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莉  李澄 《化学教育》2021,42(16):66-71
设计不同维度的课程任务学习单,并将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模式引入物理化学实验的实践教学,深入探讨了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整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资源导学、课内知识拓展、课后成效评价。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尤其是文献调研的能力有显著提升,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对物理化学课程电化学部分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引入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器技术学习电解池、分解电压、极化曲线、超电势和电极反应动力学,以电化学CO2还原和N2还原作为案例材料开展课后小组学习,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并且在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思想价值引领,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化学》2021,36(7)
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提出课程思政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讲解思政内容、在实验报告中总结思政内容,加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期望为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融合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了PBL教学案例——“碳达峰碳中和”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从大气中CO2污染产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入手,分析基于降低碳排放开发的CO2转化新技术的化学反应原理,探讨不同CO2转化技术的优势和劣势。通过PBL教学实践,将化学理论与工业实践深度融合,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使学生了解到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体现课程教学的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热点切入,设计了基于类别、价态、化学键等3个视角探寻CO2的转化路径,从而引发基于化学平衡、电化学、催化剂等相关反应原理探索调控转化CO2的方法,再到融合成本、环保、安全等视角探秘CO2的工业利用的3课时结构化单元教学。从CO2分子结构的深度解析入手,联系反应原理,融通无机与有机,最终达到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强化学生结构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意识,提升自主调用知识调控物质转化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多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最终引导学生成长为有持续学习内驱力的新问题解决者。  相似文献   

6.
张武  程绍玲  贾青竹 《化学教育》2021,42(16):77-81
环境化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污染认识水平和污染治理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重构了基于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课程目标;针对环境化学课程内容特色,从培养正确环境观和环境污染观,建立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环保习惯等角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点,建立了思政元素与人才德育培养目标的融合体系;基于思政元素滴灌渗透,构建了立体化教学育人模式。实践成效分析表明,基于课程思政特征显著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课程思政内涵在环境化学教学中的有机融合与精准对接,学生主体的翻转课堂促进了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素养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达到“素养+能力+知识”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其中,教师科研反哺教学更能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实践意愿。因此,在课程思政育人中要充分重视身边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榜样效应。  相似文献   

7.
梅群波  宋娟 《化学教育》2022,43(18):16-23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精神,在分析学校大环境的特殊性及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对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开展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既丰富了有机化学课堂内容,也有助于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发挥课堂教书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学习难度大与课堂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弥补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重过程、轻结果”的缺点,建设了线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线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视频、实验习题、问题讨论等模块,完成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线下实验操作训练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线上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为翻转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课堂提供了前提条件,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树永 《大学化学》2019,34(11):4-9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本文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思政进行系统设计,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功能,突出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突出学生综合评价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和批判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专业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能力和素质导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王娟娟  陈锦添 《化学教育》2020,41(10):110-110
以“雨课堂”为载体,对大三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分析合班课程,教学进行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教学模式的小测考试成绩的方差分析,t检验和调查问卷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发现不同教学模式授课后,专升本班学生成绩提高比本科班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呈现优秀率更高的情况。专升本班学生和本科班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均持有较高的评价和认可度。表明该实验尝试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缩短了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差距,更有利于合班课程的因材施教。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式进一步应用于高校有机分析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大一学生开设的基础化学实验课是化学类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实验课。大一是每个新生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拔节孕穗”关键时期,做好课程思政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在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N2及Mg3N2制备”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的探索实践,为丰富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思政教育形式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思政与实验教学脱节和融合不畅的问题,通过培养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修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将课程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品尝到含有思政元素“盐”的“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3.
在高分子化学课程逐步聚合部分的教学中,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以及融合理论知识和应用情境的思政教学策略.学生反馈结果显示,在线课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完成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结合本校典型科研成果的课堂思政建设,形成了专业课与应用场景的协...  相似文献   

14.
魏明  史红霞  王梦婷  安琼 《化学教育》2020,41(18):27-33
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达到育人的目的。通过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法,搭建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桥梁,学生可以快速把握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等,为课堂思政与本科化学教学有机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物理化学课程中的“表面张力”一节教学为例,依据教学目标、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等3方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各个教学环节的思政元素,力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综合性作业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元化教学模式可较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知行合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通过改革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结合在翻转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稀溶液的依数性为教学案例,阐述翻转学习与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并互动,师生之间在教学中达到共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利用APP “学习通”将在线课堂教学和线下讲授相结合。以知识点酯缩合反应的教学为例,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拓展化学专业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依托SPOC的“自主学习+合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融入到SPOC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三结合”的教学方式形成本课程的教学特色。学生无记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SPOC教学模式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中“糖类化合物”章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在教育信息技术全面渗透进高校课堂的背景下,在“课程思政”课程观指导下,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提升。探索促进学生深入领会知识内涵,体会知识所演绎的科学思维和精神价值,促进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刘睿 《化学教育》2022,43(6):111-115
对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设计与探索。首先,改革后的教学目标除知识目标外,增加了5个素质目标;其次,围绕素质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融入五大思政要素,在专业课中引入“狭义”思政元素,即思想品德教育;再次,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广义”思政元素;最后,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增大素质目标考核的比例,促进素质目标的达成。通过以上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完成了专业课的育人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