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酸维拉帕米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服药物树脂控释给药系统;交换反应动力学;盐酸维拉帕米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本文研究了强酸(001×7)和弱酸(110)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钙通道阻滞剂盐酸维拉帕米(VH)的交换反应特性。结果表明,001×7和110树脂与VH的交换率、树脂载药量及反应平衡常数均分别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和减少;298K时,两树脂与VH进行交换反应的自由能ΔG°(kJ/mol) 分别为8.5503和6.0911,交换反应热ΔHm°(kJ/mol)分别为100.29和 -22.77;交换反应熵(kJ/mol·K)分别为0.3077和 -0.0968,表明001×7与VH的交换反应是吸热反应,且属于熵增加的反应,即升高温度有利于交换反应的进行;而110与VH 树脂的交换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该反应是熵减少的反应,即升高温度不利于交换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钙阻抗剂的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功能高分子材料 ,为研究某些药物离子的交换反应特性用以指导新型离子交换树脂控释给药系统的设计 ,选择钙通道阻滞剂盐酸维拉帕米和盐酸地尔硫 卓 作为模型药物 ,以 0 0 1× 7树脂作为药物载体 ,研究了该树脂与上述药物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 ,盐酸维拉帕米、盐酸地尔硫 卓 与 0 0 1× 7树脂的交换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温度升高可显著提高树脂的载药量。 2 5℃交换反应达平衡时 ,两药物的平衡常数Ke 分别为 0 .0 5 2 7和 0 .5 63 5 ,说明盐酸地尔硫 卓 易与树脂发生交换反应 ,即此树脂对药物的亲和力大 ;两药物与树脂交换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kJ·mol- 1 )分别为 7.2 91和 1.42 1,说明交换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交换反应热ΔHm°(kJ·mol- 1 )分别为 85 .3 6和 5 8.2 8,说明交换反应为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有利于向交换反应方向进行 ;交换反应熵变ΔS° >0 ,说明交换反应是熵变增加的反应。通过上述研究 ,可为新型离子交换树脂释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离子交换树脂控制药物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功能高分子聚合物,长期以来应用于分析化学、蛋白质化学、纯水制备等领域。本文对离子交换树脂释药系统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及释药机制和特点作了详细叙述,并介绍了该释药系统在口服药物树脂液体控释制剂、药物树脂缓释胶囊及靶向给药系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动边界模型积分方程描述模拟磷矿脱镁废水中Mg2+在001×7×7型树脂上的有限浴交换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Mg2+的交换过程属颗粒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3.45 kJ•mol-1,Mg2+的表观反应级数为0.68.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用中和反应和络合反应“热化学指示”反应,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国产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等几种树脂的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复合树脂,该树脂对亚甲基兰的交换速度较001×7树脂快,其平衡官能团利用率为001×7树脂的2倍以上。本文对复合树脂的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系统物树脂制备及其静态交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溴酸美沙芬,盐酸伪麻黄碱,盐酸苯丙醇胺作为模型药物,以001*7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了该树脂与上述药物的交换反应动力和热力学。结果表明,25℃时树脂与DM,PE和PM的反应速率常数k(min^-)分别为1.041*10^-3±2.56*10^-5,2.290*10^-2±1.24*10^-4,2.40*10^-2±1.02*10^-4,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Y~(3+)-H~+交换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测定了反应的等温线,求得合理热力学平衡常数Ka=1.9×10~2。实验表明,正交换反应RH/Y~(3+)符合一般规律,即在低浓度时,系液膜扩散机理,高浓度时,系粒内扩散机理;而逆交换反应R_3Y/H~+在本实验的浓度和搅拌速度下,均为粒内扩散机理。正逆交换反应机理的差别是树脂对三价稀土元素Y~(3+)具有极高的亲和性所致。估算了液膜互扩散系数与液膜厚度的比值。用电子计算机求算了随交换剂组成变化的积分粒内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换法提取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L-苯丙氨酸的方法,针对本研究体系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L-苯丙氨酸,以浓度为0.5%氨水进行洗脱,收集的流份经D354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浓缩结晶后得L苯丙氨酸成品,总提取收率为80%。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粒径超细碳酸钙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纳米级粒径超细碳酸钙的热分解动力学。采用标准作图法和Coats and Redfern方程对非等温动态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符合三维球对称相界面迁移机理并综合了几种方法求解动力学参数。与普通碳酸钙相比,超细碳酸钙有70~80 kJ·mol-1的表观活化能降。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利用JJY-1型结晶速率仪对几种典型的阻燃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阻燃剂对PP的结晶行为有不同的影响。阻燃剂APP对PP的结晶具有较强的成核作用。但过量的APP对PP结晶生长有明显的阻碍作用。阻燃剂TBE对PP结晶也体现异相成核作用。阻燃剂PER由于增加PP结晶过程的分子链段折叠能而对PP结晶起阻碍作用。阻燃剂TPP对PP的结晶行为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3.
结肠位点药物传载凝胶的溶胀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带不同疏水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胺及丙烯酸与 4,4′ 二 (甲基丙烯酰胺基 )偶氮苯交联共聚的凝胶 .主要研究了这类凝胶在pH =2 .2至pH =7.4的缓冲溶液的溶胀特性 .其溶胀过程遵循二级溶胀动力学 ,影响这类凝胶溶胀行为的因素包括交联程度、疏水基链的长度、pH值等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凝胶在小肠内的溶胀程度 ,进而避免凝胶内部的药物被提前释放  相似文献   

14.
用动力学方法对Li2O·nB2O3-20%LiCl-H2O体系(n=1,2,3)20℃过饱和溶液结晶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种溶液只析出一种固相,Li2O∶B2O3=1∶1、1∶2和1∶3的氯化锂溶液分别结晶出Li2O·B2O3·4H2O, Li2O·2B2O3·3H2O和Li2O·5B2O3·10H2O,拟合并给出结晶动力学方程,同时对这三种固相的结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热分析动力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综述了热分析法研究非均相体系反应动力学方面的进展,评述了热分析动力学(TAK)现用方法的成功和局限,介绍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PVC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重要组分,国内外学者已对它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Danforth和Takeuchi根据链式理论研究了PVC在220-240℃的热解动力学^[1],Troiskii和Troiskaya提出了用来描述PVC分解初始阶段(转化率约10%以内)HCl析出的数学模型^[2];Wu等分别研究了PVC在高转化率(>60%)时及在127℃-427℃范围内的热解动力学^[3,4];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确定的转化范围,而国内近年才开始对PVC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进行研究,一般都采用较简单的一次反应方程^[5]或常见的固体反应方程6[6]来求解动力学参数,为了能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计算中只能分段拟合,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断点,所以,对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还缺乏完整性或连续性,不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除SO2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热重实验装置考查了SO2、O2浓度及反应温度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脱硫反应的本征及宏观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理论,采用Marquart非线性回归法由实验数据求得动力学参数。经检验表明,以幂函数表达本征动力学是合理的,随机孔模型可很好地模拟宏观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
尼龙1218的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考察了一种新型长烷基链偶偶尼龙 尼龙 12 18 自熔体的结晶过程 ,分别利用Avrami方程和Ozawa方程对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描述与研究 ,计算了相关的结晶动力学参数 ,得出相应的结晶机理 .最后计算了等温结晶活化能和非等温结晶活化能 ,依此得到烷基链段长度与尼龙结晶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煤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热解是煤燃烧、气化和液化等热加工工艺中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成煤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因此,研究煤的热解不仅为煤的热加工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加深煤化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溶剂抽提既是研究煤化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取某些重要化工原料和燃料油的的重要加工过程,同时还可为抽余煤的合理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 XAD16及HZ816对红霉素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温度、初始浓度、溶液pH值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Amberlite XAD16及HZ816对红霉素的吸附速率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及颗粒内扩散方程,过程受液膜扩散阻力及颗粒内扩散阻力共同影响.同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与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增大,随着搅拌速度加快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