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片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数据的分析,首先请看这一个问题:某班三位同学五次练习成绩如表1,想选派一人去参加比赛,该选哪位同学?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多媒体投影展示) 教师:看到这个问题,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打算如何作出解释?思考一下.(元认知提示语和方法论意义提示语) 学生思考片刻. 教师: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思考能不能把这张表格和学过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注意指向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经撰文[1],指出一些中学数学教师不太支持学生课前预习,主要的理由:一是学生预习后,出现了似懂非懂状态,上课不认真听讲,出现"夹生饭"现象;二是学生的好表现心理,提前预习者往往把老师设置的"悬念"早早地"捅破"了,破坏了课堂气氛.也有教师认为:"学生不去预习,只要认真听课,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内容."我们在该文中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但有两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督促学生预习?以及学生如果预习了,那么,预习后的‘新课’该怎么设计和教学?"  相似文献   

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研究课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背景“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是高一新生接触逻辑初步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特点是抽象 ,逻辑性强 ,是今后解题的工具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 ,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 ,教师应把倡导自主探究 ,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机会落在实处 .基于以上原因我把“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这一节课设计成研究性课程 .设计思路课前准备 (课前复习、预习、学习 ,这里有阅读 ,有跨学科的逻辑推理 ,有多媒体运用 )→交流汇报 (展示学习结果及分析成果 ,这里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教师导析 (对…  相似文献   

4.
史保军 《中学数学》2012,(11):13-14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兴趣的培养应该成为一线老师教学的最终归宿.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首先:在学生正常的学习中,需要确保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一个乐意接受的成绩.在这一环节中,对数学中一类问题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对一类问题的探讨,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类问题中各个题目的共同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充要条件”这节教材内容,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如何教好这节内容,使学生能做到概念明确,条理清楚,运用自如,为今后学习打下较好基础,确是值得教师们探索的问题。但按现行高中统编教材照本宣科讲授,只会使学生迷迷糊糊,概念不清,似是而非,碰到具体问题判断不准确。我在教这节内容时,是重新组织了教材的。根据在不同班级的讲授,学生们反映较好,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否妥当,请同志们指正。一、关于概念的教学对“充分”、“必要”、“充要”等条件的定义,我是这样叙述的:  相似文献   

6.
正11月11日17:36:26同学们,你们知道11月11日是什么节吗?我想肯定有许多同学听都没听说过,是光棍节。听爸爸说,那是因为这个日期中的两个数都是11,而1就像是一个人的样子,孤零零光溜溜的,是根光棍,所以就叫做光棍节了。我觉得这个节日的名字很不好听,而且也没道理,你看11不是两个人在一起吗?那是有伴的呀,为什么叫做光棍节呢?应当叫伙伴节才对。而且,妈妈告诉我,现在这个节日还有了新的名字,叫做"购物节",因为许多网络商店都会趁机打折,所以大家都喜欢在这一天上网购物,这天就从光棍节变成购物节了。  相似文献   

7.
崔宜兰 《大学数学》2004,20(5):103-105
这是一堂普通的概念课教学 ,但是在这节课暴露的问题中 ,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即教师该如何应用高效教学策略 .如何在课堂有限时间内 ,做到既能完成教学任务 ,又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 ,启发学生 ?是完成教学任务重要 ,还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重要 ?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光亚 《中学数学》2002,(12):15-17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这是一个深受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有很多答案 .理论上关系到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阐释 ,关系到对教学资源及教学对象的研究方式 ;操作上则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模式 ,涉及到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案 .那么在抽象和具体之间 ,是否有一个兼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答案呢 ?本文作一尝试 ,不妨把它归结为四个要素 ,即 :一个启迪思维的问题情境 ,一个顺其自然的运行方式 ,一种促使学生境界不断提升的教学机智 ,加上对数学两种形态的基本看法 .这些都定位在经验的层次 ,因而被称为数学教学的经验 .1 创设问题情境这是上好一节数学课…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在高考前复习立体几何时,不少同学提出:“老师,重讲一遍吧,全忘了!”印象不深”!“空间想象力不强!”……。听到了同学们的反映,我感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结果用了六周的时间,花了30多个课时才把立体几何复习了一遍。这一事实对我教育很大。学生的反映象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教学中的问题。的确,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何使同学们学得会、学得好和记得牢、能应用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直接展示结论,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能给学生更多动手、动脑、思维机会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必要.下面是本人在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这节课中的教学实录.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师问:申博成功,上海将建造许多新的场馆,场馆内的圆柱形柱子将刷上油漆,如果按1平方米用漆0.2千克计算,要知道共用油漆多少千克,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学生:要知道圆柱形柱子的侧面积.师问:请同学们利用圆柱形纸筒及剪刀等工具操作,看如何求它的侧面积?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地开始操作,大部分同学都想到将圆柱体的侧面转化成长方形,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一节观摩教学中收集的教学案例片断 ,通过对案例的评析和反思 ,探索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案例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片断一银幕显示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明有块等腰三角形形状的三夹板 ,AB =AC ,你能把它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吗 ?如能 ,赶快行动 .教师 :大家思考用怎样的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 :仔细想一想 ,并把推理过程写出来 ,并思考有无第二、三种方法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 :我把个别同学的解法在银幕上播放 ,大家对比一下 .同学甲 :(1)作∠BAC的平分线AD ,用SAS证同学乙 :(2 )作∠BAC的高线…  相似文献   

12.
凡学过三角的人,誰都知道“用線段去表示三角函数”这节教材的重要性。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講的不深不透,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記硬背現象;此如有的学生問:“正切線为什么一定画在單位圓的右边而不能画在它的左边”?有的教师回答“这是一个規定”!这样的回答当然不会使学生滿意的,甚至有的教师認  相似文献   

13.
在二期课改实验中,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特别是探索拓展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初一年级开设了拓展课“初中几何教学—直观操作实验”,莫比乌斯带是其中的一节,原来准备一节课的内容竟用了六个课时,我和学生沉浸其中,有了很多感悟和体会.一、课堂教学中引出的话题“莫比乌斯带”的教学是从一条纸带开始的.上课伊始,我以纸条引出了话题:“这是你们常见的纸条,能说说它的什么用途吗?”“打输了牌当胡子贴.”“上课传递消息.”“制作模型时,用纸条代表道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这位同学说可以用纸条代表道路,这让我…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何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课堂效率.虽然我们也在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我想这与我们许多老师只注重了课堂上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前的预习.其实要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正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一直被认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但课堂小结却被不少教师所忽视.其实,课堂小结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课堂小结除了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外,还可以通过恰当的联系上一节或下一节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或预习新的知识,使所学的知识更有鲜明性,更好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课堂小结时,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涉猎有关的知识,为学生课后探究做足文章,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时提出有关的人生道理、社会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深化了课堂的主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是对学生思想成长的一个推进.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是概念教学—新知教学—解题教学—反馈教学—反思教学等一系列系统的教学综合.对整个高考应试而言,学生更直接领会的是解题教学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准确实施试题讲评.在国内著名的数学论坛K12或百度贴吧里,笔者常常看到学生的抱怨:我们的老师讲什么都不知道,明明很简单的问题讲的方法又繁又复杂!老师讲的方法我听懂了,可是我们根本想不到!怎么破?……这就表明了解题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试题讲评的时候如何  相似文献   

17.
<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高考数学的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失分点,不少同学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个概念搞混淆了.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现和同学们分享如下:一、理清定义在教材中常同时给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即"pq",此时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分开给出这两个概念:(1)  相似文献   

18.
在复数的第一节课教学中,一般的做法是:简单地介绍一下自然数、有理数、实数的知识,然后提出负数需开方的问题,进而引入复数概念.课上的时间大都花在复数的一般形式介绍,以及虚数、实数的判断上.其实,这种教学设计会失去一次向学生介绍数的产生发展过程的机会.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把实数发展过程作为重点,通过实数的回顾、整理,完善学生的实数知识.下面是我在复数引入课中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实数今天我们来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数是数学的基础.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了不少的数的知识.那么,同学们对数有何了解呢?比如:自然数的历史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1 困惑作为一名教研组长,常有高三学生向我倾诉:上课都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时怎么也想不到老师的思路!甚至说数学考试后一看答案就知道如何做,但在考场上就是想不到方法!与此同时,不少教师也向我倒苦水:一个方法我在课上讲n遍了,但学生还是不会用!要讲的内容实在太多,进度总是来不及!笔者陷入沉思:我们的高三数学课时并不少(江苏省大多数学校高三数学每周至少十节课,有些学校甚至达到每周十二节),高三学生一年中完成的数学作业更是惊人!可学生的现状却令人困惑,我们高三数学教学何时才能真正摆脱师生都苦不堪言的题海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三年级讲授剩余定理时遇到数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充分必要条件,使学生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在讲授这个概念时,最好先介绍命题的模式,然后再介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我是如下进行讲解这一问题的。在介绍命题的模式时,首先指出,由于交换命题的两个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以及用肯定语气和否定语气来叙述命题,可以把命题写出形式不同的四种模式,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