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团  李国平 《光谱实验室》2003,20(3):382-38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α和βi(i=1,2,3 )-K5SiGa(OH2)W11O39*nH2O的氧化还原性质,通过导数脉冲伏安、常规脉冲伏安和循环伏安法确定了其氧化还原机理,并比较了其氧化还原性质的强弱.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α和βi(i=1,2 ,3) - K5Si Al(OH2 ) W11O3 9· n H2 O的氧化还原性质 ,通过导数脉冲伏安、常规脉冲伏安确定了其氧化还原机理 ,并比较了其氧化还原性质的强弱。  相似文献   

3.
室温下合成了含有二茂铁基的双核铜配合物Cu2 (dmaf) 2 (CH3 COO) 4 (Ⅰ )和Cu2 (dmaf) 2 (C6H5COO) 4(Ⅱ ) [dmaf=(dimethylaminomethyl)ferrocene]。采用扫描电镜半定量测定标题化合物成分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 ,并确定两者的晶胞参数 ,发现两者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最后对标题物的红外、远红外、固体漫反射电子光谱、循环伏安法 (CV)等谱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配合物紫外吸收波段分别为 2 34~2 6 9nm和 2 4 5~ 2 80nm ,在可见光区出现了一个d d跃迁宽域带 ,其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两个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 0 5 3,0 37和 0 6 2 ,0 36V。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热重及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高聚合度钨磷多金属氧酸盐的电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H16{[P4W14Na3(H2O)7O58]2[Na4(H2O)13]2[P4W14Na2(H2O)2O56]}·24H2O因其高聚合度而改变了单个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并且该化合物是一种热稳定性高的微孔材料。  相似文献   

5.
李晨  李剑峰  段武彪  刘博 《发光学报》2016,37(2):158-164
合成了新型尾式5-(2-(α-咪唑基间甲基苯甲酰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H2TPP-Bz Im)及其Fe、Co、Zn配合物,并用核磁、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吸收、荧光分析、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化合物的光电性质。结果表明,与四苯基卟啉(H2TPP)相比,该尾式卟啉及其配合物的紫外和荧光光谱均出现较明显红移。Fe和Co卟啉的循环伏安曲线表明不仅发生了卟啉环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发生了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多硼钒氧簇化合物Mn2[V12B16O52(OH)6](en)2(H3O)6(H2O)5(en=ethylenediamine)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1中,在ab平面上,簇单元之间通过[Mn(H2O)2]2+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另外,层与层之间在c方向上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空间结构。此外,对化合物1的谱学性质进行了红外光谱、磁和热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紫外-可见固体漫反射光谱分析,探讨了其结构与谱学性质的关系。磁微扰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表明B—O,V—O—V和Mn—O—B的伸缩振动对于磁场的变化比较敏感,热微扰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表明B—OH,B—O,V—O—V和Mn—O—B的伸缩振动对热微扰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Ni3V2O8催化性能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微波加热,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了Ni3V2O8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XRD,H2-TPR,XPS,TEM和电导等技术表征,分析研究了Ni3V2O8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ODH)制丙烯催化性能与其表面物种的关系.XRD,TEM和电导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得的Ni3V2O8催化剂晶粒均匀,平均粒径为30 nm,具有p-型半导体性质.TPR和XPS实验结果显示Ni3V2O8催化剂中,晶格氧可以较容易转换成未完全还原氧,使催化剂内各种价态的钒之间易于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形成氧缺位,从而催化剂的表面含有较多未充分还原氧物种O-和V4 物种.催化活性结果显示当丙烷的转化率为18.60%,丙烯选择性达到60.02%,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比文献报道的NiO和Ni3V2O8共存催化体系中的丙烯选择性高,说明Ni3V2O8催化剂中存在未充分还原的O-和V4 物种有利于提高丙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Tl(Ⅲ)-Cu(Ⅱ)-EDTA-H2O2-DPC体系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在弱酸性介质中 ,Tl(Ⅲ ) Cu(Ⅱ ) EDTA H2 O2 DPC体系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该体系的反应机理是基于Tl(Ⅲ )置换出Cu(Ⅱ ) EDTA络合物中的Cu(Ⅱ ) ,Cu(Ⅱ )催化H2 O2 氧化二苯碳酰二肼生成二苯卡巴腙 ,然后Cu(Ⅱ )与二苯卡巴腙络合 ,生成有色络合物被氯仿萃取 ,在有机相中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550nm。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铜配合物[Cu(phen)(SA)_2]·H_2O(phen=1,10-邻菲啰啉,SA=水杨酸),并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DNA粘度滴定实验,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SA的羧酸根离子与Cu~(2+)单齿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与Cu~(2+)呈双齿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在0.489 V/0.050 V处呈现一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并且中心Cu~(2+)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可观察到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但是红移现象不明显,氧化还原峰的电流减小,峰电位发生正移,并且DNA的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大。结论认为,配合物以嵌插方式与DNA发生作用形成1∶1的复合物,但插入程度较弱(结合常数为1.55×10~4L·mol~(-1))。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稀土Eu与谷氨酸(Glu)、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三元固体配合物,对其进行了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的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Eu(Glu)3phen]Cl3·2H2O,用IR、循环伏安等研究了此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1.
任群翔  封丽 《光谱实验室》2002,19(4):445-447
本文利用极谱和循环伏安的方法研究了杂多酸盐 K3 H2 [Si V Mo2 W9O4 0 ]· 10 H2 O及其一电子杂多蓝 K4 H2 [Si V Mo2 W9O4 0 ]· 12 H2 O和杂多酸盐 K4 H3 [Si V3 W9O4 0 ]· 13H2 O及其两电子杂多蓝 K4 H5[Si V2 V W9O4 0 ]· 11H2 O的氧化还原性质 ,利用 TG- DTA曲线分析了这 4种物质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多酸盐被还原为杂多蓝后 ,氧化能力有所降低 ,但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Ca-Si-O干凝胶前驱体中添加Si3N4的方法于非还原气氛下合成了含N固溶体Ca2Si(O4-xNx):Eu2+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显示,Si3N4与前驱体的混合物在非还原气氛(纯氮气)下于1100℃焙烧后获得含N固溶体Ca2Si(O4-xNx):Eu2+荧光粉,特别是其中Eu3+被还原为Eu2+,产物的晶体结构与β-Ca2SiO4相一致.Ca2Si(O4-xNx):Eu2+能够被270—400 nm范围内的紫外线有效激发,其发射光谱呈宽带发射.随着N含量的增加,发射峰出现一定程度红移(501—504 nm),而且发光强度显著提高.当Eu2+浓度为0.25 mol%时发光强度达最大值,浓度超过0.25 mol%时,发光强度显著降低,出现浓度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对O_2,H_2O单独吸附和共吸附在Au_(38)团簇上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结构,能量和电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O_2倾向于吸附在edge位,H_2O则倾向于吸附在top位.Au(100)表面较之Au(111)表面更有利于O_2,H_2O的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H_2O和O_2共吸附研究表明,H_2O的存在促进了O_2的吸附.Mulliken和分态密度(PDOS)分析得出:在共吸附中,H_2O将部分电子转移给了O_2,促进了O_2的活化与解离,并生成了类似H_2O_2的中间态,从而为催化氧化反应提供了O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制备了c轴取向的高质量YBa2(Cu1-xZn)3O7-δ(x=0, 0.01, 0.02)外延薄膜.超导临界温度随Zn掺杂量增加而较快地下降,与单晶样品的结果相符.在强磁场下的输运测量发现YBa2(Cu1-xZn)3O7-δ系列样品在Tc附近均出现反常的Hall电阻率符号反向,但其Hall电导率σxy随磁场的变化关系与氧欠掺杂的YBa2Cu3O6.66存在很大差异,说明Zn掺杂和氧掺杂对混合态中的磁通涡旋性质的影响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王涛  陈建峰  乐园 《物理学报》2014,(20):297-303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了I掺杂金红石Ti O2(110)表面的形成能和电子结构,分析了不同掺杂位置的结构对Ti 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计算表明,氧化环境下I最容易替代掺杂表面五配位的Ti,而还原环境下最容易替代掺杂表面的桥位氧.I替位Ti或I替位O都能降低禁带宽度,可能使Ti O2吸收带出现红移现象或产生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其中I替位桥位氧的禁带宽度最小.吸收光谱表明,I掺杂不仅能提高Ti O2可见光响应,同时可增加紫外光的吸收能量,提高其可见光及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净化烟气中NO2和Hg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技术,本文对脉冲介质阻挡放电条件下的NO/O2/N2/Hg0体系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对高能电子参与N2、O2和H2O电离解速率常数采用碰撞反应截面方法求取,模拟预测了活性自由基元(O、OH)、和Hg0等组分在反应器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可以有效地脱除烟气中的NO,并促进单质汞的氧化;脉冲电源特性对脱除效率有明显的影响,电源纳秒级脉冲峰宽时间越长,电源脉冲放电频率越高, NO净化及单质汞的氧化效率越好.  相似文献   

17.
以对苯二甲酸(H2BDC)为配体,以锌为中心离子,采用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一维结构的金属配合物[Zn(BDC)(H2O)2]纳米晶,将化合物分散到不同浓度的8-羟基喹啉(8-Hq)溶液中,得到系列配位聚合物[Zn(BDC)(H2O)2-2x·(8-Hq)x]。分别用FT-IR和XRD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固态发光性质研究显示:[Zn(BDC)(H2O)2]及其配位聚合物具有强的发光,配位聚合物随着8-Hq量的增加,其发光发射光谱有规律地红移,表明该配位聚合物能够通过改变8-Hq与骨架材料间的量的比实现对材料发光性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快速扫描伏安法是一种可以用来区分氧化/还原,吸附/脱附反应的有效工具. 这里,我们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一种相对浓度较低的反应物溶液中,利用不同的电位扫描速率(相对于扩散速率),可以得到电极表面的吸附/脱附过程的等温线. 本文将以醋酸根在酸性溶液中在Pt(111)上吸附作为例子,并将此方法扩展到复杂的甲酸氧化反应机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uⅡ(BTAH)2(NCS)2]·2H2O晶体.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i,晶胞参数为a=0.64174(6)nm,b=0.83749(8)nm,c=0.92831(5)nm,a=71.982(5)°,β=72.522(6)°,γ=77.068(4)°.通过UV-VIS-NIR反射光谱研究了其光学性质,能隙值为2.5eV,吸光系数(ε)为0.0294μm-1.  相似文献   

20.
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门电场对一系列有机单分子结的电输运性质的影响. 结果显示,含有氧化还原中心并且在门电场方向具有较大电偶极矩的分子结能够对门电场有显著响应. 2,5-二甲基噻吩二硫醇的伏安特性显示了类似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性质. 这一独特的伏安特性可以从能级、耦合能以及原子电荷随门电场的演化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