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批量法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 丙烯酸乙酯(EA)- 丙烯酸(AA)三元共聚物胶乳,并通过碱后处理,制备出了具有异型结构的乳胶粒,探讨了AA用量及MMA /EA质量比对胶粒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A含量大于0 .0 4mol时,胶乳中开始出现异型结构粒子,随着AA用量的增加和MMA/EA质量比的减小,异型粒子在胶乳中所占比例增加,胶粒体积先增大后减小.当EA用量较高时,粒子边界模糊,异型结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羧基含量无皂多孔聚合物乳胶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凯  阚成友  杜奕  TAKEDA  Shinji  刘德山 《化学学报》2005,63(15):1456-1460
功能性聚合物乳液的性能与其功能基的含量密切相关. 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不同羧基含量并且粒径分布均一的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因为甲基丙烯酸 [P(MMA-EA-MAA)]乳胶粒, 然后通过碱后处理, 制备出了高羧基含量的无皂多孔P(MMA-EA-MAA)乳胶粒. 系统研究了MAA对聚合反应、胶粒特性及胶粒多孔结构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一定(0.3 g)的条件下, 随着MAA用量从4.0 mol%增加到 10.0 mol%, 聚合物交联程度(Px)从28.26%迅速增大至90.95%, 当其用量超过10.0 mol%后Px增大趋势变缓; 随着MAA用量的增加, 处理后胶粒体积膨胀百分率(ΔV)逐渐增大, 在MAA用量为12.0 mol%时ΔV达到42.1%的最大值, 当MAA用量增大到14.0 mol%时, 尽管Px高达95.44%, 胶粒仍具有完好的孔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异丁酯(I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丙烯酸羟乙酯(HEA)作为聚合单体,利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纳米胶粒P(DMAEMA-co-IBA)/P(IBA-co-HEA);采用红外光谱仪、动态激光光散射仪、透射电镜分析了所得胶粒的结构和形貌;将叶酸成功嵌入聚合物胶粒,得到直径约293nm的球形载药胶粒,利用药物体外释放测定了药物运载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共聚物纳米胶粒呈球形,直径约275nm,粒径分布较窄,并具有核-壳结构;其对药物具有缓释性和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及阴离子型聚苯乙烯(PSt)乳胶粒,并对后者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进行了表面改性制得了乳胶粒表面载正电荷的乳液.在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分别使用以上3种PSt乳胶粒为核加入钛酸四丁酯制备了核壳型PSt/TiO2复合粒子.结果显示,仅在使用经KH550改性的阴离子PSt乳...  相似文献   

5.
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γ-缩水甘油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对酸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聚合得到的纳米二氧化硅胶粒表面进行接枝改性,用激光粒径仪测定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改性前后二氧化硅胶粒的分散状况,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光谱法对改性前后的二氧化硅粉体进行了分析,通过热失重分析(TGA)法对GPTMS接枝改性二氧化硅胶粒表面的接枝度进行分析计算,同时对颗粒溶胶的ζ电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二氧化硅胶粒分散性大大提高,硅烷偶联剂浓度对接枝度有显著影响,当GPTMS的浓度为1mL/S iO2(g)时,接枝度达到最大,且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照下,通过间歇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得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复合乳液,将所得复合乳液进行碱/酸分段处理,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乳胶粒。用透射电镜对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酸处理初始pH值及酸处理时间对胶粒成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完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粒径窄分布的P(MMA-EA-MAA)乳胶粒,通过对上述胶乳进行碱处理,制备出了具有空腔结构和多孔结构的聚合物乳胶粒,研究了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过程、胶粒特性及胶粒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后,单体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粒径略有减小,交联剂用量较高时,乳胶粒粒径分布加宽;二乙烯基苯(DVB)的交联效率稍高于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不加入交联剂及EGDMA用量低于0.5%时,处理后乳胶粒呈空腔结构,加入DVB及EGDMA用量高于1.0%时,处理后乳胶粒呈多孔结构,并且乳胶粒体积增量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ZetaPlus电位仪及90Plus粒度仪考察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椰子胺(CA)及油酸(OA)对轮古常渣(LGAR)zeta电位、胶粒粒度以及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活性剂对沥青质具有解缔作用,能使LGAR四组分分布、胶粒Zeta电位、电量、胶粒粒度和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SDS和CA浓度的增加,胶粒Zeta电位、电量和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先增大后减小,胶粒粒度先减小后增大,极值分别在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7%(SDS)和0.5%(CA)处;随着OA浓度的增加,胶粒Zeta电位、电量和胶粒间电性斥力位能持续增加,胶粒粒度持续减小;渣油沥青质胶粒间电性斥力的大小,是抑制沥青质缔合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芘为荧光探针,探讨了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聚合过程中,芘的第一振动峰(373 nm处)与第三振动峰(384 nm处)荧光强度的比值I1/I3与乳化剂、有机硅单体(D4)和引发剂(KPS)用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聚合过程中探针芘的I1/I3峰值与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形态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核壳结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探针芘的I1/I3峰值随乳化剂用量,D4用量,KPS用量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当乳化剂用量、D4用量、KPS与总单体的质量比依次为2 g、8 g、0.7%时,得到的乳液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聚合反应过程中,当种子乳胶粒转变为核壳乳胶粒时,芘的I1/I3峰值仍呈现出明显的转变,说明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因此,荧光探针可用于研究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聚合反应进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工业拟薄水铝石粉体用硝酸作为胶溶剂的胶溶过程及结构特性.试验测定了制备工艺条件(pH值、温度)对胶体性能的影响,在pH<4时得到稳定胶体.用TEM观察到胶体是由长10nm左右的棒状胶粒相互连接组成空间网状结构.FTIR结果表明颗粒表面的-NO3-和-OH-浓度增加,-NO3-除形成A1-NO3键外,还有部分以游离态存在于体系中.提出了胶粒外层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贺东琴  房宽峻 《应用化学》2014,31(5):581-588
阳离子乳胶粒与棉纤维存在静电作用而发生吸附,研究其导电能力与吸附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采用电导滴定法通过测定乳胶粒表面氯离子含量,研究了乳胶粒的导电能力,并探讨了乳胶粒在棉纤维表面的吸附模型。 结果表明,阳离子乳胶粒的浓度(cp)在0.05~0.3×10-8 mol/L 范围内与电导率(Λ)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Λ=8.0913cp+1.8093,R2=0.9986);根据电解质理论计算得出阳离子乳胶粒中胶核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在恒定温度(25 ℃)下随着乳胶粒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此外,阳离子乳胶粒在棉纤维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和油溶性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苯乙烯(St)细乳液共聚合反应.比较了两类引发剂对MPS/St共聚合动力学(包括硅氧烷水解动力学和MPS/St的自由基共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稳定性和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功能单体α-烯烃磺酸钠用于无皂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工业原料α-烯烃磺酸钠(AOS)作为功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进行了乳液共聚合,通过测定AOS与MAA的竞聚率,确定了适宜的聚合方式为连续加料法.使用5%AOS制备了高固含量(>60%)的胶乳,并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乳化剂时该体系的乳液共聚合进行了比较.AOS是影响乳液稳定性和胶粒大小的主要因素,当AOS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时可以得到固含量大于40%粒径小于100 nm的乳液;当AOS含量为5%时可以得到固含量大于60%的乳液.两种情况下胶粒粒径分散性均较窄,明显优于同样条件下用SDS制备的胶乳.使用1%AOS制得的胶乳静置1年后粒径及其分布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单体(Surfmer)磺化-十二醇-烯丙基甘油-丁二酸酯钠盐(ZC-L)和磺化-十二醇-甲基丙烯酰甘油-丁二酸酯钠盐(ZD-L).着重研究了ZC-L的结构、表面张力行为、均聚及共聚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Surfmer用量以及不同固含量下,MMA/BA/Surfmer,MMA/Surfmer及BA/Surfmer共聚乳液的表面张力较高,说明Surfmer已通过共聚结合在乳胶粒上,乳液中残留甚少.对MMA/BA体系,ZC-L的共聚性能比ZD-L好.  相似文献   

15.
臧泠  刘春艳  任新民 《化学学报》1994,52(6):578-587
本文研究了吸附几种不同阴离子(CO~3^2-, OH^-, I^-, Br^-, Cl^-)的Ag溶胶的吸光性质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研究发现, 亲核能力较强的阴离子在胶粒表面有较强的吸附, 并能有效降低胶粒表层的自由电子密度, 从而使Ag溶胶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溶胶中产生SERS的机理是阴离子在Ag胶粒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SERS的强度随吸附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文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2被Al(i-Bu)~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i-Bu)~2Al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对形成活性中心无影响,仅起稳定胶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 DSC、WAX 衍射和光电分光光度技术及粘度法研究了高温(100~150℃)均相法二醋酸纤维素酯(DCA)的结构及其微胶粒子尺寸。结果表明,DCA 溶液凝胶由于合成过程的因素失控致使反应不均匀性而产生的该法 DCA 溶液微胶粒子尺寸远小于光波波长,具有很好的可纺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过硫酸铵((NH_4)_2S_2O_8)为引发剂,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以及含功能性基团羧基的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制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PS-PMMAPAA)乳胶粒,通过垂直自组装方法得到高质量的PS-PMMA-PAA光子晶体(PC)。乳胶粒的形貌及性能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电导率仪等表征。利用光纤光谱仪和接触角分析仪表征了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和保水能力。结果证明:乳胶粒表面的羧基不仅能增强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保水能力;在相对简单的组装条件下实现了自组装中裂纹的消除,获得了高质量的光子晶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Fe2(SO4)3的水溶性和用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分散系中的成分及硫酸盐(SO42-)对Fe(OH)3胶体稳定性的影响的分析, 得出不宜用Fe2(SO4)3制备Fe(OH)3胶体的原因是SO42-比Cl-较易被界面吸附, 所以在溶剂化层内的负电荷数增加, 扩散层内的负电荷数减少, 扩散层变薄, Fe(OH)3胶粒相互碰撞容易发生聚沉。  相似文献   

20.
为弄清各种影响因素对硅溶胶胶粒生长的作用,实验测定了胶粒自发生长速度与温度、pH和胶粒粒径等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复杂的胶粒生长过程的一些信息。并根据本实验室提出的硅酸聚合理论推导了胶粒生长速度公式,用该式推出的结果与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符合,说明该式能较正确地反映胶粒生长规律,因而在哇溶胶实际生产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