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了新显色剂5-(4-苯乙酮基偶氮)-8-羟基喹啉(p-AAHQ)与Zn(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PH4.0-5.5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1:2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ε=1.01×10^5,含Zn(Ⅱ))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采用氟化钾-磷酸盐混合掩蔽剂,方法用于人发、面食和黄连不微量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2H4在间-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铁(Ⅲ)、钴(Ⅱ)、锌(Ⅱ)和镍(Ⅱ)配合物[MTP(о-NO2)TBP,简称MTBP]修饰石墨电极上的催化电氧化反应,测得该系列金属四苯并卟啉的催化活性的顺序为Co(Ⅱ)TBP>ClFe(Ⅲ)TBP>Ni(Ⅱ)TBP>Zn(Ⅱ)TBP≈石墨,考察了Co(Ⅱ)TBP和ClFe(Ⅲ)TBP催化联氨电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H^-和N2H4在C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以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为指示剂,在阳离子表活性剂CPC存在下荧光猝灭间接测定Br^-的新方法。在0.6mol/LH2SO4介质中,Br^-和BrO3^-反应生成Br2,Br2与DBH-PF(λem=520nm)生成红色化合物,使体荧光猝灭。Br^-含量在0.25-6.25μg/25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5μg/25mL。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合成海  相似文献   

4.
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系统研究了β-CD对Zn(Ⅱ)-m-BrTPPS4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提出了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锌的分光光度新方法。显色体系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57×10^5L.mol^-^1.cm^-&1,Zn(Ⅱ)的浓度在0-5μ/25mL符合比定律。应用本法于发,铝合金等试样中锌的测定,回收率及方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5-(2,6-二溴-4-硝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研究了在Tween-80增容了新试剂与Zn^2+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7×10^4L.mol^-1.cm^-1,Zn(Ⅱ)度在0~1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用人发中微量锌的直接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三元体系Y(ClO4)3.3H2O-B15C5-CH3OH在25℃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在25℃生成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4Y(ClO4)3.3B15C5.12H2O.12Ch3OH(I),Y(ClO4)3.2B12C5.3H2O.Ch3OH(Ⅲ),其中配合物(I)和(Ⅱ)是溶解不一致化合物。在甲醇溶剂中,分离制备了配合物(Ⅲ),在69-  相似文献   

7.
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Ⅱ)的合成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在强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由“分子碎片”与锌盐通过模板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一组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配合物(Zn(RO)8NPc,其中R=C4H9、C8H17、C12H25,NPc=C48H16N8)。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三元体系Y(ClO4)3·3H2O-B15C5—CH3OH在25℃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在25℃生成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4Y(ClO4)3·3B15C5·12H2O·12CH3OH(Ⅰ)、Y(ClO4)3·B15C5·3H2O·1.5CH3OH(Ⅱ)与Y(ClO4)3·2B15C5·3H2O·CH3OH(Ⅲ),其中配合物(Ⅰ)和(Ⅱ)是溶解不一致化合物.在甲醇溶剂中,分离制备了配合物(Ⅲ),在69—72℃下干燥得到配合物Y(ClO4)3·2B15C5·3H2O.利用IR光谱、电导测量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2,3,7-三羟基-9-(3,5-二溴-4(2′,4′二羟基)苯偶氮)苯基荧光酮(DBARPF)是一种新的荧光酮类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于pH9.0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与Mn(Ⅱ)形成稳定的三元胶束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Mn(Ⅱ)的浓度在0~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拟定方法于钢铁样品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催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2H4、C2H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2和NaZnHZSM-5与ZnO/SiO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2H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2-(2-(6-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Me-BTAEB)与Fe(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新试剂与Fe(Ⅱ)在弱酸性介质中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Fe(Ⅱ):6-Me-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3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0×10^5L.mol^-1.cm^-1,Fe(Ⅱ)浓度在每25mL0~10μg范围的内服从  相似文献   

12.
以乙烯、乙烷为探针反应分子,以混合不同锌含量的ZnO/SiO_2,与HZSM-5为催化剂,在不同处理条件与不同混合方式(直接混合或机械研磨)下研究高温焙烧的俗化剂对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含量的Zn/HZSM-5上C_2H_4、C_2H_6的芳构化反应及NaHZSM-5与ZnO/SiO_2和NaZnHZSM-5与ZnO/SiO_2混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C_2H_4芳构化反应。发现Zn/HZSM-5是一种双功能催化剂,乙烯、乙烷芳构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与Zn/HZSM-5的双中心Zn ̄(2+)和B酸的相互匹配有密切关系,B酸和Zn ̄(2+)存在最合适匹配。而NZSM-5与ZnO/SiO_2合催化剂高温焙烧后具有Zn/HZSM-5的双功能性,HZSM-5与ZnO/SiO_2在高温下发生了固相反应。  相似文献   

13.
4—(H酸偶氮)—1—苯基—3—甲基吡唑酮光度法测定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新试剂4-(H酸偶氮)-1-苯基-3-甲基吡唑酮(HAPMP)与铝的显色反应,在pH4.6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HAPMP和Al(Ⅲ)反应生成2:1红色络合物,铝的含量在0 ̄3.5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天然水样中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以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为指示剂,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PC存在下荧光猝灭间接测定Br ̄-的新方法。在0.6mol/LH_2SO_4介质中,Br ̄-和BrO反应生成Br_2,Br_2与DBH-PF(λ_(ex)=495nm,λ_(em)=520nm)生成红色化合物,使体系荧光猝灭。Br ̄-含量在0.25~6.25μg/25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5μg/25mL。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合成海水样品中Br ̄-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简称NTB)及一水合硝酸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锌(Ⅱ)C26H23N9O7Zn。由红外光谱分析得出锌(Ⅱ)与配体中的氮发生配位。其单晶体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2d(NO.122),晶胞参数为a=22.349(3)b=22.349(3)c=22.255(4)。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R=0.061。分子由NTB和锌(Ⅱ)及一分子水、两个硝酸根组成。整个分子呈现不规则的C3v对称特点,配合物中锌(Ⅱ)的配位构型为扭曲的三角双锥。  相似文献   

16.
魏永巨  李克安 《分析化学》1994,22(2):183-185
本用双系列线性回归法研究了Pb(Ⅱ),Zn(Ⅱ)与5-Br-PADAP的络合反应,发现在pH5-6.5,30%乙醇溶液中,Pb(Ⅱ)与5-Br-PADAP形成1:1络合物,Zn(Ⅱ)主要形成1:2络合物。两种络合物的稳定常数(1gβ)分别为11.17,22.31,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75,550nm,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01×10^4,1.34×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17.
杨素苓  毛桂杰 《合成化学》1997,5(4):408-411
在强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的醇溶剂中,利用“分子碎片”(4-硝基邻苯二腈)与金属离子通过模板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2,9,16,23-四硝基酞菁镍(Ⅱ)配合物(简称TNPcNi,Pc=C32H12N8),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在DMSO、DMF、Py、CH2Cl2和C6H12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8.
铜(Ⅱ)和锌(Ⅱ)分别在0.1mol/L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pH6.5)和0.25mol/LNH4Cl溶液中,与氟哌酸形成良好的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分别为-0.26V和-1.28V(vs.SCE),络合比分别为1:3和1:2,峰电流与铜(Ⅱ)和锌(Ⅱ)的浓度均在4.0×10^-7~5.0×10^-6n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7.0×10^-8和5.0×10^-8mo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显色剂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NBTNPT)与锌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TritonX-100存在下,pH10.1~10.8的Na2B4Or-NaOH缓冲溶液中,Zn^2+与试验能形成1:2的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46nm,同时在528nm处配合物表现有最大负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7.03×10^4L.mol^-1.cm^-1和ε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配阴离子「Fe(CN)5」^4-还原trans-「Co(en)2(ImH0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l.L^-1,trans-「Co(en)2(ImH)2」^3+/「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为Q1p=98.9mol^-1.L,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K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