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6-氯-8-溴-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1′,5′-甲基取代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UV-Vis光谱对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溶剂和结构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 光致变色现象明显; 给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和强极性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蓝移.  相似文献   

2.
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3种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结构.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Stoke位移都较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丙酮溶液中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较大的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双希夫碱,N,N'-二(2-羟基-1-萘甲醛)缩-1,4-苯二胺(BNP)在环己烷和乙腈中的稳态和瞬态吸收光谱以及稳态荧光光谱,讨论了光致变色机理.在非极性溶剂中,BNP以烯醇式为主要存在形式,最大吸收位于紫外区.在极性溶剂中,既有烯醇式,又有质子转移产物的吸收,但以前者为主.无论在极性还是非极性溶剂中,其荧光发射都是来源于质子转移产物的激发态.  相似文献   

4.
新型杯[4]席夫碱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莲  张书香  夏光明  梁志  高云华 《有机化学》2009,29(11):1799-1803
合成了三种新型含杯[4]芳烃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及不含杯[4]芳烃空腔的模型化合物, 利用IR, 1H NMR, 13C NMR, MALDI-TOF 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它们的光致变色性能及杯[4]芳烃空腔、取代基和溶剂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杯[4]芳烃、取代基OCH3和CH2Cl2可以改善席夫碱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螺噁嗪结构中的萘环8′-位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合成了三种螺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对三种产物的光谱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考察了其光照褪色速率和抗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改变8′-位取代基,合成化合物的闭环吸收峰的位置几乎不受影响,但开环吸收峰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取代基极性增加明显红移.增加溶剂的极性,可使同一化合物的开环吸收峰红移.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以三嗪基团为骨架的化合物2,6-二(2-羟基苯乙烯基)-4-甲基均三嗪(M1),利用核磁共振H谱和C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在甲醇和乙醚中的紫外,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标题化合物分子构型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实验发现随着溶剂极性增加,紫外吸收峰和荧光光谱的发射峰都发生红移,同时得到的计算光谱数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五个新的3-乙酰基吡咯衍生物,以它们为原料,进一步合成了五个新的吡咯取代的俘精酸酐。研究了五个俘精酸酐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考察了溶剂极性对俘精酸酐及其光致变色反应产物(7,7a-二氢吲哚衍生物)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吸收光谱发生红移。对7,7a-二氢吲哚衍生物的影响远比对俘精酸酐本身的影响显著的多。  相似文献   

8.
苯并噻唑螺萘并噁嗪类化合物的微波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苯并噻唑衍生物、1-亚硝基-2-萘酚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苯并噻唑螺萘并噁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MS,1H NM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仪研究了溶剂效应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荧光效应,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其开环体的λmax与溶剂的极性常数呈较好的线形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在氢化钠和甲苯存在下, 1-苄基-3-甲基吲哚-2-甲醛与亚异丙基丁二酸二乙酯发生Stobbe缩合反应, 经过碱性水解和酸化得到二酸化合物, 接着在乙酰氯存在下脱水, 合成2-(1-苄基-3-甲基-2-吲哚亚甲基)-3-亚异丙基丁二酸酐. 研究了该俘精酸酐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张平  刘杰  黄建炎  杨家祥 《应用化学》2014,31(10):1171-1176
通过咔唑的烷基化、硝化、碘化、Heck偶联反应、水合肼还原,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D-π-A结构的咔唑衍生物3-氨基-6-(2-(4-吡啶基)乙烯基)-9-丁基咔唑(L)。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核磁氢谱、碳谱和质谱等技术手段的表征。通过测定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荧光、循环伏安和理论计算,初步研究了化合物L的光学、电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L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含噁唑环的俘精酸酐,4-(5-甲基-2-对甲氧苯基-4-乙酰基嘿唑)乙叉(异丙叉)丁二酸酐,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光成色和光消色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并考察了溶剂极性对该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稳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呈色体的光消色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俘精酸酐本身的光反应比较复杂,不符合简单的动力学级数。  相似文献   

12.
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C_(60)富勒烯部花化合物2,用质谱、核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化合物2进行了表征。并对化合物2的变色过程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化合物对极性溶剂如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和酸或碱如乙酸、乙醇钠等 具有良好的变色过程。但由于部花莆染料受C_(60)的影响,基对光的灵敏度降低, 光致变色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3个双螺噁嗪化合物, 采用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测试了光照前后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在高分子薄膜中的消色动力学曲线. 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耐疲劳度, 在材料、分子开光及生物探针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5种对羧基苯基重氮基β-二酮化合物,并与光致变色化合物相连,得到5种新型的多功能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光致变色性;对化合物与Eu生成的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不同配体的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将螺二芴引入二芳基乙烯分子中,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螺二芴呋喃芳香杂环的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分子7a.用FT-IR,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7a在正己烷溶液和乙腈溶液中的光致变色反应,结果表明7a在两种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且7a在正己烷溶液中变色速率和转化率比在乙腈溶液中大.还研究了7a光致变色过程中荧光光谱的变化,发现关环反应后荧光被淬灭,并且7a的荧光发射峰在极性溶剂中有很大的蓝移.研究了开环态7a,关环态7b的热稳定性,发现7a的热失重温度比未用螺二芴修饰的8a提高了100℃.7b的热稳定性也比8b高.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新的N-乙基咔唑衍生物: 3,6-二[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咔唑(4)及其锌配合物(5); 化合物4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 并测定了它的荧光光谱. 结果显示: 化合物4的荧光发射为蓝绿色光(500 nm), 其发射光谱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荧光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同时, 考察了化合物5的荧光性质, 其荧光发光峰值为600 nm, 与2-甲基-8-羟基喹啉锌相比, 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相似文献   

17.
利用N-乙基咔唑和2-甲基蒽醌合成了一种A-π-D-π-A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化合物3,6-二(蒽醌-2-乙烯基)-N-乙基咔唑,并对该化合物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表明,该化合物的发光行为对溶剂的极性非常敏感,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其荧光最大发射峰有明显红移,并在强极性溶剂乙腈中出现了双荧光现象。该化合物的激发态和基态的偶极矩差值△μ为3.014D,发生了从给体(咔唑基)的N原子到分子两端受体(蒽醌)的羰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某些反,反-1,4-双[β-(4-取代苯基)乙烯基]苯衍生物在17种溶剂及不同比例的非极性混合溶剂中的紫外光谱,一般,最大吸收峰位置随溶剂的折光系数增大而红移,同时,在极性、非极性及不同比例非极性混合溶剂中紫外光谱的_(max)值与(n~2-1)/(2n~2+1)之间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一种中心为三乙基氨基,酰胺基作为氢键连接基团,柔性的烷基链连接偶氮苯基团的含多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三枝状有机凝胶因子1.由于偶氮苯基团处于分子的外缘,在THF溶液中,凝胶因子1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行为.凝胶性能测试中,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π-π相互作用等使得该化合物在醇类、有机酸类和乙腈等极性溶剂中极易形成稳定的有机凝胶.在少数的非极性溶剂,如正己烷和环己烷中也可以形成稳定凝胶,并且随着溶剂极性的不同,凝胶形貌呈现出规则的纤维状或带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2-羟基-4-氯-1-苯氧基-9,10-蒽醌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确定了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其光致变色性以及取代基对蒽醌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