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乳液-SAF体系测定Cr(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正戊醇/正庚烷/水组成的阳离子型微乳液中Cr(Ⅵ)与水杨基荧光酮(SA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微乳液对Cr(Ⅵ)-SA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在pH6.7~6.9的(CH2)6N4-HCl缓冲溶液中,经70℃水浴加热10~15min,Cr(Ⅵ)-SAF在微乳液介质中形成一紫红色配合物,ε566达1.23×105L·mol-1·cm-1,Cr(Ⅵ)浓度在每25mL0~6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在CYDTA和NaF掩蔽下,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Mo(Ⅵ)-1-(2-吡啶基偶氮)-2-萘酚(PAN)与Mo(Ⅵ)-4(2-吡啶基偶氮)间苯二酚(PAR)的极谱性质,讨论它们在作为吸附波试剂时的优缺点,以求得在选择络合剂时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本文还报道了Mo(Ⅵ)-PAN-KBrO3吸附催化波体系,最佳实验条件,0.1mol/LHAc--NaAc,pH=4.6,0.01mol/LKBrO3,2.5×10-5mol/LPAN.峰电位为-0.71V(vs.SCE),检出限1×10-9mol/L,线性范围0~6×10-7mol/L  相似文献   

3.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荧光熄灭法测定微量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W(Ⅵ)-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Tween-80体系的荧光熄来效应,提出一种测定微量钨的荧光方法,在0.2~1.0mol/L的硫酸介质中,在Tween-80存在下,5′-N-SAF存在两个激发峰,其激发波分别为λex1=475nm,λex2=505nm发射波长为λem=525nm。W(Ⅵ)与5′-N-SAF形成1:3的配合物,钨浓度在每25mL0.25~2.5μg范围  相似文献   

4.
ASTUDYONTHEKINETICSOFEXCHANGEREACTIONSOFW(Ⅵ)ORMo(Ⅵ)WITHINMACROPOROUSANIONEXCHANGERESIN(D290)PHASEWangYukun(DepartmentofChemic...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W(Ⅵ)-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Tween-80体系的荧光熄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微量钨的新荧光方法。在0.2~1.0mol/L的硫酸介质中,在Tween-80存在下,5′-N-SAF存在两个激发峰,其激发波分别为λex1=475nm,λex2=505nm,发射波长为λem=525nm。W(Ⅵ)与5′-N-SAF形成1∶3的配合物。钨浓度在每25mL0.25~2.5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每25mL0.25μg。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不经分离可直接测定合金钢中的钨,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CpM(CO)3SnPh3和CpM(co)3sNpH2x(Cp=C5H4CH3,C5H4COCH3;M=Mo,W;X=Cl,Br)与HCl或HBr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三氯、三溴以及混合三卤代锡钨(钼)双核化合物,并经元素分析、^1H NMR、IR表征。化合物Cl3SnW(CO)3C5H4COCH3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7686(3)nm,b=1.2622(2)nm,c=1.6  相似文献   

7.
在pH4.0的介质中,Mo(Ⅵ)与新试剂4-(5-溴-2-噻唑偶氮)邻苯二酚(5-Br-TAPC)和二苯胍(DPG)反应形成稳定的三元离子缔合物,其组成比Mo(Ⅵ):5-Br-TAPC∶DPG为1∶3∶2。该三元缔合物氯仿萃取液的λmax为536nm,对比度为119nm,表观ε为6.33×104L·mol-1·cm-1。钼(Ⅵ)含量在0~0.80mg/L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并探讨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将在最佳显色条件下拟定的分析方法用于合金钢中小量或痕量钼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Mo(Ⅵ)-(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羟胺多元混配体系显色反应的条件。在PH2.0-3.7酸度范围内及加热条件下,Mo(Ⅵ)与5-Br-DMPAP及羟胺反应形成一种很稳定的蓝色多元配合物,其组成比为1:1:1。  相似文献   

9.
钨(Ⅵ)与桑色素络合物的荧光胶束增敏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在整  郭似旋 《分析化学》1997,25(4):489-489
1引言W(Ⅵ)-桑色素(morin)-TrionX-100体系测定W(Ⅵ)已见报道,但选择性不高。本文在高酸度条件下研究了多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对W-morin体系测定W(Ⅵ)的影响。建立了W-morin-CTMAB体系测定W的方法。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本方法用于福州温泉水中W(Ⅵ)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岛津RF-540,日立MPF-4荧光分光光度计;P-E λ-17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本文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优级纯,所用水为石英亚沸蒸馏水。2.2实验方法于10mL容量…  相似文献   

10.
痕量钨钼联合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钼(Ⅵ)-桑木色素(morin)络合物荧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Mo(Ⅵ)-morin-CTMAB体系荧光法测定Mo(Ⅵ)的新方法,并以酸效应实现了对钨和钼的联合测定。测定Mo(Ⅵ)的线性范围为0.01~0.4μg/mL,检出限为0.5ng/mL。本法用于直接测定豆类及牛血清中的钼和温泉水中钨和钼的联合测定,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与铬(Ⅵ)的显色反应。在pH5.5~6.7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Cr(Ⅵ)与5'-NSF反应生成组成比为1+4的水溶性和稳定性皆佳的紫色配合物,吸收峰波长λmax=586nm,对比度△λ=6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586=1.74×105L·mol-1·cm-1,桑德尔灵敏度是3.0×10-4μg·cm-2,Cr(Ⅵ)浓度为0~0.21μg/mL时服从比尔定律。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能够消除许多金属离子的干扰。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总铬、Cr(Ⅵ)和Cr(Ⅲ)的测定,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根据Fe(Ⅲ)、Mo(Ⅵ)对H2O2氧化邻氨基酚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结合流动注射停留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Fe(Ⅲ)、Mo(Ⅵ)的速差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和钼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5μg/mL和0.5~15μg/mL.除W(Ⅵ)的允许量较小外,其它离子不干扰测定.用本法测定了合成样液中铁和钼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磷酸介质中,Mn(Ⅱ)和吐温20协同作用下,二安替比林邻溴苯基甲烷(DAoBM)和Cr(Ⅵ)生成橙色产物,λmax=480nm,ε=9.19×105L·mol-1·cm-1,Cr(Ⅵ)含量在每50mL0~3.0μg内符合比尔定律。结合离子交换分离,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Ⅲ)及Cr(Ⅵ)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S^2-4与铜表面的Cu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4或WS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  相似文献   

15.
铁(Ⅲ)-氟哌酸-鸟苷酸三元络合物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岩  沈含熙  黄汉国 《分析化学》1997,25(4):419-422
铁(Ⅲ)及铜(Ⅱ)离子能与氟哌酸(NF)形成络合物而猝灭氟哌酸分子的内源性荧光。通过温度对其猝灭行为的研究,确认铁(Ⅲ)及铜(Ⅱ)离子与氟哌酸形成了基态络合物,并采用荧光法测定了其组成为Me:NF=1:1。当有鸟苷酸存在时,发现鸟苷酸与铁(Ⅲ)离子对氟哌酸荧光具有协同猝灭作用。确认形成了铁(Ⅲ)-鸟苷酸-氟哌酸三元络合物。为铁(Ⅲ)离子在氟哌酸与DNA结合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铬(VI)与5—溴水杨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r(Ⅵ)与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SAF)的显色反应。在pH6.0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r(Ⅵ)与5-Br-SAF、CTMAB形式稳定的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7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2×10^5L·mol^-1·cm^-1。Cr(Ⅵ)浓度在0 ̄2.5μg/10mL间服从比耳定律。用此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微量Cr(Ⅵ),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6—Br—BTAPC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痕量钼和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Mo(Ⅵ)和W(Ⅵ)与新显色剂4-(6-溴-2-苯并噻唑偶氮)邻苯二酚(6-Br-BTAPC)和二苯胍(DPG)在pH4.0时形成稳定的1:2:2电中性紫红色三元离子缔合物的灵敏显色反应,用三波长法同时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体系中共存的钼和钨,两配合物氯仿萃取液的λmax分别为559和53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8.63×10^4和6.53×10^4L.mol^-1.cm^-1,比耳定律的  相似文献   

18.
陈同森  陈展光 《分析化学》1994,22(2):129-132
本文基于Cr(Ⅵ)-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OP体系的荧光熄灭效应,提出一种测定痕量铬(Ⅵ)的新荧光方法。在pH2.4-4.1的HCl-NaAc缓冲介质和OP存在下,Cr(Ⅵ)与DBH-PF形成1:2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激发发工和发射波长分别是365mm和528nm。铬(Ⅵ)量在0.05-1.5μg/25ml范围内与△F呈线性关系,检测限是2.0ng/ml。方法用于电镀废液,废  相似文献   

19.
采用FTIR、XPS和AES研究了金属铜表面M-S(M=Mo,W)簇合物膜。结果表明,Mo(W)与铜表面的Cu_2O反应,形成了Mo(W)-S-Cu键;簇合物膜由Mo(W)、S、Cu、O元素组成,分别呈+6、-2、+1、-2价,膜为多分子层结构并保持MoS_4,或WS_2单元,膜表面只有Cu、O而不存在Mo(W)、S.膜层厚度与反应时间有关,时间越长,膜越厚。膜为多组分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H R E E L S) 和热脱附谱( T D S), 研究了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120 K 时, 在 M o(100)c(2×2) N 表面低暴露量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分子吸附, 解离生成的15 N 在1 230 K 与另一15 N 原子或氮化钼中的14 N 原子并合、脱附. 在升温时大部分分子吸附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反应, 解离生成的15 N 原子与另一15 N 原子生成15 N2 而脱附, 或与表面残存的15 N O 生成15 N2 O 脱附. 15 N2 O 的脱附峰温与 Mo(100)表面相比, 升高了约150 K, 可能与形成氮化钼后电子由金属钼向非金属氮转移有关. 电子能量损失谱( E L S)表明, 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生成了一种新的14 N15 N O 物种. 300 K 时, 低暴露量的15 N O 在 M o(100)c(2×2) N 表面解离吸附; 高暴露量时, 存在分子吸附的15 N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