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马锴果  贾莉  高珍  马艳子 《大学化学》2019,34(12):99-105
以展示元素单质、化合物和矿物样品为形式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实物展窗能够形象化地展示各种元素的化学特性。元素周期表实物展窗将实物样品展示度与样品背后的化学内涵相结合,可以展示元素和化学学科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发了一款名为"爱猜元素"的教育类移动应用程序。它是以元素周期表为框架,"猜谜游戏"为逻辑主线,围绕元素知识及相关原理而设计的科普资源平台。本文主要介绍了该化学教育类app的设计理念、产品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让大自然丰富多彩、色彩斑斓——天然色素的五彩世界""化学很魔幻——揭秘化学小魔术""化学让我们生活得更智慧、更安全、更健康——引导大众消除生活误区""化学也诗意——以诗入‘化’——打造诗意化学科普"和"化学让大自然更为奇特绝妙——走进大自然,学习化学知识,感悟化学的魅力"五个主题,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化学科普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些探索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程进军 《化学教育》1998,(11):23-24
元素周期表既是元素周期律的表达形式,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相关联,而且位置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即教学的知识信息是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里的化学元素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周期系统,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系的表达形式。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则揭示了元素周期律  相似文献   

6.
项佳敏  陈凯  凌一洲 《化学教育》2020,41(11):78-83
元素周期表是学生研究化学问题的重要工具。除了教材提供的元素周期表,网络上提供的各类元素周期表有潜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和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本文汇总了网络上多种形式的元素周期表的来源,并对其网站进行介绍,为教学提供素材和资源。同时,针对提供较多物理化学数据的元素周期表以《物理化学手册》为标准,对教材中常出现的4种元素碳、氧、铁、氯进行数据评估,为使用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启明  王清江 《大学化学》2018,33(7):110-113
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化学探究与创新能力和拓展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华东师范大学建设了面向社会开放的青少年化学科普基地。科普基地以化学探索工作室、化学实践工作室和化学实验数字化工作室为主体,在空间布局上突出化学特色,具有科技展馆的视觉效果。科普基地开设了系列化学科普讲座、系列趣味化学实验及化学探究课题,构建了"中小学生、在校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在青少年化学知识普及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科普基地实现了青少年科普基地与学校常规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自身培养目标与服务社会之间的矛盾,希望能为高等院校科普基地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周公度主编王颖霞副主编本书集结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两方面的内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本书中,并独立成册。元素周期表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同时内容更加丰富,加深了对周期表的认识与解读;元素知识部分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律,以族为单位,把性质或结构相似的一类物质统一介绍其相似性和共性的部分,对于个性部分单独列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新的元素性质及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双减”等政策的大力推行下,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逐渐被大众所重视。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将科普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在化学科普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三段式”科普思政建设方案,本文将以科普课程“星火燎原”为例,由浅入深,用“三段式”科普,对课程思政融入青少年科普课程的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周公度主编王颖霞副主编本书集结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两方面的内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本书中,并独立成册。元素周期表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同时内容更加丰富,加深了对周期表的认识与解读;元素知识部分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律,以族为单位,把性质或结构相似的一类物质统一介绍其相似性和共性的部分,对于个性部分单独列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新的元素性质及用途,本书中给予了特别说明。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实践有效的科普方式,通过建设科普基地、完成多项科普项目和参加不同类型的科普活动,逐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科普模式。本文以展示日常生活与化学的关系为科普的出发点,从科普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两方面讨论了科普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不同科普活动针对的群体,期望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普工作中承担引领者和标杆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This is a popular science article introducing the chemical knowledge contained in the search and use of colors.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textile dyeing and paints, three examples are chosen to reveal the chemical principles behind. Humanistic story and science interpretations are combined to reflect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hemistry and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开发一款关于护手霜制作的化学实验类科普产品,向公众展示化学中乳化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化学知识。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优化配方、简化流程、美化器具,增强实验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并通过制作科普视频和宣传手册,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实验过程和化学原理。该科普产品具有贴近生活、易于推广、安全美观、便携性好、受众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生命元素图谱与化学元素周期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用化学语言表面与生命有关的问题。讨论了微量元素与生物体作用的规律性,人体生命元素平衡谱的构成,人与环境间精细的动态的物质交换平衡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出生命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昂首翘尾的“近似动物体形”分布潜示生命的存在,提出不仅要注重有机营养平衡,更要注重无机营养平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而在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化学科学素养的背景下,介绍了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必要性、途径及效果,以开设化学与生活公选课和科普活动的方式来培养高职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对比了渭北晚古生代5号煤样品酸处理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按其量化表征的煤中微量元素酸脱除率划分,44个微量元素可分为五类,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着明显的分布规律:Ⅰ型,为煤中典型的易酸脱除微量元素,主要占据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Ⅰ、Ⅱ主族元素位置,按电子构型,属s区;Ⅱ型,为煤中较易酸脱除微量元素;Ⅲ型,为煤中较难酸脱除微量元素,主要占据在第Ⅲ、Ⅴ、Ⅵ、Ⅷ副族元素位置上,按电子构型,属d区和f区左半部;Ⅳ型,是难酸脱除的微量元素,主要占据在第Ⅳ、Ⅴ主族元素位置,(稀土元素部分在第Ⅲ副族)按电子构型,属p区和f区中部;Ⅴ型,为典型的最难酸脱除微量元素,主要占据在第Ⅱ、Ⅲ、Ⅳ副族位置,按电子构型,属d区的前半部、ds区和f区的右半部。煤中微量元素的酸脱除难易的大小,在元素周期表的横向、纵向和对角线方向,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最早接触的是元素周期表。本文对一些元素的英文名称采用解读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元素的英文名称同著名科学家、特定地理名称、太阳系中的星球以及神话中的人物相关联,使元素的英文名称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生动形象,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version of a periodic table for genetic codes using a Leibnitz Number as a codon number or anticodon number, which is a natural binary code number and hence outwardly similar to the Gray code binary number. In the obtained periodic table or in the reformed table (a cube-shaped periodic table), the proteinaceous amino acids not only have periodicity, but also occupy mirror-symmetrical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xy-plane. Moreover, the cube-shaped periodic table allows a partial explanation of non-standard genetic codes and some predictions about providing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non-standard genetic codons to be discovered in the future. By making a new format of a two-dimensional periodic table for anticodons as the primary reference point, all of the anticodon pairing with multiple codons can be intimately related to a mirror-symmetrical arrangement of amino acids with relation to the yz-plane in the two-dimensional periodic table.In the later section two new indexes, the Inversion Number and the Miracle Number, are introduced to show that the codon numbers and anticodon numbers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structure underlying the genetic code table. Thes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such as periodicity and mirror symmetry of the indexes, hold true for not just the Watson–Crick base-pairs, but also for the non-Watson–Crick base-pairs.Furthermore, in the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genetic code, some basic rules identical/similar to the standard genetic code can be disclosed. These results, including symmetric quality of amino acids and Inversion Numbers, sugges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life systems. Additionally, the proposed periodic table can successfully understand the previous studies, such as codon ring, mutation ring, and biosynthetic path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