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的水性聚氨酯作为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在乳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FT-IR、DSC、TGA、接触角、力学等表征手段,对乳液及其乳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还着重探讨了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的含量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材料具有预期结构,并且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氟单体的引入使乳胶膜的表面能大大降低,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防粘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异丁基甲酮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溶液聚合制得了均一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防粘剂,并研究了其表面性能。结果表明: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共聚物的表面能,提高了共聚物膜的硬度、耐水、耐碱、耐溶剂等性能。当加入ω(氟单体)为30%时,表面能降低至14.7 mN/m,低于有机硅类防粘剂的表面能,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膜与压敏胶的的剥离力较低,剩余粘附率为93.2%,该共聚物膜的防粘等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李晓艳  仇伟  李欣欣  韩哲文 《化学学报》2011,69(12):1425-1430
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为单体,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方法合成含氟嵌段共聚物,同时以常规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相似组成的无规共聚物.采用溶剂挥发成膜方法成膜,研究共聚物组成与结构对膜表面形貌和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单体的引入改变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溶解性能和成膜性能,使用常用溶剂就可...  相似文献   

4.
陈建福 《广州化学》2010,35(4):24-28
采用种子溶胀乳液聚合法,以水性聚氨酯为种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制备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含量对复合乳液的T型剥离、胶膜的硬度、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含量的增加,复合乳液的T型剥离强度、胶膜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大,胶膜的耐水性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适宜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用量为3%。  相似文献   

5.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四元体系的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并对其稳定性、流变性等进行了测试,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及其含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符柳娃  苏嘉辉  严佳进  张婷  杨妍  刘晓暄 《应用化学》2018,35(12):1434-1441
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将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FM)与丙烯酸酯类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进行乳液共聚,再将羟基螺吡喃(SPOH)与乳液进行物理共混,制得光致变色含氟丙烯酸酯乳液。 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丙烯酸正丁酯(n-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软硬单体的质量比,SPOH的用量对聚合反应和乳胶膜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加入含氟单体后乳胶膜与水、油的接触角提高,热稳定性提高;加入SPOH的质量分数为1.25%时,乳胶膜具有较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无皂含氟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成甲基丙烯酸全氟辛酰氧基乙酯(FA)基础上,用半连续法制备了无皂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当乳液的粒径在100~200 nm、ζ电位大于40 mV时,乳液较稳定。阳离子亲水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在含氟丙烯酸酯中质量分数为0.10~0.18、固含量小于20%时乳液的稳定性好,且随DMC含量的增加稳定性提高;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的附着力与耐磨性好,乳胶膜的透湿率随DMC的增加而增加。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膜表面自由能下降;经160℃热处理后膜发生了交联,表面自由能为18 mN/m,与聚四氟乙烯(PTFE)的表面能相近,DMC含量对膜表面自由能影响不大。XPS分析也表明膜表面氟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混合乳化剂,制备了粒径为40-50nm的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FMA8)-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MA)共聚物乳液。通过DSC、、FTIR、^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乳液的稳定性、乳胶膜的吸水性和耐溶剂性以及全氟单体的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及其膜表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OP 10混合乳化剂 ,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 (FMA8)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 甲基丙烯酸 (MAA)共聚乳液 .通过DSC、FT IR、1 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JZHY 180界面张力仪研究了共聚乳液膜表面的性质 ,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全氟单体含量的增加 ,共聚物膜的表面能显著降低 ,当全氟单体的含量达到 2 5wt %时 ,其表面能降低到 19 74mJ m2 .X ray光电子能谱(XPS)对共聚物表面原子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 ,共聚物表面氟的含量远高于其平均含量 ,证明了含氟基团的趋表现象 .经退火处理 ,共聚物膜表面的氟含量增加 ,表面自由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然后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不外加乳化剂的条件下,运用物理共混、化学复合和化学共聚三种方法对该水性聚氨酯乳液进行改性研究.用FTIR技术对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的结构进行了对比与表征;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DSC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共聚的改性方法对原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的改良效果最好,能够得到稳定且综合性能较优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