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本文在Ed=0.1—2.5M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Be9(d,p0)Be10(0),Be9(d,p1)Be10(3.368MeV),Be9(d,t0)Be8(0),Be9(d,α0)Li7(0)及Be9(d,α1)Li7(0.478MeV)诸反应。在Ed=0.150,0.220,0.401,0.706,1.005,1.301,1.484,1.750,2.000,2.250和2.500MeV共十一个能量上分别测量了这五群出射粒子在θL=10—155°区间的角分布。在θL=135°,Ed=0.1—2.5MeV,在θL=95°,Ed=0.1—2.2MeV,和在θL=112.5°,Ed=0.5—2.5MeV测量了Be9(d,p0)Be10的激发函数。在θL=135°和112.5°,Ed=1.2MeV,用较厚靶(100—300μg/cm2)测量了Be9(d,p0)Be10(0)反应的截面绝对值,结果为σ(p0)L=135°)=1.60mb/sr,σ(p0)L=112.5°)=1.55mb/sr。这样就得到了在此能区内,这五群出射粒子的截面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粒子鉴别系统测量了31.2MeV的α粒子在11,10B核上的(α,t)、(α,d)和(α,p)反应的角分布; 由出射粒子的能谱, 我们分别得到了剩余核处于基态和不同激发态的十个角分布. 从角分布的形状看, 在11B(α,t0)12Cg﹒s, 11B(α,d0)13Cg﹒s, 10B(α,d0)12Cg﹒s, 10B(α,d1)12C1st, 11B(α,p0)14Cg﹒s等反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后角上翘; 并且(α,t0)和(α,p0)的后角上翘的同位素效应似乎与(α, α)的反常散射的同位素效应相反.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大解析性原理,本文研究了Regge轨迹的某些性质。证明了与各粒子对应的Regge轨迹在阈能以下是能量的单调增加函数,当t→±∞时,每一轨迹的渐近极限是相同的。特别当-t0p (0)应满足不等式1/t0<α′p(0)<1/4,其中t0由αp(t=-t0)=0决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44Nd(19F,5n)布居了双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 扩展了原来已知的带结构, 并建立了一条新转动带. 通过与相邻核的比较, 讨论158Tm核中两条四准粒子带的内禀组态, 并分别指定为πh11/2\otimes νh9/2(α=+1/2)\otimes (νi13/2)2和πh11/2\otimes νh9/2(α=-1/2)\otimes (νi13/2)2 组态. 建立在πh11/2\otimes νi13/2组态上的转动带被观测到呈现持续旋称反转现象, 而前述的两条高自旋区的 四准粒子转动带也呈旋称反转. 对这两种类型的旋称反转现象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简单而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云母弯晶谱仪探测Z箍缩等离子体X射线光谱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Z箍缩等离子体辐射的X射线光谱,研制了可用于“阳”加速器上探测宽频谱范围的X射线椭圆弯曲晶体谱仪。该谱仪晶体分析器采用云母材料,椭圆焦距为1 350 mm,离心率为0.948 5,覆盖布拉格范围为30°~60°,可探测X射线波长范围为0.10~1.73 nm(0.86~1.00 nm除外),用X射线胶片接收光谱信号。探测实验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阳”加速器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谱仪获取了氩的类氢共振线Lya及其伴线、类氦共振线(1s2p1P1-1s21S0)w线及磁四级M22跃迁(1s2p3P2-1s21S0)x线、互组合跃迁(1s2p3P1-1s210)y线、禁戒谱线(1s2p3S1-1s21S0)z线和K­-a线,谱线分辨率达到564。实验证明弯晶谱仪适合于Z箍缩等离子体X射线光谱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文献中的N2H+(1-0)、H13CO+(1-0)、HCN(1-0)和HN13C(1-0)谱线数据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的化学性质和演化,发现H13CO+和HN13C的丰度受H2柱密度的影响. 由于从A阶段到B阶段这两个丰度的中值增加了近10倍,H13CO+和HN13C适合追踪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的演化. 从A到B阶段四种分子丰度增长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H13CO+、HCN、HN13C、N2H+. 结果表明进行光学薄分子谱线的高分辨率观测对于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团块的化学演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把U(2)L×U(2)R介子手征理论中对矢量介子的O(p4)计算用重求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重新研究了衰变ρ→ππ.由此得到了fρππ(p2)直到O(p)的完整表达式,并基于收敛性条件和么正性条件给出了一个重要的非微扰结论.  相似文献   

8.
利用转移反应11B(d,p)12B和12C(d,p)13C抽取12B<—>11B+n和13C<—>12C+n重叠函数的核渐近归一化常数,计算了12B和13C核中价中子密度分布的均方根半径及其在核外的几率.实验结果表明,12B的第二(Jπ=2),第三(Jπ=1)激发态和13C的第一(Jπ=1/2+)激发态为中子晕态,而13C的第三(Jπ=5/2+)激发态是中子皮态.考察了库仑势和角动量对晕形成的阻碍效应.提出了均方根半径对于有效核子分离能的统一的标度定律.  相似文献   

9.
We study the possibility to measure the elastic ΦN (Φ≡J/ψ,ψ(2S), ψ(3770), χ2c)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 in the reaction ˉp+dΦ+n sp and the elastic DD)N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 in the reaction ˉp+dD D 0 p sp. Our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elastic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can be determined for Φ momenta about 4–6 GeV/c and DD momenta 2–5 GeV/c by selecting events with p t≥ 0.4 GeV/c for Φ's and p t(p sp) ≥ 0.5 GeV/c for DD-meson production. Received: 8 November 1999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振拉曼光谱和完全活性自洽场理论计算研究了3-二甲氨基-2-甲基丙烯醛(DMAMP)光激发到S2(ππ*)态后的光物理性能.在B3LYP/6-311++G(d,p)水平计算确定了DMAMP与其三种异构体之间的基态异构化能垒,指认了振动光谱.采用涵盖紫外强吸收带的激光波长,获得了DMAMP在环己烷、乙腈和甲醇溶剂中的A-带共振拉曼光谱,含时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确定了该光谱中基频的相对强度,发现振动-电子耦合发生在S2(ππ*)态的Franck-Condon区域.CASSCF计算方法确定低单重和三重激发态、势能面锥形交叉点和系间窜跃点的激发能.共振拉曼光谱强度模式分析和CASSCF计算获得了DMAMP的A-带短时结构动力学和其后的衰变动力学表明,C1=O6和C2=C3之间的瞬时去共轭效应发生在S2(ππ*)态的Franck-Condon区域,激发态电荷重分布机制表明,C3和二甲氨基之间以及C1和C2之间的共轭增强效应发生在波包离开Franck-Condon区域后.C1=O6和C2=C3之间的去共轭效应使得-C3=N(CH3)2沿着C2-C3键旋转更加容易,C1-C2之间以及C3和N(CH3)的共轭增强效应使得绕C1-C2和C3-N5旋转变得比较困难.这些表明DMAMP初始结构动力学沿着CI-1(S2/S0)交叉点展开,而沿CI-2(S2/S0)和CI-3(S2/S0)交叉点展开的几率可以忽略.提出了DMAMP分子受光激发从S2,FC(ππ*)经由各锥形交叉点和各系间窜跃点回到S0或T1,min的两个衰变通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对以Ni3Al为基的r′单晶体所做的蠕变及持久试验的结果。结果表明,r′晶体的稳态蠕变速εs遵从 εs=Cσmexp(-Qc′/RT) 的关系。指数m仅和温度有关。m(850℃)=3.95,m(950℃)=3.62。对Ni3Al,Qc′=88kcal/g-at。合金元素Ti,Nb,W都使Qc′升高,其中Nb的作用最大,然而W在提高蠕变强度上最有效。晶体取向对εs有显著影响。<111>取向的Ni3Al晶体εs最低,持久寿命tr最长。在1050℃,σ=5kg/mm2时,tr可≥100小时,Ni3Al单晶体也同样符合Monkman-Grant关系trs)p=常数,其中p=0.82。r′晶体蠕变中的滑移系统是{111}<211>。  相似文献   

12.
霍安祥 《物理学报》1959,15(5):219-229
用一架30厘米×30厘米×10厘米磁场为6200高斯的云室,在海拔3185米的云南落雪高山实验室拍摄了30000对照片,获得105个V0,而可以进行分类的有43个。其中有26个θ10,16个Λ0和一个θ20。本文对θ100和一个θ20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Q值,Q0)=(36.2±2.5)Mev,Q10)=(233±11)Mev;2)平均寿命,τ0)=(3.19-0.92+2.42)×10-10秒,τ10)=(1.14-0.27+0.49)×10-10秒;3)动量分布与以前的工作没有显著差别;4)N(Λ0)/N(θ10)=0.51±0.22(权衡数);5)Λ0和θ10在质心系的衰变角分布没有明显的不对称性;6)一个θ20在静止坐标系寿命为~10-9秒,衰变类型可能为θ20→π-+0或者θ20→π±?+ν。  相似文献   

13.
对于半导体放大器(SOA),由于连续光注入其有效增益降低,本文提出基于SOA交叉增益调制效应(XGM)全光波长变换(AOWC)简化的系统模型,应用此模型详细分析了信号光功率(Ps)、信号光脉宽(tp)、泵浦电流和探测光功率(Pcw)对于变换光啁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假设相互作用的哈密尔顿H=(α01nd)L L—βC2(SU(3)),用一级微扰论计算了154Gd、156Gd的能谱,说明了转动惯量随L增大的离心效应.  相似文献   

15.
吴杭生  雷啸霖 《物理学报》1964,20(9):873-889
本文研究了在接近转变温度Tc的区域内,超导薄膜在磁场中的性质。磁场是沿着超导膜的表面。在文章中,首先对Γорьков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采用了局域近似,这个近似主要是隐含在他所采用的磁场中电子Green函数Gω0(rr′)的表示式中。作者指出,Γорьков所采用的Gω0(rr′)表示式对于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不适用的,本文采用Gω0(rr′)按矢势的微扰展开式。本文把Γорьков的补偿方程和电流方程推广到超导膜。对于d<δ0(T)的膜,求出了这二个方程的解,得到超导薄膜的矢势、磁矩、能隙和临界电流的表达式,并研究了超导薄膜在磁场中的相变问题,求得超导薄膜的临界磁场。本文所得到的结果,对比较厚的膜(d?ξ0)和ГЛ理论一致,而对比较薄的膜(d<ξ0)和ГЛ理论有着显著不同(除了临界电流和超导膜在磁场中相变级数的判据外),二者的差异特别是表现在对厚度依赖关系上。由于本文所采用的近似,所得到的结果适用于δ0(T)>d?d*情形,其中2d*=(1/(0.36)×ξ0/p0)1/2,对于Sn,2d*~10-6cm。  相似文献   

16.
本文求出了Eliashberg方程在T=Tc时的解,得到了下面的临界温度级数表示式:Tc0*)(λ〈ω2〉)1/2{1+1/λα1*)〈ω4>/〈ω2>2+1/λ221*)〈ω6>/〈ω2>322*)〈ω4>2/〈ω2>4) +1/λ331*)〈ω8>/〈ω2>432*)(〈ω4>〈ω6>)/〈ω2>5)+α33*)〈ω4>3/〈ω2>6+…},其中α0*),α1*)等仅是μ*的函数。新的Tc公式表明了,Tc不仅依赖于λ、μ*和〈ω2〉,而且依赖于有效声子谱α2F(ω)的各级矩〈ω2n〉。  相似文献   

17.
吕敏  郑仁圻  李鹤年 《物理学报》1959,15(5):230-245
从1955年到1957年用多板云室进行了两次V0粒子实验,共得V0约550个。按α-∈方法分类为Λ0的67个,为θ0的44个。其中产生于Pb板的Λ058个、θ038个;产生于Al板的Λ09个、θ06个。对这些V0粒子进行分析,得到下列结果。1.Λ00衰变时质量中心系中衰变角均匀分布。产生面与衰变面的关联角均匀分布。无自旋>1/2的迹象。2.对Pb核中出来的Λ0衰变看不出因宇称不守恒引起的不对称角分布。Al中产生的Λ0有不对称的倾向。3.由动量分布和产生角分布看,在产生重介子与超子对时超子多向后去。4.得平均寿命τ0)=(3.39-0.440.63)×10-10秒,τ0)=(0.86-0.160.26)×10-10秒。5.N(Λ0)/N(θ0)~1.4 6.估计整个奇异粒子产生截面可合0.8mb/核子。对Pb,Al都合。7.按V0佔次粒子总数比例看,Pb原子核对产生V0来讲比Al原子核有效。  相似文献   

18.
应用ACQM理论和方法研究介分子离子(αp,μ)和(αp,2μ).发现(αp,μ)的基态(X2Σ+)为排斥态;(αp,2μ)为束缚态,平衡核间距Re=0.0078bohr,能量极小值E=-551.78a.u..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造适当的关联函数,计算B→π跃迁形状因子f+(q2),f Bπ(q2)和标量形状因子f0(q2),从而就能研究轻子质量对B0→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两束可调谐真空紫外激光和离子速度成像的方法测量了CO在108000∽113200 cm-1光解离通道分支比[C(3P0)+O(1D)]/{[C(3P0)+O(3P)]+[C(3P0)+O(1D)]}和[C(3P2)+O(1D)]/{[C(3P2)+O(3P)]+[C(3P2)+O(1D)]}. 本文先用一束真空紫外激光将CO分子激发至特定的高激发量子态并发生解离,接着用另一束真空外激光选择性地电离C(3P0)和C(3P2)并进行探测. 1VUV+1UV/visible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探测灵敏度,使得之前没有观测到的较弱的吸收带也首次被观测到. 通过分支比的测量,发现自旋禁阻的解离通道C(3P0)+O(1D)和C(3P2)+O(1D) 只在某些分立的较窄能量范围内才能被观测到. 这可能是由于直接激发的高里德堡态和解离到上述自旋禁阻通道的价态在这些能量范围内发生了共振的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