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差分方程法讨论了一类单连直链共轭高分子的本征方程的分解表达式。提出近似模型,用插入法得到具有交替键长的完整共轭多烯的能级和分子轨道的解析表达式,使许多单连同系列共轭分子的电离势线性关联,包括不同的能级都可用统一的参数处理。对双连体系做了类似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系数的严格评定判据。  相似文献   

2.
直链烯烃的分子轨道图象的建立与研究一直是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关注的重要课题。对初学者,如果能运用分子轨道理论的一般知识,建立一种简单通俗的模型,避开复杂的数学处理过程,应用初等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又能得到同样结果,这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文试图建立一个πMO的角边投影模型,应用初等三角函数法处理直链烯烃分子轨道能级和轨道系数。  相似文献   

3.
分子轨道的差分方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平 《化学学报》1980,38(4):305-310
对于分子轨道的计算,提出了差分方程法,即将轨道系数α看成为原子编号q(或坐标)的函数,并称此函数α=f(q)为轨道载波。由此,可将轨道系数的联立方程组转变成以载波α=f(q)为未知函数的差分力程,解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可求得轨道载波和轨道能级。对直链和单环形共轭分子,其差分方程为(α-E)f(q)+β[f(q+1)+f(q-1)]=0 α,β和E分别为原子的库仑积分,成键两原子间的交换积分和分子轨道能量。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对于由n个碳原子为骨架组成的直链共轭烯烃和正n边形共轭烯烃用此法进行计算,求得的轨道系数公式和能级公式与已知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丁二烯进行的计算,在键长与键级的对应关系方面已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直链交替烯烃的电子光谱、自由电子模型与HMO理论曾分别给出预示直链交替烯烃最大吸收波长的公式。所得结果与实验值不太符合。考虑到直链交替烯烃中单键与双键的区别,有人分别提出了两个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格林函数方法推导几类含一个杂原子共轭烯烃分子的能级方程.以丁二烯带一个杂原子端基的衍生物为例,整个分子可以看成丁二烯和杂原子两个组成部分.用格林函数方法可以通过丁二烯的本征函数和能量本征值,杂原子的库伦积分及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表达衍生物的能级。然后采用图解法容易求得 HMO 能级,并且可以明显地看出杂原子端基对衍生物能级的影响.除带杂原子端基的情况以外,图解法也可以用到其它比较复杂的含一个杂原子共轭分子上.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同系能级因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同系能级因子已有多种形式,本文用差分方程法推导出其另一种形式并分别用光电子能谱和电子光谱所测数据对其优秀率进行了检验。1完整直链多烯的差分方程法处理对于烯烃:CH2=CH-CH=CH-…-CH=CH212342n-12n如果将编号为q...  相似文献   

7.
直链单烯烃保留指数与分子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秀华  张乐沣  车迅 《色谱》1997,15(5):372-377
根据同系直链单烯烃保留指数与同碳数正构烷烃保留指数差值与分子碳数间关系曲线拟合,提出预测同系直链单烯烃保留指数的准确公式。在SQ,PFE,PEG-4000上,利用所提出的公式对检验集中化合物保留指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差的标准偏差在±0.9i.u.~±1.5i.u.之间。并且研究发现,同碳数、同几何构型直链单烯烃各位置异构体分子中双键位置与化合物保留指数具有指数关系。首次提出依据分子中双键位置预测其保留指数的准确公式。公式适合各种不同极性固定相。  相似文献   

8.
分子轨道的偏差分方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向平 《化学学报》1982,40(8):688-698
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求载波和能级的偏差分方程法.通过解偏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求得几种分子轨道的能级公式和载波公式.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80年代起,全球汽油质量开始向无铅、低芳烃、低蒸汽压、高辛烷值和高氧含量的方向发展,这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和甲基叔戊基醚(TAME)的迅速发展,而作为其原料的C4和C5异构烯烃的来源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关于C4、C5轻质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技术的研究骤然升温,从而掀起了一股轻质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技术的研究热潮.另一方面,汽油中C5~C8的直链烯烃通过骨架异构化反应能够有效地提高汽油辛烷值,以适应新的燃料规范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轻质烯烃骨架异构化技术的发展.1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的机理研究由于…  相似文献   

10.
同系物结构与性能间的定量关系,几十年来一直未找到一种简单、普遍而准确的规律。最近蒋明谦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精确性和专一性的简单规律,即同系线性规律。这个规律表明:同系物中各分子轨道的能量,各能级的差量以及依存于它们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都是同系因子(1/α)~(2/n)的线性函数。本文的目的是企图找到同系线性规律的量子化学基础。首先考虑同系物X—(CH=CH)_n—Y,当n越大时,它们的性质就越来越接近多烯烃。所以先搞清楚多烯烃的能级,是了解同系物能级的基础。Huckel HMO法给出多烯烃H—(CH=CH)_n—H的分子轨道能级为  相似文献   

11.
李向平 《化学学报》1982,40(8):699-712
本文用差分方程法研究多基分子的π轨道和能级.证明了多基分子的轨道系数是基的编号的调谐函数或二重调谐函数.证明了求特征行列式的增补法则,利用特征行列式可直接计算能级和轨道.  相似文献   

12.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是工业上合成醛的重要方法.由于双膦配体良好的配位能力,形成的铑配合物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在内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可以有效地提高直链醛选择性.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双膦配体铑配合物催化均相内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双膦配体结构对催化剂活性和生成直链醛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烯烃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合成的重要基础化工原料.通过烯烃的氢二氟烷基化反应,可在烯烃中一步选择性地引入二氟烷基结构单元,实现一些高附加值的复杂功能分子的合成,因而引起了合成和药物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近年来,通过光氧化还原催化或外加氧化剂的方法,经过自由基历程已成功实现了烯烃的反马氏区域选择性氢二氟烷基化反应合成直链型的加成产物(Scheme 1,a)[2].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的温度效应已得到关注,在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方面得到了尝试.以直链烷烃为例,对烷烃有机体系近红外光谱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采集了20~60℃范围内五种直链烷烃(正己烷到正癸烷)及其混合物的近红外光谱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仅发现某些谱峰的强度随温度发生微小变化.采用交替三线性分解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解析,考察了光谱的特征以及随温度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链端C2H5和链中CH2基团的光谱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但其光谱信号的强度与温度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根据光谱预测体系的温度;两种基团的光谱信号强度与烷烃分子的碳数或两种基团在分子中相对含量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直链烷烃混合物组成的估算.  相似文献   

15.
邢国兵 《化学教育》2011,32(2):36-37
前人已对开链烷烃,烯烃,炔烃,甚至一些烃的衍生物的通式给予了总结[1]。对于一些简单的脂环烃给予了概括[2],但对于分子的结构式中含有多个环的脂环烃的通式并未给予总结。当某一脂环烃分子结构式中含有较多环时, 若根据碳原子的四价键对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所连氢原子进行加和来确定氢原子的总数目显然很繁琐, 所以找出脂环烃分子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数目关系就显得很迫切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键轨道线性组合分子轨道(LCBOMO)法,并用这个方法处理若干类型交替烃的Π键结构。给出同系物分子Π电子能量、波函数以及键级的通式。阐述了共轭能和成环能产生的根据。LCBOMO法使用价键模型,计及了"π键"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与共轭效应符合的结果,因而对价键理论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单环多烯烃的离域π分子轨道波函数表达式不是唯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和成 《大学化学》2005,20(2):61-63
探讨了单环多烯烃(CnHn)的π分子轨道(πMO)波函数ψi表达式与分子对称性的相互关系,用HMO法处理单环多烯烃,其离域πMO由于有简并能级出现,相应的波函数ψi的组合系数(Ci)不是惟一的,Ci值的取得与分子的对称面选择密切相关,使得同一分子体系会有不同的波函数表达式出现。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休克尔分子轨道(HMO)理论中只考虑相邻原子轨道相互作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MO模型,明确考虑间位碳原子共振积分,采用对称性匹配的分子轨道,得到了π共轭体系的能级公式,发现分子对称性降低可产生额外稳定化能,从而正确解释了纯碳环C2n分子稳定结构中键角交替变化规律,为理解二级Jahn-Teller效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向平 《化学学报》1981,39(4):293-307
已知直链和单环共轭分子的轨道系数α是原子编号q的正弦函数及余弦函数: α=(2/(n+1))1/2sinωq及α=(2/n)1/2cosωq其中角频率ω和能级E有关:E=α+2βcosω函数α=f(q)为分子轨道的载波(它是整标函数),可见直链和单环的载波是谐波.本文将上述结论推广到一般的纯核等键长共轭分子上.将分子的结构图分解成若干链条,各链条的衔接点处是关节原子.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教学实验低级直链醇分子横截面积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最大气泡法,以Szyszkowski公式为拟合方程,在所设定的4个浓度区间内对各种低级直链醇的分子横截面积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确定了不同醇适用该法的大致浓度区间,同时讨论了直链醇碳链长度、浓度与醇分子表面吸附行为3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