苯甲酸饱和溶液浓度,等温线是Langmuir型的,吸附量与饱和溶液浓度间有直线关系,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合  相似文献   

18.
Cr-Co-O/D3520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四氢萘中,其性能显著优于单组分Co或Cr催化剂,多种物理测试研究表明,金属间存在相互作用,增加了吸附O^-2量,解释了其高活性原因,研究还表明,活性组分与载体D3520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对金属组分的高分散性及较长的使用寿命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邓国才  杨四海 《催化学报》1999,20(2):181-182
将活性组分镍分别担载于活性炭,海泡石,γ-氧化铝,硅胶,锆胶,钛胶,NaY型分子筛,硅藻土和白土等载体上,用作N-(3,4-二甲苯胺基)-D-核糖苷加氢反应的催化剂。结果表明,载体酸碱性对加氢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弱碱性的Ni/C是该氢化反应有效的催化剂,N-(D)-脱氧核糖醇基-3,4-二甲苯胺的收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自制的球形氨丙基硅胶上涂敷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DMPC)制备了手性固定相,并采用该手性固定相成功地对甲霜灵中间体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拆分;考察了由不同比例的正己烷和异丙醇组成的流动相对甲霜灵中间体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