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角X-光散射方法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盐)热塑性IPN共混体系相区尺寸的研究韦雨春,袁惠根,潘祖仁(浙江大学化工系杭州310027)关键词热塑性互穿聚合物网络,小角X-光散射,透射电镜随着IPN研究的不断深人,...  相似文献   

2.
用小角X-射线散射,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HE-1型钛系催化剂异相聚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稀溶液的结晶和熔融结晶的熔点,熔化热,结晶度,长周期,晶区厚度和非晶区厚度随分子量与结晶温度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熔融结晶和初生态结晶的不同过程机理,结果表明:UHMWPE稀溶液结晶的结晶度(X%),长周期(L)和晶区厚度(Lc)与分子量Mw无关,随结晶温度升高而增加,非晶区厚度(La)与分子量  相似文献   

3.
用小角X-射线散射,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HE-1型钛系催化剂异相聚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稀溶液的结晶和熔融结晶的熔点,熔化热,结晶度,长周期,晶区厚度和非昌区厚度随分子量与结晶温度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熔融结晶和初生态结晶的不同过程机理.结果表明:UHMWPE稀溶液结晶的结晶度(Xc%),长周期(L)和晶区厚度(Lc)与分子量Mw无关,随结晶温度升高而增加,非晶区厚度(La)与分子量和结晶温度均无关,熔点Tm随分子量增大稍有升高.熔融结晶样品长周期与分子量无关,却和结晶温度和时间有关.其结晶度和晶区厚度随分子量增大而下降,非昌区厚度和熔点均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初生态粉末中没发现长周期,却发现有较高熔点.  相似文献   

4.
原续波  盛京 《应用化学》1998,15(2):28-31
以小角激光前向散射和背散射法研究了左旋18-甲基炔诺酮-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缓释体系的光散射时效行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过程,讨论药物释放过程中高分子链段运动和聚合物结构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宏放  那辉 《应用化学》1996,13(1):58-61
应用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方法,对含不同联苯结构的PEEKK-PEBEKK共聚物样品小角X射线散射(SAXS)去模糊强度分析计算表明:PEEKK-PEBEKK共聚物的聚集态结构明显地依赖于共聚物中联苯含量。当联苯含量nb=0.35时,积分不变量Q,长周期L,平均结晶片层厚d,电子密度差η_c-η_a和结晶度W_(c,x)值为最小,比表面积O_s为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流变学角度研究了三嵌段高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中的微相转变,从相转变温度前后流变行为的变化,确定了相转变温度,其结果与小角X光散射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嵌段高聚物的微相溶合过程,发现相溶合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第二,第四阶段,G’~eαt,’~eβt,矿是相溶合时间,α,β随相溶合温度及阶段不同而改变.以Dickie模型为基础,考虑到分子运动及剪切条件下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分析了各阶段的流变行为,初步说明了微相溶合过程中,流变行为时间依赖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傅毅敏  胥彬 《结构化学》1997,16(2):91-96
报道Na「Sb(cdta)」.3H2O(cdta=1,2-环己二胺四乙酸)的晶体结构并着重讨论了Sb(Ⅲ)原子的畸变五角双锥配位多面体的描术问题。根据分子力学计算,孤对电子体的结构的参数,对Sb-cdta,-edta和-pdta等螯合物系列的螯合强度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进行了讨论,指出Sb-cdta,-edta和-pdta等螯合物系列的螯合强度与抗肿瘤活性的关联进行了讨论,指出Sb-N平均键长〉2.  相似文献   

8.
用X光小角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丙烯 乙丙橡胶合金薄膜 .根据Debye Buech光散射统计理论计算了结构参数 ,即相关函数ac、平均弦长 l和旋转半径Rg.同时计算了Porod指数α ,并用α讨论了分散相的形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溶致液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氟辛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水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其相图的测定确立了液晶区.其液晶区域面积大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水体系的液晶区.摄制了该体系液晶区系列样品的纹理照片,用小角X光衍射法测定了液晶各种组分变化时的层间距,并结合2HNMR谱图和纹理照片的对照和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液晶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和r-缩水甘油丙基醚三甲氧基硅烷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小角X-射线散射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这种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材料以三维网络和纳米微相分离的形式存在,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有大幅度提高,透明且不溶于丙酮.  相似文献   

11.
A simple preparation of ultrathin nanoporous gold film was described. Copper and gold were used to fabricate Cu-Au alloy film sthrough vacuum deposition. The formation of nanoporous gold films from the alloy films involved thermal process and chemical etch by hydrochloric acid or by nitric acid. The free-standing nanoporous gold films have been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meter (XPS) an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It was noted that the nanoporous gold film etched by hydrochloric acid is uniform with a cover of fog-like moieti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氢气泡动态模板电沉积法制备了三维多孔Au掺杂的Pd合金泡沫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仪(EDX)、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三维多孔PdAu合金泡沫膜的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由于特殊的多孔结构和电子效应,Au掺杂的PdAu合金泡沫膜与单种多孔Pd膜相比,在碱性介质中对乙醇的电氧化具有高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聚苯乙烯及其合金的热释放电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苯乙烯及其合金的热释放电流研究盛京,李凤奎,胡静(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天津,300072)关键词聚苯乙烯,聚苯乙烯松弛,热释电谱,聚苯乙烯合金,乙丙橡胶合金用热释放电流(TSC)法研究聚苯乙烯(PS)的松弛过程只见Shinichi的报道[1]...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二次微弧氧化法,通过在磷酸盐体系的电解液中添加柠檬酸铁,在AZ40M镁合金基底表面成功制备了黑色的微弧氧化膜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别对黑色膜层的形貌和成分组成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结果显示,黑色膜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镁,同时伴随着一定量的铁氧化物,包括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和单质铁。因此镁基底表面黑色膜层的形成可归因于柠檬酸铁中的铁离子在成膜过程中参与反应形成了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和单质铁混合物,并均匀地沉积在氧化膜中。  相似文献   

15.
铅铈和铅钙锡合金阳极腐蚀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叠加交流伏安法、线性电位扫描法、交流阻抗技术和XPS研究了铅铈合金和铅钙锡合金在阳极1.28 V, 4.5 mol/L的硫酸溶液中所形成的阳极腐蚀膜. 结果表明: 稀土铈能抑制阳极膜中高阻抗的Pb(II)化合物的生长, 降低腐蚀膜的阻抗, 并增加膜的孔隙率. 同时可以提高合金的析氢过电位, 有利于电池免维护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合技术, 通过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Zn-Al-Ti合金薄膜材料芯片(其中wAl:wZn=55%:45%(w, 质量分数)), 表征了热处理后薄膜的耐腐蚀性能, 研究了Ti掺杂量对薄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在Ar+5%(φ, 体积分数)H2混合气氛中, 经200 ℃扩散1 h, 再经370 ℃热处理2 h后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合金薄膜.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热处理后的典型样品进行相结构和形貌表征. 使用电化学方法测试样品的耐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 Ti适量掺杂样品的腐蚀速率明显下降, 其中Ti掺杂量为6.0%(w)的Zn-Al-Ti合金薄膜(94.0%(w) Zn-Al, 其中wAl:wZn=55%:45%)具有最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其原因在于, Ti适量掺入后晶粒明显细化, 表面更为致密, 且钝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低温熔盐中电沉积Sm-Co合金膜及其磁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53 K的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 用恒电位电解法在Cu基片上制备了Sm-Co合金膜.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熔体的电化学行为. 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 在Pt电极上, Co(II)+2e→Co(0)是一步完全的不可逆反应; 测得CoCl2-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 Co(II)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α=0.31, 扩散系数D0=4.78×10-5 cm2·s-1; Sm(III)难以单独沉积, 但能被Co(II)诱导共沉积, 在不同阴极电位下制备出不同Sm含量的非晶合金膜. 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检测薄膜成分, 用SE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 用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样品退火前后的晶相和磁性能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在923 K进行退火30 s后Sm-Co薄膜由非晶转变为多晶结构, 并以hcp晶相结构为主; 退火和Sm含量对Sm-Co合金膜的磁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passive films formed on G3 and G30 alloys in bicarbonate/carbonate buffer solution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b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EIS) and Mott-Schottky analysi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assive film formed on G3 alloy was detect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ssive film on G3 alloy had better protection than that on G30 alloy. The transfer resistance, film resistance and diffusion resistance of the passive films on ...  相似文献   

19.
利用液态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Fe68Si32合金的液态结构,获得了结构因子、径向分布函数、原子间的最近邻距离和配位数.结果表明,在1250~1450 ℃范围内液态合金的最近邻距离为0.259~0.260 nm,配位数为10.3(±0.2);液态合金的结构因子在Q=15.5 nm-1处有一明显的预峰存在.根据预峰的特性,建立了Fe68Si32熔体的结构模型,即体心立方结构的有序Fe3Si原子团以共面的方式形成Fe3Si面心立方超结构(DO3);合金在1250 ℃的径向分布函数的Gauss分解结果与合金的面心立方模型吻合较好.预峰的产生是面心立方超结构原子团中Si原子之间相互关联的外在表现. Fe68Si32合金的固态X射线衍射显示合金中含有Fe3Si相,而且其特征峰与合金的结构因子的峰位基本一致,表明Fe68Si32合金的液固态结构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20.
耐蚀Zn-Al合金材料的组合材料芯片方法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组合材料芯片方法, 通过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全组分范围的Zn-Al薄膜样品阵列. 沉积得到的多层薄膜经370 ℃扩散处理2 h形成合金薄膜. 通过扫描俄歇能谱仪(AES)、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 在低温退火后, 合金薄膜成分均匀, 结晶良好, 表面致密. 材料芯片上的样品在0.1 mol·L-1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电阻测试结果表明, 对于全组分的Zn-Al合金薄膜, Al摩尔分数在87%附近的成分具有最高的极化电阻值.进一步的实验发现, 在83%-86%这一较宽的摩尔分数区间内, 极化电阻值均保持在105 Ω·cm-2以上, 比传统热镀锌镀层的极化电阻高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