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琎  龚流柱 《有机化学》2020,(1):245-246
串联环化及环加成反应是合成具有复杂多环骨架化合物的重要手段[1].重氮酰胺类化合物可发生分子内环化生成isomünchnone中间体,作为1,3-偶极子中间体和亲偶极子发生环加成反应,构建含氧桥环骨架的化合物(Scheme1)[2].金属铑(Ⅱ)催化剂能够与重氮酰胺化合物生成铑卡宾中间体,通过羰基官能团分子内进攻铑卡宾生成isomünchnone中间体,然后和双键或叁键发生串联环化反应,形成氧桥环骨架.  相似文献   

2.
含有氢键供体基团构筑的大环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可以提供氢键供体的N—H基团,可以为大环化合物的主客体化学提供额外的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识别、自组装以及超分子催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十年基于(硫)脲键、酰胺键构筑的大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分子识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此类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含四元环的多环芳香化合物通常能够表现出独特的光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很多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分别针对线型、角型、螺旋型和环型含四元环多环芳香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分子堆积方式、光电性质及载流子迁移率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研究表明,表面合成法更利于制得规则形貌的多环芳香化合物;线型类分子表现出了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角型分子通常显...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主要环境污染物和致癌物受到广泛关注。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多环芳烃检测时,由于其潜在交叉反应物太多,很难通过实验来确定所有的交叉反应率(CR)。本研究采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中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对芘多克隆抗体的CR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CR与其三维结构相关,立体场贡献率95%,静电场贡献率5%,相关性结果与随机选取的测试化合物的实际CR进行了比较,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被用于预测其他17种多环芳烃的CR,同时运用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从空间结构、疏水性、原子电荷、前线分子轨道和静电势比较了引入连接臂的三种半抗原,最终确定1-芘丁酸为最佳半抗原。  相似文献   

5.
氨基醇砌块用于螺/环丙环类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平  陈庆华 《有机化学》2001,21(10):728-731
手性氨基醇砌块3与5-(l-孟氧基)-3-溴-2(5H)-呋喃酮手性合成子4通过串联的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具有四个新的手性中心的氨基醇手性砌块/螺环/环丙烷类化合物7(44%~57%,de≥98%)。通过元素分析,[α]^20~D,UV,IR,^1HNMR,^13CNMR,MS确认了它们的化学结构。本工作可以为含有某些活性官能团的多手性中心的复杂结构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策略。  相似文献   

6.
桥环化合物环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元 《大学化学》1989,4(3):51-52
桥环化合物的命名例解如下:二环[3.2.1]辛烷,名称中词头“二环”(或称“双环”)为该桥环化合物的环数,“辛烷”表示环碳原子总数为8的烷烃,方括号中的数字表示除桥头碳原子外,每个桥上所含的碳原子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桥环化合物来说,命名没有多大困难.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桥环化合物来说,常会发生一些困难.如桥环化合物俗名分别称为四面体烷和立方烷的,它们的系统命名是什么?却不是一下子就能  相似文献   

7.
以香叶基丙酮和香叶醇为起始原料,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十四碳环结构的大环二萜化合物——(±)-Cembrene-A。其中关键步骤是砜化合物(6)与氯代物(9)的相转移偶联反应、低价钛诱导的二羰基前体化合物(12)的分子内环化偶联反应。此合成路线短,总收率为17%。  相似文献   

8.
新型[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采用前体二醛1,7-二(2’-甲酰苯基)-4-氮-1,7-二氧-4-(4’-对甲苯磺酸基)庚烷(1)和1,7-二(2’-甲酰苯基)-1,4,7三氧庚烷(2)与二胺化合物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分别进行缩合,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4和5,并用元素分析、1H NMR、IR和质谱等对大环化合物4和5进行表征.同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2个前体和2个Schiff碱大环的晶体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2个大环化合物分子中,分子内氢键作用导致整个分子呈现为一扭曲"8"字形构型,分子内一对苯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其分子的扭曲结构.其紫外研究结果显示,大环化合物4和5对镧(III)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晓晖 《化学通报》2008,71(3):239-240
对于多螺环化合物特别是第二代稠杂螺环树枝状化合物来说,按照IUPAC有关系统命名原则,从螺结构的角度来命名由于太复杂而几乎不可能.本文通过亚基取代途径对第一代螺环结构的简化,方便地系统命名了一种第二代稠杂螺环树枝状化合物.这些六螺化合物可以系统地命名为:1,2,3,4,5,6,7,8,9,10,11,12-十二氢化-2,2:6,6:10,10-三[3,3-二(烷氧羰基)亚环丁-1,1-二甲氧基]苯并[l]菲.通过这一途径,更高代螺环树枝状化合物及其它类型多螺化合物有望可以简单地系统命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环自组装和多卤阴离子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1,4-PMNH3)·(18-crown-6)]·[(H3O)·(18-crown-6)]2·[(H2O)·(18-crown-6)]·(18-crown-6)·(Bi2Cl9)(1)。化合物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a=2.483 0(3)nm,b=1.161 8(3)nm,c=3.316 1(2)nm,V=9.566(2)nm3。并通过其红外光谱、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充分表征。在转子定子型的超分子化合物1中,大环超分子阳离子和(Bi2Cl9)3-阴离子交错堆积形成包合物结构。并在室温下对其固体荧光性质进行测试表征。通过DSC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庞宏伟  张云黔  朱必学 《有机化学》2009,29(11):1832-1835
以间苯二酚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 经缩合成环作用得到一新型Schiff 碱大环化合物1. 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81977(9) nm, b=1.27817(14) nm, c=1.60193(17) nm, α=90°, β=93.34(3)°, γ=90°, V=1.6757(3) nm3, Z=4, R1=0.0553, wR2=0.1603. 在分子的大环结构中形成了四个N+—H…O-离子型氢键, 化合物分子呈现为一四边形结构框架, 两个相互平行的苯环间存在较强p-p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环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刚性结构,功能性和主客体特性在超分子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常见的环糊精、杯芳烃、杯吡咯、葫芦脲和柱芳烃之外,近些年来还出现了很多新型大环分子.二氟硼二吡咯亚甲基(BODIPY)染料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包括吸收和荧光发射带窄、摩尔吸收系数和量子产率高以及良好的光、热以及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与化学领域.大环化合物的官能团化已被证明是构建具有特定功能智能材料的有效策略之一.该综述根据BODIPY与大环化合物所构建的超分子系统的功能应用,对近年来报道的这类超分子系统进行了分类总结和讨论,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欢  崔秀灵 《有机化学》2020,(2):543-544
螺环化合物因其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的广泛分布而备受化学家的青睐(图1),因此开发高效构筑含有螺环骨架的复杂分子的方法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金属催化C—H键活化反应从简单起始原料出发,以较短的合成步骤得到一些重要的杂环分子,被证明是一种通用且便捷的路径.同时,过渡金属催化去芳构化反应被认为是将平面芳香环直接转化为具有三维螺环结构的最有效、最直接的策略之一[1].  相似文献   

14.
作为最小的不饱和环状分子,环丙烯独特的刚性结构和多变的反应活性吸引了化学家的研究兴趣.自1922年Demjanov[1]报道了环丙烯化合物的首例合成以来,现已发展了一系列环丙烯的合成方法.手性环丙烯的合成是通过炔烃和重氮化合物的[2+1]不对称环加成反应.根据底物的不同,这些不对称环加成反应可以分为四类:(a)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b)末端炔烃和双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c)非末端炔烃和双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d)非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反应.在这四类反应中,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反应相对容易进行.1992年,Doyle和Müller等[2]报道了手性铑催化剂[Rh2(5R-MEPY)4]促进的末端炔烃和重氮醋酸酯之间的不对称环丙烯基化反应(Scheme 1a).随后各种手性催化剂包括[Rh2(OAc)-(DPTI)3][3]、Ir(salen)衍生物[4]和[Co(3,5-diMes-Chen-Phyrin)][5]等被先后报道用于末端炔烃和单取代重氮化合物的不对称[2+1]环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研究萘酚与胍的包合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范围广泛,发展迅速的新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它主要研究主-客体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组合为复杂化学体系的过程。葫芦脲又称胍环,是继冠醚、穴醚、环糊精和杯芳烃之后又一类新的主体化合物。葫芦脲是一类由n个甘脲单元和2n个亚甲基桥联起来的一种桶状的大环化合物[1],其顶部和底部为羰基氧,其结构高度对称,两端口完全相同。又因其形状酷似葫芦,故Freeman等提议用葫芦脲(Cucurbituril,简称CB)命名这种大环化合物。由于其系统命名太复杂,故俗名已被广泛应用。经X射线晶体衍射及光谱分析表明葫芦[6,7,8]脲的疏水空…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饱和度计算桥环化合物的环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贵 《大学化学》1993,8(6):47-47
正确算出桥环化合物的环数是正确命名桥环化合物的基础。目前确定环数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规则多面体面数法、断键法、块数法、P.A.Reddy计算法、桥头碳原子数法。笔者受不饱和度概念的启发,建立了一种桥环化合物环数的计算方法。所谓不饱和度(又称氢不足指数、双键等价数)指的是在某一化合物结构中环与双键的总数目(叁键当作两个双键)。若知道有机物的分子式,便可由下式求算其不饱和度(Ω)。  相似文献   

17.
含氮杂芳环结构单元(如吡啶、吡唑或咪唑环等)的大环化合物,因其与金属离子形成具有特殊化学性能的配合物而被广泛研究并用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生命体系中的受体通常含有不同类型的配位部位,因而具有对不同底物的识别作用.设计合成含有不同配位原子和特定结构的大环化合物,对于模拟某些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开展的酶模型研究中,能对氨基酸进行有效手性识别和液膜传输的主体分子多为氮杂大环化合物.为此,本文合成了两种带有侧链功能基团和手性基团的氮杂大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谈义萌  唐涛  杨三东  夏明珠  王风云  李彤 《色谱》2017,35(9):1003-1007
超分子溶剂是两亲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有序的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具有纳米结构的胶束聚集体,是一种高效提取溶剂。该文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为测试手段,系统地对超分子溶剂组成及用量进行了优化,发展了一种直接提取、快速测定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及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四氢呋喃和1-辛醇制备的超分子溶剂对4种多环芳烃的回收率为89.08%~102.47%,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38%~3.92%。4种多环芳烃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为1.26~9.23 ng/L。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有利于实现快速分析;溶剂使用量少,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手性中心的螺-环丙烷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5 (l 孟氧基 ) 3 溴 2 ( 5H) 呋喃酮新手性源 ( 1)与亲核性醇类化合物发生的串联不对称双Michael加成 /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 ,通过此反应 ,一举生成了 4个新的手性中心 ,得到了一般方法难以合成的含有多个手性中心的丁内酯并螺 环丙烷类化合物 5a~ 5d .详细报道了 5a~ 5d的合成方法以及它们的 [α],IR ,UV ,1HNMR ,13 CNMR ,MS和元素分析等结构分析数据 .经X 四圆衍射确定了 5 (l 孟氧基 ) 3 溴代丁内酯并 [3,4,1″,2″] 螺 [4 .2 ] [环丙烷 3″,3′ ( 4′ 甲氧基 5′ 孟氧基丁内酯 ) ]( 5a)的立体化学结构 .此不对称串联反应为进一步设计某些光学活性的复杂结构的分子提供了重要的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有机化合物中,大环化合物一般指12个原子以上的环状化合物,从广义上讲,也包括8~11个原子的中环化合物。大环化合物种类很多,如大环酮(Ⅰ),冠醚(Ⅱ),大环烯(Ⅲ)等。大环内酯也是大环化合物中的一类,在大环分子内至少包括一个,二个或更多的酯功能团。在1927年有人就从植物中分离到十五烷内酯(Ⅳ)和△~7-十六烯内酯(Ⅴ)。本文主要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