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涵 《光谱实验室》2013,(6):2942-2946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Mn(IBG)(4,4'-bipy)(H2O)2}·(H2O)2(H2IBG =1,3-苯二甲酰二甘氨酸,4,4'-bi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测定.该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分子量Mr=561.41,晶胞参数a=0.90278(8)nm,b=1.16584(1)nm,c=1.31133(1)nm,V=1.21309(2)nm3,Z=2,Dc=1.537g·cm-3,F(000)=582.0.由于分子间氢键,使得分子结构更趋稳定.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三维超分子配合物Zn(C12H8N3)2.H2O,经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5239(10)nm,b=1.30233(11)nm,c=1.33167(11)nm,β=102.6950(10)°,Z=4,[Zn(C12H8N3)2.H2O],Mr=471.81,V=2.1189(3)nm^3,Dc=1.479g·cm^-3,μ=1.189mm^-1,F(000)=968,R1=0.0300,WR2=0.1017,GOF=1.005。该化合物由1个Zn(Ⅱ)离子、2个2-(2-吡啶基)苯并咪唑阴离子和1分子配位水组成。其中2-(2-吡啶基)苯并咪唑的1位氮原子、吡啶环上氮原子及水分子中氧原子与锌(Ⅱ)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三角双锥结构,单胞分子之间通过氢键O(w)-H…N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构成三维网状超分子体系。固态荧光测试显示,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蓝色荧光发射(λmax=456nm)。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超分子化合物C11H6N2O·H3PO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73350(6)nm,b=0.74191(7)nm,c=1.15692(14)nm,α=96.395(2)°,β=92.9940(10)°,γ=90.3440(10)°,V=0.62477(11)nm3,Z=2,F(000)=308,Dc=1.585g·cm-3,最终偏差因子R1=0.0521,wR2=0.1282.该化合物的不对称单元由3个独立的分子4,5-二氮芴-9-酮、磷酸和水分子构成,氢键连接分子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苷元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两种水溶性异黄酮磺酸锰:7-甲氧基-4′-羟基异黄酮-3′-磺酸锰(1)和4′,7-二乙氧基异黄酮-3′-磺酸锰(2),并采用1HNMR、IR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1的分子组成为[Mn(H2O)6](C16H11O4SO3)2.10H2O,其中Mn(II)位于对称中心并被6分子水所配位。[Mn(H2O)6]^2+,C16H11O4SO3-和H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2的分子组成为[Mn(H2O)6](C19H17O4SO3)2.8H2O,两个异黄酮骨架构象不同。6个配位水分子分别与2个异黄酮骨架中磺酸根上的4个氧原子及8个结晶水上的8个氧原子形成12条氢键。1,2的晶体结构中均存在着π…π堆积作用,氢键以及π…π堆积作用共同将1或2组装成具有三维网格结构的超分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钴配合物[Co(phen)(pydc)(H2O)]· 2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i空间群.六配位的Co(Ⅱ)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单胞分子间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相互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369nm(λmax)具有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在水热条件下,以2,5-吡啶二甲酸为配体合成得到稀土Eu^3+为中心离子的配位聚合物[Eu(C7H3O4N)(CH3COO)(H2O)]·2H2O。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在晶体结构中,构筑单位是含有Eu-Eu金属键的双核重复单元,六分子的吡啶二甲酸配体均以五齿配位的形式桥连4个Eu^3+离子,从而将邻近的双核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赵卫星 《光谱实验室》2013,(6):3200-3204
以NiCl2·6H2O和均苯三酸(1,3,5-苯三甲酸)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链状均苯三酸镍的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式为Ni3O30 C18 H42,三斜晶系,P-1 (2)空间群,a=0.6698 (3)nm,b=1.0771(4) nm,c=1.2323 (5)nm,α=73.342 (9)°,β=77.76(1)°,y=71.76(1)°,V=801.59 (57),D=1.982g· cm-3,F (000)=4500,Rgt (F)=0.0287,wRre f(F2)=0.0809.  相似文献   

8.
酒明衍  乔占平 《光谱实验室》2011,28(5):2549-2554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两种超分子化合物1,2-二(2-苯并咪唑基)乙烷硫酸盐[(C16H16N4).(HSO4)2.(H2O)2](1)和5-(2-苯并咪唑基)-1,3-苯二甲酸[C15H10N2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两个化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超分子化合物(1)的晶格参数:Mr=494.48,a=0.7089(2)nm,b=1.7922(5)nm,c=0.8584(2)nm,β=106.250(4)°,V=1.0471(5)nm3,Z=2,Dc=1.562g/cm3,F(000)=512,μ=0.318mm-1,GOF=1.046,R1=0.0518,wR2=0.1710;超分子化合物(2)的晶格参数:Mr=282.23,a=1.4345(3)nm,b=1.6748(4)nm,c=1.0628(2)nm,β=93.364(4)°,V=2.5490(10)nm3,Z=8,Dc=1.460g/cm3,F(000)=1152,μ=0.109mm-1,GOF=1.098,R1=0.0473,wR2=0.1341。两个化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相互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应用密度泛函B3LYP/6—31+G(d,p)方法对C8H80-(H2O)n(n=1~5)团簇这种弱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垒自由度能量梯度优化,得到该系列团簇的稳定蛄构.计算结果表明。在该系列二元团簇中,一方面水分子数目的多少对苯基丙酮分子的结构影响很小,另一方面由于苯基丙酮分子的存在,破坏了团簇中水分子的对称性结构,在团簇内部极力形成O—H—O这样弯曲的有方向性的氢键.对苯基丙酮-水这样结构复杂的团簇,指认光谱的难度非常大,本文只讨论了与C=O有关的振动峰和水分子的对称伸缩振动的最强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挥发扩散法合成了配合物单晶[Zn(DMF)2(H2O)4]·C8Cl4O4,其中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n=0.57680(10)nm.6=0.85991(14)nm,c=1.2030(2)nm,α=95.781(3)°,β=102.074(3)°,γ:98.594(2)°,V=0.57154nm^3,Z=1,Mr=585.51,Dc=1.701g/cm^3,F(000)=298,μ=1.594mm^-1,最终偏差因子R1=0.0315,ωR2=0.0914.和R1=0.0345,ωR2=0.0946,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氨水团簇氢键体系H2O(NH_3)n(n=1-6)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氨水团簇H2O(NH3)n(n=1-6)的各种稳定构型,并对氨水团簇的结构特点做了进一步分析。最后利用二阶差分理论讨论了不同尺寸氨水团簇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醋酸锌和3,3’,4,4’-联苯四羧酸(H4BPTC)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化合物[Zn(H2O6)].(C16H8O8)(1)。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T空间群,晶胞参数a=0.654 8(1)nm,b=0.793 9(2)nm,c=0.968 1(2)nm,α=76.29(3)°,β=87.75(3)°,γ=86.43(3)°,Z=1,R1=0.066 5,wR2=0.183 3,GOF=1.021.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1在溶液和固态时的发光性能,在室温DMSO溶液中,当激发波长为316nm时,化合物1在399nm处有一强发射峰,呈现蓝紫色荧光,在室温固态时,该化合物的发射峰发生明显红移,在525nm处有一宽谱带发射峰,呈现绿色荧光,这可以归因于在固态化合物1的分子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的相互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分子中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距,从而使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13.
在4,4’-联吡啶的两端引入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一种两性离子型紫精衍生物配体-二氯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H2BpybcCl2),作为一种多功能配体,紫精羧酸既具有紫精特殊的功能团,又含有羧基配位基团,因此逐渐成为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的一种理想配体。紫精羧酸与硫氰化铜形成的配位聚合物还未见报道。采用溶液扩散法将H2BpybcCl2配体与Cu2+离子和SCN-离子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紫精羧酸铜的配合物:[Cu(SCN)2(Bpybc)](Ⅰ),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液态荧光光谱、UV-Vis DRS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光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Ⅰ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数据为:a=19.508(4),b=9.474(2),c=16.963(3),α=90°,β=124.92(3)°,γ=90°。在化合物Ⅰ的结构中,两个SCN-离子与Cu2+离子配位组成结构单元[Cu(SCN)2],梯形的配体Bpybc桥连结构单元[Cu(SCN)2]沿着[203]方向形成一维"之"字链。这些链之间通过吡啶环和苯环的π—π作用堆积,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网络。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Bpybc配体π—π*跃迁吸收峰和Cu2+离子d→d跃迁吸收峰。液态荧光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Ⅰ水溶液在360nm光激发下,在533nm处出现了强的蓝色荧光,该发射带是由紫精羧酸配体分子内电荷转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夏金虹  刘峥  王松梅 《光谱实验室》2011,28(4):1926-1929
合成了[Co (C5O2H8)2]·H3COH金属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得配合物[Co(C5O2HD2]·H3COH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 (1)/c,其晶胞参数为a=0.93325(16)nm,b=1.15015(16)nm,c=1.30029(16)nm,α=90.00°,γ=90.00°,...  相似文献   

15.
以CaCl2、K2B4O7和Nd2O3为原料,采用易于工业化、无污染的水溶液法反应合成碱-碱土金属硼酸盐K2O·CaO·4B2O3·12H2O∶Nd3+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荧光分光度计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晶体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K2O·CaO·4B2O3·12H2O∶Nd3+晶型发育良好、形貌规整.基质本身具有上转换发光特性,K2O·CaO·4B2O3·12H2O∶Nd3+的发光强度较基质弱.当激发源为828 nm时,材料呈橙红色光.  相似文献   

16.
黄妙龄  马鹏 《光谱实验室》2011,28(5):2272-2275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a(C6H6NSO3)(H2O)2]n。该聚合物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91(5)nm,b=0.7948(4)nm,c=2.4004(12)nm,V=1.9253(16)nm3,Z=4。中心钠离子有6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每个钠离子的配位环境均一样,相邻钠离子通过配位水分子和配体磺酸基上的氧原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为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三维超分子化合物(C20O2H14)(C12N2H8)(命名为BP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弱的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对所有合成的超分子化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试。在室温DMSO溶液中,当激发波长为342 nm时,化合物在373 nm处有一强发射峰,呈现紫色荧光,这可以归属于分子内的π*→π跃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87 8(2)nm,b=1.125 2(2)nm,c=1.168 0(2)nm,α=97.89(3)°,β=110.91(3)°,γ=109.62(3)°,V=1.203 2(4)nm3,Z=2,R1=0.053 1,wR2=0.163 4,GOF值为1.034。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配合物单晶[Zn(PSA)2(H2O)2],其中PSA-为4-苯基丁酸根.配合物为单斜晶系,Cc空间群,a=3.8340(11)nm,b=0.51865(15)nm,c=1.0734(3)nm.a=90°,β=103.064(4).,r=90°,C20H26O6Zn.Mr=427.79,Z=4,V=2.0791(10)nm3,D=1.212g/cm3,F(000)=900,-46≤h≤43,-4≤k≤6,-13≤l≤13,R1=0.0780,wR2=0.2029.PSA-以两个氧原子与中心离子Zn(Ⅱ)离子形成四元螯合环,PSA与PSA反式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4,4’-联吡啶的两端引入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一种两性离子型紫精衍生物配体-二氯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H2 BpybcCl2),作为一种多功能配体,紫精羧酸既具有紫精特殊的功能团,又含有羧基配位基团,因此逐渐成为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的一种理想配体。紫精羧酸与硫氰化铜形成的配位聚合物还未见报道。采用溶液扩散法将 H2 BpybcCl2配体与Cu2+离子和SCN -离子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紫精羧酸铜的配合物:[Cu(SCN)2(Bpybc)](Ⅰ),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液态荧光光谱、UV-Vis DRS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光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Ⅰ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数据为:a=19.508(4)?,b=9.474(2)?,c=16.963(3)?,α=90°,β=124.92(3)°,γ=90°。在化合物Ⅰ的结构中,两个SCN -离子与Cu2+离子配位组成结构单元[Cu (SCN)2],梯形的配体Bpybc桥连结构单元[Cu(SCN)2]沿着[203]方向形成一维“之”字链。这些链之间通过吡啶环和苯环的π—π作用堆积,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网络。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Bpybc配体π—π*跃迁吸收峰和Cu2+离子 d→ d跃迁吸收峰。液态荧光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Ⅰ水溶液在360 nm光激发下,在533 nm处出现了强的蓝色荧光,该发射带是由紫精羧酸配体分子内电荷转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何国芳 《光谱实验室》2003,20(5):716-718
合成了配合物 { [K(18- C- 6 ) ][K(H2 O) 2 ]} [Cd(CN) 4 ](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 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n。晶体学数据 :a=0 .936 5 3(18) nm,b=1.6 178(3) nm,c=1.74 81(3) nm,β=91.332 (3)°,V=2 .6 479(9) nm3 ,Z=4 ,Dcalcd=1.4 5 3g/ cm3 ,F(0 0 0 ) =12 0 8,R1=0 .0 317,w R2 =0 .0 5 6 7。配合物中 [K(18- C- 6 ) ],[K(H2 O) 2 ]和 [Cd(CN) 4 ]基团通过 K N键和 K —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