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和必要条件是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教学中一个难点。我在前几届学生的教学中以讲为主,基本上是失败的。最近我再准备讲授这一节时,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安排了一节课,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办法进行教学,效果较好,现把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简述如下。教师:昨天布置同学们预习“充要条件”这一节,是否都预习了? 科代表:同学们都预习了。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把一些还未弄清楚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区别主要在什么地方? 教师:条件A可以充分保证B成立,这时我们就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数学教师都会布置课前预习,但是常常存在的问题是:预习任务太笼统,课前预习欠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不强,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有效预习.有效性预习是指通过预习,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发展,即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及自己的思考进入课堂,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提升了学习能力.有效性预习方案指教师根据新课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预习单,帮助学生预习新课内容,让其对新知识有一定理解,带着一定的思考和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应将预习任务具体化,促进学生有效性预习.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由“课外—课内—课外”;教师从“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入手;学生要配合教师以“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预习新课”为学习模式.一、实践研究(一)课前准备1.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略)2.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操作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方法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全局性…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何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注重课堂效率.虽然我们也在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效果并不明显,我想这与我们许多老师只注重了课堂上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前的预习.其实要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正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婧 《中学数学》2023,(6):95-96
<正>问题引领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源自教师的传授,而是源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背景下,借助问题的帮助建构而成.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四要素[1].情境主要指问题情境,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式;协作与会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包括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验证;意义建构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数学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1问题引领,预习展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采用提问、检查作业或讨论等方式进行一定的了解.为了激发、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展示学生的部分预习成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客观点评,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创设"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口号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它是预习作业,但又超越了预习作业.它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进行知识融合.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本文以实例为背景谈谈前置性作业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虽经过教师的多次纠正,但在以后的做题中仍会重复出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错误重复现象"[1]."错误重复现象"是一线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宗静 《中学数学》2023,(8):63-64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如此.预习,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知道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自己思维的薄弱点在哪儿.通过预习,学生能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与教师密切配合并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探究兴趣与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探寻一条高效预习途径,是值得每个教师研究的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执教经验,具体谈谈如何设计预习内容,切实抓好学生的预习习惯.1 基础为主,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预习作为教学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9.
学生预习后课堂教学策略转变与优化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读了文[1]与[2]后,想起了2000年在华东师大参加中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一位老师计划进行"学生课前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实验,在与专家组讨论中,实验老师总是想说明课前预习是有效的,应该大力提倡;专家组却质疑预习的有效限度,认为预习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引起了笔者对课前预习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沸沸扬扬的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堂中"填鸭式"教学方式有所改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学生也从学习上的接受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问题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就这些角色的转变而言,任何一种角色都要求师生具备较高的问题素养,但在多次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最为缺乏的是生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假性问题,即教师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思考而张口就问的不是问题的问题,而造成这些假性问题的成长的原因乃是教师问题意识的缺失,许多教师成了没有问题、不会提深刻问题的教书匠.试想,面对教师提出的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的课堂,是真正在有效地进行教学吗?  相似文献   

11.
黄华 《中学数学》2012,(16):33-34
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预习作业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但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对预习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相比教师堪称资源充足、素材丰富,对在课堂上将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居高临下、成竹在胸,驾驭起来理当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们选取的"好素材"往往是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能否贴近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和心理现状,还不一定.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思维十分活跃且知识水平有差异的几十名学生,他们在解答问题时,常会出现一些"状况",这些"状况"是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与思维活动真实和生动的反映,也就是这种"状况",特别是教师未预见到的"状况",成为更具价值、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好素材,开发和利用这些素材,集中学生的智慧也是对教师大脑的一种"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3.
王颖 《中学数学》2012,(2):70-71
习题课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收获小,并且讲过的题目稍加变化再次出现学生依然会错.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气急败坏的责怪学生":怎么这么笨呢!讲了还错!"可是我们有没有反思教师自身的原因呢?为什么稍稍变化学生就不会做了呢?我  相似文献   

14.
杨雪华 《中学数学》2012,(18):26-27
今年四月,笔者有幸参加"南通市数学学科基地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观摩名师授课、聆听专家报告,感悟真切、收获颇丰.尤其对报告提及的"山东潍坊市的教改经验‘三个不讲’"印象深刻.即: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能够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高效备课。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课堂预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强调:①以学生的“学”为中心;②学生课堂预习的目的性、可操作性;③学生预习结果的分析与反馈;④通过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分析与反馈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与重建.可以概括为:通过教师指导,在课堂内利用教学课时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反馈、有总结的数学预习,教师利用反馈、交流、协作等促进学生学的活动,以达到学生自我探索、意义建构的数学课堂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6.
贵刊于 1 997年 9期发表了江苏石志群老师的论文《对预习的几点思考》 ,笔者学习后有所感触与思考 .多少年来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似乎成了一种无可非议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 ,通过预习 ,对教材有了初步的印象 ,哪些能看懂 ,哪些不理解 ,哪些有疑问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疑问之处 ,以提高听课质量 .预习也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有些新知识通过自己独立学习可以学会 ,有些已经建立或未掌握的旧知识可以及时加以弥补 ,这就为上新课扫清了知识上的障碍 ,因此 ,预习有助于…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我们实施课改的主阵地,光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精辟的问题设计是不够的,自然生成的每一个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教师对"生成"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对学生的"生成"问题不予理睬,或用轻视的态度对待.另一种是对学生的"生成"问题往往不深入分析,只知道一味肯定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互动的依据和本源.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照本宣科和脱离教材的现象,教材的使用存在着低效的问题,这无疑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效使用教材"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更是显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最近听了一节课 ,课题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工程问题 )” ,教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 ,这个预习作业将课本中的一道例题进行了很细的分解 ,给出的填空档有 15个之多 .课上分析时又一一提问 ,对每个问题 ,学生们都齐刷刷地举手 ,准确地回答 .表面上看 ,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不少的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试卷讲评课,这位老师基本功非常扎实,题目讲解得也很清楚,可是他仅限于把题目讲明白,实际的效果却很难保证.缺少必要的错因剖析,学生仍不知错在何处;没有对思路的深入分析,学生仍不知如何思考;不做相应的强化练习,学生无法加深印象;不对题目进一步挖掘,学生能力得不到升华.所以,这样的讲评未必会有太大的收效,我们很多老师经常抱怨:这题我都讲了多少次了,学生还错!究其原因,是我们矫正的力度不够,我们在作业与试卷的讲评过程中讲解不透彻,练习不到位,挖掘不深入.教师的全程讲解,看似面面俱到,实际却是蜻蜓点水;看似细致入微,实际却是走马观花.泛泛地讲解而不彻底解决问题,导致教师的大量课堂时间都用来"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学生犯错误却是"涛声依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