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60]富勒烯与氮杂芳烃叶立德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富勒烯与乙氧羰基甲基氮杂芳烃叶立德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60]富勒烯并吡咯烷衍生物。反应温度对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杂原子的介入可改变纯碳笼的电子结构, 使其在超导、光电子器件及有机铁磁体等方面得到应用, 还可改善其氧化还原性能, 提高反应活性, 因而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1~3]. Averdung[1]研究了C59N+与H的反应, 用质谱检测到C59NH和C59NH+2, 并用AM1方法优化其结构; Lamparth[2]以双氮杂富勒烯为前体, 合成了C59N+和C69N+, 测定中间体的 1H NMR谱、 UV谱及产物的FAB质谱, 并用 15N标记法证实了最强的碎片峰是N原子进入母体碳笼骨架所致. Diederich[3]观察到C76氮化物的FAB质谱信号, 但未给出进一步信息. 本文用INDO系列方法对氮杂富勒烯C75N+位置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理论研究, 找出最稳定的异构体, 计算其电子吸收光谱, 为实验室合成分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研  巨勇  赵玉芬 《有机化学》2006,26(12):1640-1646
介绍了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氮杂三唑和氮杂四唑的设计方法和反应特点, 以及氮杂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在生物缀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富勒烯合成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勒烯是一类由12个五元环和若干六元环组成的笼状分子,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发现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新奇的性质而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25年来, 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在发展富勒烯合成新方法和寻找富勒烯新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对富勒烯的各种宏量合成方法进行了回顾, 并概述了迄今已发表的60余种富勒烯新结构,包括各种富勒烯空笼、内嵌富勒烯、富勒烯笼外修饰衍生物及氮杂富勒烯等结构。  相似文献   

5.
鸟嘌呤环系在生物体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作为核酸的碱基.将鸟嘌呤环2位的碳原子以氮原子取代,得到氮杂鸟嘌呤环系,是一类良好的模拟核酸碱基的杂环.文献中已报道了多种这类杂环的合成方法[1,2].最近,氮杂Wittig反应广泛地应用于氮杂环的合成.我们曾报道应用氮杂Wittig反应合成咪唑啉酮、喹唑啉酮及噻吩并嘧啶酮杂环的新方法,这里进一步报道应用该法合成氮杂鸟嘌呤环系.  相似文献   

6.
王乃兴  李纪生 《有机化学》1995,15(3):225-238
氮杂Wittig反应是杂环化合物的一个新的合成方法.本文阐述了羰基通过叠氮化物和三价膦形成的亚胺基膦的作用, 以氮杂Wittig反应的方式, 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异质富勒烯C~5~9Si与C~6~9Si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NDO,AM1和PM3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硅杂富勒烯C~5~9Si和C~6~9Si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计算了稳定构型、生成热、前沿轨道能级差、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绝对电负性和整体硬度.结果表明,硅杂富勒烯的稳定性虽然低于全碳富勒烯,但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5~9Si的稳定性比已经合成的C~5~8X~2(X=B,N)高,C~6~9Si与C~7~0的稳定性差异也很小,因此在适宜条件下文中所讨论的硅杂富勒烯是应该能够合成的.在C~6~9Si各异构体中,取代位置在赤道的异构体具有最低的能量和最大的前沿轨道能级差,也是最稳定的异构体.与全碳勒烯C~6~0和C~7~0相比,C~5~9Si和C~6~9Si具有较小的电离势和电子亲和势,表明硅杂富勒烯容易被氧化,而被还原的难度要些,但是仍容易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负离子.因此硅原子的掺杂能够使富勒烯的氧化还原性能得以改善.C~5~9Si和C~6~9Si更容易与亲电试剂反应,而发生亲核反应的活性要相对小一些.硅杂富勒烯C~5~9Si和C~6~9Si的绝对电负性和硬度都小于相对应的全碳富勒烯,对电子的束缚力要相对小一些。  相似文献   

8.
氮杂Wittig反应的最近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综述了最近几年氮杂Wittig反应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间氮杂Wittig反应、分子内氮杂wittig反应及串联的氮杂Wittig反应。讨论了氮杂Wittig反应在一些含氮杂环、稠杂环及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臂式氮杂冠醚的合成及其多价螯合的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强  李莉  刘育 《化学学报》2004,62(5):514-517
通过采用微波方法提高了1,10-二氧-4,7,13,16-四氮杂18-冠-6 (L1)的合成产率.以该化合物作为母体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臂式冠醚L2和L3.采用等温滴定量热法测定了这三种氮杂冠醚与Ca(Ⅱ)键合的热力学参数,量热滴定拟合结果表明,除母体氮杂冠醚外,臂式氮杂冠醚L2和L3均能与Ca(Ⅱ)形成1:1的稳定配合物,其稳定性主要来自于多价螯合的焓贡献.  相似文献   

10.
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稠杂环化合物.文献中已报道了多种这类杂环的合成方法,然而2-氨基取代的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却缺乏有效的制备方法.最近,氮杂Wittig反应广泛地应用于氮杂环的合成,该反应原料易得、条件温和、反应选择性好,已成为一种合成氮杂环的有效手段.我们曾报道应用氮杂Wittig反应合成咪唑啉酮和喹唑啉酮杂环的新方法,这里进一步报道应用该法合成噻吩并嘧啶酮杂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