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娅妮  李远蓉  王强 《化学教育》2019,40(23):34-44
化学三重表征研究一直深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初级表征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次级表征(即不同表征水平之间的转化)的研究仍是研究的弱点和难点。纸笔检测、口语报告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为了从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三重表征间转化的基本特点,采用眼动分析法对12名初三学生进行3×3两因素混合实验。结果显示:(1)在初三上册期末,学优生基本可以进行三重表征之间的直接转化;(2)学中生符号表征较强且依赖于符号表征,表现出“双通道协同加工”现象,符号—宏观、微观转化水平较强,宏观—微观、符号和微观—符号、宏观转化水平较弱;(3)学困生普遍缺乏三重表征的思维和意识,三重表征间的转化水平较低,相比较而言,符号-宏观、微观表征转化稍强于宏观-微观、符号表征转化和微观-符号、宏观表征转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中学生化学学习中"映象表征"的能力以及"映象表征"向"符号表征"的转换能力,采用自编问卷对江苏8所四星级高中的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映象表征"能力中的"宏观表征"能力强于"微观表征"能力;"映象表征"向"符号表征"转换能力较弱。提出了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表征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妙添 《化学教育》2015,36(23):49-55
剖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中"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意义与价值,重点通过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设计,引导学生从"宏观-曲线-微观-符号"四重表征的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应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即时检测。教学结束后,从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四重表征思维状况3个方面进行测查分析,探讨"手持技术"与"四重表征"整合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水平上认识和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方式,这对于有效地学习有机化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探析了基于三重表征的大学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维分析系统(MAS),采用2段式问卷并结合课堂观察,以普通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为内容,调查了延边地区朝鲜族高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转换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朝鲜族高中生化学三重表征转换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宏观-微观相互转换能力 、宏观-符号相互转换能力、微观-符号相互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6.
离子键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无法用直观的观察和实验获得具体的认识。教学中,运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感受离子键的真实存在,从微观层面认识离子键的形成和本质,用化学符号表征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离子键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唐红珍 《化学教育》2016,(23):20-24
结合高中化学"电解质的电离"中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感知体验化、微观可视化、知识本源化、认识观念化和符号意义化为教学策略,丰富和深化宏观表征和微观表征,实现化学三重表征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黄萍  冉鸣 《化学教育》2015,36(13):51-54
探讨了构建化学微观模型的价值与原理, 指出利用微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重要意义, 并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现状的分析, 提出构建其微观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温度与分子运动、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微观模型以及化学反应微观过程与宏观、符号表征相关联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化学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能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本研究在对三重表征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群体学生化学学习三重表征水平进行了探查和分析,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堂只着眼于对“化学方程式”的宏观、微观和质量意义的语义记忆,无法达到深度教学。本节课通过厘清学生的认知逻辑,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利用数据图像让学生发现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存在正比例关系,帮助学生归纳化学变化涉及的信息的同时逐步深入到微观层次,挖掘变化前后宏观质量关系的实质,最终定量认识化学变化并自主建立其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与毕业要求的教学前端分析,建构“学教评产”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安排与优化教学评价,对“化学游戏教学”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并从学生学习成果、教学目标达成与学生满意度等3个方面评价教学成效。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果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并取得较高的学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黄萍  冉鸣 《化学教育》2018,39(17):51-57
探讨了"物质的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自主探究的交互教学软件,以探究活动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主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可理解和可操作的问题入手,形成任务并在任务驱动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建立概念和导出公式。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摩尔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消除对概念的迷茫,并在定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技能是化学师范生必备的教学技能。笔者依据"结构-定向"教学理论,尝试构建化学师范生理想的实验教学心理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优化微格训练过程,同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FeCl3·6H2O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为教学内容,采用“翻转+分段式”混合教学方法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教师准备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分段讲解,互动交流以及跟踪评价等,探讨了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实施“翻转+分段式”混合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实践结果表明: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显著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明显增加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还能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史红霞  杨蓓 《化学教育》2020,41(9):17-24
基于“素养为本”视角,以“原子晶体”的教学为例,对教学主题内容、教学现状及学情进行分析;以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确定教学目标;以“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性质”的认识思路为主线,以“模型认知,建构概念-证据推理,归纳性质-微观探析,探究结构-科学史实,揭示价值”的任务型教学流程,达到落实并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龙  刘金妮  刘帅  邓阳 《化学教育》2022,43(18):64-70
融合线下教育和线上平台教育,构建学生的认知脉络,使教学视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效果。“贯穿-翻转”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留问题、查成效、齐互动、知识成脉络、测达标等5个步骤实施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邹国华  童文昭 《化学教育》2018,39(17):22-25
为提高各阶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了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进阶,并探讨了教学序列的跨学段设计,为教师进行离子反应知识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行为研究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是教学行为研究的重点。通过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案例研究项目,分别从备课行为、课堂教学行为、课后反思行为3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进行研究,利用课堂观察、录像分析、调查问卷、访谈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结果及其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概括提炼出具体教学案例研究中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庆华 《化学教育》2022,43(11):81-87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深入学科本质的教学模式。“四重四步”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四步教学”和学生的基础性认知、本质性认知、结构性认知、价值性认知的“四重认知”实现了由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转变,达成学科育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郑凌玲 《化学教育》2022,43(10):100-106
深挖高职院校公选课“生活中的化学”的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课堂主题辩论、趣味生活实验的设计与展示、探秘生活中的化学等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内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全过程育人,充分展现了公选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