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了解三亚海岸带表层沉积物的物源状况,对三亚近岸海域33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略低于南海大陆架和南海全区表层沉积物的平均水平,∑REE含量分布特征与沉积物粒径有很好的相关性,符合"元素粒度控制律";δEu值也与沉积物粒度有关,与Mz(Φ)为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区稀土元素的特征参数呈明显的陆源特征,通过对本区稀土元素的特征参数及稀土元素球粒陨石、上陆壳(UCC)标准化配分模式综合判断,本区表层沉积物物源应主要以三亚近岸河流输入和沿岸侵蚀物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自生生源沉积。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与物源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南黄海2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188.39μg.g-1,稀土富集与重矿物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均呈现Eu负异常,模式具负斜率,表明表层沉积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变化来看,南黄海东部沉积物来源于朝鲜半岛,西部沉积物来源于黄河和长江物质输入,中部细粒沉积物主要与黄河及长江物质东南、东北扩散有关,东南部为朝鲜半岛及黄河、长江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北黄海中部DLC70-2孔166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定,结合粒度参数研究,以探讨北黄海中部DLC70-2孔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DLC70-2孔岩心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分别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北黄海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物源的变化。判别函数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北黄海DLC70-2孔沉积物物源主要为黄河源和鸭绿江源。La/Yb判别图解揭示DLC70-2孔上部0~32.10 m和下部37.60~60.72 m沉积物以黄河源为主,中部32.10~37.60 m和底部60.72~70.45 m沉积物以鸭绿江源为主。研究表明晚更新世以来黄河对北黄海中部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而鸭绿江物质对北黄海中部沉积作用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宁都盆地典型脐橙园土壤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宁都盆地内共采集30组土壤样品,对REE组成特征、配分模式、参数特征、Eu亏损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土壤样品总稀土含量平均值为346.16 mg·kg-1,分别是江西土壤稀土背景值、中国南方红土土壤稀土平均值、中国土壤背景值、北美页岩值、地壳值含量的1.64倍、1.97倍、1.84倍、1.85倍、1.83倍。园内所有样点配分曲线均呈现出右倾的几何形态,∑Ce/∑Y平均值为4.26,显示出土壤中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点,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La/Yb)N,(Gd/Yb)N参数值表明轻稀土元素具有更为显著的分馏作用。δCe,δEu计算结果显示,Ce负异常点主要集中在基岩岩性为花岗岩的土壤中;30组样品Eu则全部呈现出明显的负异常,表明区内土壤具有共同的陆源属性,以酸性岩为主,与区内大面积分布花岗岩相一致。土壤中Eu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成土母质存在一定的亏损及土壤发育过程中E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淋失产生的亏损叠加。La/Yb-∑REE图解显示白垩纪砂岩、砾岩基岩区土壤7组样...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EE)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REE含量为125.71~206.02 μg·g-1,西部港湾区的8号和九龙江口的2号采样点REE含量较高,且轻稀土占绝对优势.REE含量随沉积物粒级呈有规律的变化,REE含量最高的是<63μm的粒级,最低的是250 μm的粒级;沉积物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各粒级REE总体配分曲线相近,均表现为明显的Eu亏损和Ce亏损,且<63μm粒级亏损尤为严重.Eu与Ce异常平均值均小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沉积物;<63μm粒级的沉积物中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最高,但在其他三种粒级沉积物中由粗到细分馏程度逐渐降低.分馏现象表明细粒级沉积物轻重分馏较粗粒级明显.与当地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比较,沉积物主要来自厦门西海域本地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酯和丙烯酸丁酯等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分别选择70℃及20 min作为样品在顶空瓶中的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32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9 min内能完全分离。5种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20.0~2000μg·kg-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在2.0~10.0μg·kg-1之间。方法用于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86.8%~104%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5%~5.4%之间。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木材中五氯酚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醇经加速溶剂萃取仪在100℃静态萃取10 min。采用DB-5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五氯酚含量。五氯酚的质量浓度在0.01~5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1 mg·kg-1。以木材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4.2%~98.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4%。  相似文献   

8.
皮革样品经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湿法消解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砷、锑、汞、铅和镉的含量;样品经干法灰化后,用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中铬、钴、铜和镍的含量。对各元素的稀释介质、还原剂和仪器工作条件作了详细的叙述。9种元素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分别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砷、锑、铅、钴和镍的检出限(3S/N)为0.5 mg·kg-1,汞、镉和铜的检出限(3S/N)为0.05 mg·kg-1,铬的检出限(3S/N)为5.0 mg·kg-1。应用此法分析了皮革样品,以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9.2%~106%之间。  相似文献   

9.
石墨试样于500℃用氢氧化钠高温熔融提取,用热水浸泡洗出熔块以离子色谱法测定氟离子含量。用Dinoex AS15色谱柱,以20 m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用电导检测器测定。氟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1~1.0 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用于4个产地的14个石墨样品分析,氟的质量分数在3.16×102~2.04×103mg·kg-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低于3.0%。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橡胶制品中短链氯化石蜡(C10~C13)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丙酮(1+1)混合溶液超声提取,采用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35 mm,0.25μm)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短链氯化石蜡的质量浓度在100 mg·L1以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为20 mg·kg-1。方法的回收率在92.4%~10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8%~4.5%之间。  相似文献   

11.
取混合均匀的样品1.00 g于比色管中,加入15 mL提取剂(水基型涂料采用甲醇;溶剂型涂料采用乙酸乙酯),于35℃超声提取15 min,将提取液离心5 min,取10 mL上层清液,氮吹至近干,用甲醇复溶并定容至2 mL,过0.45μm滤膜(水基型涂料采用尼龙滤膜;溶剂型涂料采用有机滤膜),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滤液中三丁基氧化锡的含量。以EC-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中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三丁基氧化锡的质量浓度在0.1~2.0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1 mg·kg-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9%~92.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4.0%。方法用于分析溶剂型涂料和水基型涂料各10个样品,其中溶剂型涂料中有2个样品检出三丁基氧化锡,检出量为1.18,0.82 mg·kg-1;水基型涂料中有1个样品...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有机进样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轻质油品中铁、锰、铅、硅含量的方法。称取5.000 0 g轻质油品于塑料瓶中,加入45 g内标溶液,得到待测轻质油品溶液。利用有机进样系统直接进样分析,内标法定量。在ICP-AES分析中,铁、锰、铅、硅的分析谱线分别为238.204,257.610,220.353,251.611 nm,射频功率为1 100~1 300 W,辅助气流量为2.0 L·min-1,雾化气流量为0.30 L·min-1,冷却气流量为16 L·min-1,加氧量为20~35 mL·min-1。结果显示:铁、锰、铅、硅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均在5.0 mg·kg-1以内,检出限(2.821s)均小于0.01 mg·kg-1;于2 h内对0.2 mg·kg-1基质匹配的混合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小于6.0%;对0.1,0.2,1.0 mg·kg-1...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添加剂丙酸盐含量的方法。试样用水蒸馏浸取,提取液中的丙酸盐与干扰离子以IonPac AS11-HC(250 mm×4 mm)为分析柱、IonPac AG11-HC(250 mm×4 mm)为保护柱,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分离并用电导检测器测定丙酸盐的含量。丙酸的质量浓度在20.00~40.00 m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00 mg·kg-1。方法用于测定粉皮样品中丙酸盐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1.3%~96.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在0.5%~1.2%之间。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蛋样品中对位红及苏丹红Ⅰ染料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二醇基(Diol)硅胶吸附富集,乙腈洗脱后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50 mm×2.0 mm,5μm)上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500 nm波长处检测,外标法定量。5种染料在0.110.0 mg·L-1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1.2%94.2%,相对标准偏差为3.4%5.3%,检出限为0.0180.030 mg·kg-1,定量下限为0.060.10 mg·kg-1。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可用于鸡蛋中对位红和苏丹红类染料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氮吹至近干后,用甲醇定容至1 mL。在色谱分离中选用Shiseido MGⅡC18色谱柱,5 mmol·L-1乙酸铵甲醇溶液和水按不同比例混合作流动相梯度淋洗。质谱测定中采用正离子模式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分别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测定下限(10S/N)在0.1~1.0 mg·kg-1之间。方法用于成人内衣和婴幼儿T恤样品分析,回收率在68.7%~11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4.3%~18%之间。  相似文献   

16.
以HNO3-H2O2-HF为消解体系,对南大西洋中脊1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消解,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了沉积物中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的含量,并分析了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微波消解-ICP-MS方法测定稀土元素,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7~1.0000),检出限可达ng/L,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不大于3.0%,相对误差在6.0%以内。16个站位沉积物样品中稀土总量(∑RE)变化范围为37.25~134.77μg/g,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LRE/HRE)的变化范围是0.61~1.70,平均值为1.27,沉积物中富集轻稀土略明显;从稀土配分模式看出,各个站位REE分布模式基本一致,轻重稀土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分馏;不同来源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类似,陆地和海洋沉积物稀土存在稍微差异;沉积物中δEu和δCe均出现负异常,说明了稀土元素主要是来自于海水。本研究分析了南大西洋中脊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配规律,为深入研究大西洋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车用汽油中铁、锰、铅含量时易出现熄火、点不燃、结果不稳定等问题,优化了稀释剂、稀释比[样品与5 mg·L-1钴内标工作溶液(稀释剂为煤油)质量比]和定量方式,提出了题示方法。取5 g车用汽油样品,按照稀释比1∶9加入5 mg·L-1钴内标工作溶液45 g,混合均匀后用有机物进样系统进样,在射频功率1 300 W、冷却气流量16.0 L·min-1、辅助气流量1.1 L·min-1、雾化气流量0.4 L·min-1下测量238.204,257.610,220.353 nm处铁、锰、铅谱线强度,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3种目标元素的质量分数均在0.20~5.00 mg·kg-1内与对应的谱线强度比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4~0.06 mg·kg-1。对空白汽油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3.8%~106%,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结果均在重复性限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18.
粉末压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钨、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样品与微晶纤维素混匀后置于模具中,以32 MPa压力制成外径40 mm、内径32 mm的样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钨和锡的含量。钨、锡的检出限为4.9,3.8 mg·kg-1。方法用于矿石样品分析,钨和锡的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1.7%,0.37%。测定值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用水润湿并剥离纹身贴样品的水转印纸后,用玻璃棒取下覆膜上的油墨,置于80℃烘箱中加热至恒重。分取1.0 g,加入乙酸乙酯10 mL,于35℃超声提取60 min。提取液进入气相色谱-质谱仪,不分流进样,在DB-35MS毛细管色谱柱上程序升温分离其中24种游离初级芳香胺,以配有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各游离初级芳香胺的质量浓度均在2.5~3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8~2.6 mg·kg-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8%~99.8%,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0.60%~2.6%。方法用于7款纹身贴样品的分析,均检出了2,4-二甲基苯胺,检出量为1.32~3.94 mg·kg-1。  相似文献   

2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方法。样品经免疫亲和柱净化,用乙腈洗脱下来。以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 mm×50mm,1.7μm)为分离柱,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淋洗,用串联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黄曲霉毒素M1的质量浓度在0.1~16.0μ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1 5μg·kg-1,测定下限(10S/N)为0.005μg·kg-1。方法用于分析牛奶样品,测得回收率在89.5%~101.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8%~9.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