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互联系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双线,以低频线缆耦合通道中比较典型的平行双线为研究对象,针对互联系统单端为非线性受试设备的电磁辐射敏感度进行实验研究。讨论了典型互联系统辐射与注入的等效以及在高场强下的外推条件,对所选非线性器件是否满足实验要求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大电流注入法等效替代强场连续波电磁辐射的实验结果,并对辐照时天线极化方式不同以及有无大电流注入探头对辐射与注入等效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同轴电缆连续波电磁辐照的终端负载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设备互连电缆在连续波电磁辐照条件下的耦合响应规律,以典型射频同轴电缆为受试对象,将电缆终端连接的设备(系统)等效为负载,通过对其进行连续波电磁辐照效应试验研究,分析了受试电缆长度、终端负载状态等对同轴电缆终端负载响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同轴电缆对电磁辐照响应具有选频特性,终端负载响应电压的峰值出现在电缆相对长度为1/2整数倍的频点;同轴电缆受到连续波电磁辐照后,感应皮电流通过转移阻抗转化为芯线与屏蔽层之间的差模感应电压,而这一感应电压源的内阻就是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同轴电缆终端负载阻值的变化不会对其连续波辐照响应曲线的变化规律产生影响,终端负载与等效感应电压源内阻上的电压响应满足分压原理; 同轴电缆皮电流处于谐振状态时,两波节之间的分布感应电压同向,可等效为一个感应电压源,对同轴电缆终端负载响应起直接作用的电压源是最靠近终端负载的等效感应电压源。  相似文献   

3.
对电缆X射线辐照非线性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电缆X射线辐照的物理过程,针对同轴电缆和屏蔽多导体电缆,建立了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二维电缆模型诺顿等效电流源计算方法,着重描述了二维模型下电缆介质辐射感应电导率效应求解方法,模拟了电缆X射线辐照非线性效应,给出了诺顿等效电流源非线性响应规律,并依据物理过程进行了合理性分析。模拟结果显示,由于辐射感应电导率的存在,随着X射线注量的增加,电缆响应幅度会存在明显的饱和现象。对特定类型的电缆,响应电流随着X射线注量增加,依次出现3个时间位置不同的电流峰值。  相似文献   

4.
任仕召  魏光辉  潘晓东  赵凯  杜雪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5):053005-1-053005-6
为掌握雷达装备在带内连续波辐射下的效应规律、揭示带内连续波对雷达的干扰作用机理,以某型频率步进雷达为受试对象,采用全电平辐照法对其进行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研究。带内单频点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受试雷达在带内连续波辐射能量作用下,出现测距不准、目标回波电平受到压制等效应。测距误差随辐射干扰功率的增加不规则地变化,而目标回波电平随辐射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带内单频连续波辐射敏感度试验结果表明,受试雷达对带内电磁辐射能量非常敏感。在给定试验条件下,最小只需要0.32 V/m(频差为-0.1 GHz时)的辐射场强就能对受试雷达造成有效干扰。辐射频差超过±0.16 GHz后,临界干扰场强开始急剧增加,受试雷达的连续波电磁辐射效应表现出明显的选频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报告介绍了雷达前端射频装置的基本组成、特性、工作原理和性能,提出了微波效应实验方法,通过注入法和辐照法的研究,摸索雷达前端射频装置的效应规律和效应阈值。对雷达前端射频装置进行了微波效应实验研究,即采用注入法,将低功率的微波直接注入雷达前端电路和它的单元器件,或采用辐照法近距离辐照雷达前端,模拟微波对它的作用,而摸索雷达前端射频装置的微波效应规律。微波脉冲对射频装置造成损伤,应是在微波脉冲作用下,使射频装置不能完成其正常功能。射频装置的功能受损,体现为系统增益下降。  相似文献   

6.
崔志同  陈伟  董亚运  聂鑫  吴伟  刘政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6):063003-1-063003-6
为解决GJB151B CS115电缆束注入脉冲传导敏感度测试项目中的试验设计、效果预估等问题,在介绍不同类型受试线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电路模型的基础上,仿真分析了试验设置中的各项因素(线缆设置、末端负载等)对注入到受试设备端口耦合电流/电压的影响,得到了CS115试验设置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给出了应用电路仿真开展CS115试验设置分析和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电流注入探头应用于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电磁辐射试验时阻抗容易发生非线性变化的问题,通过分析大电流注入的方式,对现有的商品化电流探头进行了线性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注入功率增大,不同频点的线性误差也随之增大。提出了研制大功率高线性度电流探头的方案,进行研制并通过了测试。自行研制的电流注入探头最大耐受功率可达500 W,插入损耗随注入功率变化具备良好的线性度0.3 dB @ 1?500 W,可以满足开展大电流注入等效强场电磁辐射效应试验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地面定点验证法和飞行实验法测量机载可见光侦察系统最大探测距离的缺点和局限性,在地面定点验证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机载可见光探测距离地面等效替代实验方法,避免了飞行实验带来的实验费用高、风险大的缺点,并通过飞行实验对探测距离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等效替代实验方法合理可行,实验效费比高、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可见光侦察设备性能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γ射线及质子辐照导致CCD光谱响应退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林  李豫东  郭旗  汪朝敏 《发光学报》2018,39(2):244-250
光谱响应是表征CCD性能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辐射环境对CCD光谱响应产生影响的规律及物理机制,开展了不同粒子辐照实验,对CCD光谱响应曲线的退化形式及典型波长下CCD光响应的退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辐射效应对CCD光谱响应的影响可以分为电离总剂量效应和位移效应导致的退化,本文从这两种辐射效应出发,采用60Co-γ射线及质子两种辐照条件,研究了CCD光谱响应的退化规律。针对460 nm(蓝光)和700 nm(红光)等典型CCD光响应波长,从辐射效应导致的损伤缺陷方面分析了CCD光谱响应退化的物理机制。研究发现,在60Co-γ射线辐照时CCD光谱响应曲线变化是由于暗信号增加导致的,而质子辐照导致CCD对700 nm波长的光响应退化明显大于460 nm波长的光响应,且10 MeV质子导致的损伤比3 MeV质子更明显,表明位移损伤缺陷易导致CCD光谱响应退化。结果表明,电离总剂量效应主要导致CCD光谱响应整体变化,而位移效应则导致不同波长光的响应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80 nm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下的器件沟道长度对总剂量辐照效应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如辐照偏置、器件结构等不变的情况下, 氧化层中的陷阱电荷决定了辐照响应. 浅沟槽隔离氧化层中的陷阱电荷使得寄生的侧壁沟道反型, 从而形成大的关态泄漏电流. 这个电流与沟道长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沟道长度越短, 泄漏电流越大. 首次发现辐照会增强这个电流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 从而使得器件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11.
潘晓东  魏光辉  万浩江  卢新福  赵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7):073002-1-073002-7
针对部分电子设备通过国军标所规定的电磁兼容试验考核后,在实际训练、作战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电磁不兼容等现实问题,在对现行标准中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几年在电子信息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方面的技术积累,探讨了测试过程中未寻找受试设备敏感接收方向、带内频点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缺失以及多辐射源共同作用导致受试设备敏感度阈值显著降低等几个方面对电子信息装备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解决上述相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探讨了强场电磁辐射效应试验技术及电子设备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评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纪凯夫  魏光辉  潘晓东  胡德洲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1):013205-1-013205-6
为解决均匀场与混响室内辐射敏感度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差的问题,利用统计学理论对混响室内场强直角分量及天线接收功率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理论推导出基于受试设备干扰概率的混响室条件下临界辐射干扰场强计算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以ETS 3142E型天线为受试设备分别在混响室及均匀场中进行临界辐射干扰场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计算模型得出的临界辐射干扰场强值与均匀场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可控制在2 dB以内,可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辐射敏感度测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开关电源及通信电台进行带外连续波强场干扰试验,发现带外强场干扰会使电台重启。其主要原因是带外连续波干扰导致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下降,当供电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电台关闭。取消干扰,开关电源又能正常工作,电台会自动启动。以开关电源和通信电台作为受试设备,其对20~100 MHz频率范围内的连续波干扰的敏感程度不同,对70 MHz左右的干扰频率最为敏感,而70 MHz的半波长恰好与线缆长度相近,说明线缆是干扰的主要耦合通道。电台作为用频装备,在干扰试验中对敏感频点和临界干扰场强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电台的机壳对20~100 MHz的干扰屏蔽效果较好,所以不会影响试验结果,将电台替换为50 负载,试验规律相同。干扰在20~100 MHz频率范围内,通过对开关电源的输出线和输入线分别屏蔽的干扰试验可知,输出线相比于输入线更容易引入干扰,并且电台与电源共地,能够提高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受试设备的敏感规律不变,电台浮地会大大降低临界干扰场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混响室条件下进行辐射敏感度测试时电磁环境场强难以度量的问题,分析了混响室内电场强度的统计特性,理论推导了有损混响室内场强空间相关系数表达式,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表达式的正确性。根据表达式得出有损混响室内相对距离大于半波长的两点间场强相互独立的结论,并由此推断出,混响室内环境场强测试位置与受试设备(EUT)距离应大于0.5倍波长,且应以此作为测量位置选取准则。采用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相对误差随测试点与EUT间相对距离的变化规律,对该准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测试点与EUT相对距离大于0.5时,相对误差能够保证在1.5 dB以内,可应用于实际混响室环境场强测试。  相似文献   

15.
红外搜索设备作用距离等效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光电探测设备作用距离的大小除与设备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制约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能见度距离以及目标特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判定红外光电设备作用距离是否合格是目前靶场试验中突出的问题,因为考核现场很难造就标准环境(规定环境)和使用真实目标。本文利用传统的作用距离计算公式对红外光电探测设备作用距离进行计算.并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对真实目标光学辐射特性进行实际测量,使计算公式的主要参数得到量化。根据红外光电设备在标准条件下所规定的作用距离要求,计算在现场试验条件下应达到的作用距离,即等效距离,以此判定红外光电设备在实际试验中所获得的实测作用距离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6.
When ground-state atoms are accelerated through a high Q microwave cavity, radiation is produced with an intensity which can exceed the intensity of Unruh acceleration radiation in free space by many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reason is a strong nonadiabatic effect at cavity boundaries and its interplay with the standard Unruh effect. The cavity field at steady state is still described by a thermal density matrix under most conditions. However, under some conditions gain is possible, and when the atoms are injected in a regular fashion, squeezed radiation can be produced.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根据LED灯瞬态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其表面温度的实际数值测定来推算LED灯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快速测定方法。基于对流热平衡理论,设计了一种可以在较高表面换热强度条件下进行测试的装置,通过实验测定LED灯上下表面的温度,结合曲线拟合对实测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得到较宽范围内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简单、实用,测试时间较短(实验准备与数据测定大约需要30 min),测试精度较高(数据拟合误差不高于0.2%),可靠性强,可以用于工程热设计等多种相关发热体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