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气相色谱和Mossbauer谱研究了K_3[Fe(C_2O_4)_3)负载在HZSM-5和HY沸石上的性质和热分解。实验表明这两种沸石对负载的K_3[Fe(C_2O_4)_3)有明显的不同作用。K_3[Fe(C_2O_4)_3]/HZSM-5仅部分消失K_3[Fe(C_2O_4)_3]的分解特征,氢气中的还原产物为a-Fe,而K_3[Fe(C_2O_4)_3/HY在500℃时的固相产物为不易还原的高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4.
K_2Co〔Fe(CN)_6〕·H_2O和Co_3〔Fe(CN)_6〕_2·7H_2O的热分解经过脱水、放出(CN)_2和HCN或C≡N~-键断裂,最终固相产物中有铁钴合金生成。CN~-的多重键在加氢时断裂,生成NH_3和CH_4。以CN~-作为加氢反应的探针,考察了C≡N~-键在金属双端基间的配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Go(OAc)_2·4H_2O、Ni(OAc)_2·4H_2O、Cu(OAC)_2·H_2O、Zn(OAc)_2·2H_2O与8-羟基喹啉在室温(准室温≤40℃)条件下的固-固相化学反应.讨论了反应物结构对固相反应的影响.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相应的配合物Co(oxin)_2·2H_2O、Ni(oxin)_2·2H_2O、Gu(oxin)_2、Zn(oxin)_2·H_2O.经失重测定,元素析,IR,XRD,DTA测定,确定了固相产物的组成.与液相合成方法比较,固相反应合成配合物不用溶剂,产率较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红外、紫外可见漫反射、X 射线粉末衍射和四极质谱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四氰合镍酸钾一水合物与草酸、丙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己二酸的固相反应,发现 K_2[Ni(CN)_4]·H_2O 与一些固体酸在室温下就发生反应,生成 Ni(CN)_2·xH_2O,并放出 HCN 气体.由产物与反应物相对含量大小,得到固体有机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草酸二水合物>丙二酸>反丁烯二酸>丁二酸>己二酸。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继不久前McCarronⅢ自MoO_3·2H_2O和吡啶制得了[(C_5H_5N)_2MO_ 8O_(26)]~(4-)之后,我们通过粉状白钨酸与吡啶水溶液反应成功地制备了一种无色的晶体(C_5H_5NH)_4[(C_5H_5N)_2W_(12)O_(38)]·6H_2O。从反应混合物中还分离到一个黄色的副产物,其组成经分析为(C_5H_5N)_(0.85)·WO_3。与Johnson用黄钨酸制备的层状化合物(C_5H_5N)·WO_3属同一物相。粉状白钨酸在无水吡啶中放置两周后可得到另一种化学式为(C_5H_5NH)HW_4O_(13)·3H_2O的吡啶化合物,经IR和DTA研究可初步说明该化合物与粉状白钨酸(微晶态)之间的联系,并因此推测白钨酸的组成可能为H_2W_4O_(13)·nH_2O。  相似文献   

8.
张卫华  忻新泉 《化学学报》1996,54(4):368-373
本文研究室温下[Fe(bpy)3](ClO4)3.3H2O和[Fe(phen)3](ClO4)3.H2O分别与Na2S2O3.5H2O发生的固-固相氧化还原反应。用Mossbauer谱、XRD、IR、UV漫反射谱、元素分析、TG-DTA和磁化率测定等手段表征了反应24h后的固相产物,报道了[Fe(bpy)3](ClO4)2的结晶学数据。结果表明, 室温下反应速度快, 反应进行完全。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商业预还原的维氏体(Fe_(1-x)O)氨合成催化剂为载体,采用Fe(NO)_3·9H_2O和H_2C_2O_4·2H_2O进行原位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铁或微米铁修饰的铁基氨合成催化剂,并通过XRD、SEM、TG-DTG、H_2-TPR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NO)_3·9H_2O和H_2C_2O_4·2H_2O室温固相反应完全生成产物Fe_2(C_2O_4)_3·5H_2O,且产物分散于载体维氏体催化剂表面.通过纳米铁-微米铁的修饰,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有很大提高且稳定性好.催化剂活性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负载量5%时催化活性最好,反应器出口氨浓由450℃(12.4%)、425℃(11.0%)、400℃(9.4%)分别提升至450℃(15.6%)、425℃(14.8%)、400℃(13%).通过一步简单的修饰,维氏体催化剂的氨合成活性提高约25%~38%.由于焙烧和还原,生成的Fe_(1-x)O或铁粒子与铁催化剂表面发生强相互作用,因此,反应过程中纳米铁或微米铁粒子能稳定存在,催化剂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Mssbauer谱等手段,研究了硝普钠与锰(Ⅱ)、钴(Ⅱ)、镍(Ⅱ)、铜(Ⅱ)氯化物在氢气氛中的固相反应,发现过渡金属盐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硝普钠的分解方式,其中GuCl_2·2H_2O与硝普钠室温时就反应生成Gu[Fe(GN)_5NO]·xH_2O;在较高温度下,GoCl_2·6H_2O和NiGl_2·6H_2O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催化了硝普钠迅速分解;而氯化锰与硝普钠的固相反应与纯配合物较为接近。探讨了第一步反应可能的机理,并计算了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Mo_4(μ_(3-)O)_2O_4Cl_2(O_2CC_6H_5)_6和Mo_4(μ_(3-)O)_2O_4Cl_2(O_2CC_6H_4CH_3)_6·2C_6H_5Cl四钼簇合物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的循环伏安特性、电子吸收光谱、固体粉末样品的表面光电压谱和光声光谱。讨论Mo_2(V)结构单元中弱M—M键的特性,认定了Mo—Mo键前线区域轨道的对称标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La(NO_3)_3·4H_2O-B_(12)C_4-CH_3CN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发现有一条覆盖范围较大的溶解度曲线与组成为La(NO_3)_3·B_(12)C_4·4H_2O的固相相对应。用合成方法制得了配合物La(NO_3)_3·B_(12)C_4·2H_2O,通过化学分析、气相色谱、分光光度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DSC和TG等研究了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Co(Ac)_2·4H_2O,Ni(Ac)_2·4H_2O,Ca(Ac)_2·H_2O与5个有代表性Schiff碱的低热(<70℃)固相化学反应。通过上述固相反应合成了9个钴、镍、铜的Schiff碱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DTA等测定,确定了固相合成产物组成。讨论了配体的结构及Co(Ac)_2·4H_2O、Ni(Ac)_2·4H_2O、Cu(Ac)_2·H_2O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对固相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判断文献中所载(Ⅰ)、(Ⅱ)、(Ⅳ)、(Ⅴ)、(Ⅵ)(见前)五种钴铬合盐是否存在,我们用“湿固相法”在40°和50℃研究了[Co(NH_3)_5C_2O_4]C_2O_4—H_2C_2O_4—H_2O体系。结果证明,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只形成(Ⅰ)盐:[Co(NH_3)_5C_2O_4]_2C_2O_4·4H_2C_2O_4,其余四种均不存在。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上述体系在较高和较低温度下的情形以便作出较为广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Y(NO_3)_3-H_2O二元体系属转熔型,它的平衡固相分别为Y(NO_3)_3·6H_2O、Y(NO_3)·5H_2O和Y(NO_3)_3·4H_2O。在Y(NO_3)_3·6H_2O相区内,Y(NO_3)_3·5H_2O的介稳现象是明显的。过饱和硝酸钇溶液在室温下结晶,常得到Y(NO_3)_3·5H_2O,而不是Y(NO_3)_3·6H_2O。本文认为,P.D.F.衍射卡所载Y(NO_3)_3·6H_2O的x-衍射数据可能是Y(NO_3)_3·5H_2O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Dy(NO_3)_33·H_2O与18C6在乙醇中配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Dy(NO_3)_3·3H_2O—18C_6—C_2H_5OH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与配合物Dy(NO_3)_3·18C6·3H_2O·C_2H_5OH的固相相对应;饱和溶液的折光率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相对应。在液相和固相中,H_2O与Dy(NO_3)_3的摩尔比均为3:1,制得配合物的组成为Dy(NO_3)_3·18C6·3H_2O。用UC、IR、DTG及TG等手段研究了该配合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磁化率、热分析、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对新合成的7种μ_3-氧桥三核锰(Ⅲ)Schiff碱配合物:Mn_3O(bzaea)_2(C_2H_3O_2)_3、Mn_3O(bzaea)_2(C_2H_3O_2)_2(NCS)、Mn_3O(bzaea)_3ClO_4·2H_2O、Mn_3O(bzaea)_2(C_2H_3O_2)_2Br、Mn_3O(bzaea)_3I·2H_2O、Mn_3O(bzaea)_2(C_2H_3O_2)_2NO_3和Mn_3O(bzaea)_2(C_2H_3O_2)_2BPh_4·3H_2O(其中bzaea~(2-)是三齿Schiff碱2-(β-羟基乙基-亚胺)-4-苯基-丁酮(4)的负二价阴离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8.
Y(NO_3)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溶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半微量相平衡法研究了 Y(NO_3)_3-3H_2O-18C_6-CH_3CN 三元体系在25℃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由两支组成:一支极短,与冠醚18C6的固相相对应;较长的一支与络合物Y(NO_3)_3·18C6·3H_2O 的固相相对应。饱和溶液的折光率曲线也由两支组成,与溶解度曲线相对应。在平衡过程的液相和固相中水和硝酸钇的摩尔比皆是3:1。对制得的固态络合物Y(NO_3)-3 18C6-3H_2O进行了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络合物的差热-热重行为表明,Y(NO_3)_3·18C6·H_2O 在72℃开始脱水,在148℃转变为4:3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考查了壳质胺,多孔玻璃和粗孔硅胶作为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免疫反应器基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HRP催化H_2Q_2氧化K_4Fe(CN)_6生成K_3Fe(CN)_6的反应,与H_2O_2和K_3Fe(CN)_6对luminol的共氧化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动注射兔疫分析的最终检测手段,由于酶促反应与化学发光反应在检测系统的不同位置进行,因而这种方法克服了已报道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不能协调酶催化和化学发光反应的最佳pH,底物与酶不能充分接触及载体对光的散射等缺点,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该方法测定HRP及其标记物检测限均可达f mol级,测定时间为1~2min,相对标准偏差为3.9%.  相似文献   

20.
在无氧无水和纯净氮气保护下,以FeCl_2,(NH_4)_2WS_4,NaS_2CN(C_2H_5)_2和(C_2H_5)_4NBr为原料,合成出了簇合物[(C_2H_5)_4N]_2{Fe_4S_4[S_2CN(C_2H_5)_2]_4}。其晶体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a=22.125(6),b=11.313(3),c=25.053(8);β=118.05(2),V=5534.2,Z=4。它具有类立方烷型核心Fe_4S_4,每个Fe原子上都有一个双硫螯合配位体S_2CN(C_2H_5)_2。Mssbauer谱、X光电子能谱及量子化学计算结果都表明,簇合物中含有两种数量相等而价态不同的Fe。提出了该簇合物生成反应的图解,报道了簇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氧化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