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京汉 《化学教育》2010,31(Z1):27-29
化学研究性学习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化学课堂中如何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中学化学教材编写如何体现化学的学科特色,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物质与变化》的实验编排独具匠心,凸显了实验地位,使之对化学学习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优化实验题材,拓展了化学学习的范围,展示了实验的各种功能,改进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3.
综合化学实验是联系基础化学实验和过渡到本科毕业论文专题研究的一个桥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设计型综合实验教学,概要阐述了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贯彻综合化学的基本特征,依照"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锻炼查阅文献和阅读、提炼其实验精华、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王芳 《化学教育》2010,31(Z1):15-16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视边讲边实验;布置家庭小实验,进行课前展示;改进演示实验,增加设计实验及在化学选修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假期作业中,布置研究性课题,要求撰写相关论文,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教学实践,探讨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实施模式和实施程序。教学实践说明将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师范生的实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川  刘敬华 《化学教育》2021,42(11):49-59
化学系统性思维强调化学子系统之间,以及化学系统与其他学科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习者整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内外交织的多个不同系统很容易让学生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中,需要借助SOCME,OPM,BOTG,CLD,SFD等可视化图形工具厘清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以表征化学系统性思维。在明确化学系统性思维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化学平衡”教学改革,探索绿色化学课程建设,开展游戏化学习、服务性学习、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工作坊或研讨会,有助于化学系统性思维培养实践的改革与落地。横向关联化学系统与其他学科系统的关系,纵向深入分析化学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开展化学系统性思维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既要关注化学知识的社会应用,也要抓住化学学科本质和特征,才可以围绕化学概念和社会问题,建构纵横交织的多系统影响关系,促进学生化学系统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15,36(12):63-66
调查显示, 不少师范生对信息加工理论不熟悉, 对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约定、规则和实验缺少认识, 不懂得为什么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使用模糊语言最多的学科, 对不同类型化学知识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化学教育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特点, 渗透针对化学科学知识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教育, 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提高师范生灵活地、科学地采用学习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频发的高校火灾的反思及化学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化学教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并结合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化学教育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永平 《化学教育》2013,34(4):7-10
化学教学论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学科,其原因是一方面还没有把普通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充分应用到化学教学论中,另一方面对化学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抽象层次不高,只停留在表面的解说上。本文认为,要克服教育理论学科与化学教学的“两张皮”现象,还需化学教学论者深入到化学教学的本质特性中去,概括出化学教学是什么,结合教育科学的理论认识和化学教学实践推导出为什么要进行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应该如何。即要在深入研究化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教学论的概念和原理体系。其中,化学教学本质论是切入点,化学教学价值论是方向,化学教学方法论研究则是归宿。  相似文献   

10.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把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实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可以解决“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及“如何提高元认知能力”等问题。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期元认知理论能与化学实验教学真正结合,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为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教与学的情况,对江苏省5所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分组实验开设率偏低;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尚未养成;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化学分组实验;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与化学学习关系的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中学化学活动课中,精心挑选具有探索性和实用性的实验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叶军 《化学教育》2022,43(19):47-51
以“环氧乙烷制备工艺中的绿色化学”为项目式学习主题,以绿色化学概念学习、化学工艺中绿色化学的设计评价等为项目学习活动,探究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提升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李彩云 《化学教育》2015,36(2):72-74
通过对化学学科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及应用方法的分析,初步探索了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药用基础化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和应用的基础,也是高分子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但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成为近些年来各高校培养学生的重点课题。而在高分子化学实验合成方法中,悬浮聚合方法由于反应温度低、操作方便、反应过程容易散热、聚合物粒度容易控制、水为分散介质廉价等优点,在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高分子化学悬浮聚合实验为例,从"看"、"听"、"摸"、"嗅"多个角度向学生们展示了高分子化学反应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及不同反应阶段所表现出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结果,旨在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验能力,使之早日踏上科研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6.
赵明新  吴士坤 《化学教育》2005,26(10):30-3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合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学科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关键。现在之所以提倡探究式教学,是因为探究式教学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文对化学实验中的有关气体压强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通过教学实践加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国 《化学教育》2000,21(9):30-32,36
当前,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会学习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让学生走自主学习之路则是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研究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何鹏 《化学教育》2022,43(13):13-22
“教、学、评”一体化是确保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目标设计是当前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引进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中学习表现性目标理念,基于整合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采用结构中心设计原则和证据中心设计原则作为设计方法论,构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设计框架。并以“2.2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为例,阐述该专题下化学学习表现性目标的设计过程以及基于该目标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活动设计,以期对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和实践提供新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筱强 《化学教育》2002,23(1):25-27
自广东省实行“3+X”高考以后 ,高考试卷与考生的学科流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给高中的教学与高考备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问题。对中学的化学学科教学 ,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大学招生的热门系科一般都需要考物理与政治学科 ,而由于深圳特区内环境保护方面的原因 ,在就业问题上 ,化学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少。因此 ,报考化学的学生人数较少 ,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般也不选择学习化学。高中化学教师也在抱怨 ,化学考生素质太差 ,高三化学的教学与复习投入大产出少。教师中存在缺乏信心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为了清楚地了解高考改革后对学生学习化…  相似文献   

20.
学习风格是学生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风格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化学方法论"教学中采用费尔德与西尔弗曼模型学习风格模型研究化学师范生的学习风格,并依据学习风格的差异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