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铝箔在盐酸中的交流电侵蚀的研究—Ⅰ.50周交流电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在5M HCl中用50周交流电侵蚀时温度、电流密度、铝箔纯度以及H2SO4添加剂等因素对表面积扩大率K值的影响。得到高K值的关键是得到高质量的侵蚀膜,SO42-是成膜所必需的。用剥膜称重法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单位真实表面积上的膜重,结合电位波形图解释了一系列现象。侵蚀过程中出现的表面大量掉落黑粉,箔厚减薄、比容不再随电量而增加的现象与侵蚀孔中pH过高、侵蚀膜(氧化铝)水化程度高、体积大因而堵塞小孔有关。保证有足够的H+扩散进入孔中是得到高K值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重原子化合物及各种气氛对四溴化碳-无色结晶紫自由基片光显影速度的影响。当片子中有重原子化合物碘仿,对碘苯胺或三苯基铋,或者片子置于氮气中光显影时,显影速度明显增加;在氧气中显影速度大大下降。氮气中的显影速度常数K0。与氯氧混合气体中显影度常数K满足如下关系: K0/K=1+a[O2]式中a为淬灭常数。因此,证明是三线态-三线态传能。 实验证明,在光显影主期中,满足D=D0+Kt动力学关系。式中D为光密度,D0为光密度常数,K为光显影速度常数,t为显影时间。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抽提次序的一系列明胶样品,用电位法测定了它们的还原性,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蛋氟酸(Met)、蛋氨酸亚砜(Metsox)和砜(Metson)的含量,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了它们的不同构象组份的相对含量。发现:明胶的还原性随抽提次序的增加出现一极大值,而这个极大值与α1,α1+α2α1/α2的比值互呈正并行性的对应关系。仔细考察和对比α1α2的一级构型表明:α1α2含有较多的Met。这个极大值的出现,是与第2道抽提出来的明胶中含有较多的α1组份(从而较多的Met)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纯α1α2β11β12和γ为标准样品,测定了它们在SDS-PAGE电泳中的迁移距离,利用这些组份的分子量的对数log Mn与迁移距离的线性关系,对从酸溶胶原中分离出来的a、b,c、d、e和f六个不同级份进行了鉴定,表明从a到f的六个不同的分离级份是α<sub>1a,α1b,β11β12,αz,和(α1+β11)。这一分离是成功的。其中α1αα1b是首次分离成功。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Mott-Schottky和点缺陷模型(PDM)研究了溶液温度、pH值以及氯离子对X80管线钢在模拟土壤环境中所形成钝化膜内点缺陷扩散系数D0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液pH值的降低以及氯离子浓度的增大, 钝化膜内的施主密度呈现增大的趋势. 依据点缺陷模型可以得到钝化膜内点缺陷(假设点缺陷为氧空位或铁离子间隙)的扩散系数D0达到10-16~10-17 cm2&#8226;S-1, 且D0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液pH值的降低及氯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五种不同纯度电容器用铝箔(99.97—99.999%Al)在盐酸中用50周交流电正半周进行侵蚀。由于侵蚀膜是在断电半周低pH值下形成的,属透明钝化型薄膜,不堵塞侵蚀孔,因此不出现纯交流电侵蚀时的"掉粉"、"减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侵蚀形态以及表面积扩大率与箔的纯度,也即其自钝化能力有关。用电位波形图解释了得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选用了草酸等9种有机酸作为铝箔在盐酸溶液中交流电侵蚀的添加剂。与添加硫酸同样,再一次表明添加剂为形成高质量致密膜因而获得高表面积扩大率所必需。对应于一定频率存在着最佳添加剂浓度Cm,一级电离常数大的酸,相应的Cm低。用有机酸阴离子在铝表面与Cl-竞争吸附并形成pH缓冲层,从而提高膜的保护性并降低膜的溶解度解释了这些现象。文中讨论了盐酸浓度、电流密度以及Cl-浓度等对侵蚀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闪光动力学光谱仪测量了水平拉制的紫膜LB膜中菌紫质中间体M412的衰减过程,观察了温度和离子对M412衰减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10℃-60℃),随着温度的升高,M412的衰减速率加快。对M412s的衰减的抑制作用,La3+在低浓度时就很明显,而K+则在较高浓度时才表现出来,Ca2+的影响不明显;La3+对M412f的衰减无明显影响,K+和Ca2+则稍微加快了其速率,pH的变化(H+浓度)明显影响到M412的衰减速率,尤其在高pH情况,M412s的衰减比正常pH值时要慢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H值11.00时,不同温度下CoS纳米粒子与明胶蛋白质的键合作用.根据吸光度与CoS浓度的关系,由Lineweave-Burk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CoS纳米粒子与明胶蛋白作用的键合常数K(温度为293 K时键合常数K为3.01×103L/mol;温度为301 K时键合常数K为2.12×103L/mol;温度为313 K时键合常数K为1.85×103L/mol)以及对应温度下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17.93 kJ/mol;ΔrSm=4.93 J/(K.mol);ΔrGm=-19.37/-19.41/-19.47kJ/mol).CoS纳米粒子与明胶蛋白之间主要靠静电力结合.研究结果为初步探索纳米颗粒与纤维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由文献表明:迄今为止,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明胶分子量分布,只能分出<α,α1,α2β组份,而γ及>γ的组份未能检出。也就是说,大约30万以上的分子量组份未能进入凝胶板内(以下简称“入板”)。这对明胶构象的全分析和对明胶质量的正确判断是一个严重的缺陷。 本文主要探讨和研究γ及>γ组份的入板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控制丙烯酰胺和甲叉丙烯酰胺(交联剂)的相对含量,选择合适的交联度梯度,使之既适用于αβ组份迁移,也能让γ及>γ的组份入板。此外,在小的交联度和大孔径的情况下,还能符合凝胶板对凝胶强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用染料1-氨基-4-羟基蒽醌染色的尼龙-6单丝的燐光光谱时,观察到染料的延迟荧光。这表明在这一体系中发生了聚合物的杂质基团与染料间的能量转移。用测定尼龙丝的燐光寿命随染料浓度变化的方法对此过程作动力学研究,测得能量转移速度常数kt=2901·mol-1·s-1,能量转移的临界距离R0=52.0Å,并证明该过程是以三线态-单线态的远程共振机理进行的,染料淬灭了尼龙-6中有害的杂质基团激发三线态,从而起到了光稳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278.15~318.15 K(间隔10 K)下葡萄糖+HCl+水三元体系的密度, 计算了葡萄糖在盐酸(浓度0.2~2.1 mol•kg–1)中的表观摩尔体积VΦ,G、标准偏摩尔体积V0Φ,G、葡萄糖-HCl在水中的体积对相互作用参数VEG和标准偏摩尔膨胀系数(∂V0Φ,G/∂T)p. 结果表明: (1)葡萄糖在盐酸中的表观摩尔体积随葡萄糖和HCl的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2) V0Φ,G随HCl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 (3)葡萄糖与HCl在水溶液中的体积相互作用参数VEG>0, 但数值对温度变化不甚敏感; (4)葡萄糖在水和盐酸中的V0Φ,G值随实验温度的变化关系均可表示为: V0Φ,Ga0a1(T-273.15 K) 2/3; (5) (∂V0Φ,G/∂T)p为正值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一定温度下, 其值随HCl浓度的增加而稍稍减小. 糖的水化程度随温度的升高和HCl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用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对葡萄糖与HCl之间的体积相互作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研究了冰晶石熔体中添加钇族稀土碳酸盐即2.7NaF·AlF3(7Wt%CaF2)-Al2O3-YM2O3体系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 应用最优化设计原理,研究了该体系的初晶温度、表面张力、密度、粘度和电导率,分别得到了表征该体系初晶温度、粘度与Al2O3、YM2O3浓度关系的回归方程以及该体系表面张力、密度、电导率与Al2O3、YM2O3浓度和温度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在DMSO-H2O混合溶剂中,用TPP和它的四种金属络合物作为敏化剂,EDTA作为电子给体,经可见光照射,成功地还原了甲基紫精。反应活性顺序为ZnTPP>TPP>MgTPP》CoTPP>CuTPP。对以ZnTPP为敏化剂的反应,我们测得其量子产率为φ418nm=0.08。我们考察了ZnTPP、MV2+和EDTA的浓度以及氧气对反应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我们发现,反应速度与MV2+和EDTA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于从推测的反应机理导出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在盐酸溶液中用正弦交流电腐蚀铝箔的工艺在工业上广泛用于扩大或粗化铝表面。本文主要探讨高纯度(99.99%)铝的交流腐蚀机制并讨论交流电频率和幅值、添加剂种类和浓度、盐酸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作用规律及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二氧化铅电极上氧发生反应的交流阻抗。用曲线拟合法解析组抗谱,求得了反应电阻Rt、吸附电阻Ra、双层电容Cd、吸附电容Ca的值。认为(OH)吸+H2O→(O)吸+H3O++e-是氧发生反应的控制步骤。讨论了CdCa与OH-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分子力谱研究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及其水解产物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在不同液体环境下的单链弹性. 利用改进的自由连接链(M-FJC)模型中的单链弹性模量参数(K0)描述NPAM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单链弹性. 实验结果表明, K0随着溶液pH值增加而增大, 表明NPAM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度具有pH依赖性. 由于K0和高分子链的净电荷正相关, K0增大表明NPAM链净电荷增多, 结构单元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增强使高分子链呈现高度伸展的构象.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APAM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构象, 单分子力谱数据表明, APAM在酸性水溶液中为柔性链, 在碱性水溶液中呈现较伸展的构象,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阐明APAM链构建的水凝胶网络的溶胀机理. 单分子层面的深入研究有望阐明这类高分子的减阻机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Judd-0felt理论,计算了SmP5O14晶体中Sm3+离子的振子强度和参数Ωλ实验值和计算值符合较好。同时计算了4G5/2→6HJ跃迁的约化矩阵元和辐射跃迁几率。  相似文献   

19.
用L-B膜方法在SnO2电极上修饰了不同链长烷氧基取代的酞菁锌化合物(ZnPc CnH2n+1,n=3,9,12,16),分别研究了它们单分子膜成膜性能和转移性能,并测定了修饰在SnO2电极上的单多层分子膜的光电性能和吸收光谱。研究结果指出链短的取代基即异丙氧基取代的酞菁锌(ZnPcC3H7(i))具有较高的转移比及较好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恒电流充电曲线法研究了CKOH、CAl以及电流密度对铝电极惰化的影响,得到i~τ-1/2之间符合如下的不稳定扩散方程: 曲线由不同斜率的两条直线组成,iL系铝腐蚀产生H2搅拌的影响。同时,还求得了几种KOH溶液中CAlS和DAl的值。 实验结果表明:低电流密度区,惰化过程受Al(OH)4-扩散控制,由过饱和Al(OH)4-溶液中析出成相的Al(OH)3或Al2O3膜,引起电极惰化。高电流密度区,除扩散外,还可能由电化学反应直接形成表面惰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