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器乐主观混响感差别阈限的测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恒定刺激法测量了主观混响感的差别阈限,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检验了数据的有效性.实验素材为中国民族器乐中典型弹拨乐器、拉弦乐器、吹奏乐器独奏作品,受试人为音响技帅、音响工程专业学生、声学所研究生.实验发现主观混响感的差别阈限为25%左右,受试人群体的类型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实验素材对结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间不断交叉渗透,作为与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并列的第三种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计算物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学科发展相对较晚以及学科自身的一些特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尚未形成较成熟的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物理课程协同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情况.本科生课程定位于掌握计算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案例实践,课程教学小班化;研究生课程定位于构建计算物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突出专业性和前沿性,重视计算实践能力,并开设计算物理二级学科平行课.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的协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项探索使得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内容、结构和方式上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实际情况,通过设计纸张白度分析实验,对纸张分析研究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物理与工程》2014,(3):F0002-F0002
中心现有基础物理、近代物理、自主创新物理、研究生物理、演示物理等系列教学实验室和三个国际化与本科生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各类物理实验课程。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项目支持下,物理实验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现有面积5500平方米,实验设备1900台套,总值约2300万元,可开设各类基础、综合、研究性实验180个,年均实验人时数达26万。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目前,Mathematica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从高中到研究生的教学或研究.波的衍射、干涉现象一般是从实验上观察得到的,在物理教学中很少根据理论公式绘制出有关的图形或动画,来解释实验现象.本文利用物理理论公式借助Mathematica演示波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6.
 胡仁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1931年7月生于浙江江山.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物理系,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6年至1958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当研究生.1958年回国后,被聘为二机部221厂实验部三室副主任、实验部副主任,二机部九院二所研究员、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科学数理学部委员.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和核爆炸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探索研究性实验方面积累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以及教师在薄膜与器件方面的科研工作,尝试将射频磁控溅射镀膜用于大学生探索研究性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从物理原理、设备构造、材料、工艺、理论与实践关联、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类似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表明:电子类地方高校将溅射镀膜实验用于大学探索性研究性实验具有可行性,且可与学校的学科特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陈彪 《光谱实验室》2012,29(3):1384-1386
学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相关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技能是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科技考古专业研究生实际情况,通过设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实验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红英  卞维豪 《大学物理》2013,(6):52-53,5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研究生课程整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天体物理研究生课程设置,并以该校天体物理研究生课程"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核"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研究生教学与实践等方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正《物理实验》创刊于1980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刊.《物理实验》主要刊载物理实验成果,交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态.开设的栏目有:前沿动态,近代与综合实验,普通物理实验,专题(包括竞赛、物理学史、专题实验讲座、国外实验介绍、实验误差、学科教学论、典型实验剖析、实验技术与技巧、问题与讨论等),互联网+物理,学生园地,基础教育.适合于物理实验工作者,大、中学校的物理教师,理工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学仪器研制人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实验》创刊于1980年,是教育部主管、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刊.《物理实验》主要刊载物理实验成果,交流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动态.开设的栏目有:实验教学,实验与应用,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仪器设计与使用,实验教学研究,基础教育研究,实验技术与技巧,集锦,问题讨论,国外实验教学介绍,学生园地等.适合于物理实验工作者,大、中学校的物理教师,理工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学仪器研制人员阅读.《物理实验》愿为广大作者提供交流信息的窗口,展示成果的园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  相似文献   

12.
本刊宗旨主要是交流大、中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物理实验方面的新发展。它适合大、中学校的物理教师、理工科学生、研究生及物理实验工作者,以及教学仪器研制技术人员阅读。稿件内容: 1.有关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的专题论文及科研成果; 2.新的实验设计; 3.大学和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及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一些物质在温度低于某一值(T_c)时,其电阻率突然转变为零.这种状态称作超导状态,这类物质称为超导体。T_c 称作超导体的转变温度.不同的超导材料,其转变温度也不同.因而,超导体的转变温度(T_c)是超导材料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参数之一,其它物理量无不与此相关.精确测量超导体的 T_c值已成为超导电性研究中必备的手段.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接触近代科学前沿的硕士和博士人才,我们连续三年对固体物理、实验物理和低能核物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超导转变温度(T_c)测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同学们不仅能完成实验要求,掌握实验技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曾谨言和清华大学孙洪洲编著、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原子核结构理论》(以下称《结构》)系统地介绍了原子核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成就,特别对七十年代以来的一些最新成果作了极好的阐述.该书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取材新颖,是一本有相当高学术价值的好书.该书不仅可作为有关专业研究生教材,还可供从事核结构研究的理论和实验工作者参考.我们已经将该书作为研究生教材进行了教学,在核结构研究中也曾仔细地参阅过有关章节,觉得该书有以下特色.1.重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讲述 在全书十章中,第一、二、三、四、六、十章…  相似文献   

15.
正1主要内容测控电路综合实验是天津大学测控电路教学组经过近15年的摸索,本科生和研究生经过多次试验而选定的以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为研究对象的实验,该实验几乎包括了测控电路的各个章节,包括:传感器调制、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放大、信号的滤波、信号的运算、控制器的设计、驱动器的设计等模块,既可以进行各模块的实验,又可以进行整个测控电路系统实验.把测控电路所讲述的内容通过该综合实验串联起来,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的盛夏,我撰写的《实验物理中的概率和统计》书稿接近完成,想约请一位既有声望、对我又了解的前辈推介,很自然地想到我当研究生时的导师、德高望重的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先生.  相似文献   

17.
 康普顿效应发现于1923年,是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H.Compton)经过长期研究所获得的成果.这个效应不能用经典理论解释.只能把光看成是具有能量和动量的光子,光子与自由电子作完全弹性碰撞,才能比较完满地作出解释.所以康普顿的发现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肯定了光的粒子性,而波粒二象性正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但是由于经典物理观念很深蒂固,康普顿效应一经提出,就遭到人们的怀疑和非难.有人认为实验证据不够充分,有人提出新的实验结果,作出新的解释,向康普顿的结论挑战.为了取得更全面的实验证据,康普顿所在的芝加哥大学赖尔森物理实验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来自中国的研究生吴有训工作最有成效.他以高超的实验技术、严密细致的工作,为康普顿效应的确证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用康普顿散射探测电子动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六年前,吴有训正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里当 A.H.康普顿的研究生.康普顿经过多年摸索,发现了光子被电子散射时波长变长的规律——康普顿效应[1],并且在1923年初发表了理论文章和初步实验结果.但是康普顿只用石墨做散射体做了实验。这种规律是否普遍成立,在当时还是个疑问.于是。吴有训就用一系列轻元素当散射体,仔细做了X射线散射实验.他用过的元素有锂、铍、硼、碳、钠、镁、铝、硅、硫、钾、钙、铬、铁、镍、铜等.除了证实波长变化的中心位置与康普顿J,_、。,__。_,,、.、1。_。。。。。盲勺B君云8乡吉男民 兰三几一…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学中,提出新的理论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被公认,同时,科学理论对科学实验又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这种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在约瑟夫森效应的予言和实验证实中表现得极为鲜明。下面简略介绍约瑟夫森效应发现的历史情况。一、约瑟夫森和他予言的效应约瑟夫森效应是在两块超导体之间存在弱耦合时发生超导电流的现象,又称作超导隧道效应。这个效应是1962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B.D.Josephson(约瑟夫森)所予言,并在以后几年里,由实验证实了这种效应。因此,约瑟夫森与贾埃弗(I.Giaever)、江琦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促进科研训练与实验教学相融合,以科研实验室搭建和使用的精密微区光谱系统为基础设计了研究型教学实验.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后,可自主使用基础光学元件搭建显微系统和光谱测试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开展低维纳米材料的荧光光谱、反射光谱以及对比度光谱等光学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改进光路设计并拓展应用型实验研究内容,如利用荧光峰位推算低维合金样品的化学组分,利用光学对比度测定石墨烯材料的层数.该实验综合性强,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微纳光学研习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