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景治  褚衍来 《分子催化》1996,10(3):194-200
用XRD,FT-IR,ESR,H2-TPR和TOP等方法,对Na2WO4Mn2O3/SiO2催化剂和其经水煮处理的一系列样品进行一表征。实验发现该催化剂中的结晶态NaWO4易于流失,单层分布的Na2WO4在苛刻的处理条件下也有可能流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碱金属和氯离子对Mn2O3-Na2WO4/SiO2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氯离子和碱金属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效地提高C2烃的收率及其选择性.催化剂经NaCl改性后,C2烃收率为22%,并可获较高的烯烷比.在考察范围内增加接触时间(W/F),催化剂选择性保持不变,但乙烯的选择性呈上升趋势.钠盐Na2WO4、Na4P2O7、Na2SO4、Na2CO3及Na2B4O7对稳定催化剂的贡献按上述顺序逐渐减小.对NaCl-Mn2O3-Na2WO4/SiO2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考察,使用XPS、XRD和红外光谱对经历不同反应时间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宋焕玲  陈革新 《应用化学》2000,17(3):284-287
在Mn-Na2WO4/SiO2催化剂上,考察了水蒸汽对惭烷氧化掊氢制乙烯反应伯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水蒸汽对提高乙烯选择性有利。在催化剂装量10mL,V(C2H6):V(O2):V(H2O)=1:0.65:3.8,GHSV=1600h^-1,740℃时,乙烯收率仍可以稳定在52%以上,过多加入水蒸汽将使催化剂活性很快下降,反应后的催化剂经XRD及XPS表征表明,不仅单层Na2WO4有流失,而且载体  相似文献   

4.
Mn2O3-Na2WO4/SiO2催化剂中,Mg2O3的引入起到了活化气相氧的作用,由于该催化剂中W,Mn间电子的迅速传递,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过程中,甲烷的选择氧化发生在W位,而气相氧转化为晶格氧发生在Mn位,从而建立了十分有效的氧化-还原循环,这正是该催化剂较Na2WO4/SiO2具有更高甲烷选择氧化的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Na-W-Mn/SiO2催化剂活化甲烷的研究Ⅱ.活性氧物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季生福  李树本 《分子催化》2000,14(2):107-110
制备了不同Na、W、Mn组分的Na-W-Mn/SiO2催化剂,并进行了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和不同温度下Na-W-Mn/SiO2催化剂的CH4脉冲反应(CH4-PR)。研究结果表明,Na-W-Mn/SiO2催化剂活化甲烷的活笥氧物种是W和Mn提供的、高温下易于流动的表面晶格氧(O^2-)。Na和O^2-的活泼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极化W、Mn的金属一氧键,促进O^2-的流动性。Na  相似文献   

6.
Na-W-Mn/SiO2催化剂活化甲烷的研究Ⅰ. 活性中心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制备了不同Na、W、Mn组分的Na-W-mn/SiO2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评价和XPS、XRD、LRS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a不但有强的表面富集能力,而且可以Mn向表面发生迁移,首次发现Na2W2O7也是活化甲烷的活性相,活化甲烷的活性中心是Na-O-Mn和Na-O-W结构单元,且Na-O-Mn主要存在于催化剂的的表面,Na-O-W则分布在距催化剂表面较深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浸渍法制备的W-Mn/SiO_2催化剂分别在Φ28和Φ38毫米反吹式流化床上进行的条件试验和300h稳定性试验结果。并用XRD、FT-IR、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可适用于流化床,并具有较好的CH4氧化偶联制C2烃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结构研究表明,经300h反应后,该催化剂中结晶形式的Na_2WO_4和Mn_2O_3均已消失;α-方石英结构已完全转变为α-磷石英和α-SiO_2石英,但催化剂的这种结构变化尚未对生成C2烃的收率和选择性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季生福  李树本 《催化学报》1999,20(6):608-612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Mn含量的Na-W-Mn/SiO2催化剂,并进行了其催化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评价和XPS,XRD表征,研究结果表明,W和Mn的含量分别为2.2%≤W≤8.9%和0.5%≤Mn≤3%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Mn的表面浓度与甲烷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W的表面浓度与乙烷的选择性有一定有关系,据此提出Na-O-Mn和Na-O-W都是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  相似文献   

9.
Na-W-Mn/SiO2催化剂体系中Na对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a的含量的Na-W-Mn/SiO2催化剂,并进行了它们的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反应性能的评价和XPS,XRD表征。研究结果发现,由于Na的表面富集引起了W和Mn向表面迁移,从而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活化和选择氧化甲烷的Na-O-Mn和Na-O-W活性中心,这表明Na是甲烷高转化率和乙烯高选择性必不可少的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种沉淀/混合沉淀的方法, 制得了具有类似于分子筛结构的结晶型二元氧化物 Zr O2 Si O2. 用1 m ol/dm 3 的硫酸处理该氧化物并在550 ℃焙烧, 制得了具有类似于分子筛结构的结晶态超强酸催化剂 S O42- / Zr O2  Si O2. 采用 X R D、 I R、 T G、 S E M 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该催化剂的 X R D谱图与 Z S M5 分子筛的 X R D谱图非常类似. 用指示剂法证实了催化剂的超强酸性. 还考察了催化剂对于乙酸/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晶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CO2→CO+O*).  相似文献   

12.
用TPD-MS和TPR技术研究了Mn-O/γ-Al2O3和Mn-O/ZrO+γ-Al2O3催化剂中表面氧的脱附、还原性能和再生氧化恢复性能,并用XRD对催化剂的固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n-O/γ-Al2O3或Mn-O/ZrO2+γ-Al2O3催化剂上存在MnO2、Mn2O3和少量Mn3O4物种。ZrO2的存在不影响Mn-O/γ-Al2O3的TPR的TPD的特征峰,但使MnO2的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TPR、TPD-MS、XRD等技术研究了Mn-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再氧化能力.结果表明,Mn-Ag/γ-Al_2O_3中银物相由Ag ̄0和Ag_2O组成,锰物相由β-MnO_2和Mn2O_3组成.Mn/γ-Al_2O_3催化剂的TPR有二个还原峰,分别是MnO_2和Mn_2O_3的还原.Ag促使MnO_2和Mn_2O_3的还原明显向低温方向移动,而且MnO_2和Mn_2O_3的还原峰融合成一个还原峰.Mn-Ag/γ-Al_2O_3的TPD有三个脱氧峰,随着Ag含量增加,峰Ⅰ向高温方向移动,Mn ̄(4+)2p3/2的电子结合能增加,并且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增强.催化剂CO的氧化活性与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η5-R~1C_5H_4(CO)_3MNa与η~5-R~2C_5H_4(CO)_3MNa(M=Mo,W)以及η~5-R~1C_5H_4(CO)_3MoNa与η~5-R~2C_5H_4(CO)_3WNa在Fe_2(SO_4)_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_5H_4(CO)-3Mo─Mo(CO)_3C_5H_4R~2-η~5(R~1,R~2:C(O)Me,CO2Et),η5-R1C5N4(CO)3W─W(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H,CO2Et)和η5-R1C5H4(CO)3Mo─W(CO)3C5H4R2-η5(R1,R2:C(O)Me,H;Et,C(O)Me;C(O)Me,n-Bu;CO2Me,n-Bu).用C/N分析、IR、1HNMR和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该氧化偶联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甲醇氧化制甲醛、甲醇氨氧化制HCN反应的催化剂,其活性组分钼的流失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程序升温脱附(TPD)及X-光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Mo-Fe/SiO_2催化剂及工业实际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中钼的流失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在HCN合成过程中,水能引起活性组分钼的流失,而水又是反应产物。对工业用多元复合钼催化剂的流失情况进行了动力学考察,实验发现,催化剂中的钼是较难流失的,XRD测试结果表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是以Fe_2(MoO_4)_3晶体形式存在的,而反应后催化剂中Mo为MoO_3晶体状态。与其它催化剂比较,MoO_3/SiO_2催化剂中的钼难流失,而较Bi-Mo/SiO_2催化剂中的钼易流失。其中工业用催化剂是最为稳定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我们以前的工作,证明Mo-Fe/SiO_2催化剂中,由于钼组分和铁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得Mo-Fe/SiO_2中的Mo的流失难于单组分的MoO_3/SiO_2催化剂,此外钼流失过程中MoO_2(OH)_2与催化剂中铁组分反应生成钼酸盐的倾向也是Mo难于流失的原因之一。而Mo-Fe/SiO_2和Mo-Bi/SiO_2催化剂中钼流失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育  薛锦玲 《分子催化》1998,12(5):389-391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着温度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昌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17.
结晶态SO^2—4/ZrO—SiO2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世军  王乐夫 《分子催化》1999,13(4):304-307
采用一种沉淀/混合沉淀的方法,制得了具有类似于分子筛结构的结晶二元二氧化物ZrO2-SiO2。用1mol/dm^3的硫酸处理经物并在550℃焙烧,制得了具有类似于分子筛结构的结晶态超强酸催化剂SO^2-4/ZrO2-SiO2。采用XRD,IR,TG,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该催化剂的XRD谱图与ZSM-5分子筛的XRD谱图非常类似,用指示剂法证实了催化剂的超强酸性。还考察了催化剂对于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SiO2负载的(PPh3)2HPt(μ-CO)(μ-PPh2)M(CO)4和(dppe)Rh(μ-CO)2M(CO)3(M=Cr、Mo、W;dppe=Ph2P(CH2)2PPh2)异双核络合物催化剂催化CO2氢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两者皆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含氧化合物选择性,而前者比后者更好.  相似文献   

19.
CrOx/SiO2催化剂上丙烷在CO2气氛中脱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D、UV-vis  DRS、ESR和微分吸附量热等技术,考察了铬担载量分别为2.5、5和 10wt%的 CrOx/SiO2催化剂的结构、表面性质和氧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上存在多种Cr的氧化态和聚集形式。随着Cr担载量从2.5wt%到10wt%的逐渐增大,催化剂表面占主导地位的Cr物种由CrO3单体转为多聚CrO3和Cr2O3晶相。在 CO2气氛中催化剂对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的大小顺序为 2. 5wt% CrOx/SiO2 >5wt% CrOx/SiO2>10wt% CrOx/SiO2,反应过程中的原位 ESR和 UV-visDRS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活性中心为Cr5+, Cr5+可由催化剂预处理过程中 Cr3+的氧化及丙烷反应过程中 CrO3单体的还原产生,在反应中 CO2可使Cr3+重新氧化为Cr5+。  相似文献   

20.
通过SnCl_2对化合物Me_2Si[η~5-C_5H_4Fe(CO)]_2(μ-CO)_2(Ⅰ)中Fe-Fe键的插入反应以及Ⅰ被Na-Hg齐还原所生成的相应双铁负离子{Me_2Si[η~5-C_5H_4Fe(CO)_2]_2}~(2-)与SnR_2Cl_2(R=Me,Ph)的亲核反应,合成了环状化合物Me_2Si[η~5-C_5H_4Fe(CO)_2]_2SnR_2[R=Cl(1),Me(2),Ph(3)]。以元素分析、IR和~1HNMR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3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1.0384(3)nm,b=1.6384(1)nm,c=1.5762(5)nm,β=97.93(2)°,V=2.656(2)nm~3,Z=4,Dx=1.71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