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个性化试题推荐、试题难度预测、学习者建模等教育数据挖掘任务需要使用到学生作答数据资源及试题知识点标注,现阶段的试题数据都是由人工标注知识点。因此,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自动标注试题知识点是一项迫切的需求。针对海量试题资源情况下的试题知识点自动标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试题多知识点标注方法。首先,形式化定义了试题知识点标注问题,并借助教材目录和领域知识构建知识点的知识图谱作为类别标签。其次,采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训练多个支持向量机作为基分类器,筛选出表现优异的基分类器进行集成,构建出试题多知识点标注模型。最后,以某在线教育平台数据库中的高中数学试题为实验数据集,应用所提方法预测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FCA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基于特征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FCA的概念相似度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辞典形成两个本体特征之间的偏序关系,建立形式背帚;以此为基础形成概念格。引入新的基于概念格的相似度计算模型,以概念格的不可约下确界元素作为相似度计算的依据。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提高了概念匹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孔造杰  李斌 《运筹与管理》2018,27(11):87-94
为解决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多维需求的集成与筛选问题,现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坐标及余弦相似度的创新需求筛选方法。首先采用创新需求三维坐标来表示每项创新需求,其次应用矢量模的计算方法确定每项创新需求强度的大小,根据余弦相似度计算创新需求与基准创新需求间的相似度,以需求强度和相似度为基础,构建一个创新需求四分图来对创新需求进行直观的筛选,计算出每项创新需求的创新集成度来对创新需求做出精确的筛选,将二者相结合组成系统的筛选方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属性产品实例检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问题,影响检索结果,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关联函数的相似实例检索方法并开发出原型系统.首先根据多维关联函数定义,得到多维关联函数一般计算方法的求解步骤,并基于多维关联函数构建相似度函数.其次,根据客户要求设定产品各属性的重要度,结合重要度和各属性修改难度系数构建实例评价模型.最后,运用多维关联函数计算方法,Access数据库构建技术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出包含用户需求输入模块、可拓域输出模块、相似实例检索模块和实例评价模块的原型系统,实现实例输出.以大型螺杆空压机为例来构建基于多维关联函数的相似实例检索系统,验证此理论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道路网络聚类问题,提出了仿射传播算法。首先,将道路网络上的交叉路口和结点作为顶点,建立了无向图;然后,根据最短路径计算网络距离,进而得到图的相似度矩阵;并基于仿射传播算法对道路网络进行聚类;最后,试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属性权重未知的概率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构建基于相似度和改进雷达图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基于概率犹豫模糊元的信息完全度构建概率犹豫模糊集的距离测度和灰色关联系数,然后基于灰色关联理想解法定义了概率犹豫模糊集的相似度,最后根据概率犹豫模糊集的相似度和改进雷达图构建多属性决策模型,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图G的交叉数是刻画图的非平面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图G在平面上的所有画法中边与边之间交叉数目的最小值.确定具体图类的交叉数是图的交叉数问题中一个经典的研究方向.Zarankiewicz于1954年提出了完全二部图交叉数的猜想:■.1971年,Kleitman证明了当min{m,n}≤6时,上式成立.由于其难度,完全二部图交叉数的研究进展是较缓慢的.至今,完全二部图K7,n(n≥11)的交叉数都还未确定.然而,我们发现研究近完全二部图的交叉数可了解在完全二部图中加边与完全二部图交叉数的增长程度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促进完全二部图交叉数的研究,本文借助旋系与交叉数之间的关系、图的结构性质以及图的顶点度局部修改法确定了五个近完全二部图的交叉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SPOC和翻转课堂的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实践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课程准备与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与形成性反馈.从课程知识体系、知识点、计算方法三个方面,构建思维导图范例,以廓清课程知识体系和学习主线.提出重视知识单元设计,强调基于专业背景的案例拓展教学,以实现探究式、分层个性化学习,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角模糊偏好下冲突型群决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在冲突消解阶段,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决策专家偏好,定义两三角模糊数型偏好矢量间的相似度,通过计算专家对各个方案的偏好矢量与各方案的群偏好矢量间的相似度,以此为基础定义专家的冲突测度。给出阈值和协商机制调控专家的冲突测度,直到所有的专家的冲突测度都小于给定阈值,进入决策阶段。在决策阶段,利用三角模糊数的期望函数确定属性权重,计算各个方案群偏好矢量与理想方案偏好矢量之间的加权相似度,由加权相似度大小排列决策,选出最优方案。最后给出案例应用,利用Matlab画出各方案的冲突测度图,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基于模糊信息系统,一方面,通过模糊相似关系定义了条件相似度以及决策相似度,建立了关于条件相似度与决策相似度的相对比较矩阵,给出了属性约简集的新定义;另一方面,结合知识的粒度、分辨度、关联度确定了条件属性对决策属性的重要度,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比较的模糊属性约简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方主体给出匹配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决策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双边匹配满意度函数,将匹配偏好序信息转化为匹配满意度,然后通过集结双方主体相互间的匹配满意度得到综合匹配满意度,进一步地,将综合匹配满意度视为双边主体之间匹配的权,进而将基于偏好序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转化为完全二分图中的权匹配问题。为了解决双边匹配问题,构建了最大权匹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求解确定最优双边匹配结果。在本文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A new class of graphs, called weakly bipartite graphs, is introduced. A graph is called weakly bipartite if its bipartite subgraph polytope coincides with a certain polyhedron related to odd cycle constraints. The class of weakly bipartite graphs contains for instance the class of bipartite graphs and the class of planar graphs. It is shown that the max-cut problem can be solved in polynomial time for weakly bipartite graphs. The polynomical algorithm presented is based on the ellipsoid method and an algorithm that computes a shortest path of even length.  相似文献   

13.
We generalize earlier work which gave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for bipartite graphs which are obtained as the set of maximal or minimal elements of a certain cycle-free partial order. The method is extended here to produce a 1-arc-transitive bipartite graph in a ‘free’ way, starting with any partial order with greatest and least element and with instructions on its points about how they will ramify in the extension. A key feature of our work is the interplay between properties of the initial partial order, the extended partial order, and the bipartite graph which results. We also extend the earlier work by giving 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of all 2-CS-transitive cycle-free partial orders.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constructed partial orders, in the sense of Dedekind and MacNeille, and remark that the bipartite graph constructed can only be 2-arc-transitive in the cycle-free case.  相似文献   

14.
最短时限缺省指派问题的一种解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周良泽在 1998年提出的最短时限缺省指派问题转化成赋权二分图的最小权 K-匹配问题。研究了其解的最优性充分及必要条件 ,并给出了适合在图上求解的生长树法及适合在表上直接求解的标号法 ,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该解法是一种较简便的算法。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奇优美图和二分奇优美图的概念,并定义了金鱼图,证明了在鱼头为不同图形的情况下,金鱼图仍然是奇优美的,且是二分奇优美的.还证明了:对一个奇优美图H和一棵二分奇优美树T,用一条边连接T的一个顶点和H的标号基点u_0后所得到的金鱼图仍是奇优美图.  相似文献   

16.
商品属性或特征的在线评论对消费者选择商品产生重要影响,现有方法尚未关注商品级别和消费者的有限理性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在线评论中基于前景理论的商品选择方法。首先,描述了依据在线评论的商品选择问题;然后,定义商品关于属性值级别隶属度,进而计算级别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其次,以正理想点和负理想点为参考点,计算各个商品的前景综合级别特征值,据此提出基于二元语义的商品等级评价与选择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商品选择案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bipartite flock control problem where a multi-agent system splits into two clusters upon internal or external excitations. Using structurally balanced signed graph theory, LaSalle’s invariance principle and Barbalat’s Lemma, we prov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guarantees a bipartite flocking behavior. In each of the two disjoint clusters, all individuals move with the same direction. Meanwhile, every pair of agents in different clusters moves with opposite directions. Moreover, all agents in the two separated clusters approach a common velocity magnitude,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among all agents is ensured as well. Finally, the proposed bipartite flock control method is exa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bipartite flocking motion addressed by this paper has its references in both natural collective motions and human group behaviors such as predator–prey and panic escap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8.
双边配给问题描述了现实生活中一类带有二部图结构的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例如, 在自然灾害期间救援物资的配给; 电力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按需分配; 高校引进人才调配等。本文通过求解线性规划, 并从联盟边际贡献的角度出发定义了双边配给问题的一个Shapley解。之后, 通过合作对策模型和解的公理化方法说明新解的合理性。首先, 建立双边配给问题的合作对策模型, 论证了新解与双边配给合作对策的Shapley值一致; 其次, 证明了Shapley解是唯一满足优先一致性的有效配给方案。最后, 将Shapley解应用于博物馆通票问题的研究, 探讨了博物馆合作制定通票后所得单票和通票收益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