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亚丽  马凤 《分析化学》1994,22(7):712-71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蛋白质分子的Z值可以为平衡状态下蛋白分子构象变化的表征,它与蛋白分子起始状态构象无关,在异丙醇-甲醇-水体系中蛋白的X值会因流动相中甲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小,除蛋白分子构象变化因素外,蛋白Z值的变化也与甲酸参与蛋白与置换剂分子间的讲师置换过程有关,在蛋白分子未完全失去分子立体结构时,其Z值与分子的立方根成正比,当甲酸浓度足够大量,例如大于40%(V/V)时,蛋白分子完全失去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烷基醇-甲酸-水、烷基醇-三氟醋酸-水和烷基醇-磷酸盐-水三种流动相,9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体系中Z的表征。发现当蛋白质完全变性时,Z值与其分子量呈正比,而与置换剂分子大小呈反比。Z值会因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的存在而减小,且浓度愈大,减小程度愈甚。对于在异丙醇-水溶液中的不同种类离子对试剂而言,对蛋白构象变性影响的减小顺序为44%(V/V)甲酸>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5)>0.1%(V/V)三氟醋酸。  相似文献   

3.
反相液相色谱中温度对蛋白分子构象变化的新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的Z值可用来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热变蛋白的分子构象进行表片。发现在异丙醇-甲酸44%(V/V)-水体系为流动相对完全变性蛋白的Z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且Z值与绝对温度例数(1/T)成正比,因此蛋白分子构象变化可用Z对1/T作图所得两条直线的斜率差值来表征,差值愈大,蛋白分子构象变化愈甚。该两直线的交点即为蛋白分子构象的突变温度。与通常采用的1gK'对1/T的作图相比,用  相似文献   

4.
液相色谱Z值对溶菌酶分子构象变化的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研究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用得最多的是光谱法, 如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核磁共振谱等[1]. 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与其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直接相关[2], 所以色谱法也成为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一种新方法[3]. 此外, 计量置换理论中的Z值也已被成功地用于表征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4]. 用Z值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优点是可以使用不纯的样品, 这是因为在测定Z值的过程中会与其它组分相分离. 使用Z值还会对蛋白分子构象变化进行定量表征[5,6]. 本文以溶菌酶(Lys)为目标蛋白, 用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RPLC)和弱阳离子交换色谱(WCX)]系统地研究了Lys在不同变性(胍变非还原、脲变非还原、胍变还原和脲变还原)环境中因疏水性及电荷分布的不同对Lys分子构象变化的影响, 并用Z值进行了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5.
Z及logI对离子交换色谱中脲变溶菌酶分子构象变化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王彦  龚波林  耿信笃 《色谱》2003,21(3):214-217
以溶菌酶(Lys)为目标蛋白,用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R)中的参数Z和logI对弱阳离子交换色谱(WCX)中“准天然态”和脲变还原与非还原的两种变性状态的Lys的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表征。发现在流动相中含有脲时,蛋白的保留仍服从SDT理论,可以准确测定在特定脲浓度条件下Lys的Z及logI值。结果表明,3种分子构象状态的Lys的Z值均随脲浓度改变呈现不连续变化;“准天然态”Lys在同一脲浓度条件下的Z值比变性状态的大,logI比变性状态的小,而非还原变性态和“准天然态”Lys的Z和logI值比较接近。还  相似文献   

6.
液相色谱中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Z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时亚丽  马凤 《分析化学》1994,22(5):453-456
研究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烷基醇-甲酸-水、烷基醇-三氟醋酸-水和烷基醇-磷酸盐-水三种流动相,9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体系中Z的表征,发现当蛋白质完全变性时,Z值与其分子量呈正比,而与置换剂分子大小呈反比。Z值会因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的存在而减小,且浓度愈大,减小程序愈甚。对于在异丙醇-水溶液中的不同种类离子对试剂而言,对蛋白构象变性影响的减小顺序为44%甲酸>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相似文献   

7.
参数Z对疏水色谱中胍变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计量置换参数Z对疏水色谱流动相中存在盐酸胍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表征。除溶菌酶外,其余4种蛋白质的Z值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将盐酸胍和脲对蛋白质Z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后发现,在疏水色谱中Z值作为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大,埋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到分子表面的程度逐渐增大,造成了Z值随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蛋白质的Z值随盐酸胍及脲浓度变化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两者对蛋白质变性机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用参数Z表征疏水色谱中脲浓度与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卫引茂  常晓青 《分析化学》1997,25(4):396-399
研究了5种标准蛋白在流动相中含有不同脲浓度条件下的疏水色谱保留行为。当脲浓度不变时,蛋白质的保留仍然服从计量置换保留模型,并可测定在该特定脲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的Z值。计量置换参数Z可作为疏水色谱中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参数Z对疏水色谱中胍变蛋白质分子构象亦化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引茂  常晓青 《分析化学》1997,25(9):997-1000
用计量置换参数Z对疏水色谱流动相中存在盐酸胍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进行了表征。除溶菌酶外,其余4种蛋白质的Z值随盐酸胍浓度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蛋白质的Z值随盐酸及脲浓度的增大,埋藏在蛋白质分子内  相似文献   

10.
张维平  郭鸿  高娟  耿信笃 《色谱》2000,18(6):475-479
 以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SDM R)为依据 ,通过研究 3种正链醇同系物溶剂置换剂对 14种正链醇同系物溶质色谱保留行为的影响 ,发现计量置换参数Z(对应 1mol溶质被吸附时从溶质与固定相接触处释放出的溶剂的总摩尔数 )、lgI(与 1mol溶质对固定相亲和势有关的常数 )和 j(与 1mol溶剂对固定相亲和势有关的常数 )均随着同系物置换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并呈现出线性变化 ,表明溶剂强度与溶剂分子的大小有关 ,分子愈大 ,溶剂洗脱能力愈强 ,并遵循同系物规律。  相似文献   

1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原料中26种霉菌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同时检测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26种霉菌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玉米和豆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4∶15.9∶0.1,V/V)超声提取1 h,取1 m L上清液经Mycospin 400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浓缩干燥,0.25 m L水-甲醇-甲酸(95∶4.9∶0.1,V/V)复溶,上机测定。采用反相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离子模式进行定性分析。基质效应考察发现,样品提取液经Mycospin 400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大部分毒素仍有较强的基质效应。因此,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高、中、低3种添加浓度水平下,26种霉菌毒素的平均回收率为61.9%~119.5%,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8%~18.6%之间。针对不同目标物,本方法的定量限为0.5~25μg/kg。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E)-唑螨酯和(Z)-唑螨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水溶解后,乙腈盐析提取,高速离心后取有机相浓缩定容。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0.1%甲酸,乙酸铵(2 mmol/L)溶液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90/10,V/V),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方式扫描,外标法定量。在1.0,10和2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E)-唑螨酯的回收率为75.7%~102.3%,相对标准偏差在2.9%~8.5%之间;(Z)-唑螨酯的回收率为79.7%~108.0%,相对标准偏差在3.4%~8.9%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kg。  相似文献   

13.
反相液相色谱中生物大分子保留自由能及相比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泉  耿信笃 《化学学报》2002,60(5):870-875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和反相液相色谱(RPLC) 中小分子溶质柱相比的热力学新定义,建立了准确测定生物大分子柱相比的理论模 型和实验方法,准确测定了生物大分子的柱相比。同时依据计量置换参数logI和Z 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性质,并以logI和对1/T作图呈线性为途径,解决了生物大 分子色谱热力学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难题,准确测定了七种标准蛋白质在RPLC保留过 程中的自由能变,并发现在RPLC中柱相比对保留过程中溶质总自由能变的贡献值几 乎可与溶质在RPLC保留过程中的净自由能变相当。  相似文献   

14.
对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中的计量参数Z与常用经验公式中的线性参数S间的相同及不同性进行了比较性研究.从理论上指出了S和Z间的非平行关系.根据Z的物理意义可以在某些限定条件下用S对溶质分子结构性质、溶剂强度等进行表征.但是,用文献中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它不如用Z值表征的准确度高.这进一步证实了SDME-R和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用Z值为一个新的表征参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耿信笃 《化学学报》1996,54(5):497-503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中lgI(与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合势有关的常数)和Z(对应于1mol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释放出置换剂的摩尔数)对绝对温度导数的线性关系式。发现非极性与极性小分子溶质的lgI和Z均具有热力学衡常数的特征。如在前报[1]报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一样, 也推导出了可将溶质保留过程中的总吸附焓变△H(Pa)分成两个独立的分量, 吸附焓变△(1,a)和解吸附焓变△H(Z,D)的表达式。可同时对在流动相中不同置换剂浓度条件下的△H(Pa)和△(Z,D)进行估算,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偏差小于±10%。并用△H(1,a)和△H(Z,D)值对溶质在RP-HPLC的保留过程中热变化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依据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中lgI(与1mol溶质对固定相的亲合势有关的常数)和Z(对应于1mol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释放出置换剂的摩尔数)对绝对温度导数的线性关系式发现非极性与极性小分子溶质的lgI和Z均具有热力学平衡常数的特征.如在前报报告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一样,也推导出了可将溶质保留过程中的总吸附焓变△H_(Pa)分成两个独立的分量,吸附焓变面△H_(I,a)和解吸附焓变△H_(Z,D)的表达式.可同时对在流动相中不同置换剂浓度条件下的△H_(Pa)和△H_(Z,D)进行估算,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偏差小于±10%并用面△H_(I,a)和△H_(Z.D)值对溶质在RP-HPLC的保留过程中热变化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酶联免疫分析法探测Cry1Ab蛋白在不同介质中的构象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根据构象变化后的蛋白与抗体结合能力下降从而导致ELISA测定值降低的原理,探测了转cry1Ab基因水稻表达的Cry1Ab蛋白在不同溶液介质中的热致构象变化行为,以及不同有机溶剂及溶液pH值对该蛋白构象变化的影响程度。实验表明,Cry1Ab蛋白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程度可以灵敏地通过ELISA方法检测。在不同的介质中,CrylAb蛋白的热致构象变化程度不同。在Na2SO4介质中,该蛋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SDS的存在,可以促进该蛋白的构象变化。常温下,25%(V/V)的有机溶剂乙腈、异丙醇、甲醇、乙醇均能使该蛋白的构象发生转变,其中以乙腈最为显著。醇类溶剂对Cry1Ab蛋白的构象影响程度随疏水性增大而增大;溶液pH值也对该蛋白的构象变化产生影响。pH在8-10之间,该蛋白构象能保持稳定;酸或过碱性的溶液均能使蛋白构象偏离原始状态,从而引起ELISA测定值的降低。另外,腐殖酸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Cry1Ab蛋白构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组织中氨丙啉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牛组织中氨丙咻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后用HLB小柱净化,甲醇洗脱,洗脱液氮吹后用0.1%甲酸-甲醇(90:10,V/V)溶解,进行LC-MS/MS分析.采用XBridge<'TM> C<,18>色谱柱分离,用0.1%甲酸-甲醇(90:10,V/V)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  相似文献   

19.
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用Snyder经验议程和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中的参数对深质为脂肪醇同系物,流动相为脂肪酸同系物时深质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SDM-R参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由于用Snyder经验公式中二参数之间的作园无法准确求得斜率,且其不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由SDM-R二参数作图,不但能准确求得斜率j(与1mol溶剂和固相结合能有关的常数),而且j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符合碳数规律,所以,参数j有可能用于RPLC中表征深剂强度,由此得出,在RPLC中,对同一置换剂面言,随同系物溶质的Z(1mol深剂化深质被深剂化固定相吸附时,从二接解面释放出的置换剂分子数)和logI(与1mol深质和固定相亲和势有关的常数)值增大,它们的保留时间也增大,对同一深质而言,随着在同系物置换剂中碳链的增长,Z和logI值的减小,它的保留时间也缩短,同时还可得出,随着同系物置换剂j值的减小,它们的洗脱能力也增强.  相似文献   

20.
提出使用甲酸甲胺作为新型电离增强剂改善反相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检测甘油三酯灵敏度的方法.使用反相C18色谱柱,以玉米油的异丙醇溶液为样品,选择文献中常用的异丙醇-乙腈-甲醇-水,异丙醇-乙腈流动相,在考察甲酸、乙酸、甲酸铵、乙酸铵、甲酸丁胺、甲酸二丁胺、甲酸三乙胺、甲酸二乙胺、甲酸甲胺、甲酸乙胺等不同电离增强剂的基础上,比较了甲酸甲胺和常用的甲酸铵电离增强剂对LC-ESI-MS分析甘油三酯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甲胺可以使其中三亚油酸甘油酯组分的质谱峰响应值和信噪比均约为使用甲酸铵的5倍.考察了使用甲酸甲胺时,甲酸甲胺电离增强剂的浓度、流动相流速以及雾化气流速对检测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玉米油浓度与其中甘油三酯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的关系曲线,显示玉米油中甘油三酯组分在不同流动相的电喷雾过程中出现聚集的最小浓度相差不大,三亚油酸甘油酯峰面积与浓度在7×10-7~2×10-4 mol/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2=0.9997,在更高的浓度时则峰面积增加缓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甲酸甲胺改进检测的机理,提出含有疏水性基团的加合甲胺单电荷离子具有较低的溶剂化能,在雾滴表面富集的加合甲胺离子容易被蒸发,从而提高了电喷雾离子化效率.本方法为LC-ESI-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时提高检测灵敏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