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爱东  耿信笃 《色谱》1995,13(5):406-407
谷氨酰胺(GLN)是肝脏糖异生的主要物质,同时又是肠粘膜细胞优先锋氧人,关许多代谢疾病中GLN的需要量大大超出机体合成能力。导致血浆、肌细胞内GLN浓度下降。GLN蛋白质合成的减少、肠粘膜及免疫功能损伤有高度的相关性细胞内GLN浓度的下降与病人的死亡率成正比。目前GLN的测定多为酶法及全氨基酸谱分析法,这些方法在临床及研究中应用时既复杂费时,且成本较高。对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灵敏的反相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2.
丙氨酰-谷氨酰胺的简便有效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氨酰胺 (Gln)是肠道必需氨基酸 ,是肠粘膜细胞氧化的重要燃料。肠粘膜缺乏Gln将严重损伤肠屏障功能 ,创伤性休克及化疗应激可加重损害 ,导致肠粘膜萎缩 ,肠道细菌移位 ,甚至促发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 (MODS) [1] 。但Gln性质不稳定 ,不能耐高温消毒 ,因此 ,一般氨基酸制剂不含Gln。Ala Gln为Gln代谢前体 ,溶解度高 ,性质较Gln稳定 ,能耐受热灭菌 ,在体内数分钟即分解出Gln ,能部分补偿肠道所需Gln ,减少严重创伤及腹腔注射化疗药物 5 氟尿嘧啶 (5 FU)引发的小肠粘膜形态功能改变 ,细菌移位 ,降低…  相似文献   

3.
镧,钐,铕及镱化合物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应用细胞培养、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及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了镧、钐、铕及镱的15种化合物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分裂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氯化物的生物效应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其浓度为1mmol/L时,HeLa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细胞表面结构紊乱,DAN及RNA合成、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等均发生了变化;浓度为0.01mmol/L时,HeLa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细胞表面结构、DAN与RNA合成及细胞内上述三种酶活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吴宁生  魏伟  任学军 《色谱》1994,12(2):103-104
由高分子多孔小球(有机担体402)填充柱流出的水的色谱峰,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得较好。提出了区分EMG峰和LN峰的判别式,LN峰为能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的色谱峰。  相似文献   

5.
湖泊水体中土霉味化合物2-甲基异莰醇的合成与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甲基格氏试剂和天然樟脑反应,合成土霉味化合物2-甲基异莰醇(MIB),并用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鉴定,然后以合成MIB作标样,测定MIB的气相色谱保留值及其在东湖水体中浓度随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水体产生土霉味的主要成份为MIB,在1995~1996年期间,1月、4月和9月为武汉东湖水体中MIB浓度的高峰期,经测定东湖水中MIB的GC保留值与合成的MIB的GC保留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生物降解性聚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油田土壤中筛选的菌种DG17 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构单元的新型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 .初步研究了DG17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生物合成规律,并借助GC、NMR 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了结构的分析表征,另外还研究了PHAs 的活性污泥降解情况.研究表明,在限氮条件下,只有碳氮比高于5后,DG17 才能在其体内合成PHAs.在过量碳源的存在下,氮磷比低,得到的聚合物是一种具长侧链的聚( 羟基辛酸 co 羟基癸酸) 的共聚物,为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在硫酸铵浓度为0-5g/L,碳氮比为20 条件下合成的P(HO co HD) 热塑性弹性体的数均分子量为1-16 ×10 - 5 ,分子量分散指数为2-43 .其玻璃化温度及熔融温度分别为Tg = - 52 ℃,Tm = 50 ℃.氮磷比高,则合成热塑性塑料PHB.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源与磷酸盐的相对浓度是影响DG17 生物合成路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甲基格氏试剂和天然樟脑反应,合成土霉味化合物2-甲基异醇,并用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鉴定,然后以合成MIB作标样,测定MIB的气相色谱保留值及其在东湖水体中浓度随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湖水体产生土霉味的主要成分为MIB,在1995-1996年期间,1月、4月和9月为武汉东湖水体中MIB浓度的高峰期,经测量定东湖水中MIIB的GC保留值与合成的MIB的GC保留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石墨电极直接电氧化合成D-阿拉伯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  黄颖 《电化学》1998,4(4):414-417
本文报道采用石墨电极直接电氧化D_葡萄糖酸钠(NaGL)合成D_阿拉伯糖研究结果.研究了葡萄糖酸钠浓度、电解电压、温度及电解液组成对电流效率和合成产率的影响。同时指出采用液体电解池进行恒电位电解,其效果比恒电流电解法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金纳米粒子(AuNPs)的荧光特性,采用荧光相关光谱建立了溶液中AuNPs摩尔浓度测定的新方法。实验优化了激光强度和采样时间等实验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检测,微区内的粒子数与AuNPs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合成的溶液中AuNPs摩尔浓度的测定,测定结果与传统的方法基本一致。该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灵敏高、快速简便、样品和试剂用量少、样品无损等特点,不仅可以用于溶液中AuNPs浓度的测定,而且有望应用于活细胞内AuNPs的实时原位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镧对人肺癌PG细胞、人胃癌BGC-823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采用噻唑蓝(MTT)测定、^3H-TdR参入、流式细胞术、我偏振和软琼脂培养,观察了柠檬酸镧(LaCit)对人肺癌细胞(PG)、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DNA合成、细胞周期、细胞膜脂流生、软琼脂生长的影响。LaCit的浓度为0.05,0.1,0.5,1mmol.L^-1时可抑制肺癌细胞PG的增殖:浓度为0.5,1mmol.L^-1时可抑制肺癌细胞PG,DNA的合成,其G1期细胞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浓度Ce培养4 d的水鳖为实验材料,分析了Ce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对矿质营养吸收、活性氧产生和非酶促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Ce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顺序为细胞壁>细胞器>可溶性部分;Ce在水鳖叶细胞内主要以紧密结合态存在;Ce明显导致水鳖矿质营养失衡;随着培养液中Ce浓度的增加,水鳖叶片中的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都显著上升,活性氧的积累可作为Ce胁迫的敏感指标;AsA含量随Ce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而GSH含量无明显变化;5~10 mg.L-1Ce能诱导PCs和NPT大量合成,20 mg.L-1虽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混合芳酰氯与双酚A界面共缩聚反应的规律性。结果表明:反应条件相同,合成聚酚酯需要比聚碳酸酯长得多的时间才能达到分子量最高值;收率与时间的关系,则与合成聚碳酸酯相同(反应数分钟后,就可以接近收率的最高值,但此时分子量颇低)。 从反应时限、收率、分子量三者的变化关系,发现了反应过程中聚合物的界面降解现象。界面降解的特点是失重虽多,而分子量下降极微,甚至没有下降。 酰氯-双酚配合比对分子量、收率影响的曲线图形与前报合成聚碳酸酯所得结果相仿,但分子量曲线的最大值转移至双酚过量之侧。而且,最大值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随碱用量增高而向双酚过量愈甚处偏移。 反应物料乳液经稀释及导电试验证明系水/油型。 观察了有机相酰氯浓度对链增长速度及最终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酰氯浓度愈大,短时间(≤1小时)产物的分子量愈高,而且分子量达到最高值所需的时间也愈短。每种浓度所能达到的最高分子量与酰氯浓度间的关系曲线,在0.4 克分子/升左右出现最大值。 碱用量、碱浓度及双酚浓度对分子量的效应和前报关于聚碳酸酯合成时所呈现的现象完全相似。 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各种反应条件下所得共缩聚物的对-与间-苯二甲酸的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量的磷酸钙在生长环境下对骨肉瘤细胞死亡的影响。通过在无钙培养基中加入氯化钙原位合成得到所需磷酸钙颗粒,然后用无钙磷培养基按照不同的比例稀释所得磷酸钙颗粒。MTT结果表明,24 h后的细胞凋亡与培养基中磷酸钙的量有关。当浓度超过240μg.mL-1时,细胞出现大量死亡。细胞超薄切片结果也表明,当磷酸钙浓度超过240μg.mL-1时,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磷酸钙存在于细胞内;而磷酸钙浓度低于240μg.mL-1时,细胞内观察不到磷酸钙的存在。这些结果表明:240μg.mL-1对于细胞死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可能超出了细胞的自我修复范围或者承受能力。这些结果对于磷酸钙在生物医学工程,如组织工程、药物输送、基因转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由纤维素与长链脂肪酸氯反应制备长链脂肪酸纤维素酯,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酯化聚代度可达到2.85(95%)。还研究了纤维酯作为药物控制释放载体对LNG、Aspirin、BAS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四甲基双硅桥联环戊二烯基钠与无水三氯化稀土在THF溶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e4Si2(C5H4)2LnCl[Ln:3Nd,4Sm,5Gd,6Y]和配合物Me4Si2(C5H5)2Ln(C5H5)(THF)n[LN:1La,n=1;2Pr,n=0]。通过元素分析、HNMR、^13CNMR和MS确证了配合物的结构,在THF溶液中重结晶获得配合物4的单晶,X射线衍证明晶体结构为二聚体。4为单斜晶系,空间  相似文献   

16.
将具有良好生物膜穿透性的异烟肼(INH)和Gd-DO3A偶联,合成了小分子MRI造影剂Gd-DO3A-INH;利用脉冲电转染技术标记间充质干细胞,有效提高了进入细胞的Gd-DO3A-INH浓度,并诱导部分游离态Gd-DO3A-INH在细胞质中自组装成纳米粒子。细胞样品的TEM观察到细胞内形成了Gd-DO3A-INH纳米粒子;细胞传代实验和体外MRI揭示了2种不同状态的Gd-DO3A-INH对细胞水质子弛豫速率的影响机制,以及细胞传代过程中细胞内2种不同状态Gd-DO3A-INH的浓度涨落引起的MRI造影效果的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苯乙烯与D—120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侧基含有过氧键的苯乙烯-D-120共聚物(Poly(Sr-co-D-120)PSD)。用IR、GPC进行了表征。用DSC、GPC、TGA探讨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及分解机理,并对其就地增容PS/LDPE共混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中过氧键浓度越大,其起始分解温度越低,降解越严重,该共聚物可作为PE/PS共混体系的就地增容剂。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报道了在典型配体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半胱氨酸(Cys)的存在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镉(Cd)的富集机制和转化途径. 毒性试验表明, 两种配体均可有效降低Cd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 ICP-MS分析结果表明, EDTA存在下细胞表面吸附和内部吸收Cd的量随着培养液中EDTA浓度的升高(自由Cd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基本符合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ree ion activity model, FIAM)的预测; 而Cys存在时, 细胞表面吸附Cd的量随着Cys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在Cys浓度由空白浓度增加至4.45 µmol/L时, 细胞内部吸收Cd的量呈现增加趋势; 而大于4.45 µmol/L时, 又趋于同一水平的现象, 结果偏离FIAM. FTIR和XPS研究确证了细胞壁上的?OH和−NH2基团对Cd的吸附起主要作用. Cd胁迫后P. tricornutum细胞内诱导合成的植物螯合肽(PCs)的HPLC和ESI-IT-MS分析结果证实造成这两种配体对P. tricornutum积累和转化Cd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是Cys作为Cd2+的配体的同时, 又是P. tricornutum细胞内PCs合成的前驱体之一. P. tricornutum细胞内PCs、氧化型PCs以及Cd-PC2的发现证明了Cd诱导P. tricornutum合成的PCs反过来钝化细胞内吸收的Cd, 降低了其对P. tricornutum细胞的氧化毒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无损伤性研究细胞内游离[Mg2+]i的31P-NMR方法,通过测量细胞的31P-NMR谱中ATP的α磷和β磷的化学位移差值,得出细胞内Mg2+与ATP结合的复合物MgATP和整个ATP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细胞内游离Mg2+浓度.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31P-NMR测定细胞内游离Mg2+浓度具有对细胞样品无损伤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IR方法,观测并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超高分子量PE(UHMPE)凝胶膜中旁式(G构象)构象与超拉伸性的关系,提出了G构象浓度及分布对UHMPE凝胶膜超拉伸性影响的新概念,同时也讨论了它与链缠结之间的联系,发现:反映G构象的相对浓度的比值σ=I1303I1352随制膜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临界浓度C0(0.4-0.5g100ml)附近所形成的膜,具有超高拉伸性(λ=200),其G构象的变化与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