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有机膦、胂合钨、钼聚多酸盐的制备,文献已有若干记载。这类化合物具有“柄状”的结构。所用钨、钼的反应物是Na2WO4、Na2MoO4(有时用MoO3或Na6Mo7O24),与有机膦酸或胂酸在增加或减低酸度时反应而得到这些柄状化合物。实验表明,从聚多酸盐逐步提高pH值的途径对有机胂柄状物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2.
锌电沉积与丙烯酸盐聚合的复合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素薇  廖川平 《应用化学》1997,14(2):118-118
锌电沉积与丙烯酸盐聚合的复合过程姚素薇廖川平*郭鹤桐(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天津300072)关键词电沉积,电聚合,复合镀层,聚合物膜1996-06-07收稿,1996-08-09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让锌的电沉积与丙烯酸盐的电化学引发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3.
新型镀锌添加剂SD-1对锌电沉积过程作用机理的研究吴华强,严怡芹,倪光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芜湖市241000)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 ̄[1]:应用自制的新型SD-1作为锌酸盐镀锌添加剂,可获得外观光亮、金相结构均匀、细致、结合力好的锌镀层,而且该锌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两相催化体系中,在CTAB(C_(16)H_(33)NMe_3Br)存在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_2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恒压下,反应温度100℃,膦/铑摩尔比为16,H_2:CO=1:1的条件下,1-己烯氢甲酰化的转化频率(TOF)可达到39.8min ̄(-1)。在此反应条件下,有机相和水相容易分离,铑-膦配合物流失到有机相中的量极小。  相似文献   

5.
陈华  刘海超 《分子催化》1995,9(2):145-151
本文研究了两相催化体系中,在CTAB(C16H33NMe3Br)存在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2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恒压下,反应温度100℃,膦/铑摩尔比为16,H2:CO=1:1的条件下,1-己烯氢甲酰化的转化频率(TOF)可达到39.8min^-1。在此反应条件下,有机相和水相  相似文献   

6.
阻垢剂的性能及其协同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阻垢剂的性能及其协同效应路长青,韩应琳,马迎军,赵任辉,刁月民(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南京210009)关键词有机膦酸,共聚物,阻垢剂,协同效应有机膦酸和某些共聚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类冷却水阻垢剂。有机膦酸对许多金属离子,如钙、镁、铁和锌等具有优异...  相似文献   

7.
电沉积条件对锌镀层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许书楷  杨防祖 《电化学》1995,1(4):408-414
采用XRD方法研究添加剂,络合剂,以及电流密度对锌酸盐镀锌层的织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AA-1的存在有利于(101)晶面取向;而DIE则使镀层转变为110择优;两种添加剂同时存在下,可在一定的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高择优取向的锌镀层,而当又有络合剂TEA和EDTA同时存在时,则可在更宽广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制得日 粒细密、表面光亮、择优系数TC(110)在985以上的高择优取向锌沉积层。  相似文献   

8.
不锈钢上黑色钼酸盐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景礼  刘琴 《电化学》1995,1(2):193-197
用阴极电沉积法从钼酸盐和磷酸盐温和溶液中获得了黑色的不锈钢转化膜,该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子能谱(XPS和AES)分析表明,膜厚约为820nm,膜的表面钼以Mo(Ⅵ)存在,而在膜内则以Mo(Ⅵ)与Mo(Ⅳ)共存。从AES深度剥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的组成为:O50.9%,Mo29.4%,P12.6%和Fe7.1%。循环伏安的氧化峰也证明膜内存在Mo(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在合成了一系列有机胂、有机(月弟)的钨、钼聚多酸盐后,有关若干有机膦合钼聚多酸“柄状”化合物的合成报导以及一些光学性质的测定。有关有机基团是C_2H_5,n-C_3H_7,n-C_4H_9,n-C_5H_(11)及C_6H_5CH_2。发现pH为3~5时,在不同的投料比例下都只形成一种类型的化合物[(RP)_2Mo_5O_(21)]~(4-),与相应的有机胂衍生物既可形成[(RAs)_2Mo_5O_(21)]~(4-)又可形成[(RAs)_2Mo_6O_(24)]~(4-)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分光光度法测定阿仑膦酸钠片剂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 阿仑膦酸钠为二膦酸盐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目前该药多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含量。但“钼蓝比色法”的测定波长及结果易受还原剂种类、性质及溶液酸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操作繁琐。鉴于阿仑膦酸钠经氧化破坏可定量生成PO43-,且PO43-又能与饥铝酸盐形成具有紫外吸收活性的络合物。本文详细研究了具体的反应条件,建立了简便的“分光光度法”用以测定该药含量。并对该药片剂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本法克服了“钼蓝比色法”的上述不足,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的优点,适用于二膦酸盐类药物制剂的分析。2…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新型半菁发色基团的碘化物-(反式)-N-十八烷基-4-(2-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基)喹啉碘化物和含锌硫代富瓦烯配阴离子形成的电荷转移复合物:二-[(反式)-N-十八烷基-4-(2-(4-(2-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基)喹啉]合硫代富瓦烯锌酸盐的成膜性以及它们的LB膜修饰ITO电极上的光电响应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用含锌硫代富瓦烯配阴离子对这种半菁发色团阳离子进行组装后,能够改善其成膜性,使单位  相似文献   

12.
自从Pope等在1975和1976年分别制得有机膦、胂合钼聚多酸盐晶体以来,这类具有“柄状”的化合物以后又有报道。这一大类有机衍生物在催化、生物化学和医学上颇具应用价值。但预期的有机(月弟)合钼聚多酸盐晶体文献尚无报道。在水溶液中制备有机(月弟)合钨“柄状”物晶体,只得到了玻璃状化合物2(CN_3H_6)_2O·5(p-NO_2C_6H_4SbO_2)·5WO_3,(CN_3H_6)_2O·3C_6H_5SbO_2·3WO_3,4(CN_3H_6)_2O·9(p-CH_3C_6H_4SbO_2)·12WO_3以及3.5(CN_3H_6)_20·9(p-ClC_6H_4SbO_2)·12WO_3。并发现多种单芳基(月弟)酸与钼酸钠在水溶液中反应,也仅能生成液面  相似文献   

13.
Zn改性HZSM-5沸石上甲醇的转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n改性HZSM┐5沸石上甲醇的转化反应周钰明(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96)韩刚丁莹如(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HZSM-5沸石,锌,改性,甲醇,汽油用合成气合成汽油的二段法发展较快[1].由于合成甲醇技术在工业上是成熟的,...  相似文献   

14.
钼酸盐封闭后处理的热镀锌钢板硅烷膜的耐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增强硅烷膜的耐蚀性, 将硅烷化热镀锌钢板用钼酸盐溶液进行封闭后处理, 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中性盐雾(NSS)实验、盐水全浸实验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所得复合膜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能. 结果表明: 经钼酸盐溶液封闭处理后, 硅烷膜的孔隙被填充, 在锌层表面形成了由硅烷膜和钼酸盐转化膜构成的连续完整致密的复合膜; 复合膜的耐蚀性能明显提高, 且与钼酸盐溶液的封闭时间有关, 封闭60 s时所形成的复合膜的耐蚀性最佳. 在5%(w, 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 硅烷化热镀锌钢板经钼酸盐溶液封闭处理后, 同时抑制了腐蚀过程中的阳极和阴极反应, 但主要是抑制阴极反应, 导致腐蚀电流密度明显减小, 发挥了单一硅烷膜和单一钼酸盐转化膜腐蚀防护的协同效应, 腐蚀防护效率高达99.1%; 随浸泡时间延长, 试样低频扩散阻抗先增大后减小, 表明膜层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其耐蚀性优于常规铬酸盐钝化膜.  相似文献   

15.
刘德海  蔡潮钟 《应用化学》1995,12(5):107-108
六羰基钼体系催化环烯的开环聚合刘德海,蔡潮钟(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系湛江524048)关键词环戊烯,环己烯,聚-蒎烯,聚萜烯,开环聚合,羰基钼催化体系,三氯化铝本工作在前文[1,2]基础上,研究了光照下Mo(CO)6/CHnX4-n(n=0,1;X=Cl...  相似文献   

16.
表面修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的“原地”聚离子复合化及其若干性能张军,王大力,刘新三(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天津,300220)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聚离子复合物,“原地”聚离子复合,磷酸酯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聚离子复合...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上紫红色钼酸盐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阴极电沉积法从钼酸盐和磷酸盐混合溶液中获得了紫红色不锈钢转化膜,该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XPS和AES分析表明,膜厚约94.4nm。钼在膜表面以Mo(Ⅵ)存在,在膜内则以Mo(Ⅵ)和Mo(Ⅳ)共存。从AES深度剥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的组成为:O54.8%,Mo30.5%,P11.2%和Fe3.5%,循环伏安的氧化峰也证明膜内存在Mo(Ⅳ)。  相似文献   

18.
铑(Ⅲ)-钼酸盐-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铑(Ⅲ)与钼酸盐和罗丹明B(RB)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80nm,摩尔吸光系数ε值1.68×105L·mol-1·cm-1,服从比耳定律范围0~10μgRh/25mL,方法用于催化剂和冶金产品中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钌(Ⅲ)钼酸盐-罗丹明B离子缔合显色体系分光光度测定钌,λmax为570um,ε=9.05×105L·mol(-1)·cm(-1),相对标准偏差2.5%。线性范围0~1.2μg/25mL。大量常见金属不干扰Ru的测定。方法用于某些岩矿和冶金产品中钉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冯业铭  康琪 《应用化学》1997,14(1):113-114
聚偏氟乙烯膜光导纤维乙醇传感器的研制冯业铭1*康琪2王永志1(1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徐州221008,2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化工系济南)关键词乙醇,传感器,聚偏氟乙烯膜,光导纤维1996-03-19收稿,1996-07-26修回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